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自由行记(七):里约热内卢

文/贝楠 2016年5月4日

    里约热内卢(Rio de Janeiro)是巴西第二大城市。葡萄牙语是Rio de Janeiro。以前不知怎么发音,也就随美国习惯,只说里约Rio。到巴西后,一说到里约Rio,就会听到人家纠正Rio de Janeiro,又加上几个导游的调教,终于将Rio de Janeiro的发音搞明白了。只是怎么也听不出“里约热内卢”,也不知怎么音译就译成这样了。巴西人总是说全名的,虽说我也会说全名了,但在这里还是称里约比较方便些。

    我们在里约住了5个晚上,来时是上午到达,走时是晚上,除去一天去了圣保罗,我们一共在里约玩了6天,每天的日程很轻松。我也就不按每天的见闻写,而是写写主要的景观吧。

海滩

    里约最美的风景在海滩。科帕卡瓦纳 (Copacabana) 海滩是世界上最有名的海滩之一,海岸沿线长达4.5公里,海水蔚蓝,浪花雪白,沙滩洁净松软,非常的迷人。从海滩上,还可以远眺里约的标志----基督山。

    我们的住处离海滩步行只要6分钟。到里约的当天下午,我们就去了这著名的科帕卡瓦纳海滩。街上人很多,越往海滩走人就越多。不过我们这些“故乡是北京”的人还怕人多吗?几个人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穿梭,如鱼得水,不一会儿就到了海滩。

    嗬!海滩上人更多!一眼望去,黑压压的全是人,大都是躺着或坐着晒太阳,一堆一堆的。我们从人堆的缝隙中走到了水边,立刻觉得凉快了许多。水很清,浪也很大,只有一些孩子们在水里戏耍。看着周围这些几乎赤身裸体的人们,我们这些穿着衣服的人倒是觉得无地自容了。

    海滩很长,可以说一眼望不到边。但是和照片上的海滩相比,还是差距太大,因为人太多。想要照相的朋友,可能要早上人少的时候来才好。

    海滩旁边都是大旅馆。在旅馆区前面的大道散步倒是很有意思。好多人带着爱犬散步,有几个地方,狗儿们还聚在一起玩耍。也有在街头摆摊的,卖小吃的,没看见城管。

    伊帕内玛(Ipanema)海滩是里约南区另一个著名海滩,因博萨诺瓦舞(Bossa Nova)的热曲《伊帕内玛的姑娘》(The Girl from Ipanema)而吸引了更多游客的注目。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这里作为高档住宅区而逐渐繁荣。

    伊帕内玛海滩和科帕卡瓦纳海滩实际是连着的,但因科帕卡瓦纳海滩太长,我们还是从住处搭了出租,10分钟就到了。我们是上午来到这里,很明显的感到这里似乎要比科帕卡瓦纳海滩高一个档次。虽然看起来比科帕卡瓦纳海滩要小,人不多,但更加整洁,有一种经过精心营造出来的时尚气息。靠海滩的街道也比较清净,看起来都是高档住宅。

科帕卡瓦纳 (Copacabana) 海滩

 

伊帕内玛(Ipanema)海滩

 

基督山

    这个基督山可和《基督山恩仇记》没有关系哟。准确的说,应该是基督像,是里约的标志,也是世界最闻名的新七大奇迹之一。基督像落成于1931年,总高38米,站立在里约国家森林公园中高710米的科科瓦多(Corcovado)山顶,俯瞰着整个城市。

    从网上的信息看,从我们的住处科帕卡瓦纳去基督山很方便,还说最好赶上午8:30的第一班缆车,人最少。可是我们不熟悉路,找了20分钟才找到地点,还是误了第一班缆车。实际上在科帕卡瓦纳的这个站点是里约市内多个去基督山的站点之一。小巴士将游客从城里不同地方带到基督山。没有时间限制,小巴满了就走。票价是64雷亚尔(约16刀),包括基督山门票。半价待遇只给巴西人。

    我们的车上有三个从中国来旅游的女孩,问她们从哪里来,竟然来自不同地方,是在巴西才聚到一起的。一个女孩已在南美旅行了三个月。现在的年轻人真是任性啊,想干嘛就干嘛。很羡慕也很佩服。独自在南美旅行三个月是自己年轻时想都不敢想的事儿啊,现在就更不敢想啦!

