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是一种生活的艺术

 

 
 

养生是一种生活的艺术

怡然

 

我妈妈是个很会保养的人,都七十多岁了,皮肤还是那么白皙,不见有多少老人斑。据我观察,她保养身体有效的秘诀就是持之以恒。比如她每天清晨起床后就开始关节按摩,每天午饭后必得静坐一个钟头,每天必吃一只苹果,每天的饮食起居都极有规律,从不被什么干扰或打断。

相比之下,我就做不到这一点。听朋友介绍练瑜伽不错,既可健身又能养性,一举两得。所以两年前也开始上瑜伽班,每到周末就煞有介事地背上垫子,去练习呼吸打坐,外加各种折磨人的动作。教练说只在课堂上练还不够,于是乎,每天六点钟就爬起来练瑜伽。这样坚持了还不到半年,终于顶不住劲,想打退堂鼓了。可总得找个冠冕堂皇的理由吧,对着镜子左照照右照照,自说自话地打圆场,“都练了半年了,好象也没啥效果呵,算了吧!”说算了就真的算了,说起来都不好意思。

瑜伽虽然不再练了,但是养生的这个念头却埋在了心底,常常蠢蠢欲动。每次给我妈妈打电话,她都要给我谈点养生的体会,我知道国内现在生活一天比一天好了,养生也就成了热门话题。有句流行语,“有钱没健康,你依然是一个穷人;修身不修心,你仍然是一个病人”,想想这话说得有道理。据说,现在中国最畅销的书,不是情色文学,也不是金庸的武打,而是养生书。看来中国人都非常珍惜生命,这是件好事啊。

你可不要以为养生仅仅是中国人茶余饭后闲聊的话题,现在国际上也形成了一股潮流。养生学已经与文学联姻,并诞生了一门新型文学,叫作愈合文学(healing literature),这名字听上去就令我耳目一新,据介绍养生文学也在引领着一股世界文化潮流,新潮的东西总使人心动,我也不能例外。

关于养生学的理论研究还有专著,其中就有美国人写的,我这才知道,敢情老美也对养生感兴趣,这西方人干什么都喜欢刨根问底。有一本书是一位医生John E. Upledger写的,《你的内在的医生和你》(Your Inner Physician and You)。这位医生是专门研究自然养生与身体疗伤的关系,他的这本书写得很专业,但主要还是从医学的角度阐释了颅骶疗法(Craniosacral Therapy, CST)的经验和用途,并分析了颅骶疗法的解剖学意义。另一本是Daniel Goleman写的《让感情愈合:就心灵感情和健康与达赖喇嘛的谈话》(Healing Emotions: Conversations with the Dalai Lama on Mindfulness, Emotions, and Health)。Goleman是非常著名的心理学家,他还是《纽约时报》的特约撰稿人。这本书侧重于讲我们的感情是怎样作用于我们的身体的。

那么,养生到底是什么呢?对于现代人来说,养生究竟是一种生活方式,还是一种生存需要?我们的先人对此早就作了结论,元代《丹溪心法》说过:“与其救疗于有疾之后,不若摄养于无疾之先。”可见,养生在成为一种生活方式之前,先成为了一种生存需要。健康地生活是人类生存的自然需求,长寿也是人的正当的祈盼,尽管人人都知道,谁也不可能长生不老。

中国人一向有以食养身的传统,所谓养膳养膳,上至宫廷皇帝下到平民百姓,哪个不晓得富贵命是靠“吃”养出来的。所以才会有不断推陈出新花样繁多的膳食问世。没听说去年国内流行喝绿豆汤,吃紫砂锅吗?不知道今年又在流行什么。吃的确是一门学问,中华美食已然成了一种文化,一种时尚,一种当仁不让的养生之道。“吃”是养生的物质基础,对此谁还会有疑问呢?

一直很钦佩宋美龄活到106岁,据说一位曾为她治过病的美国养生专家说:“任何人之所以染上疾病,主要的原因都在于心态的失衡。”这么说来,养生的更高层次是要先养心了。

“养心”二字语出《孟子—尽心》,孟子曰:“养心莫善于寡欲”,其意是说只有减少不健康的欲望,才可能达到涵养心灵的作用。孟子还提出了“存心”和“养性”学说,即:“存其心,养其性,所以事天也”。这里“存心”指有意识地保存自己的良心,使其不受外界不良环境的侵染。“养性”中的“性”有着双重含义,从行为方式上看它表现为人的性格,从本质上看它体现了人的本性。“养性”就是把人的个体生命作为一个身心交融的整体来培育。按照孟子的养心说,就是养育身心,涵养性情。

中国人自古就懂得了养心的重要性,被奉为至尊的皇帝更是深谙其道,所以故宫里才有“养心殿”,北海公园里有专为皇帝打造的“静心斋”。有道是“动以养身,静以养心”,也可说是有事身方健,无求品自高。

这些听起来都很玄乎,仿佛离我们的日常生活饮食起居很遥远。那么到底怎样才能达到养心之目的呢?

