姥姥留给我们的财富--写在姥姥百岁诞辰

姥姥留给我们的财富

写在姥姥百岁诞辰

--发表在加拿大《星星生活》2013125636 

http://newstar.superlife.ca/2013/12/10/%e5%a7%a5%e5%a7%a5%e7%95%99%e7%bb%99%e6%88%91%e4%bb%ac%e7%9a%84%e8%b4%a2%e5%af%8c/

http://magazine.superlife.ca/?id=636&page=19

我的姥姥是在她93岁那年夏天仙逝而去的,今年是姥姥诞辰100周年。姥姥在她93年的人生中,留给我们许多难忘的故事和话语,每每回想起来,不仅十分亲切,也深感受益。

在我的大女儿房间的书柜上摆放着一条木刻金鱼,这是她3岁那年夏天,我带她回北京,住在我的姥姥,也就是她的太姥姥家时,我的姥姥送给她的。十多年过去了,她一直把这条木刻金鱼摆在那个显眼的位置,也招来小女儿无穷的羡慕,因为她今生无缘亲眼见到她的太姥姥。那是20067月的一天,我带两个女儿回京之前20多天,传来我的姥姥在家寿终正寝的消息。只差这20多天,我的小女儿就成为她的太姥姥唯一一个在世时未曾见过的亲人,实在是件憾事。

那次在准备回国行装时,我特意从我的床头柜里的一个盒子里取出我当年出国时姥姥送给我的那块飞亚达手表。1990年,我出国前夕,姥姥拿出200元钱给我,说是一定让我买一样东西,作为她送给我的物品带在身上,也是将来的一个念想。200元钱,在当时是个不小的数目,我大学毕业后第一年一个月的工资就是这个数。后来,母亲陪我一起看上了这块飞亚达国产手表,价钱正好是200元。再后来,母亲第一次来多伦多探亲时,又给我带来用起来十分顺手的姥姥家的擀面杖,记得母亲当时说:这个擀面杖比你的岁数都大,是我小时候,你姥姥家就有的,可说是传家宝了。你姥姥让我带给你,说是你每次用擀面杖做饭的时候,就会想起你姥姥。现在,这个擀面杖就在我家厨房抽屉里,它为我们做出不少美食,不仅成为我们时常念叨的物件,也使得我们常常提起我的姥姥。

我小的时候,家住北京郊区,姥姥家住在北京城里宣武区的一个四合院,因为当时交通极为不便,我去姥姥家的机会不多。大我两岁的姐姐在上小学之前一直生活在姥姥家,她对城里的生活十分熟悉,我每次去姥姥家,常常像个跟屁虫似的跟在她的后面,显得十分拘束。如果让我住在姥姥家,我就会常常哭着要回家。所以,在我出国前,姥姥不止一次地提醒我:你从小就离不开你妈,出去一两年就回来啊!现在想来,那是姥姥舍不得我走。

我上大学期间和工作以后,去姥姥家的次数才多起来,因为我有时去市内参加活动,赶不上回位于北京东郊的学校的末班车,和在郊区的母亲的家,不得不去姥姥家住一宿,第二天早上再回学校。这时去姥姥家我已不再拘谨,早上也会早早地起来,和当年姐姐一样,拿上姥姥家的小竹筐和一个大搪瓷盆,去胡同口买早点,豆浆、油条、麻花、糖火烧……。记得以前总听大人们说去西口儿买早点,以致后来有一首歌“走西口儿”,常常让我糊涂,不知道在讲什么。这个时候我才弄明白,因为这个早点铺位于胡同口的西边,所以,这条胡同里住着的人都这么说。也是这个时候,我和姥姥聊天的机会也多起来,对姥姥的了解也更多了。

姥姥是个心灵手巧的人,姥姥一生钟爱穿大襟的衣服,而且全是自己亲手缝制。像她这个年代的人会做针线活儿的不少,可是,会自制大襟上的纽襻儿的人却不多,姥姥年轻时自己拆了一个这样的纽襻儿以后,竟然就琢磨出是如何做的了。每次提起这件事,姥姥总是说:你们读书人会认字读书,这么难的事都能做,别的什么事就都容易了。这听起来像是姥姥在谦虚,其实,这是姥姥对上过学读过书的人的无比羡慕。我出国以后,中国的商品经济飞速发展,姐姐跟我说,姥姥只要见到有什么新鲜物品出现,都会感慨一番:这些只有读过书的人才能想的出来做的出来!自己以前就是用手洗衣服,人家就能做出洗衣机来洗衣服,省多少事儿呀!

