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的脚步(四) ——我家的夏季微信诗会

夏天的脚步(四)

——我家的夏季微信诗会

蔡家大院的微信诗会,从清明诗会到夏季诗会,已经报道了6期,内容涵盖了许多方面,有名山大川,四季胜景;有果蔬美食,花鸟鱼虫;有亲情友爱,童真童趣;有农家田事,风土人情……却有一个题材至今无人涉及,那就是大院里我们这帮晚辈后生的“出处”、“来历”。究其原因,我想这些人并非不想去触碰,只是因为他们觉得这个命题太大了,大到望而生畏!或许他们觉得这个命题太沉重,沉到压得人喘不过气来!他们就是我们这些已经当了爷爷奶奶的人的父母,一对曾经的人民教师。他们委实是非常普通的父母,普通得如沧海一粟。但他们在儿孙们心中是伟人,伟大到须仰视才行。尤其是他们的母亲,是她给予了这群人大部分优秀遗传基因。

母亲生于1923年,卒于1978年,只在这个让她留恋的世上停留了55个年头!她一生略显短暂,却颇有建树。她生于乱世,长于乱世,成就于新中国百废待兴的年代。本可以在不惑之年后大展宏图,续写辉煌,却毁于动乱!可以说她一生与乱“结缘”,乱中求生,乱中求进,乱中求强。在这场场乱局中,她依然保持着高昂的斗志,与乱抗争!因为她坚信:黑暗即将过去,曙光就在前头!

在抗战年代,她是一名一呼百应的妇救会主任。解放后,她一头扎进教书育人的园地,成为一名默默耕耘的园丁。她在事业与家庭的关系中找到了完美的契合点。工作上,她争先创优,追求质量;家庭上,她尊老护幼,勤俭持家。她的一生就象一部开足马力高速运转的机器,不知疲倦地奔波、奔波、向前、向前……因为她心中有梦!超负荷的劳作没有击垮她,却被邪恶的“文革”动乱吞噬了生命!……

不提母亲便罢,提起来就翻江倒海,心潮难平!她,是大院人心中永远的痛!还是以大弟的两首七律《感知母亲》的诗作,缓缓撬动这必定引发大院又一波诗潮如涌的题材吧。

七律二首•感知母亲

其一 小吃货

人生认知第一人,

世间无外唯母亲。

蒙胧之中似有感,

谁在为我解饥困?

睡眼迷离张口啼,

娘耳长有百千里。

脚下如踩风火轮,

瞬时哺乳哭声息。

其二  小学霸

蹒跚起步有怀倚,

咿呀学舌母语气。

一日开腔显乐音,

朗朗上口催眠曲。

感知身附保护神,

探求未知作师尊。

能诉委屈能撒娇,

母爱如山五岳稳。

我和大弟弟发起我们追根寻缘的“回忆父亲母亲”的题材,大弟弟马上趁热打铁动员,弟妹们都发表了诸多感想。先看大弟弟的号召:

总编发号令,

众人齐响应。

能者多拾柴,

少添也无争。

人人都尽心,

大功终告成。

一为告先人,

一为慰自胸。

妹妹也忆起了母亲。她说,记得那是我上小学后过的第一个儿童节,因为学校要求女孩穿裙装表演节目,放学后我跟娘说了,她晚上忙了大半夜给我赶制了一件裙子。使我如愿以偿地穿到了身上。记得六一那天天气阴冷,风还特别大,刮得人站不住脚!歩行赶往唐奉东部大榆树林子里演出,回家后我夜里便开始发烧,娘一直陪伴着我,之后请来了校医给我打了一针,又吃药在家休息了好多天……

记六一

忆起幼时儿童节,

有苦有甜兼有辛,

文艺演出穿裙裳,

娘亲夜缝不得歇。

妹妹还忆起了母亲教她缝十字绣的往事:初中毕业的我,住在母亲任教的一所高中校园里,与母亲共度了一段非常愉快的日子,校舍座座青砖璧瓦,古槐遮阴,清凉舒适!在母亲的指教下,我穿针引线缝起了十字绣,花鸟虫鱼、树木动物跃然布上,赏心悦目,那段温馨记忆至今令我难以忘记:

