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父亲母亲(3)

  很多家庭,父母们都要扮演“慈”和“严”的角色。而我家,很难说父母谁慈谁严,好像他们的角色会根据不同的时间、场景而变化。总地来说,我应该算是父亲的女儿,而弟弟应该是母亲的儿子。父亲对我是慈里有严,对弟弟基本是严里再加一些严;而母亲对我算是平和里有亲有爱,对弟弟则是爱里再添一些溺爱。

  父亲出生于小康世家,他有三个哥哥一个姐姐,他自己是父母的幺儿。本来我家到祖父这一辈儿,在沈阳还是有一些房产和一个箩圈铺子,应该算比小康更富裕的家庭,可惜祖父在父亲6岁的时候,由于大雨冲倒了一处房产的山墙,情急之下得脑溢血过世。祖父过世后,管铺子的伙计,欺骗奶奶,把那个铺子慢慢给吞掉了。

  不管怎样,房产加上已经工作的大伯父,虽然日子还是紧巴,但家里还是让喜欢读书的父亲,受到了很好的教育。他小学中学跳了好几级,早早就高中毕业,父亲当年的志向是读清华大学,也的确去北京复习考试。可是由于战乱,最后没能读成清华大学,而回沈阳进了东北大学。

  父亲是那种聪明、爱讲话、热情、又心底非常善良的人。也许应该说我的天性里继承了更多父亲的秉性。

  小时候,印象中,母亲身体不是很好,家里的家务基本都是父亲来做,一到周末,父亲总是领着我和弟弟打扫家里的卫生,弟弟要做的事情是拖地板,而我是要洗衣服,每个月还会大家一起擦玻璃。

  天下的父母都一样,都对自己的子女寄予了厚望。在我上中学的时候,父亲曾经给我买过一架手风琴,也替我请了一位老师。大约有一年多的时间,每周去老师的家里学琴,每天练琴。记得当年中学曾经去工厂搞学工劳动,班里要给工厂的师傅们表演《长征组歌》,找了一位会拉手风琴的师傅伴奏。当时不知道我哪根思维短路了,竟然拿起那架手风琴拉了一曲电影《闪闪的红星》里的插曲《小小竹排》,呵呵,绝对震着了班里的同学和那位师傅。师傅马上说:“你的指法非常标准,拉得也不错,干脆由你来伴奏吧!”俺马上实话实说:“我只会拉几个练习曲,不会给大家伴奏。”嘘,实情是俺没音乐细胞,除了老师教的,根本不会发挥。嘿嘿,后来不学琴没多久,就干脆把学到的东西都还回给老师了。真是非常对不起父母,整个一扶不上墙的的刘阿斗嘛!

  父亲在我10岁的时候,还曾经让我练毛笔字(练汉字),当年那个黄毛丫头,没练两个月就打了退堂鼓。中学的时候,父亲母亲还曾经给我买过许多画素描的书,这个我比较喜欢,也的确认认真真地练了一段时间,不能说完全没天赋,不过还是没能坚持。

  在我的心底,父亲,是慈父,是家里的顶梁柱。小的时候,看着他一日三餐地忙着,潜移默化地让我学会了许多东北人喜欢吃的面食。就是今天轻易不夸我的老公(对老婆是要要求严一点儿哈),也会偶尔夸我面食做得好吃。

  出国时,父亲和弟弟曾经去北京,送我和女儿踏上出国路。父亲万分不放心的样子,还印在我的脑海,当年抱着女儿不敢回头的感觉依然触目(忆海拾贝终结篇--踏出国门)。生儿子那年,我们的确面临困境,向来不求人的我,几乎是第一次向父母求助,估计父亲知道我们一定是有难处了,才会希望他们能来照看这个孩子。那时父亲刚退休正和几个同事一起办公司,父亲辞退了那份优厚的收入和喜欢的事业,跟母亲一起奔赴海外,照看他们的外孙子。可怜、可怜天下父母心,无论孩子多大了,尽管他们已经成人,他们也永远是父母的孩子,父母的爱,也总是会第一个洒向自己的儿女。

  最近几年,每年都回国,好像忽然明白了,父母在不远游的真谛。真得喜欢跟父亲一起逛街和一起谈天说地的感觉,更多地是很依恋和享受与父母相处的时光。随着岁月的流逝,面对无奈的生命规律,从2014年起,父亲已经不能像以前那样跟我到处逛逛,但我们还能聊聊天,叙叙很多过去的往事。 

  希望父母能知道,当年那个脾气倔强、我行我素的女儿,其实,从他们那里继承了一颗敏感善良的心。人生的历练教会了我去感恩、去欣赏,漫漫的岁月培养了我去理解、去包容。在女儿心里,你们一直是女儿的守望天使,我爱你们。祈祷上苍,请赐福父母健康、让父母长寿。(完)






杭州阿立 (2016-04-17 15:48:15)

祝福!

百草园 (2016-04-17 15:50:06)

多谢阿立!感觉你守在这里,我一贴出来,你就留言了Smile

若敏 (2016-04-19 03:32:01)

非常感人的系列,让我也浮想联翩。不过,父母双全,是非常大的福气。

百草园 (2016-04-19 11:40:29)

多谢若敏,我是有福,马上回家看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