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漫创业路(7)_给老师们做报告

 

 给老师们的报告

 

 

 

给孩子们做完报告回家,我就开始通过QQ和邮箱与师生们联系起来了。我知道雨林非常想知道这些交流的内容,可是真的没有很多雨林想听的信息。孩子们太小了,很难和我深入的交流。我的老家不是省会城市(据一个开金宝贝的朋友讲,属于四线城市),而我家所在的学区又是比较差的(当年我上初中时转到全市最好的学区上的),所以,生源的家庭条件很普通。很多就是普通工人家的孩子,父母没有受到很多的教育,他们的希望都在孩子身上;而正是因为如此,他们基本上都把希望放在让孩子成为应试教育的佼佼者上面,他们的生活经历让他们只能存着这样的盼望。这是我在做报告之前就已经知道的一个事实,可是当我分析孩子们发来的那些少少的邮件以及请求时,更加地意识到了这一点。孩子们给我的邮件真的没有太多令人振奋的信息,没有多少思想,基本上集中在寻问学习方法、考个好成绩上面。

 

 

 

有一个孩子问我要如何学英语,如何背下来那些不想背的单词。说实话,我想说的是——阅读,大量地阅读之后,自然就背下来了。可是,我知道对于这个孩子来讲那一点都不现实,所以,我也没有这样回答。我的内心非常地纠结。我是有一个对付应试教育的背单词的好办法的,老公当年背过GRE单词,他也有一些好办法。可是这些办法目标太明确了,主要就是为了拿个高分,为了选拔,过后就忘了。当将来孩子们发现,这些单词好像从来没有在他们的脑子中存在过的时候;当有一天孩子们长大了想知道小时候的时间哪里去了的时候;当有一天孩子们拿了高分、拥有了高学历,却还是觉得难以应付生活中的种种困境的时候,孩子们会如何看待他们所获得的高分以及为了高分而付出的那些宝贵的时光呢?我教了十年的本科生和研究生,给过那么多助理工程师和工程师甚至是高级工程师上过培训课,在我眼里,一切为了应试考试,最后你就只会考试了。将来工作了,有几个岗位会要求你天天去考高分呢?如果你的全部能耐就是考高分,你凭什么去面对没有唯一解的人生呢?考试和生活是两回事儿啊,生活远比考试复杂啊。如果还是有朋友想告诉我有多少考试好的人生活得也很好的话,我想说的是,人家生活得好,可能并不是仅仅会考试吧?所以,我宁愿让孩子失望,也没有告诉他那些速成的方法:(我只是告诉了他人类的记忆遗忘曲线,告诉他要顺着这个生理特点去背单词,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可是,我知道,这个孩子基本上不会真正地将这个规律应用起来,这事对他太难了,他毕竟只是一个小学生而已。

 

 

 

第二天一早,我再次来到主会场的那个会议室,给全体老师做报告。校长给我两节课加课间的时间,派几个年纪稍长的老师在走廊里巡班,让尽可能多的老师们都来听报告。据说这个报告还算是老师们的一个工作考核内容,所以,我看到很多老师在做笔记。事情弄到这么“严重”的程度,我其实挺郁闷的。因为我非常想知道人家到底对我的报告哪里感兴趣,可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我根本就没有办法通过听众们的反应来判断。我哪里知道他们是真的感兴趣在记笔记,还是想到了要上交考察作业而在记录呢?唉。我是一个非常有勇气面对真相的人,可是,有的时候并不是我有没有勇气的问题。

 

 

 

报告的内容,分为六个部分。我提到了写作、阅读、批判精神、口才与社交能力、家长与老师之间的关系以及独立思考、哲学思维和信仰等这几方面。我的目录是这样打的,整个就是文轩风格:

 

 

1. 日记,还可以......说呀!

 

2. 书,还可以……一年读几百本啊!

 

3. 外教、老师和作者,还可以……这样去质疑啊!

 

4. 口才、社交……原来这么重要啊!

 

5. 老师……家长竟然可以这样去交流啊!

 

6. 独立思考、哲学思维、信仰……竟然会帮助人走出抑郁啊!

