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珠算盘的寐力(Abacus Suan Pan Stories)

(此文已经发表过,因为技术操作问题误删了,现在重新补贴。特此向跟贴人道歉!Susan Cai)


近来,张太太偶然读到这样一条新闻:珠算“非遗”申报成功。说的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八次会议2013年12月4日在阿塞拜疆巴库通过决议,正式将中国珠算项目列入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珠算为第30个中国入选“非遗”名录。 

新闻介绍说,“珠算”一词最早见于汉代文献,是中国传统的数字计算方式,以算盘为工具,被誉为中国第五大发明。明代商业经济的繁荣促进了珠算术的推广,还逐步传入日本等地。

新闻还大致介绍了“申遗”的情况。2006 年 8 月,黄山市政府和中国珠心算协会,以珠算鼻祖明代人程大位编的《算法统宗》为代表的一大批珠算著作与算盘、珠算共同组成“珠算文化”,一同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08年,第二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公布,程大位珠算法和珠算文化入选,被列在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民俗”目录下。

中国在2009年1月曾经将中国珠算申报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当时未获成功,中国珠算协会曾数次修改申报材料。2013 年10月31日,珠算与其他31项(包括韩国泡菜)入选2013年《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备选名单。 

随着电脑技术的发展,珠算的计算功能逐渐被削弱,但是古老的珠算依然有顽强的生命力。珠算成功申遗,将有助于让更多的人认识珠算,了解珠算,增强民族自豪感,吸引更多的人加入到弘扬与保护珠算文化的行列中。  

特别是新闻里说到,珠算十年前曾经被清出中国小学教材。上世纪90年代,珠算还是中国小学数学教学大纲中的一项内容,但是在2001年教育部颁发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珠算被取消。理由是珠算的计算功能已被计算器代替,取消珠算教学还可减轻学生负担。

张太太曾经感叹到,这还真是演出了“有了键盘丢了算盘”的局面。现今如果人们到一般的文具店去购买算盘的话,大概很难找到这东西。张太太曾经有过经历,到第一故乡探亲顺便进行算盘教具收集时,在文具店里询问,就多次被人翻白眼,甚至有的年青服务员居然说没见过算盘这东西!

但是可喜的是,在2012年教育部公布的义务教育阶段19个学科科目的新课程标准中,在1-3年级对于数的认识中,增加了“知道用算盘可以表示多位数”的要求。不少专家认为,这是珠算可能重回义务教育课堂的一个信号。2012年,江苏省已开始把珠心算教育作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试验内容,列入新一轮小学数学课程改革试验。目前有珠算推广的对象主要为四类群体:幼儿,智力缺陷儿童,老年人以及大中专院校学生。

新闻还指出,中国珠算协会会长丁先觉曾经说过,目前可以将珠算技巧运用到儿童的珠心算教学上。大量的科学数据可以证明,珠算可以开发儿童智力;不是一个简单计算的工具,可以增强孩子的记忆力和注意力。

关于“申遗”的由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03年10月第32届大会通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要求保护: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体系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包括口头传统和表述;表演艺术;社会风俗、礼仪、节庆;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传统的手工艺技能等。分“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优秀实践名册”三个保护序列。

人们随着其所处环境、与自然界的相互关系和历史条件的变化,不断使这种代代相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创新,同时使他们自己具有一种认同感和历史感,从而促进了文化多样性和激发人类的创造力。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物质文化遗产共同承载着人类社会的文明,是世界文化多样性的体现,蕴含了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想象力和文化意识。可以说是民族的根和魂,是“民族DNA”。

2001年首个入选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中国项目为昆曲。2003年古琴艺术获得通过。之后,2005年通过了新疆维吾尔族木卡姆艺术、蒙古族长调民歌。2009年通了中国蚕桑丝织技艺、福建南音等共22项,也成为中国入选“非遗”最为丰收的一年。2010年通过了京剧、中医针灸。2011年通过了皮影戏。截至2012年底,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项目总数已达29项,珠算成了第30个入选“非遗”的项目,成为世界上入选“非遗”项目最多的国家。

张太太非常欣慰中国珠算发展演变到了如今的地步,因为从前一个小小经历之后,一直关注着具有魅力的中华算盘之影响力。

那是在2005年的时候,中国新年(Chinese New Year )要到之前,居住在美国新泽西北部城镇的张太太一如继往,筹备着要借这个年度机会,到孩子学校去搞点中华文化的普及活动。除了同孩子的老师联系商定活动时间、与孩子同班的华裔妈妈们打电话组织内容和发挥他们的积极性,此外张太太还得思考一个主题内容。华裔新年使用的装饰物品介绍,已经随孩子之升级在各个班上讲过﹔自己知道的中华文化中最基本的一些东西,四大发明,文房四宝,风味小吃,各式服装等也都介绍了,甚至还把朋友编辑的一些中英对照孩童唐诗宋辞也介绍过了。张太太在一段时间里一直在搜肠刮肚想着新的主题。

