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姥姥(五)

 


   抗战胜利之后,又经历了国共内战,老百姓的生活还是一个字“苦”当家,还是没完没了的狼烟四起,战火连天。。。这个时候姥姥的公公早己在战乱中逝去,食不果腹的一家人这时候偏偏又赶上了婆婆病重,卧病不起。。。姥姥不计前嫌,宽怀善良,在当时缺医少药,粮食短缺的情况下,尽可能的有口像样的饭食紧着婆婆,端屎端尿不说,有时候婆婆呻吟一夜,姥姥也整宿伺候在跟前。。。姥爷则为了一家子有口饭吃在外面辛苦地奔波,那时候冀东地区富裕人家开起了织布的作坊,而织成的布匹需要有人买卖出去,姥爷因为头脑灵活,诚信可靠,人脉颇广,所以当时姥爷以销售布匹为生,但是由于战乱的关系,人们所限于购买的能力,市场萧条,所赚微薄,那时候只够让一家子果饥。。。姥姥那时候又要照顾病重的婆婆,又要看护两个年幼的孩子,所以那时候姥姥几乎瘦成了纸人,十分单薄赢弱,且脸色臃肿。。。直到婆婆几个月以后离世,不再熬夜了,不再紧张地连轴转,姥姥的臃肿才慢慢地褪去,脸色才渐渐地好了起来。。。

姥姥从旧时代苦涩的日子和支离破碎的家庭走过来,由于没有念过书,上过学,所以大字不识几个,但她和姥爷十分重视孩子的教育,那时候不是每个村子都有学校上,上学得跑五 六公里之远的镇上去,而且还要交付高昂的学费,为了让两个孩子有学上,有书念。不再像她一样睁眼瞎伴随一生,姥姥姥爷节衣缩食,忍饥挨饿凑钱地把孩子们送到了学校,这样为了他们今后的前程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1949年解放之后,那时候姥姥姥爷己届中年,那个时候已经不兴再干小买卖的生意,公私合营,再接下来就是大炼钢铁和“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和大跃进,先是甜了一阵子,没过多久仿佛一下子又回到了那些个忍饥挨饿,食不果腹的过去,公共食堂的饥饿、穷困、超时间超强度劳动、蚊咬虫叮等的困苦和劳作。使许多人得了浮肿病。。。而且这时候我母亲和舅舅还在省城念书,他们还要从口中和碗边省下钱来接济两个孩子在省城的学习,一个“难”字和一个“苦”字很难形容他们当时的困境日子。那时候的日子他们多半以喂猪的红苕藤、南瓜叶、糯米草为主,撞上节假日才有红苕、包谷(玉米)羹可食。。。家里只有一个半间屋的土炕,及一个放衣服的柜子,外间的一个灶台和一个做饭的大锅,这就是全部家当了。。。但是就是这样的艰苦时期,姥姥和姥爷挺过来了,并且让两个孩子学业有成,走向了社会,成为了当时社会需要的人材,对国家有用的知识分子。。。

这之后一辈子辛苦劳作愦了的姥姥姥爷在有了孙辈之后,又开始了两地的生活,频繁地往返于京城及省城,替忙碌中的儿子女儿照顾孩子,做衣做饭,操持家务,虽然他们那时已过了花甲之年且又身体有病。但从无怨言和抱苦。。。我们就是从小在姥姥姥爷的呵护下长大成人,从小的耳熏目染及言传身教犹在眼前,至今相忘,记得从小吃饭总是不小心有些米粒会掉在桌子上和地上,又总是视而不见,吝啬于猫下腰拾起来的举手之劳,姥姥姥爷便给我们讲起“一米度三关”的古代警世故事,告诉我们浪费的可耻及报应。。。而我们小时候的衣服也得益于姥姥的一双巧手,总让我在班里有炫耀的资本和机会。。。姥爷那时写就了一手好字,我的第一本临摩书法就是在姥爷的指导下完成的。。。还记得寒冬腊月姥姥站在积雪厚滑的寒风中顶着缠足的小脚颤颤巍巍地等待着从郊区学农回来我。。。而在那个又要布票粮票,吃口芝麻酱也要票的苦涩岁月里,是姥姥姥爷的省吃俭用,节衣缩食让我们从未体会到过那时艰苦辛酸的生活。。。

姥姥是在姥爷去世的第七天,也随着姥爷还没有走远的魂灵而去。。。他们牵手共同走过了半个多世纪,最后又双双宿宿告别了人世,没有享受过几天平静安逸的生活,然后几乎是前后脚地仙逝,告别了人世间,走入了天堂。。。他们一生患难与共,同甘共苦,用生命诠释了爱情的相依相偎和不离不弃。。。

姥姥只是旧时代走过来的一个普通的劳动妇女,但是她的一生折射出半个多世纪中国的动荡和苦难,演义了部分中国近代史及现代史所受到的凌辱和压迫,是一个时代的悲歌和缩影。。。而也正是这些普通劳动妇女勇于忘我的付出及辛勤的劳作,才使我们这个民族生生不息,代代相传。而顽强和坚持地生存了下来。。。

写下此文以纪念养育我们长大而又过早离开的姥姥及姥爷,愿他们今后不再经历战乱动荡的岁月和辛苦劳碌,艰辛涩困的日子,远离人世间的煎熬和困苦。在九泉之下永远安息长眠。。。 



全文完

 





木易石 (2014-10-11 01:50:28)

愿含辛茹苦一生,可敬可佩的老人在天国颐享天年!

木桐白云 (2014-10-11 01:54:05)

我们的国家就这样的苦难,好在终于熬过去了,但不能忘记是怎么过来的,这有很强烈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