母授十字绣

十六花季慈母怜,

精心培养图多面,

手把教会十字绣,

熟通技艺益非浅。

另有一首为:

女儿手中线,

慈母手把穿,

针针沁母爱,

幅幅表心愿。

 

最让人痛心的日子是母亲“文革”遭难,那是小弟弟才三岁。三岁的孩子还没有长期记忆,但是小弟弟却永远记住了那个黑白颠倒的日子,他说,文革时期我虽年幼无知,发生的事情基本上没有记忆,但亲眼看见母亲被批斗的一幕,终身难忘,今天有机会写出来,不忘家难,以醒后人。

文革的一场恶梦

文革黑云起,
人间遭祸乱,
小丑散谣言,
学子胡造反,
母亲革命早,
无端蒙屈冤,
台上被批判,
散发低头站,
恶语带粗言,
口号阵阵喊,
小儿虽懵懂,
目睹心胆颤,
白天泪洗面,
夜里恶梦连,
为何人作孽,
老天瞎了眼!

 对父亲母亲的回忆缠绵悠长,内容浩繁,不是几句诗文能反映得了的,于是我们商定,另辟专题《回忆父亲母亲》,在微信上可以穿插书写,编辑时各入不同的“篮子”,待我们的《回忆父亲母亲》集腋成裘,再正式推出。前面诗文仅作一个引子吧。

我们在群里宣布写父亲母亲的专题,引起了远在广东的二侄子思乡之情,其中包括对他祖父祖母的思念:

思乡

远离家乡久,

长思望北空。

故园一入梦,

泪眼已朦胧。

二侄子忆起祖父教他下象棋的往事,写了一篇《爷爷的“争”》,说,爷爷的智慧令我敬佩。而这幅慈祥的爷爷循循善诱小孙孙的画面感动得我热泪盈眶。

爷爷的“争”

一直不知道爷爷的生活智慧是什么,印象中他老人家的确不争。但我相信爷爷懂“争”、善“争”,只不过从不用在与人、对事的争斗上。

记得很多同龄小孩都会下象棋了,我还不会,直到一个小我两岁的玩伴教会我。学会后经常被一些街坊邻居的老人让出“车马炮”,自己还输个稀里哗啦。

有一天,爷爷开始教我下棋。经爷爷指点后,小朋友们甚至街坊都怕和我下棋了,因为我经常用最狠的杀招,直取对方“老头”(将或者帅),也没吃对方几颗棋子,就结束战斗了。有一天,爷爷也说,教完了,现在我也下不过你了。

现在想想,爷爷教我下棋的路子,其实包含了如果要争,该如何争的智慧;也暗合中国兵家“上兵伐谋”的哲学。再联想留下了五千言《道德经》的老子,可谓最懂“争”、善“争”,却绝不主张去“争”,即便去争,也是用“不争”的大智慧,达到“莫能与之争”的极致境界。 以此来看,爷爷虽然是万千大众的一员,也没有把智慧挂在嘴边,但他心中是有真正智慧的。智慧还真的不是大人物或名人的专利。正是:三十二枚棋子,六十四格方寸。智慧自然在,悟者得其精。

二侄子写罢短文还有诗赞祖父:

梦回蔡家大院(之三十五)祖父下棋

对弈务求胜,

开盘出急兵。

三步車列阵,

九合砲轰鸣。

馬踏敌两肋,

连环将不停。

小卒少涂炭,

棋战早消停。

前几天父亲节我写过短文《父亲的遗产》,说到过父亲吃亏让人与世无争的性情,看到二侄子写的诗,我告诉二侄子,爷爷是有大智慧的,真正的大智若愚,有些人把他的豁达看作是傻。爷爷熟读史书,博闻强记,胸中文韬武略都有呢。

我们的梦回蔡家大院还在继续,妹妹想起了她玩一只小老鼠被鼠咬的故事。她说,记得我很小的时候在老房子台阶上玩,不知道从哪儿搞了一只小老鼠,被我攥在手里耍把,突然感到一阵疼痛,原来是被咬住了手指头,记不清是怎样把手从鼠嘴里撤出来的,只记得很疼,又流了血,嚎啕大哭。从此便害怕老鼠,……不仅如此,还怕蛇、怕虫、几乎所有小动物我都怕!比老鼠胆子还小。

