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我希望……爸妈,我希望……

回中国前,我们初中生和家长共六个家庭曾经聚会过一次,大家相互认识。六个家庭,除了我们一家,还有同一小镇的另外两家, 还有两家是从我发出的北新州初中生和家长交流小组的启示上寻过来的,他们本不是我的长期读者,但正好看到那个启示,加上家里有位初中生,住得离我们又不算太远,一通电话我们就连接上了,还有一家是我女儿的家庭老师,一位有心办学的电脑工程师。

六位初中生中三名是我们小镇中学初中部的,一名是我们临近城市Parsippany初中的学生,一名是Livingston初中部的,还有一名是Berkeley Heights初中的学生。四名女生两名男生。两名初中一年级生,两名初中二年级生和两名初中三年级生。

第一次聚会,大家自我介绍,介绍家庭成员并说出自己的特长和家庭成员的优点,有位父母说怎么不说说家里成员的缺点?我说先唱赞歌吧!人都是喜欢听好话的,正面的话语鼓励人向上。六个家庭清一色华裔,都是知识分子,所以都很重视对子女的教育,两位电脑工程师,两位曾在我的家乡南大毕业的半老乡,有从事医药研究的,有在大学里做研究员的,有销售专家,也有从事财务企业管理的。

我去中国回来之后就召集大家第二次聚会,这次的聚会,就不再是唱赞歌了,但也不是唱衰人!而是子女把对父母的期望或者是父母对子女不满意的地方(做得不够好的地方)换一种方式讲出来,我们称为“wish list”。正好,适逢中秋前两天,我们就势Pot Luck, 每家带一两个菜,我做了些home-made月饼,丰丰富富的一桌呢!

这次除了六位初中生之外,还来了一位刚进高中的其中一位初中生的大哥哥,在我读高三的儿子的带领下,孩子们很快就立好了清单,我们大人相对反而比较慢动作,一边聊着天,一边品着茶,一边慢条斯理地说着我们的期望,直到孩子们来催我们两次,我们才算完成任务,还考虑到这是第一次,不要例举太多,怕孩子们压力太大(可怜天下父母心)。

让我们来看看孩子和父母之间各自对对方的希望吧!

孩子的希望:

1)爸爸、妈妈,你们能不能少说点儿话?别碎碎念!(Talk less. Stop nagging

做爸爸妈妈的相视苦笑!想说如果我们说第一次的时候你们就做,比如捡起地上随手乱扔的臭袜子,我当然不会说第二次,哪里还会有第三第四次呢?)

2) 让我们能自由支配属于自己的东西,比如我们自己的金钱。(Let us do what we want with the things we own(i.e. money)

一位妈妈听了忍不住,说:如果我知道明天店里打折,跟你说明天去买就可以拿半价,说一下有什么不好?孩子回答那是我的钱,我愿意今天买就今天买,就算买贵了,我明天看到减价了,我也能从错误中学习吗,下次就知道了。可妈妈说:你哪来的钱?还不是我们给你的?怎么连说一下都不行?呵呵呵,孩子觉得自己已长大了,可以支配自己所属的物品,父母觉得孩子没有阅历和经验,忍不住要提醒。

3) 爸妈,请你说话算话!(Follow up on promise

做父母地问:我怎么说话不算话了?你举个例子?孩子说某天你说要给我买个XX 到今天都没影子呢。妈妈好笑:那天你不断来烦我,我不是烦不过吗, Yes几下把你打发了。哈哈哈,做父母的可千万不要轻易给孩子承诺,否则一定要做到,不然你在孩子面前就失去信誉了!

4)别费心为我安排你认可我不认可的事情。(Plan/consult your child on everything that concerns them

父母大多没明白孩子指的是什么。孩子举例:比如别为我安排跟那个男生或女生去学校的舞会。我脑中出现中国父母为他们适婚年龄的孩子相亲的场面,虽说不是一回事,想起来还是叹气,可怜天下父母心!

5)爸妈,你能不能给点理由啊,别动不动就一付那个嘴脸:我是你爸,我说了算!Be willing to give reasons for the things parents do!

一位爸爸说:那我不是为了你们好吗?你等会儿读读我们的期望单,那第一条就是希望你们幸福快乐啊!

6)老爸老妈,你们能不能有时也试着再做回孩子,跟我们一起玩吗!(Try to be a kid once in a while, have fan with us.

孩子们说希望父母能跟他们像朋友一样,而不是只是个判官一样的角色。据说中国父亲喜欢维持自己在家里的威严,而有些美国父亲却能跟孩子滚爬在地上,玩在一起。有爸爸不赞成:那什么你小的时候我跟你一起去……那是多久前了?

7) 有点儿同情心,好不好?(Be empathetic to the mistakes/error we made

孩子觉得自己一犯错,那首先肯定就挨骂,然后大多会遇到长篇大论的教训,“你看看,你要是听我的话……”, 老爸老妈你们知不知道,我们犯错之后心里也很难过呢,你就不能安慰我们一下?老爸老妈哭也不是笑也不是:我怎会希望我的孩子犯错呢?我不是急吗?希望你下次别再犯同样的错才会那么说的呀。

父母的希望:

1)希望我的孩子幸福快乐,有责任感。(Wish my child happy & be responsible

2) 也希望我的孩子能有些好胜心。(have winning spirit孩子是不是受美国人影响,玩球什么的总是说好玩儿(have fun,可也不能总是为了玩儿啊,得有点好胜心,否则将来长大了怎么在社会上跟人竞争啊?