姥姥常为自己没有读过书上过学而遗憾,她说下辈子说什么也得上学读书。正因为此,姥姥十分珍惜任何学习机会。我三姨曾经这样忆述过50年代中国扫盲时姥姥刻苦学习的情景:“时值盛夏,你姥姥坐在小板凳上,背靠着大水缸,一只手握个凉水瓶放在胸口处以帮助降温,另一只手拿着支石笔在地上写。”姥姥当时说的话,三姨至今还铭记着,而且一直激励着她走到现在,“学习哪里有窍门儿,全靠自己下力气,有耐心,抓紧时间勤复习;有决心,不怕困难学到底。”

姥姥非常重视子女上学读书。母亲回忆说:我在家里排行老二,到了上学的年龄时,邻居见到我们家孩子多,家务重,就劝你姥姥别让我上学了,帮助家里做家务。可是,你姥姥说,现在家里活儿多是一时的,等孩子们大了,负担就会少些。孩子上学读书却是关系她一辈子的事,不能耽误孩子一辈子。

姥姥经常把一些富含生活哲理的话挂在嘴边上,并付诸行动,让我们都受益匪浅。我的家住在郊区农村,从小我们就学会了去邻居家的压水机压水,再用小水桶提回家。母亲那时常常用姥姥的话教育我们:“出力长力气”,而且“干活儿不能惜力”。现在,我也常对我的孩子们讲这样的话,鼓励她们多参与生活,远离“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姥姥还说“穷家富路,出门时要多带些钱” ,“饱拿干粮热拿衣”,这些都是在我们外出时对我们的嘱咐,我至今还遵照执行着。姥姥还说:“别人要咱帮忙做的事,要紧着人家的事先做,再做自己的事。”记得我的母亲也总是教育我们:别人提出需要帮忙的事,一定要尽力而为,不可轻易回绝,因为人家开口求人,都是经过深思熟虑的。而且还要把别人托付的事赶紧做了,免得人家老惦记着,自己心里也不踏实,老有一件事在那里等着去做。看来,这样的先人后己的为人处世之道,都是从姥姥那里继承的。姥姥也助人为乐,有一次在出门买菜的路上看到一位素不相识的孕妇提着个重重的石磨,姥姥马上前去把石磨接过来,帮人家送到家,然后再去买菜,那时姥姥已是70多岁的人了。

我的姥爷和姥姥一共养育了7个儿女,全凭做小学老师的姥爷一人的收入维持全家的生活。在那样的年代,姥姥练就了勤俭持家的好习惯。在这方面,姥姥有句名言:“吃不穷,花不穷,算计不到就受穷”。节约用电是我对姥姥印象最深的,1999年,我带着3岁的大女儿回北京住在姥姥家,那时姥姥已经80多岁了,腿脚行动不是很灵便了,只要发现电视机前没有人,可电视还开着,马上就上前关电视。一旦看见屋子里没人,却还开着灯,也马上去关灯。据我的姐姐回忆说,姥姥对她讲过:节约是一辈子的事儿,对家来说,只有上厕所用的卫生纸是一次性的,其它东西都有办法再利用。姐姐还说她小时候在姥姥家很喜欢吃姥姥做的一道美食,就是用隔夜米饭加碱水及面粉和成面烙饼,在还没有冰箱的年月,夏天的米饭很容易馊,姥姥舍不得把这样的米饭倒掉,就发明了这个烙饼。

