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学之路--(三)心智和催眠

彦妈在图书馆看到一本书《A Mind at a Time》, (by Mel Levine)列文教授毕业于哈佛大学医学院,是北卡罗莱纳大学医学院的小儿科教授。这本书解释了孩子的8种大脑功能,将他行医多年来所看到的问题,以个案的方式详细呈现,最主要的是,他给父母一个正确的信念:孩子本来就是独特的,没有任何一个心智必须藉由乞讨去争取原本就属于他/她的独特地位,父母必须懂得欣赏、尊重、肯定孩子的心智。

看了列文教授的案例分析和治疗方法,彦妈受到很大启发,更棒的是彦妈还在网上搜到一位列文教授的学生G博士在本地开办了一间【儿童心智发展中心】,彦妈决定带小彦前去一看究竟。

预约了G博士,到他的诊所谈了一小时,要400美元,比T博士的150美元贵多了,当然保险公司会承担大部分费用。其实第一次看诊,主要是了解情况,也谈不出什么,G博士建议先做测验,不过又要200块,还是自费的。彦妈就拿出在S博士那里做过的测验结果,G博士说会根据这次谈话和测验报告,写一份治疗建议寄给家长。

在诊所里看到几个都是10岁以下的孩子,在做各种游戏训练,彦妈觉得这里并不适合小彦的情况。

不过通过对心智的认识,彦妈了解到潜意识的作用,改变行为是要从潜意识入手,而催眠是训练潜意识的一个方法。

于是彦妈找到了华人催眠师阿美,阿美自己有3个孩子,都上大学了,她在30多年前移民美国,后来经历了婚姻变故,当时大儿子刚上高中,不能接受家中的突变,陷入抑郁,整天打游戏,几门功课都挂科,阿美一咬牙卖掉了房子,将大儿子送到了维州的一间寄宿的军事高中,后来上了很好的,排名在前30的大学,毕业后成为一名飞行员。

阿美对催眠情有独钟,她说是出于想了解自己和帮助他人的强烈愿望,也在催眠中见到她已故的父亲,一解思念之痛。她后来追随美国几位有名的催眠师学习,并拿到催眠师执照。

阿美在学习过程中也经常帮助她的二儿子和小女儿催眠,孩子们健康成长,都上了非常好的公立州大,二儿子也对这个领域很感兴趣,学习神经科学专业。

阿美在家里看诊,一到她家,就看见门框上方贴了好多CD光盘,这个装饰太独特了。阿美每次也会留作业,比如十几条的自我誓言(assertitiveness) 打在一页纸上,就是自我暗示,有3个部分,分别是WHO(我是谁),WHAT(要做什么),HOW(如何做)。让小彦每天都念几遍,尤其晚上上床睡觉之前,让彦妈也念,因为母子连心。

阿美还拿出一个制作精美的木盒,里面装满了五颜六色像绢纸一样的纸卷,打开看每个上面都有一个议题,她说她的做法是,每周一次家庭会议,家庭成员轮流主持,主持人要先做准备,选一个议题,然后在会议上讨论,她建议彦妈也这样做,说是效果很好。她说小彦的催眠意念很强,能很快转换意识空间,彦妈心想可能是青少年还没有那么多的约定俗成吧。小彦的情绪越来越稳定,很平和,看来催眠是有效果的。

阿美家住得比较远,看过三次之后,小彦觉得他学习到了催眠技巧,不用大老远的再跑了。

彦妈也对催眠感到很有兴趣,也同时寻找有关资料,看到一个叫速眼技术(Rapid Eye Technology),对儿童青少年的行为问题很有帮助。彦妈一直认为应该身心并重,通过身体的训练而对头脑起作用,而不是简单用药物治疗。

实际上依赖药物造成的悲剧也是屡见不鲜,像已故华裔作家张纯如,她去世之后,她妈妈张盈盈写了一本书反思,透过这本书,也看到一位母亲如何以孕育出杰出优秀的女儿为傲,到最后无法阻止女儿走向自杀命运的悔恨与无奈。从生病到自杀仅半年 ,在心理医师诊疗后,张纯如开始服用治心理疾病的药物,药物的副作用包括昏睡、缺乏精力、注意力不能集中,但前后看了三位心理医师,又开了其他抗忧郁的药物。张纯如死后,张盈盈经常阅读与忧郁症相关的文章,2009年一位网民在网路上针对张纯如之死的留言,引起了她的注意。 这位网民提到张纯如的死,可能是「药物引起自杀」的案例,并提到一位名叫泰彻(Dr. Teicher)的精神科医师。

最后,张盈盈找到了在哈佛医学院行医的泰彻医生,泰彻给了她数篇他曾发表的研究,也建议她看「波士顿论坛」医药记者针对服用抗忧郁药物自杀患者家属,集体控 告药厂所撰的书。 根据泰彻的研究指出,部分抗忧郁药物的副作用,包括会使人产生「强烈的自杀念头」,而这些自杀的念头,通常在病人服用这些药物的二至七周会浮现,甚至停止 了药物,三天到三个月之间,有些患者仍有强烈的自杀念头。

张纯如父母都是毕业于哈佛大学,普林西顿大学的大学教授,从事多年的科学研究工作,对科学的态度是一丝不苟,可是身心灵的问题并不是那么的“科学性”,不是简单的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彦妈找到了速眼疗法的身心治疗师卡罗尔女士。卡罗尔的诊所有很多东方的禅意,室内植物绿意盎然,流水潺潺,加上屏风和水墨画,好像进了茶室。

卡罗尔灰白的头发长及腰间,梳理的非常整洁,两眼炯炯有神,彦爸说一看就不是一般人。

当时正是经济萧条时期,失业率很高,彦爸都差点丢了工作,要去外州,房地产、股票市场也是一落千丈,可是卡罗尔说,过两年一定会好起来,而且是一飞冲天,现在看来真是应验了。

也许是之前小彦看了那么多的各种医生,各种疗法,已经身经百战,所以他的表现让卡罗尔赞不绝口,她给彦妈写电邮,说小彦是个很优秀的孩子,她很愿意保持联系,看到小彦今后的发展。

一路走来,这些看诊也是另类教育,让小彦成长了很多。(待续)

 附:原创作品,转载请署名《海外文轩》晓风并告知,谢谢!






百草园 (2015-07-11 01:48:06)

一口气读完三篇文章,第一个感觉是可怜天下父母心,对家里有心理问题的家长,真是不易,操心,费心,找这么多医生,无奈劳心啊!

晓风 (2015-07-11 02:49:53)

从积极的方面想,这也是上帝或者说老天爷赐予孩子和家长的礼物,学习摔倒了如何爬起来,更好地成长,人生也随之丰富了。谢谢跟读。

海云 (2015-07-11 17:24:03)

说得好。正好教育群里有人问我军事化训练的事,我就把你这篇转过去供大家参考!

香台 (2015-07-11 23:31:40)

一口气读完,父母的心总是随着孩子的任何变化而起伏

晓风 (2015-07-13 09:38:09)

后面或许会有军校的部分,谢谢跟读和鼓励!Smile

晓风 (2015-07-13 09:40:30)

现在有一个观念叫“要舍得让自己爱的人受苦”,其实也就是要先舍得让自己受苦。谢谢跟读!

阿朵 (2015-07-13 15:42:11)

加到手册里时,上级菜单项 always选“升学之路(一)”,不要选"升学之路(二)",这样回到首页时,就能看到所有的文章了。

晓风 (2015-07-18 06:54:05)

谢谢阿朵提醒,还真没注意到Smi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