    小巴拉着我们穿过市区,不一会就开始上山。山路很陡,也很窄,有些路段还是石砖的,疙疙瘩瘩曲里拐弯的。司机很是熟练,车速很快。真庆幸我们没有搭出租车来,如果车爬上不来,我们这老胳膊老腿儿的,爬这么陡的山还真要费劲啦。路两边有好多豪宅,离车很近,似乎从车内伸手就可以触到高大的院墙和伸出墙外的美丽的热带植物。小巴开到了山顶,又乘了一段缆车才到了顶端的基督像。

    基督像高高的耸立在山顶,要仰着头才能看清全像。虽然我们来的很早,人还是很多。从高处看,全是人头。虽说专有供照相的地方,但要和基督他老人家照一个干净的合影也不容易。没办法,这可是世界著名的里约第一景啊,谁都要来啊!

    回来整理照片,才看清,原来基督像不是平视的,而是面孔微微朝下,眼睛看着下面的。多亏自己没干什么不文明的事,让他老人家看见。不过也很后悔没有向他老人家祈求祝福。

 

基督像

从糖面包山看基督山

 

 

糖面包山

    糖面包山是位于里约市瓜纳巴拉湾中一座海拔约400米的山峰,被称为仅次于基督像的里约第二大景观。可是糖面包山这么好听的名字在列宁同志嘴里就成了窝头山了,可能瓜菜代的年头吃窝头吃出印象了吧。不过细看,这个山真是很像窝头。大概巴西人不知道什么是窝头,才称它为糖面包吧。

    糖面包山雄居海湾与大西洋之间,由两个山头组成,一个像横着的面包,一个像竖立起来的面包。竖立起来的面包山体陡峭,四壁光滑,远远望去,孤立于苍茫的天地间。从面包山顶可以俯瞰城市和整个瓜纳巴拉湾,还能远眺基督山、科帕卡瓦纳海滩和罗德里格环礁。

    听说糖面包山是看日落的最好地点,下午游客很多。所以我们一早就去了,免得又是看人。从住处打的只10分钟(20雷亚尔,约5刀)就到了缆车站门口。在这里我们再一次享受了伟大的巴西老人福利,每人只付半价35.5雷亚尔(约9刀)买了门票。

    由山脚到山顶有两站。第一站下来,就已经被美景所震撼。再登缆车上到山顶,凭栏远眺,有点目酣神醉的感觉。远处是层层叠叠、错落有致的高楼大厦,一个个像月牙似的白色海滩,近处是山脚下红顶黄墙的别墅,海湾里星散点落的帆船游艇。天是蓝蓝的,水是蓝蓝的,所有的景象都被蓝色映照着,美得令人窒息。这时忽然想起了亚马逊的绿色。如果说亚马逊留给我的印象是绿色的,那么里约在我的印象中就是蓝色--纯净、美丽、冷静、理智、安详与广阔的蓝色。

 

 

 

 

从基督山看糖面包山

 

街景

    到里约时,我们对巴西和巴西人已有所了解,没有导游也应对自如了。我们住的地方很热闹,交通很方便。几个人常到街上遛弯。

    一次乘地铁到了城里。下地铁后,看到很多人往海边走,还有音乐声。我们也就跟去。嘿!好多人在一个大广场围着一个大舞台随着音乐跳舞,很热闹。正是狂欢节假期,到处是聚在一起跳舞的人群。这个聚会是较大的一个。我们每个人还拿到了一顶小蓝帽。街上警察蜀黍和保安也很多。没人懂英语,也问不出来是什么样的庆祝活动,这时候倒是想念英语导游了。

    这个地方靠海边,是个公园。列宁同志又一次被粗大的棕榈树所震撼。这种棕榈树很粗,恐怕要两三个人才能合抱过来。叶子巨大,叶茎有人腰粗,一片叶子就可以当个床铺。还看见了树上的绿鹦鹉的窝和小鹦鹉。海边可看见糖面包山。远处可见基督山。