 

 

 

 

关于具体的报告内容,我其实并没有可以照着读的现成的讲稿,我都是现场发挥的。但是给现场的听众打出了这样的字幕:

 

 

 

自从2006年母亲病重去世,女儿就回到了我身边,而一心在工作上建功立业的我,却很快地将她送到了寄宿学校,并且还为自己有能力承担这一份消费而暗自得意。还到处跟人们说,花钱买教育服务很好,可以让自己有时间奔前程。然而,2008年当我在美国做起全职主妇后,我才知道,家长的教育责任,其实最重要的,是和孩子在一起,把自己的生命(时间)交给孩子;其次,就是提升自己,寻求智慧,让自己花在孩子身上的时间,能够最大化地发挥作用。

 

 

 

所谓“因材施教”,就是要学会了解孩子,要知道一些教育常识,在正确的时间做正确的事情,把握住孩子成长中的几个重要方面——心理健康、身体健康、学会一些技能和特长等。一定要让孩子成为一个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人。当然,展开说就有很多,要让孩子有公德,有爱心,有上进心,有毅力,还有很多很多…….我自己其实也仅仅是在其中几个具体的方面(见上红字六点)上有一些经验而已。

 

 

 

在分享具体的育儿经验和日常生活中的做法时,我打出了这样的字幕:

 

 

 

  1. Susan简介:天生的特质(智商高、情商低、运动差、不专注、善良、自卑、有主见但常不敢坚持)、成长中的几个不同时段(候鸟般往返南北方、湛江、广州公私立、美国四个小镇)、发生的改变(有自信、有上进心、很阳光、非常有主见、有信仰)、带来改变的几个因素(家庭团聚、学校的理念及老师们的职业道德、社团活动中接触的人和事儿、教会的力量)

     

  2. Susan口才、表演与合作能力的训练历程:小主持人班(5-6岁)、Susan家的读书会(7-8岁,朗读+主持人+表演)、SALSA拍片俱乐部(10-11岁,记者+演员)、家庭聚会孩子项目负责人(13-14岁,小主持人)、学校口才训练(13岁,ELA+戏剧课+独幕剧+音乐舞台剧)。我想强调的是,家长要刻意地为孩子创造这类环境。也许这对家长的性格和习惯都是挑战,但如果你一个成年人连这一点小小的“挑战自我”都拿不出来行动,还能指望孩子跟着你学会多少呢?“天才型”的孩子俺们不说,类似Susan这种从小极度自卑又内向的小女孩,靠她自己在集体中争取上台的机会,机率基本上为零。这样的孩子,家长如果不刻意去创造环境,让孩子拿什么去改变呢?

     

  3. 关于八年级校园生活的介绍,即Susan写的《八年级校园系列》,反映出来了Susan极强的独立思考能力。这个能力是自然而然地通过阅读、写作和思考积累出来的。凭心而论,Susan的思考能力有来自于父亲的遗传基因,所以,我不认为Susan目前的思考能力很容易被复制,但是她的成长过程中确实有一些值得家长们借鉴的地方。至少像我不像爸爸的小宝,我依然带着他进行阅读、说日记并且在家里举办读书表演会STORY TELLING CLUB,一如我当年带着Susan在广州举办读书会一样。

     

    说到底,普通孩子取得的很多成绩,都是要家长以超常的毅力去坚持、以超常的定力去坚持、以超常的智慧去坚持才能行的。不用父母怎么操心的“天才型”的小孩有,但是比例不高。更多的人家,拥有的是平常且普通的小孩。这种小孩未来会走到哪里,有的时候真的和家长的付出与做为很有关系。至少,我看到了自己回归家庭后,Susan的巨大变化。虽然Susan现在也只是一个平常的孩子,可是如果没有我的回归,她现在会如何很难讲。而我之所以愿意介绍Susan的成长经历,正是想跟一些拥有普通孩子的家长分享我的这一经验,只要你付出了,孩子进步了,那就足够让人得安慰了。这个进步没必要和别人比,上帝给每一个人的安排都不同,别和上帝叫劲儿,别把生活的目标定在让别人羡慕上。人一旦失去了强大的内心和自我认可,就会变得很可怜;人一旦把幸福建立在比别人强上,就注定了不会拥有真正且长久的幸福。

     

    最近我在微信上看到了大家在传阅复旦校长关于教育的一个贴子 “复旦大学校长杨玉良:离世界一流大学有多远?”其中有几段话我摘录如下

     

 

第一,全球视野,非常开放的心态。不要像美国的政治家一样,觉得美国是最好的。如果你不听我的话,我派个军队打掉你。不要忘了,这个世界存在不同的文化、不同的历史,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一套东西。这个世界如果只存在一种文化、一种价值观的话,就是世界末日。因为文化也像基因一样,需要杂交后产生新的文化,不能太狭隘。

 

第二,要对本专业有深入的理解,否则你只是一个夸夸其谈的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没有一批学术大师是不行的。

 

第三,他们的伦理道德标准怎么样?贪婪的美国金融家在华尔街折腾,使全世界遭殃。你要培养这样的人吗?