一个偶然的机会里,张太太决定要介绍一下中国人使用的算盘这东西。那是一次到居住区附近华裔超市--金门超市购物之时,张太太看到“年货专柜”有些装饰品很好看,习惯于不断更新装备手头教学收藏品的张太太在参观之时,无意中看到了一个装饰品,那是带有金元宝和算盘串在一起的鞭炮束,她马上想到从前给学生介绍的华裔新年装饰内容里面,还没有把那个东西放进去,加上自家有个孩子的班级现在正好在学习识别数字个位十位百位和千位的内容,用算盘表示给他们看看一定是很有意思的,于是当即买下这东西带回家。

(一)
记得在安排讲解内容之前,张太太曾经上到电脑网页里去寻找有关资讯。结果令张太太大吃一惊的是,居然﹕中文里面“算盘”的条目有2万个以上﹔英文里面“Abacus” 的条目有20万个以上,其它语言文字还没有包括在内﹗而且关于算盘的发明,其地位还是仅次于火药,纸张,印刷和指南针这四大发明之后的第五大发明,其名次紧跟在中国传统装饰几大用品中扇,伞,镜,筷之后。能够查询的有关网址光是中国,台湾和香港的“珠算协会”的有关内容,组织章程,学术培训,新闻动态,比赛考试,图书交流等,让张太太花上整整一天大概都读不完。

其中,最有意思的,是一位1916年出生叫陈宝定以会计为职业的上海人,他收藏多年各个年代和各式各样之算具,有1500多件算盘珍品,每一件至爱都饱含他的寻觅心血,无奇不有,大到居家木头门窗装饰,小到戒指上的钻石装饰,还有日常文具用品以及珠宝玉器等,其中还有那罕见的“八卦”24档算盘,说是可以推算时令和节气。诸如:水烟筒算盘、不求人算盘、戒指算盘、耳环算盘、腰带算盘、时钟算盘、领带夹算盘、金项链算盘、日历板算盘、钥匙串算盘、手镯算盘、泥人算盘、笔筒算盘、宫灯算盘、盲人算盘、电子算盘。其数量之多、品种之全、算具之奇,已经于2000年载入了吉尼斯纪录。

为了将自己65年收藏生涯中积累的1500件古今中外的算具和一万多件算具资料向世界展示,为了弥补居家展室狭窄,无法全部陈列的缺憾,陈宝定以八旬高龄苦学电脑,并且在互联网上开办算盘世界博物馆----陈宝定算具陈列室(www.mindabacus.com/cbd/jingpin1.htm)。人们能够饱览、欣赏、下载他以中文、英文分为“算盘精品”、“算盘文章”、“相关著作”、“图片资料”、“藏品目录”、“意念珠算”和“算盘革命”等七大栏目展示的精彩内容。

在90年代中国加强了同世界各地的交流时,他还是1996年成立的中国珠算协会的发起人之一。据统计,2002年10月首次在中国召开了世界珠算联合会大会时,世界上已经有350万人在与学习和爱好珠算相关联,中国还在2004 年12月于江苏南通新开启了一个珠算博物馆。在陈宝定的全国第一个家庭收藏馆的引领下,中国私人收藏馆发展很快,目前仅上海市就有超过65家之多。

“算盘”曾经是每家每户必备的用具,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已经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很多市民家中保存的算盘都是历经几代人之手的古玩旧物。如今,算盘走进收藏市场,成为众多藏家青睐的文化藏品。 目前收藏市场上的算盘种类很多,但不是每把算盘都具有收藏价值。专家们说,有四类算盘值得收藏:
一是年代久远的算盘。如横梁上面开了木榫、圆角,并且配有抽屉底板的明代算盘;清朝算盘,一般多为红木材质,横梁上的铁质的挂壁提梁也是那个时期的明显特征;还有民国时期的算盘等。
二是特殊材质的算盘。按算珠和边框材料,算盘可分为金、银、铜、铁、锡、瓷、玉、竹、木、象牙、水晶、大理石等;按算档材料可分为不锈钢、藤、牛筋、铁、红木、银、铜、铝、红珊瑚等。算盘的材质越好价值越高。算盘串珠用的“档子”也有高低之分,比较珍贵的算盘配有牛筋档。
三是偶数档算盘。
四是,异形算盘,如圆形、扇形、拱形、筒形、八卦、九宫、阶梯、双珠、箱形、圆柱形、宝塔形、折叠式等造型奇特的算盘。其制作工艺细腻精巧,用材考究,清秀雅致,皆为算盘之珍品,备受藏家追捧和寻觅。

