《再济沧海》(76)古罗马世界遗产,初世纪城市废墟

 

 
摩洛哥境内最大的罗马帝国古城瓦鲁比利斯( Volubilis)坐落在梅克内斯以北33公里,世界教科文组织已经把它列为世界文化遗产。这个地区土地肥沃,水源充沛,农业发达,自古就是富裕之乡。从梅克内斯开车北上,一路上红红的沃土到处都是橄榄园,有些树干中空,树身长满了疙瘩节,看上去有一定的树龄了,据说橄榄树可以存活四千年,正是橄榄生意使瓦鲁比利斯(以下简称瓦城)繁荣兴旺。瓦城初建于公元前三世纪,是腓尼基人统治下柏柏尔人的聚居地,一世纪罗马人统治摩洛哥时,瓦城作为罗马帝国的边疆前哨得到迅速发展,世纪初正是基督教创立的时代,从城市废墟中可以窥视与耶稣同时代的罗马人的生活。


瓦城是一个完整的城市,有围墙和城门,已被发掘的部分有两条主要街道,城里有雄伟的凯旋门、大会堂(Basilica)、神庙、公共浴室等公共建筑,也有大量奢侈豪华的私人住宅。罗马帝国灭亡后七八百年瓦城仍然有居民居住着,十四世纪居民逐渐外迁到周围新兴的穆斯林城,瓦城被荒弃,但瓦城内的建筑依然完好。十七世纪末暴君穆莱·伊斯梅尔在梅克内斯大兴土木修建皇宫,下令拆瓦城的建筑取石料!瓦城被彻底毁了。真是太可惜了,堂堂苏丹怎么不懂得保护文物呢?!这跟农民拆长城取砖盖猪圈没有区别啊。1755年里斯本大地震波及瓦城,仅剩的几个建筑也被震到了,瓦城变成了真正的废墟。


十九世纪法国殖民北非时对摩洛哥的罗马历史很感兴趣,法国军官闲暇时间研究考古,走访罗马遗迹是件很时髦的事,最终在法国政府支持下瓦城遗址被发掘和修复。石头被一块一块的掘出,并根据历史资料及罗马建筑理念,把石头还原复位成了石墙石柱,瓦城稍微恢复了一些眉目。法国政府这么做不仅仅是出于对文物的兴趣,发掘北非的罗马过去是对法国殖民北非的一个呼应,同时期发生的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根本没有考虑对东方文化的尊重和保护。


必须说瓦城太震撼了,只有亲自在废墟中走一走,才能领略古罗马文明的超前和发达,罗马人两千年前就能造出那么雄伟的凯旋门,大会堂和神庙,当欧洲还处于荒蛮阶段,罗马人已经实践房屋的中心供暖(Central Heating),就知道利用重力设计整个城市的净水和污水的引排系统,瓦城穿城而过的水渠(aquaduct)和公共浴室废墟证实了这一点。


很有意思的是瓦城游客中心的洗手间自来水没有安排好,有专人从大桶里提水补充冲水箱里的水,客人刚用完洗手间,服务员就拎着个大桶来上水,洗手池是一排2公升的饮水瓶,自己从瓶子里倒水洗手。罗马工程师要知道两千年后是这么个状况,不知道会怎么想呢。


罗马人讲究生活舒适,艺术是生活的一部分,瓦城发掘出大量豪宅遗址,考古学家以每个豪宅房间中马赛克地面拼画的内容来命名,比如维尼斯(Venus)宅、大力士(Hercules)宅。那些马赛克地面真是太精美了,想象一下走在这样的马赛克地面会是什么感觉?马赛克画面的内容有希腊罗马神话故事,也有复杂精美的对称图案,古罗马有钱人家才铺得起马赛克,罗马居民建筑一般是个两个“回”形结构联在一起形成一个“日”字,前面“回”形中间是个水池,四周是卧室,水池四周和卧室铺马赛克。后面“回”形中间是花园,花园四周有高大的石柱,花园里有喷泉。两千年之后现代房屋设计从舒适角度来看并没有超出罗马人太多,人家早就这么舒适地活着了。


罗马人尤善行政管理,罗马帝国版图那么大,横跨欧亚非三大洲,在没有现代通讯手段的世纪初,瓦城这么鞭长莫及的地方都能维持其罗马式的制度和生活,与其一套完整的法律制度分不开,大会堂(Basilica)就是罗马人法庭所在地。罗马人有一套复杂的苛捐杂税,豪宅的饮水管道是要上税的,从瓦城废墟管道的大小可以判断宅主的财富状况。


罗马帝国存在了一千多年,其发达的文明也随着帝国的灭亡而消失了,欧洲经历了一千年黑暗的中世纪,文化、艺术、科学技术、生活水准统统倒退了,直到文艺复兴,欧洲人才想着复兴一千年前的古希腊和罗马的文明。这也说明先进不一定能战胜落后,黑暗也有可能取代文明,人类文明不总是向前走的,后退可以长达上千年,罗马帝国的兴衰很值得研究呢。


2016年9月25日于摩洛哥首都拉巴特。






逍遥号 (2016-09-25 05:37:56)

谢谢,犹如身临其境

司马冰 (2016-09-25 06:47:22)

震撼,2000多年前的建筑如此奢华、艺术和科学,真了不起。能看到这么多世界奇观,是航海人的巨大收获。

追梦 (2016-09-25 07:55:16)

马赛克地面很多,都很精美,我只挑了两张。

追梦 (2016-09-25 07:58:37)

嗯,很震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