孩子有他的理由,说有个民调把人分成收入高、中和低的三种,结果发现那收入最低的那种人最have fun! 父母急了,我就怕你们将来过不好日子,你没过过那种穷日子啊,你知道我们从小受过多少苦,你们太幸福了太顺利了太have fun……

3) 孩子们,你们可不可以整洁一点儿,不要到处都弄得乱七八糟的。(More organized, less messing

妈妈:我一天要捡好几次你们随手扔的衣服、鞋子、袜子、书本……

孩子:妈,你知道吗?第一为什么我会乱扔?因为我知道有我老妈会跟着捡!第二,你知不知道乱有乱的章法,我能找到我需要的东西就行了吗?

妈妈:你什么意思啊?那我下次不捡了,看你还扔不扔?!乱的章法,你知不知道啊?将来你读大学了,有roommate的,人家会嫌你乱,还会说我们做父母的没有教育好自己的子女的。

孩子:美国人更乱的都有,大学生宿舍可以选择舍友的,再不行,还可以化界限,我乱我的,他整洁他的……

4) 孩子,希望你有点儿自觉性,也能开放思想。(self-motivated, open-minded

父母们普遍认为美国长大的孩子比较懒散, 没有危机意识感,除了好玩,好像有些胸无大志似的。孩子们比较反感父母为他们创造“积极性”,说他们自己会在玩耍的当中找到他们自己的积极性。

5)希望孩子能尊敬家庭的每个成员尤其是长辈,不要挑战权威人士。(respect othersdon’t challenge authorized person.

孩子的观点是:尊敬是赢来(earned)的不是要来的(asked.父母的观点是,某种程度上没错,但是有些长者,他们不需要做任何事,因为他们年长,就应该受到晚辈的尊敬!(这点上看到中国传统思维和西方长大的孩子之间的冲突了)

6)希望孩子们能建立自信心,为自己感到骄傲。

父母感觉有些亚裔的孩子缺乏自信,这与社会环境和孩子的年龄都有关系。可是挨个问下来,每个孩子对自己的self-esteem都说很好。

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Treat people the way you like to be treated

十二三岁的孩子相对来说比较自我中心,总是会为别人对自己的态度或方式有这样那样的想法,但很少会想到自己应该怎样对待他人。有位母亲提到孩子不喜欢父母在他的朋友面前让他难堪,父母何尝不是也不喜欢孩子在自己的朋友面前让自己没有面子!所以,自己不喜欢的事情也不要对父母亲做才好!孩子们同意,只是他们可能更多地用自己的喜好去衡量事物,并没有意识到做某种事情会让父母亲下不了台。

聚会之后, 几位母亲都对我说受益良多,这种与孩子沟通的方式让我们了解到父母与孩子的不同的出发点和看问题的相异角度,处理得不好往往就成了好心办坏事。

我高三的儿子对我说:这些初中生好像太小了一点儿,尤其我们家的妹妹不够成熟(哥哥总是第一个挑妹妹的毛病),因为她老嫌我们讨论太久,大家(孩子们)讨论的时候也大多数是那位高一生说得多。

我当然知道初中生没有高中生的成熟度,不过我问儿子这样的讨论有没有用处,他回答如果你够成熟,就会觉得是非常有用的,他说他就从中了解到父母亲跟他出发点不同但爱心相同!我让儿子给这几位小朋友们时间,我们不像以前在加州时,高中生的团队很快就可以做演讲,他们三个月的时间,我们准备一年,这一年里,有了儿子能配合我带领初中生小朋友,我有信心一年以后他们成长并胜任最后的演讲!儿子终于点头同意做我的帮手和弟弟妹妹们的辅导!

最后,说说我的希望:陪伴孩子们一同成长并能与初中生的孩子有良好的沟通,一年以后,把我们的心得以演讲的方式呈现给家有青少年的父母和孩子们!
 






硅谷阳光 (2012-02-13 18:37:49)

哇,太棒了,家长和孩子都收获多多.俺家老大是6年级,也想效仿你们在这里办一个初中生的交流小组.北加州的家长有感兴趣的吗?

融融 (2012-02-13 20:57:07)
棒极了,海云的爱心是带智慧的,我的孩子已经独立了,可以推荐给朋友们看。谢谢啦!
抱峰 (2012-02-14 22:48:27)

这是当今中国父母与子女的交锋,心理学。 细致,独道,为发现。(艺术在于发现)

我意:父母把孩子当朋友。在平等基础上交流。尊重孩子的选择。父母注重自己的作为。

这个文章太大了。高兴看到中国在觉醒,伦理道德的觉醒,尽管还刚刚开始。

读这样的文字,有教益。

祝贺,问安!

朵朵妈 (2012-02-15 04:08:14)

有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