现在,互联网上能够查找到很多收藏机构,人们都知道这对于传承和保护珠算文化、研究珠算发展历史、推动珠算知识普及具有重要意义,为世界专家以及珠算爱好者提供了史料观摩和参观学习的场所,会成为人们了解中国古代珠算文化及历史进程提供见证。

例如,有一个神墨珠算博物馆 (museum.shenmojiaoyu.com),位于北京市怀柔区,是一所集收藏、研究、展示于一体的综合性珠算博物馆,目前,馆内共收录珍贵珠算资料文献400余部,各式古今中外算具以及工艺品1000余件,汇集了古今中外、大小不同、形状各异、质地多样的算盘,从日常的铜、木到金、银、象牙、玉石、玛瑙、陶瓷、红木、檀木、景泰蓝等数十种,最长的算盘6米,最小的仅为10毫米,只能用针尖拨动。同时还可以在这里看到许多已经难以寻觅的藏品,如将算盘做在戒指、笔筒、项链、吊坠、帽徽等各种生活用品上,显示出珠算文化曾经深入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又如,湖北省唯一的“算盘博物馆”—湖北经济学院计算工具陈列馆。存放着很多明、清时代的算盘。其中,“文房四宝算盘”最有特色,是清朝中期的,是向山西晋商的后代收集的。过去人们带着它做生意,外形像一个小盒子,打开后盒子盖上可以放笔墨纸砚,盒子里有一把算盘,可以一边算账一边记账,盖上盒子后可以随身带。被称为中国最早的“笔记本电脑”。

(二)
张太太从前在第一故乡的生长环境和个人经历中,多少与算盘有过联系。张太太记得从前小时候看到一些人家的男孩子过一岁生日时,大人都要在其“抓周”物品堆里放个算盘之类的,说是看孩子将来是否会在金钱方面有出息。电影里看到的帐房先生,总是个以算盘为伴的旧式人物。

开始上小学时,自己曾经随家长由城市学院大院下放居住到位于乡下农村环境的农场,当时就读的农村小学里,每个星期都有一次珠算课,非常有兴趣,时常在上课头一天晚上就记住不要忘了带算盘去学校,可惜这样的愉快时光就那么几个星期就结束了。记得那些出身农民家庭的孩子,他们很多人居然会有人把“小九九”背得滚瓜烂熟,同时手指飞舞时算盘珠子也跟着劈啪乱响,一眨眼算盘珠子如同变戏法一样奇迹般排列出来,是那种一开始由一到九排列,然后由九到一地出来,堪称绝活,让张太太等一些知识分子家庭长大的孩子们看得眼花缭乱。

70年代中期,记得小学里有位右派数学罗老师,总是有句话挂在嘴边:中国人很聪明,中国的第一颗原子弹是靠算盘计算制造出来的。虽然他那是说的上个世纪50-60年代的事情,不知是否属实,张太太等学生辈那时因为见不多识不广,无法得以论证。

90年代初,已经是计算器流行的年代,张太太出国前到银行去换外汇时,里面劈啪响着的还是清一色的算盘用具声。就连中国的财政部本身,也还在20年前一直把算盘技术考核列为银行工作人员的必修课程。

在张太太这代人中间有名的作曲家乔羽,在00年代中期流行的电视剧里,还曾经谱了一首插曲<算盘歌>﹕下面当一,上面当五﹔一盘小珠算,把世界算得清清楚楚。哪家贪赃枉法,哪家洁白清苦,俺教您心中有数。三下五除二,二一添做五,天有几多风云,人有几多祸福﹖君知否----这世界缺不了加减乘除。这让张太太从中领悟了不少人生哲理。

据说算盘这东西,今天同电脑相比,还仍然有其独到之处,例如是携带方便的礼品和用具,人们不需要电力和不胆心病毒传播,盲人可以方便使用和玩具亲子可以开智,灵活眼脑手开启智能和不断开发新式样成为收藏品,加减乘除运算之妙和促进人类智慧之先进,等等。