    我们又漫步到了卡里奥卡(Carioca)高架渠。这是于18世纪中叶建成,用于将卡里奥卡河的河水输送给里约城里的居民的高架渠。桥的旁边就是有名的天梯教堂了。

    天梯教堂始建于1964年,1976年落成使用,是一处钢筋水泥结构的现代化建筑。教堂呈圆锥形,高75米,底径106米,整个框架结构由规则的方框构成,好像天梯,所以又称做天梯教堂,可容纳2万人。教堂气势恢弘,高大气派。可惜我们去的时候没有开门,没有亲眼目睹室内的辉煌。

    还有一次,几个人打的到了市中心,沿着海边走。到了一个小港口,有轮渡到对岸。本想乘轮渡到对岸玩玩,但不知当天能否回来,语言不通,不好打听,只好作罢。又到了另一处港口。远远看到了一处白色的奇异的建筑,从正面看,像是一个汽轮机,从侧面看,像是飞机的机翼,又像是一个钢筋制的巨大的绕绕板。一问,原来是未来博物馆。听说这个博物馆是2015年底才建成开馆,正好赶在2016年夏季奥运会之前。这个地区过去是里约最穷,犯罪率最高的地方。这个博物馆是城市改造计划的几个大项目之一。现在,随着博物馆的建立,周边也修建了公园,很漂亮。博物馆也将成为里约又一地标。

    走在里约市中心的大街上,殖民地时期修建的欧式建筑与现代化的高楼大厦交相辉映。庄严肃穆的教堂、雕梁画栋的大剧院,还有胡同里那石头铺成的小路。。。

    城里很安静,街上几乎没人。我们知道是假期,办公区都关门,但是住宅区也很安静,街上无人。难道人们都去聚会啦?

    果然,来到一个聚会地点,人山人海,原来人都跑到这里来啦!许多人化着妆,女人们穿着袒露的衣服,男人们大都光着上身。许多男人穿着女人的衣服,扮成女人的样子。据说巴西狂欢节对女性化的狂热程度在世界上可以说是独一无二的。有的男人希望自己拥有女性的特征,狂欢节中常常出现“易装癖”,这是历史的产物。

    节假日,大商店都不开门,只有餐馆和快餐店开。走到一处小街,几个人在一家露天小餐馆歇息,喝着饮料,闻着烤肉的香味,有些像北京的小胡同。

    里约的街道都很干净,尽管是狂欢节期间,天天都有狂欢聚会,但好像没看到垃圾满地的状况。只是列宁同志总是嘀咕,什么味儿呀,这是?无意间发现有的人在墙角方便。然后,他神神秘秘对我们说,我知道这是什么味儿了。对呀,扔的垃圾可以清扫,可是排泄的液体已渗到地里,无法清理,只留下浓浓的气味了。仔细一闻,还真是一股尿素的味儿。下过乡的人都很熟悉这种味道,想不到在里约街头有机会重闻了。这个味道可能给列宁同志留下的印象太深了,在以后的几天里一再考证,肯定不只一个人干这样的事儿,要不味儿不会这么大。到现在还经常边摇脑袋边说,里约街上那味儿真够呛,真够呛。。。

 

去狂欢的人群

公园狂欢聚会

街头聚会

 

粗大的棕榈树

 

 

里约城里的卡里奥卡(Carioca)高架渠

 

 

天梯教堂

 

里约大剧院

 

 

古老的建筑

 

胡同里看去的教堂

 

古老的石路

 

未来博物馆

 

 

 

吃、住、行

    根据网上的信息,我们在里约比较安全的科帕卡瓦纳区租了一套两室一厅的公寓房。原以为租的是私人的房子,到了才知道,这实际上是一个公寓式旅馆。虽然没有人每天来打扫房间,但如果需要干净的床单毛巾,和前台说一声就行了。公寓有两间卧室,两个洗手间,一个客厅。厨房里锅碗瓢盆样样俱全,真有一种家的感觉。其实美国也有很多这样的旅馆。在外面时间长了,住这样的公寓很舒适。

    公寓的下几层都是健身,舞蹈场所,还有商店。街上到处都是菜店,水果店。我们每天都要买一些蔬菜和水果。巴西的水果好吃极了,还非常便宜。我从来没有吃过那么甜的木瓜。回美国后,还是想吃木瓜,但买不到那么甜的了。周末的农贸市场也很好,买了一盒6个柿子,红的跟西红柿似的,甜极了,才5雷亚尔。列宁同志买了农民家制的肉肠,回去烤了,味道美极了!

