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时的兴趣


小的时候,我最喜欢去的地方是文具店,新华书店和小人儿书店,那是我除了家和学校以外,最感兴趣的地方。

六十年代初,文具用品很简单,和大城市相比,中小城市更加逊色。小学一年级,我背着从北京带来的新书包走进学校,引起了大家的注意。刚开始时并没意识到, 可后来经常有人来看我的书包,令我渐生奇怪,直到有个同学告诉我,“你的书包和我们的都不一样”时,我才开始注意他们的书包。原来,他们用的都是当地文具店卖的简单的布制方书包,样子和现在的购物袋相似,只不过背带长一些,女生用紫红色,男生用深蓝色。我的书包是一个正正经经的上学书包,在当时和当地是非常漂亮洋气的,因为和大家的不一样,我却不愿意用了。经过一番斗争,母亲终于给我买了一个和大家一样的书包,我高高兴兴地背着去上学,母亲无可奈何地说: “这哪有原来的那个好看?”

每学期开学前,我最喜欢在文具店里逗留,那时的商品都摆在柜台的玻璃柜里或者后面架子上,必须通过营业员来拿。但这并不影响我对它们的浓厚兴趣,我和朋友 们长时间地猫在玻璃柜前,仔仔细细地查看各种文具: 铁铅笔盒上的图案,木尺子的颜色,卷笔刀的花样,蜡笔,练习本和铅笔的品种,及至后来的钢笔,墨水,毛笔,砚台,大字本小字本等等。一年级时,我的舅舅留苏归国,送了我一盒苏联带回的彩色铅笔,有二十四种颜色,我视为珍宝,一直舍不得用,只是经常拿出来玩玩。不想几年以后,铅笔的木头开裂,一个接一个地分成了两半,整条铅都掉了出来,完全报废。还有一段时间,流行香橡皮,我们女生都很喜欢,除了五颜六色外,还有各种水果味儿。为了拥有各种味道,我们交换橡皮 -- 把苹果味的橡皮切一半,换来一半橘子味的,切来切去,橡皮越来越小。

新华书店也是我爱去的地方,当然那些书也是要营业员来拿的,常常麻烦几次后,她们就不耐烦了。我的父母是老师,他们经常带我去新华书店,那里的新书对我的吸引力很大。到现在我还记得父亲给我做的小书架上,摆过的一些书的名字,如: 安徒生童话,阿凡提的故事,奇怪的舅舅,浙东的孩子,五十一号兵站,欧阳海之歌,卓娅和舒拉,古丽雅的道路,春秋战国故事等等。三年级时我生了肝炎,休学了三个月,父母亲从他们学校的图书馆,为我借来许多小说,让我在养病期间阅读,什么“苦菜花”“朝阳花”“红岩”“敌后武工队”“红旗谱”等等,看得我废寝忘食。一天下午正在床上看书,突然感觉房顶在晃,发出巨大的锯木头声音,不多久,母亲急急跑回家来,让我快到院子里去,说是邢台发生地震了。文革初期, 我们大院学生宿舍的学生破四旧,从学校图书馆拿来大批的书籍,从此就在院子里流传。我因此看了不少闲书,有“三侠五义”“岳飞传”“西游记”“水浒”“聊斋”“封神榜”“三国演义”等等,我的父母不让我看“红楼梦”,因为那时我毕竟只有十一岁。

还有一个地方我经常和朋友们一起去,那就是小人儿书店。有时,父母给我几分钱坐公共汽车,或者买冰棍儿,我会省下来,有空就去看小人儿书。规定一分钱看一本,不许交换,但我们常常背着店主,偷偷交换,不幸被发现后,就会被赶出来。不过,小人儿书店多的很,打一枪换个地方,主要还是看店里有没有新书。有一次,我路过一家小人儿书店,伸头察看有没有没看过的书,退回时不当心,碰了店门口卖茶水的桌子,两只玻璃杯滚到地上摔碎了,卖茶水的人拉住我索要赔偿,而我口袋里 却没有钱。紧急关头,突然瞥见我的父亲正骑车子经过,我急忙追过去,父亲赔偿了杯子,得以带我回家。从此我走路会非常注意,再没有闯过祸。

岁月飞逝,不知不觉中我已踏入耳顺之年。每当经过卖文具用品的地方,特别是临近开学的时候,看到琳琅满目的各种文具用品,真是无限羡慕如今儿童的好福气。 不过,随着电脑手机的快速发展,我也在担心是否有一天,我们熟悉的文具用品会被淘汰掉,因为连我自己由于不经常写字,好像对写字都有些手生了。看书现在也大多变为在线阅读,方是方便了,可总觉得不如旧时有趣有味儿,这可能是自己比较习惯阅读纸制书吧。不管怎样,我仍是喜爱书,喜爱文具用品,这是儿时兴趣的延续。

 






天地一弘 (2016-09-06 05:37:48)

同感,我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