世界上至今还有更多相关珠算的比赛在促进其教学和交流。这个在古代即属于希腊罗马和中国人类文明数学发展内容的东西,今天演变到世界各地还真有那么一批追随者在将其发扬光大,人们很容易就能够辨认出其竖式的圆珠中国式(2--5珠),菱珠日本式(1--4珠)和横式圆珠俄国式(13档--10珠)等样子。台湾人Lee Kai-Chen在1958年时,就把传统13档2--5珠一般样子的算盘,改装成上面再加一个1--4珠的双层算盘,能够进行平方立方和开方解方运算,同时还改进和简化了算盘口诀。

那顺口溜溜的“珠算口诀”,至今还是一些儿歌的必唱内容,就连那些国际上对中华文化有浓厚兴趣者都认为,背诵这些东西是学习中文数学除了九九表之外的又一捷径。至于那些各式各样的玩具算盘,样子就更是五花八门了。例如电脑上就有很多珠算游戏,也有一些新开发的“隐珠算盘”产品等。

最有意思的,是现今人们认为,算盘和珠算是明代著名数学家、珠算家程大位发明的,世人称他为“珠算宗师”。日本人奉他为“算神”,并且把每年8月8日定为“算盘节”,举行纪念活动。《右手论语·左手算盘》作者作为日本历史上最伟大的儒商,涩泽荣一,一生崇拜孔子,并且积极地致力于将《论语》思想运用到经商实践中,探求将儒家文化和西方管理科学相融合,其儒商精神对日本企业,乃至日本经济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还有很多与算盘有关的东西。如有一种叫“算盘子”的直立多枝灌木,一般有高l-3米高,结出的蒴果呈扁球形,如算盘珠,近肾形,具8-10条纵棱,表面红褐色,被短绒毛,先端具环状稍伸长的宿存花柱。内有数颗种子,气微,味苦涩,主治:清热除湿,解毒利咽,行气活血;主痢疾,泄泻,黄疸,疟疾,淋浊,带下,咽喉肿痛,牙痛,疝痛,产后腹痛等。

有一种食物叫算盘子,是广东大埔县颇负盛名的客家菜,用煮熟的芋头加粉搓成一粒粒算盘的样子,象征团团圆圆,有如算盘般精打细算,财源滚滚,是客家人年节必吃的一道吉祥菜!

(三)
张太太记得,在就要去自家孩子学校“兜售”那些现学现卖的知识之时,孩子的老师Evans女士还专门写个字条给孩子带来,要求张太太给孩子们讲一讲如何用算盘做乘法,说是为了配合班里正在教授乘法口诀的进程。这下可就难坏了,因为张太太仅有的底子是难以应付的,只是在上小学时,在农村孩子那里学到一点<三盘清>(见子打子)和<九盘清>(一至九加法)之类的东西,那是为了把算盘珠子摆好看学会的。于是,她想到了向镇上周末中文学校里那些帮忙接送孙子的探亲老人求救帮忙。

张太太向老年人活动组的霍老先生一个电话打过去,结果还真找对了人,他说这是他那辈人从小上学时的必学内容,而且他自己是北大数学系教授,这点写出乘法口诀和讲点珠算运算的事情,是难不倒他的。另外,他除了可以讲一堆有关算盘的趣闻,还可以帮忙去问问能否找到算盘高手﹗还有更乐坏了张太太事情﹕老先生说他因为这个事情而有了启发,琢磨能否在中文学校里为7--8岁的孩子开个珠算课教点加减乘除的内容,或者成立一个俱乐部之类的,这样老年人也能找到一个发挥其特长的内容﹗

镇上周末中文学校里,张太太约定后同老人们见面一聊叙,听闻的很多东西还真是让人耳目一新。有位东北来探亲女儿的老太太说,从小生长在日伪时期,所学的珠算已经忘得差不多了,只记得在算盘上打“一六八七五”的练手口诀。

霍老先生就说过一个真实的经历,他70年代初从北京以外的下放农场回到北大数学系,适应世界现代化之发展潮流,组员进行一系列计算机研制课题之后,曾经同一组人员到中国人民银行总行总部,去推广当时还算先进的简单的计算机技术。可是当时一个高位的领导人却宣布了他们研究之后的结论﹕每月56元工资的员工每个人一把算盘,就足以做出机器的功能(人定胜天),而且还能够省下一大笔机器装备和人员培训费用(为国家排优解难)﹗

张太太记得,当时霍老先生感叹地说,没有想到那时的努力,就这样被推迟了几乎10多年的时间。中国是一直到80 年代后期,中国的银行管理行业才开始在基层启动电脑培训人员和普及使用的轮训计划。张太太也认为这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情,大概是因为外面的世界在迫使里面发生变化之结果。

