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花儿(七)桂花开了

 

桂花开了

 

晨起推窗,清爽的秋风夹带着浓郁的花香扑面而来。又到桂子飘香时,不由得神清气爽。住宅楼附近广植桂树,金桂,银桂、丹桂都有,一树树、一丛丛、一行行、一簇簇,浸润在这淡雅怡人的幽香里,不禁让人平添三分风雅。真个是:“万卉千葩春事足,一岩桂自壮秋光”,“浓香馥郁,庭户宜熏透。十里远随风,又何必、凭栏细嗅!”

 

历代文豪对桂花多有吟咏,反映了桂花自古在中国人心目中的地位。宋朝词人辛弃疾《清平乐忆吴江赏木樨》云,“大都一点宫黄,人间直恁芬芳。怕是秋天风露,染教世界都香”。仿佛桂花与秋风秋露浑然一体,遍染衣裾。唐代诗人白居易的“有木名丹桂,四时香馥馥。花团夜雪明,叶剪春云绿”;宋代理学家朱熹的“亭亭岩下桂,岁晚独芬芳。叶密千层绿,花开万点黄”;南宋词人向子湮的“疑是月娥天上醉,戏把黄云挼碎”等等,将桂花的色、香、形描摹得入木三分。

 

    宋僧仲殊《金菊对芙蓉》对三色桂花如此细描,堪称妙绝:花则一名,种分三色,嫩红妖白娇黄。正清秋佳景,雨霁风凉。郊墟十里飘兰麝,潇洒处,旖旎非常。自然风韵,开时不惹,蝶乱蜂狂。携酒独挹蟾光,问花神何属,离兑中央。引骚人乘兴,广赋诗章。许多才子争攀折,嫦娥道,三种清香,状元红是,黄为榜眼,白探花郎。

 

国人对桂树情有独钟,很多传说、典故皆因桂而发,其中“嫦娥奔月”、“吴刚伐桂”、“蟾宫折桂”、“桂花仙子”等更是脍炙人口、广为传诵。“一庭人静月当空,桂不多花细细风。香露滴衣凉似水,恍然移下广寒宫”。仰望中秋明月,仿佛看得见嫦娥在月桂树下轻舞翩翩。

 

又因“桂”音同“贵”,民间亦以此树为吉祥之物,房前屋后,多有种植。桂林更是以此为名。中秋前后,中国大地,处处桂花盛开,香雾缭绕,出世之人闻此香亦叹:“清苍弥六合,芳意函织芥。华飘广寒府,金布如来界。天空氛翳减,閤閤凉月挂。幽人夜禅起,净想须脱解”。

 

    桂树又名木樨,北方名菜木樨肉主料是木耳鸡蛋炒里脊,其中蛋末金黄,星星点点伴在肉片与木耳上,仿若桂花,故称木樨肉。至于江南用桂花做的甜点就更多了,桂花年糕、桂花汤圆、桂花酒酿、桂花糖藕、桂花饼、桂花糖等等,让甜点增添一股天然花香和金色的点缀,色香味更其完美。古人早以桂花入馔,“收拾残英捣作汤,小山风味不能忘”“许多香却不多花,灏气浮空月满家。明日石坛金屑富,放收剩馥入龙茶”“金星叶衬腌糖软,银盏枝盈酿酒良”。去年,偶见桂花落后结的紫黑色浆果,忍不住摘下一粒品尝,竟有浓郁的甜香。

 

“丹云碧落犹展韵,金簪十里亦含香。不争群芳姿色俏,浸露着霜华轻放。蕊藏八月清秋印,沾风数缕盖衣凉。”藏在叶丛里,淡而不艳,小而洁净,却花香浓郁,果实丰美,桂花的德行不可谓不高了。

 

    古人读书之余,借桂花咏怀:“花映眉间一点黄,笑将文字共平章。髙枝定不轻分付,自有花为知见香”。王维的“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寥寥数语描绘了静美月夜,读来如身临其境:而明朝谢榛绝句“江汉光翻千里雪,桂花香动万山秋!”,则写得相当精当豪壮。咏桂之诗与词,浩若繁星,此仅撷万分之一二耳。无论叙事抒情,皆婉转妍丽,荡气回肠,水墨丹青,如现眼前。

 






海云 (2015-11-20 20:17:36)

桂花酒配桂花鸭,神仙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