日本是个西药消耗量特别大的国家,但是许多研究人员发现,其实对于病人来说,有大概至少50%以上的药物只是安慰剂(Placebo)。Placebo是个拉丁词,意思是“我将安慰”。要安慰好自己,就必须先了解自己。只有最了解自己的人,才能做到既养身,又养心。

豆瓣上有个“抽烟喝酒不运动”小组,上面写着这样一段挺有趣的话,有记者问北大一位知名大学者养生之道为何物,老先生很痛快地答道:“抽烟、喝酒、打麻将。”看起来,顺应本心也是一种使人身心愉悦获得快乐的方式。不过,我可没有鼓励您去抽烟喝酒,麻将倒是可以打一打,只要别熬夜太多就好。

放眼看看全世界的中产阶级,在有饭吃有房住,衣食无忧的条件下,便都开始着迷于怎样幸福地生活了。美国有部电影《食祷爱》(Eat,Pray,Love),它教导和鼓励人们,如何从凡尘生活中去找回迷失的自我和平衡的心态。中国的电视有专题节目讲养生学,吃什么好,是绿豆汤还是大蒜糊糊?食疗永远是国人养生的法宝。印度人就不停地练瑜伽,反正那是他们的国粹,如同中国的太极拳和武术。不过中国女人也着迷瑜伽,只有我做了逃兵,不能算数。据说瑜伽练到了一定程度,便可达到冥思和忘我的境地,那肯定是很令人陶醉的一种境地,从冥思到无所思,真的很让我向往呢。

养生养生,这可是和平年代不变的主题,就象爱情婚姻饮食男女一样经久不衰。毕竟,谁不想幸福健康地生活一世呢?

如果要把养生按境界区分的话,低者养的是身,高者养的是心。这中间需要的是领悟,是对生活的达观态度,是能拿得起也能放得下,心以致远的宁静淡泊。生活本身就是一门艺术,懂得养生先需养心,便也懂得生活的艺术了。

写于20011 年7 月 21 日

 






俞静 (2012-03-24 23:39:16)

非常赞同。谢谢怡然。

一休 (2012-03-25 01:15:13)

特喜欢这篇文章。

我一定争取创造时间每天早上起来按摩 - 都往哪儿按呢?

每天一个苹果能做到。 午饭后静坐一小时有点难, 午饭都没时间吃, 上班忙S了!

百草园 (2012-03-25 13:37:05)

养生就是养心,有道理。俺也是,总想好好保养,干什么都坚持不久。心不静也。

舒怡然 (2012-03-25 14:43:16)

谢谢俞静,祝周末愉快!

舒怡然 (2012-03-25 14:47:43)

一休:

我要向你学习啊,也下定决心。

按摩哪儿呢?这个问题好,从头到脚,按哪儿舒服,就往哪儿按吧,指随心走,对不对?静坐改在晚上也不错呵,呵呵。

祝一休周末快乐!

舒怡然 (2012-03-25 14:49:27)

看来百草和我一样哦,我现在就想练练这心静呢。。。

祝你周末快乐!

仲夏百合 (2012-03-25 20:37:21)

养身容易养心难啊。 宁静致远,达到一个“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的境界, 不容易。 谢谢舒依然的 好文。

海云 (2012-03-26 01:52:30)

贵在坚持!坚持不易!我深有体会。

纽约站 (2012-03-26 03:40:43)

见解独到,值得一读!

予微 (2012-03-26 04:22:52)

舒怡然点出了心旷神怡的重要啊!

那本“老好书”里面说: “你要保守你心,勝過保守一切,因為一生的果效,是由心發出。” 箴言4:23 (THe Good Old Book=Bible, 圣经)

深秋红叶 (2012-03-26 22:39:18)

是的,养生得先养心,心态好比什么都重要,但很难做到。

舒怡然 (2012-03-29 01:01:26)

百合说得好,要达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境界的确很难哪。

谢谢评论!

舒怡然 (2012-03-29 01:02:15)

没错啊,贵在坚持。谢谢海云!

舒怡然 (2012-03-29 01:02:59)

谢谢纽约的点评。问候朋友!

舒怡然 (2012-03-29 01:05:45)

谢谢予微分享名言,不愧是经典啊!精辟透彻。

舒怡然 (2012-03-29 01:06:30)

红叶说得对,心态比什么都重要。谢谢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