老人们还有很多有关算盘和珠算的奇闻异事,如果要说起来的话,大概人们是要花几天几夜时间和用几个“箩筐”来装稿纸的。因为聊天人群中当场就有一位与张太太同龄的家长说,他的母亲在建筑设计核算行业工作,同算盘打了一辈子交道,大家说的算盘的故事就等于在说他妈妈的经历。......。

张太太为了应付一杯水而准备了一桶水,后来实际上只是在有限的一个小时内,给孩子们讲了一些有趣的东西和做了点有关的游戏。那天,张太太通过图片给大家介绍和展示了各式算盘,讲一些与算盘有关的文化故事,如“珠算盘”是Beads Calculate  Plate之意;中国古城天津的街道布局象个算盘的样子;质地珠联璧合、运行挑拨离间、打坏不成方圆,三七二十一的“马虎”和三下五除二表示的“迅速”,“如意算盘”与主意和计划的表达方法,等等。

另外,还请两位参与活动的班级妈妈帮忙给孩子们做一点手工品,用六根冰棍扁平木棍和10根牙签以及70颗手工塑料珠子,用胶水粘成一个小算盘工艺品。还有,请孩子们动手把简单的数字表示在算盘上,演示一下吸收能力和数学兴趣。孩子们非常高兴,有的人当场就掌握原理,能够把自家的电话号码表示在手工算盘上。

此后,不仅活动结束的那天,放学的时候,有的孩子在寒冷的冰雪地里追在张太太屁股后面,说是要打听网址以便回家后上网去玩珠算盘游戏。而且,孩子班上的老师写了条子带回来,说是请张太太考虑,希望学校年度春季课外活动开课前征招自愿家长之时,能否决定给孩子们开个珠算课,花时间两个月八次课每次一小时,而且最好是演示乘法的运算办法,促进孩子们背诵九九口诀的兴趣,如果认为太难的话,给大家讲一点基本的加减法也行。

张太太这下倒是高兴了﹕孩子们如果能够因此搭上了对数学的爱好,那也是一件高兴之事﹗只是自己的时间对应不上学校的安排,去做这件事的计划就只好搁下了。

但是,张太太也没有让老师失望,她除了开始注意收集与算盘有关的工艺品,还答应为学校联系另外的帮忙者。张太太曾经联络了一些选择在家上班和从事家务以及教育子女职业的“全职妈妈”们。大家的努力结果显示他们可真是高手﹕极其迅速和直接地从一批老年人那里用中文学到知识,再准备用英文带到学校去教。

张太太非常希望看到这样的局面,在张家居住的城镇及其附近地区,演变出了另一个传承中国文化的热门,即在海外的华裔老年祖父母教授珠算,奋斗生活在社区的年轻父母传播方法,土生土长的ABC 幼小子女学习受益知识。因为通过学习和认识珠算盘这个东西,大 家 可以逐步体会到其文化意义和学习运用之后的好处。只可惜这只是张太太当时的一厢情愿,这个美景计划后来泡汤了,因为张家孩子上高年级后升学到另外的中学,张太太与小学老师以及那些热心家长们没有继续联系,时间长了“人走茶凉”,事情也就不了了之。

附﹕访问和查询以及研究得到的资料﹕

[珠算的起源],[珠算]。[算盘], [梁] [档] [框] ,[算珠], [上珠] [下珠], [顶珠] [底珠],[内珠] [外珠][悬珠] 。[空档] [空盘], [布数] [拨珠] ,[清盘] [错档] [定位],[打算盘的姿势] ,[算盘上的记数法] 。[珠算加法] [珠算加法口诀] ,[珠算减法] [珠算减法口诀] ,[珠算乘法] [珠算乘法口诀] ,[乘数是一位数的珠算乘法] [乘数是两位数的珠算乘法] ,[后乘法] [掉尾乘] [留头乘] [破头乘] [隔位乘] 。[打百子] [见珠拨珠] ,[三盘清] [七盘清] [九盘清], [凤凰展翅] [弧雁山群] [梅花三朵] [三孔桥] [大扒皮] [狮子滚绣球] 。[珠算除法] [估商除法] [归除口诀] ,[九归口诀表] [商九口诀] [退商口诀] 。

加减乘除基本口诀 (略)  

 

  02/21/05,修改12/2013  

原载:蔡四伟,2009年,美国纽约柯捷出版社,<美国泥土中国树>(New Chinese American Life Stores)。
购书:
北美新泽西,时代音像图书--新华书店, 北美网购书店 (www.timesbook.com)
电话:908-769-0788,973-941-2135(C), 电邮: Service@timesbook.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