 

第四,有适当的口才和良好的文字表达能力。不管与哪个民族、文化背景的人进行交流,不管从事任何专业,都需要沟通能力。

 

第五,对自然和人文必须有批判性的理解。不要以为科学家就不需要人文素养,那只是一个科学工匠,成不了学术界的领袖。学术领袖必须是一个人格上非常完整的人。一流的科学家都有深厚的哲学素养,甚至连哲学家都为之惊叹。所以,要澄清几个概念。通识教育是一个理念,不是和专业教育对立的。在这个理念下,专业课程、专业基础教育和应用类学校的专业课程有什么差别?我们会更加强调这门学科的智慧,强调基本学术思想、方法和学术史,而不是仅仅教你考试、解题的技巧。

 

有深厚的中国文化功底,对世界文化的了解、容忍和宽容,又有专业基础,这样的人在今后的各种领域里面,才能成为领袖。我们通识教育还没有完全达到这个要求,所以我们正在改进。

 

 

 

杨校长说教书育人所要培养的学生的几部分能力,我觉得自己的六点提及到了其中的绝大部分。而正是这种教育理念上的相似,让我有勇气今天在这里把两个月前的一场报告内容写出来。事实上我那六点,是那两天半我玩命做讲稿时给升华出来的。平时带孩子做的那些事情,很多是我的一种本能反应,但是我知道,这些反应与我自身的价值观、教育观是紧密相联的。我做报告时,必须得把我自己平时那些教育的具体手段和办法,归纳成一条条的教育理念才行。当时真的是绞尽脑汁,才总结出来这么六点。后来我自己回顾讲稿时,又弄出来了几点:)

 

 

 

我觉得这场报告基本上算是家长培训性质的,过后老师们也说如果能够再给学生家长也做一场类似的报告就更好了。我和校长最初的交流中,校长就将报告定位成家长培训性质。当时校长说老师们肯定会愿意听我的报告,因为他们很多人就是家长。校长让我就从家长的角度去讲,哪怕有些理念和方法在小学里不适用,可是很多老师其实是中学生的家长,他们肯定愿意听。我这人呢,便恭敬不如从命了。我愿意在报告中讲一些实用的方法、过程和细节,觉得这些内容最有分享的意义。感谢母校给了我这样的一个机会去尝试,也感谢文轩给了我这样的一个平台来“显摆”,更感谢跟读的读者们能够忍受我这种强势的性格。

 

 

 

***************************************************

 

 

 

上篇我说过要介绍一下自己对Susan获奖的分析。我认为:她的那些奖,都是范围比较小的、没有什么竞争对手的比赛,所以,并不能说明她的能力有多强。但是,我从来没有这样和她讲过,相反,我告诉她,她很棒,她进步很大且进步很快,如果她能继续坚持和努力,她就会继续得奖。得奖后的感受是很鼓舞人的,Susan很享受这一点,并且也因为这种感觉愿意继续努力。这就是所有奖项真正带来的意义。让一个没有自信心、没有自制力、不喜欢枯燥训练的人,找到一个让自己坚持下去的理由!等到有一天,她的内心足够强大时,我会告诉她我的真实看法的。

 

 

 

她在国内曾经拿过全国英语大赛的金奖,可是,那仅仅是我的一个应试教育的小技巧在她身上的实践而已。我们花了大把的时间还有不少金钱,拿了名次得到了荣誉,可是当一年后,电视台为了宣传她的外教专门采访她、让她再表演一次时,她已经把那个稿子忘得光光的了!可见,我和她当初那么多的时间付出,最后的收获简直只是一张纸。这也是我为什么后来越来越不愿意教小孩这些小技巧的原因。想拼个全国金奖,不付出时间是不可能的;可是没有技巧的话,时间搭进去了也未必能得名次(我是指Susan这样的普通且正常的小孩哈)。如果再有机会,我会不会帮Susan去拿奖呢?我想,如果Susan还是一个没有自信心且听话的小孩的话,我还是会帮的:)但是如今的她已经“脱胎换骨”了,我不需要再投入那么多的时间而仅仅去换取一纸证书、换取一纸证书带给她的推动力了,她已经可以通过很多的生活内容来实现自信心培养的良性循环了。现在我更关心的是,她的时间是否用在了让她这辈子都会受益无穷的事情上面。她的人生不仅包括求学阶段,更有求学之后长长的路途!

