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斯加游:3 雪峰之路

 

 阿拉斯加游之三 雪峰之路

蒲松立(杭州阿立)

2015年9月23日(首发于万维博客)


游轮的第三天,到了一个叫史凯威(Skagway)的小镇。

我们参加的项目是坐列车游著名的“雪峰之路”(White Pass Trail)。这条翻雪山越峻岭的铁路,又被称为“死马之路”(Dead Horse Trail)。

为何叫死马之路呢?

说来就话长了。且听蒲松立慢慢道来。当时火车上的手册和金发美女导游有些介绍,如今记不全了。借助维基百科(Wikipedia)补充一二。

史凯威现在是给夏天来的近百万游客服务的小镇。想当年却是阿拉斯加淘金热的“梦之旅”启程点之一。杰克伦敦写的《野性的呼唤》(The Call of Wild)有一部份就是以此地为背景的。

淘金热之前,本地屈指可数的居民都是以打鱼狩猎为生的。最早来此定居的“外来者”,是一位叫莫尔(William Moore)的老兄。

莫兄以前是一艘蒸汽船的船长。他1887年在此地作地理勘探时,是第一位有记录的成功探索了雪峰之路的人。莫兄坚信从阿拉斯加到加拿大的山脉里有黄金矿藏。他和儿子小莫就“圈地为王”,建了一个莫家庄(Mooresville)。还造了一个码头,聪明地预见会有不少淘金热的人们到来。

通往Klondike 金矿宝藏有两条主要通道。一条通道是Chilkoot Pass;另一条就是从史凯威出发的“雪峰之路”。

Chilkoot Pass, 1898年(网络照片来自Wikipedia):

枪杆子重要,但手腕和机智也不可小觑。当时在史凯威坐大的,是一个以“雪峰飞狐” 史密斯(Soapy Smith)为首的黑帮。史密斯貌似大善人,其实是个大骗子。在史凯威镇, 俨然像个无冕王似的。

“狐狸再狡猾,难敌恶狼群”。想那“火手判官”张召重,武功绝顶,单打独斗天下无敌。在饿狼群里最终也是不敌送命。老狐狸史密斯在一次枪战中丧命。他的团伙也被赶出镇,落荒而逃。

在整个淘金热期间,“雪峰之路”上到处是死马。“死马之路”因此得名。

闲话休提,言归正传。 

下面就介绍一下我们在史凯威的“雪峰之路”游(照片为主)。


当年酒吧的复原(蜡像人物):

坐上列车,看码头和游轮:

美女导游发介绍材料和关照注意事项等。途中她偶尔介绍一下沿途风景,点滴历史事件以及奇闻逸事:

 

爪四哥说金发美女图太小,谁知美不美呢?可惜电脑里也只有这一张“遥远的地方有一个她。。。”,没有想到要求合影留念。

那就试试看拉近一点,是否可以证明是美妞了呢?


列车缓缓前进。再看一眼码头:

铁路慢慢往山脉上延伸。一开始,近处还是绿油油的春天景象:

列车越走越高。山脉也越来越荒芜:

虽然已是5月底,草木还没苏醒:

完全是雪峰的感觉了。列车几乎在山顶运行:

    美女导游的喇叭又响起来了。大家侧耳倾听这个“精神激励处”Inspiration Point):

“死马之路”想当年可不只是路有死马,也时有死人遗体和枯骨。长时间的雪山跋涉,饥寒交迫(几个月看不见希望的曙光)对人的摧残不只是肉体上的,更是精神上的。很多人最后疯了。任你是铮铮铁汉甚至是杀人不眨眼的强盗,“生与死”此时也只在老天爷的一念之间。

不知何人开始,也不知为何选择了此处,人们跪地祈祷,求“上帝保佑”。好像真有效果呢。“信则灵”,信然。

 当年的铁轨,现已废弃。我们的列车从旁驶过:
    又一处今已废弃的旧铁轨。100多年前,在如此险恶的环境和气候条件下铺设这100多英里的铁轨,令人起敬。又禁不住感叹,人啊人(读者随意发挥吧):

 

   这一段路,两边的雪壁几乎与列车一样高。冬天是没有通路了。现在每年开春,也要靠人力慢慢挖出来: 

美国和加拿大的边境。我们的列车象征性的停了一下,貌似要过“海关”呢。然后继续向加拿大前进。

加拿大显然也不担心车上有人要滞留加拿大,悄悄地溜走。谁敢溜,自己祈祷吧:

下面这张照片有5面旗帜。美女导游当时解释了,除了美国和加拿大国旗,还有些什么旗帜。如今早忘记了(也没有记日记的习惯)。

 

雪草留言解答:有一面是British Columbia的省旗;另外两面:深蓝加星星的是阿拉斯加旗;绿白蓝(中间有花)的是加拿大育空地区的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