    街上小超市很多,走不远就是一个。超市里人总是很多,东西很便宜。小餐馆也很多,并且都是自助餐。可能这个地区游客多,为了游客方便而应运而生吧。这可救了我们了,可以每样尝一点,然后再捡自己喜欢的吃。不过这里的自助餐可不是交了钱敞开肚子吃的,而是按分量的,每磅大约58雷亚尔。这里很难找到中国餐馆。我在手机上查到海滩边有一家亚洲餐馆,到那儿一看,已换成另一家餐馆。怪不得人家说这里的人要飞到圣保罗去吃中餐呢。

    我们住的地方交通也很方便,地铁5分钟就走到。离基督山,糖面包山和两个著名的海滩都很近。到市中心可以乘地铁,也可打的,都很方便。

    里约的地铁四通八达,为了迎接2016年夏季奥运会,地铁内部标志更是弄得很清楚。地铁票是3.7雷亚尔(不到1刀),不管几站。几个人可以使用一个卡,在入口处每人刷一下就可以了。不像DC的地铁,每人一卡,每张卡还要扣钱。

    出租车也很方便。里约的出租车都是黄色的,城里有些地方有出租汽车站。车上有记程器,我们没有碰到一个不守规矩的司机。唯一不方便的就是语言不通,要事先准备好葡语地址给司机看。

    巴西的天气很热,里约的天气更热。每天烈日高照,天空蓝蓝的,一丝乌云都没有。可是街上没见一个人打遮阳伞的。每个人都尽情的享受阳光。我到巴西的头几天还戴戴帽子,后来连帽子也不戴了。防晒油也懒得抹,就让太阳晒着。脸晒得跟驴粪蛋儿似的,胳膊上有一道黑白明显的晒痕,像黑白两河交汇图案。眼睛上只有墨镜遮挡的一圈是白的,像个白眼猴。一路走来,身体很健康。原来身上的一些小毛病也不治而愈了。我把它归于晒太阳的功劳。这是大自然对我们无偿的馈赠。

 

一不小心就晒成这样啦

 

 

里约狂欢节

    巴西狂欢节被称为世界上最大的狂欢节。在巴西的狂欢节中,里约热内卢狂欢节是世界上最著名、最令人神往的盛会。2016年里约的狂欢节是2月5日到10日。我们到巴西,就是奔着狂欢节来的。

    相传里约狂欢节始于19世纪中叶。1852年,葡萄牙人阿泽维多指挥的乐队走上了街头,标志着狂欢节成了大众的节日。1917年后,非裔移民带来的桑巴舞成为了里约狂欢节不可或缺的一部分。1928年以后,桑巴舞游行成为里约最流行的事件, 精心制作的服装和彩车成为狂欢节的主要吸引力. 

    里约狂欢节最早并没有固定的场所,全市各主要大街上都是桑巴舞表演的舞台。1984年,在各桑巴舞学校建议下,在市内修建了一座桑巴舞赛场Sambadrome,又称桑巴大道,用于狂欢节活动。从此,里约狂欢节就有了固定的场所。

    桑巴舞大赛是里约狂欢节的一项重大活动,在桑巴大道举行。桑巴大道占地8.5万平方米,两侧是看台,中间是桑巴舞队伍行进的通道。每年狂欢节期间,要在这个赛场举行5场桑巴舞活动,其中以第三天和第四天的活动最为精彩。在这两天中,全市名列前茅的十几个桑巴舞学校要在这里一决雌雄,评出当年的名次,名列前五名的还要再进行一场表演。

    早在策划这次旅行时,我就先了解了狂欢节状况,然后在官方网站上定了桑巴舞大赛的门票。因为听说这个门票很抢手,演出前的黄牛票会炒的很高。另外我发现在不同的网站买票价格也不同。还是官方网站的票是货真价实。桑巴大道内的观众席一共十二个区域,12区和13区的票价最便宜,位置也最接近游行的末尾。中间6-9的区域为最好。9 区是游客专区,对号入座,但比较贵,其他区一律没有固定座位。我买了4张8区的票。每张约108刀。包厢最贵的门票价格可达1000刀以上。取票的地方是市里的一个旅馆。有许多志愿者帮忙,一进旅馆就有人指路,一切安排的井井有条,很快就取到了票。