 

 

 

正是因为我在Susan的成长上花费了很多的精力,也面对了很多的失望、失败与无奈,所以,我更加体会到她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是一个与众不同的人,是上帝的创造,不是我的创造!尽管我还是做得不好,可是我真的体会到了把家长的责任当成上帝的管家更为合适。我们也不过是替上帝养育孩子18年,我们决定不了他们的基因,决定不了他们与生俱来的许多东西,我们也没有办法让他们一定成为什么什么样了不起的人。但是我们可以尽心尽力地把管家当好,让孩子在我们的手上,有一个最好的发展,让孩子能够进入一个良性循环的轨道中,让孩子长大后独立生活时,能够勇敢且有智慧地面对前面未知的人生。






雨林 (2014-06-25 21:05:42)

谢谢Susan 妈妈。 相信老师和家长们在与你的交流中都很有收获的。如果家长和老师们还有时间到文轩来交流就更好啊。


我还要感谢你在引录了复旦杨校长的演讲, 对下面一段关于通识教育的评论:

"不要以为科学家就不需要人文素养,那只是一个科学工匠,成不了学术界的领袖。学术领袖必须是一个人格上非常完整的人。一流的科学家都有深厚的哲学素养,甚至连哲学家都为之惊叹。所以,要澄清几个概念。通识教育是一个理念,不是和专业教育对立的。在这个理念下,专业课程、专业基础教育和应用类学校的专业课程有什么差别?我们会更加强调这门学科的智慧,强调基本学术思想、方法和学术史,而不是仅仅教你考试、解题的技巧。有深厚的中国文化功底,对世界文化的了解、容忍和宽容,又有专业基础,这样的人在今后的各种领域里面,才能成为领袖。"

周小哭 (2014-06-25 21:28:28)

谢谢雨林留言支持!

有一些老师和朋友想追我的文章读,我就告诉他们搜索Susan的八年级校园生活系列了。如果他们有心,完全可以在文轩上读文章的。希望他们能够注册并上来交流,下次我刻意宣传一下哈:)

刘瑛依旧 (2014-06-26 09:07:18)

小哭不愧是搞学问的。做报告有板有眼。

顺便说一下:我小女儿读了你女儿的几篇英文文章后,说:写得真好!

谢谢你跟大家分享!

刘瑛依旧 (2014-06-26 09:08:32)

天啊!怎么一下跳出3个留言?麻烦你把多出的删掉。

周小哭 (2014-06-26 13:36:05)

谢谢你的推荐,谢谢你女儿的喜欢!要是有一天她来美国,欢迎来家里小住,和Susan认识认识。

温连军 (2014-06-26 13:59:45)

口才、社交、文化功底、独立思考、哲学思维、、、、需要孩子们学习历练。

在现行体制下,底层的人所想所做的只能是面对应试教育。说白了,没有钱没自由。

周小哭 (2014-06-26 14:44:18)

自由的前提有很多,经济能力肯定是必须的,所谓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哈。关于钱,没钱肯定是万万不能的,这个观点也是正确的啊。要不怎么会有“贫贱夫妻百事哀”呢?上帝的爱,用钱的观点(入世或说世俗),从来就不存在着公平啊?不要说钱,就是身体健康和天生的资质,从来也没有一样啊。这一点正是千千万万人过不去的一个坎,不是吗?让人们脱离世俗的思考范围,从来就不容易;而人一旦在世俗里,从来就难以平安和喜乐:(

你可能是没有留意我前面的文章,我创业的定位是“高端定位,个性化服务”,具体服务的内容其实我提过。你想想啊,一家人一到美国就有本地人的生活,没有经济能力怎么可能呢?所以,我最近在回答你的问题时,一再地表示,我只是一个教练,我只能帮助少少的人,我觉得自己真的有限又有限,很多的时候都是无奈又无奈。

不过虽然如此,我还是会为了心中的理想去努力。要说我对自己的评价哪一点比较高?就在这一点上。我曾经发过关于布鲁克林大桥的文章,里面的女主角让我佩服得五体投地,男主角也让我敬仰,就是因为他们在灾难面前,一直保持心中的理想不灭!

回到你的留言,我引用一个有钱又有闲的朋友的话“感谢老公支撑这个家,给了我自由,可以去做我想做的事情,尝试我想尝试的东西。”对于自由的体会,大家应该都意识到了经济能力对其的限制。至少,当我在网上发贴时,就经常会想到:这世界其实还有多少人,在网上没有话语权,因为他们的世界,和网络根本就没有联系。所以我再苦再难,和很多人比起来,我已经好得不得了。我就这样去想我的经济能力的,在物质上,我向下比较!如果一定要比的话。

渺渺 (2014-06-27 04:03:46)

谢谢小哭分享!句句说得实在而且有用。很抱歉我眼睛不好,所以来文轩很少,尽量少用眼,这是医生的嘱托,希望看到你更多的分享和经验!

周小哭 (2014-06-27 04:24:16)

下回我加你微信,然后跟你语音吧:)

温连军 (2014-06-27 13:29:57)

谢谢你这么多坦诚的话。

我理解你创业的内容,也理解你定位的合理性。一方面我在寻找突破藩篱的可能性,又在关注你的创业可否有参与性。

理性、信念可能是生活力量所在。求神的带领和眷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