梦回蔡家大院之( 三十六

幼时贪奇不知深,

鼠当玩具亦上阵,

惹怒咬破手指头,

嚎啕大哭引路人。

 

1968年,我家遭难,母亲被打成黑五类遣送回乡,我和大弟弟分别上高中初中,被下乡插队“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二弟三弟和妹妹都小,也没了学上,一家人回到了蔡家大院。母亲工资停发,缺吃少穿,我们奋发图强,自力更生,男耕女织,争取活命。当时大院无人经营,院子没有围墙,邻居家的鸡猪羊狗自由出入,大院里满是猪羊鸡粪。头年秋天我们用铁锹一锹一锹深翻土地,种下了小麦,到了又一年春天麦苗那个绿呀,长势那个好呀,别提多喜人了!转眼麦穗灌满了浆,就快熟了!嘴馋的妹妹采来饱满麦穗,在火上烧,烧熟了搓下麦粒吃,那个香啊。看她梦回是怎么说的。

梦回蔡家大院之( 三十七

秋耕种麦院中田,

经冬分蘗长势先,

穗大粒满儿童乐,

烧烤香飘邻人羡。

 

“文革”持续了十年,妹妹从10岁长到了20岁,十年中“读”完了高中,被安排到一个知青点插队,后来又被分配到县化肥厂当电焊工,1977年恢复高考,她才考进了大学。这首梦回是写她努力学知识的往事:

梦回蔡家大院之( 三十八

赶课

白雪铺盖大地景,

片片村寨雾蒙蒙,

蹬车上路去赶课,

只为心中大学梦。

    夏天是天热,很多人酷夏,食欲不佳,妹妹家的晚餐可是让人食欲大开呢,吃完晚餐再那么一畅想,这可是神仙过的日子:                                   

夏日晚餐

凉拌绿瓜爽口舌,

热熬豆粥暖心窝。

薄饼张张卷葱酱,

琼浆玉液是荔果。 

夏夜畅想

云淡风轻星闪烁,

畅想漫步游天乐,

地球一圈八万里,

走它两圈又如何?

下面我要移动“夏天的脚步”了,趁着没放暑假,北戴河人还不多,火车还不挤,宾馆还不贵,去北戴河玩儿了几天:

收拾行囊携小孙,

游兴盎然出家门,

听涛踏浪堆沙堡,

管他晴雨和晨昏。

去年在北戴河见到一只小羊,我们每次经过那里,总要采些树叶拔些新鲜的青草喂它,没想它就认识了我们,我们带着行李离开宾馆,走时没和它告别,它居然还咩咩地叫我们,让我们感到惊奇和惊喜。今年再去看它,已经没有了,孙子很难过,他说他已经想到会没有了,被吃掉了。

访小羊不见

邂逅小羊在去岁,

今朝重访不复见,

羊君已作釜中羹,

孙儿闻言意黯然。

在北戴河我们观涛踏浪挖沙子修城堡,照了一些照片传到群里分享,引来我妹妹的赞美诗:

戴河童趣

微信传照景色上,

稚童海边挖沙忙,

频频出彩迸火花,

卖力惹人想入行。






一刀 (2015-06-28 02:32:03)

冰姐言而有信,二十四个节气都有诗会。赞!

司马冰 (2015-06-28 05:31:51)

我们诗会是流水席,持续不断,有感就发,有诗就写。隔段时间由我编辑整理加解说,上传。

绿岛阳光 (2015-07-09 12:27:51)

好一个诗书才子才女大家庭,个个出口成诗!大赞!

海云 (2015-07-09 20:13:18)

一家都有才情诗意。

司马冰 (2015-07-11 05:52:27)

谢谢绿岛,大家庭天南海北难得团聚,微信虚拟空间上可以实现呢。

司马冰 (2015-07-11 05:53:47)

作诗需要氛围,微信一起哄,大家都来“打油”了。

TreasureEveryMoment (2015-08-09 04:21:34)

谢谢分享你家的微信诗会,真羡慕你有一个人人爱诗也能写诗的大家庭。你们的诗不仅反映了你们有个宽容和喜乐的家庭,也反映了中国过去几十年的历史与变迁,读来像看电影一样,领我感动。“能者多拾柴,少添也无争。” 有许多家庭做不到这点。赞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