    狂欢节通常在周五开始,周三结束。狂欢节期间,城里和海滩每天晚上都有街头狂欢。下午,城里的许多街道就开始设路障了。出租车和公共汽车都进不了城。我们想打的进城去狂欢,上了车,司机一听我们要去城里,一个劲儿说No,手比划了半天我们才明白,根本不通车。桑巴大道在城里。去看桑巴舞大赛的最好交通工具就是地铁。也有大巴到各旅馆接人,但比较贵。

    桑巴大道的比赛游行晚上9点开始,要到第二天凌晨3点才结束。为了晚上有精力看演出,我们白天没安排活动,好好休息了一天。吃完晚饭,我们乘地铁来到了桑巴大道。地铁里人很多,但不是很拥挤。好多演员拿着巨大的帽子和服饰在地铁里占据了很大的空间。

    我们到达桑巴大道已是8点半,但入口处排队的人并不多。进去一看,嗬!都在里面呐。因为没有固定座位,好多人早早就来占据有利位置。我们紧赶慢赶还是来晚了。桑巴大道的看台和我童年记忆中的体育场的看台一样,都是高高的水泥石阶。好在入口处有卖坐垫的,花20雷亚尔买了4个,能舒服就舒服点吧!我们的8区下面的位置已坐满了人,只有最上面的一级台阶还没满。我们只好往上爬。不一会儿,连上面也没有空位了。整个桑巴大道两侧看台上都坐满了人。有的人喝着啤酒,也有抽烟的。烟味酒味在闷热的看台上令人喘不过起来。“故乡是北京”也不灵光了,在北京也没见过这阵势啊!

    游行开始了,音乐一响起,所有的人都站起来了。我们也只得站起来,不然什么都看不着啊。先是2016年夏季奥运会的宣传彩车。接着随着热烈的桑巴音乐,第一辆彩车过来了。看台上立刻沸腾起来,无数相机在拍照。震耳欲聋的鼓声敲得人心脏都要蹦出来了,欢快热烈富有节奏的桑巴使人不由自主地跟着扭摆。歌声,欢呼声,叫好声响成一片,看台上的人都在随着音乐舞蹈,我真正感到了什么是狂欢。

    听说每个桑巴舞学校上场参赛的人数为3800至4000人,分成32个方队,方队之间还设有多辆彩车。参赛内容和配唱歌曲都要有故事情节,全队服饰都要根据表演情节设计。一辆辆彩车慢慢驶过,我从来没有见过装饰得如此豪华的彩车,简直就是一座座行驶的宫殿!演员的服饰也令人瞠目结舌,一队队上百人的方队身着同样的华丽服装,特别是那些高大的羽毛帽子,真不知演员的脖子怎么能承受得住。列宁同志则一直在唠叨,这可得花老鼻子钱了,老鼻子了。。。可能想起了1918年时连面包都没有的艰苦时代吧。

    由于人全都站着,我们的座位又在最后边,要把照相机举过头顶才能照相,也不是很清楚。我们最终还是没有坚持到最后,提前离开了。也算是看过这世界著名的狂欢节,实现了列宁同志的梦想了。

 

 

 

 

 

 

 

 

 

 

结束语

    巴西旅行的梦想终于实现了。临行前,看到听到一些关于巴西的传闻,也是比较担心那里的安全。列宁同志倒是镇定自若,认为巴西应该是最安全的,因为巴西没有像中东地区那样的战乱,政治也相对稳定。这回还真让他说对了。巴西自1882年脱离葡萄牙殖民统治以来,就没有经受过战争,国内也没有大的政治运动。人民安居乐业。虽说贫富差距悬殊,但政府也做了许多工作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缩小这个差距。我们看到的是巴西人安逸轻松的生活,感受到的是巴西人的热情友善和对自己家乡的热爱。记得读过一篇文章,说巴西人天真的有点傻,我也深有同感。我觉得这是因为人们之间的信任还在,社会公德还在。巴西人待人真挚,做事认真,不算计人。这是我们接触到的巴西人给我留下的印象。

    巴西伊斯兰奇(非常好)!奥布力嘎斗(谢谢), 巴西!

(全文完)

<<<< (六)圣保罗

<< 所有游记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