在我的记忆里,姥姥确实做着一手独具特色的好饭菜,印象最深的当属扁豆焖面。我的母亲和几个姨也都会做,虽然用料和程序与姥姥的完全一致,却谁都没有姥姥做的好吃,我们表兄弟姐妹们个个都如此评价。话说姥姥的这个扁豆焖面,当时还真没在别处见过,也就更没吃过。我的中学同学和大学同学来我家,我的母亲也给他们做过扁豆焖面,使得她们至今还念念不忘当年来我家吃扁豆面的事情。我那年出国刚到英国时,嫂子首先就问我:“你家的扁豆面是怎么做的?你哥哥天天念叨要吃这个。”遗憾的是,英国当时没有地方买到新鲜的面条,用煮熟了的干面条再去焖,完全不是姥姥的扁豆面的味道。近几年看到网上也有人贴出扁豆焖面的做法,其中不少是把面条蒸熟,这也完全不是姥姥的做法。姥姥的扁豆面,可说是传家宝,与猪肉炖扁豆的原料原汁一起把生的新鲜面条焖熟,使得面条里浸满猪肉炖扁豆的味道。现在,我的两个孩子也喜欢吃,而且因为是肉菜面合一,非常适合她们上学带午饭,只是多伦多买的新鲜面条与北京的还是略有区别。所以,我们每次回国,母亲都会做给我们吃,无论当时是什么季节,也无论扁豆有多贵。因此我们常说,姥姥虽然没出过国,但她的扁豆面早已走出国门,被我们发扬光大。姥姥做的美食虽比不上宫廷盛宴,但这朴素的原汁原味的饭菜里,飘着的是真正的民间饮食文化。

姥姥是个任劳任怨的人,我的姥爷是素食者,吃的饭菜都不能有任何一点儿荤腥,从做饭用的锅,切菜用的砧板和菜刀,到吃饭时的饭碗筷子全都是专用的,一年365天,一天三顿饭,几十年如一日地需要餐餐这样单独为姥爷做饭。姥姥不仅在家这样,在社会上也如此。母亲回忆说,姥姥在街道上常年被评为积极分子,50年代街道办厂子,工作条件很恶劣,姥姥带头去上班,得到街道居委会的大力表扬。

姥姥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凡事能自己做的就尽量不求人,甚至是自己的子女,也尽量不去打搅。母亲特别跟我提到,姥姥80岁那年,有一次需要陪姥爷去医院看病,虽然子女都在北京,有的离着也不远,但他们不愿麻烦任何一个人,而且为了节约还不坐出租车,一大早起来坐头班公共汽车去医院排队挂号。我的母亲和舅舅姨们听说这件事以后,感动之余,都一致表示今后一定叫上他们陪同一起去。可是后来他们仍然还是不声不响地自己坐公交车去医院。

姥姥善于计划家中大小事务,做饭时因缺盐少酱油等物品而向邻居借的情况,在当时的四合院里是屡见不鲜的。姥姥经常借东西给别人,却从来不会因为自己计划不周而到该用什么东西的时候,临时抱佛脚去向别人借。

姥姥还拥有豁达的人生,母亲说,姥姥晚年时自己亲手缝制好寿衣,子女来探望,她就拿出来穿在身上给大伙儿看,把人的生死看成是一件很平常的事。

常听人说:有学历的人不一定有文化,没学历的人不一定没文化。姥姥一生没上过学,也不识字,但是,她的这些伴随我们成长的饱含人生哲理的言行,可以说是给我们后人留下的宝贵财富,而且正在一代代地传下去,比她的生命走得更远更长久。

 






林玫phoenix (2013-12-13 17:11:34)

我还保留着我姥姥四十年前送我的小纸扇。

暗香 (2013-12-13 18:17:36)

特羡慕能住四合院,

我嫂子就是她的奶奶带大的,在皇城根附近叫土阳山,不知道这几个字对不?

刘瑛依旧 (2013-12-13 21:09:29)

要是能上张你姥姥的照片就好了。

追梦 (2013-12-13 21:18:44)

很感动,姥姥身上有着中国世世相传的传统美德,这些默默无闻的小女人担当起无数的风雨和重量。姥姥留下的做人的道理,要比留下金山银山更宝贵。

同意这种说法:有学历的人不一定有文化,穿金戴银的人也不一定富有,门庭显赫也不一定高贵。

玮仁 (2013-12-13 23:47:09)

好好珍藏着,这是他们留给我们最好的纪念

玮仁 (2013-12-13 23:47:57)

住四合院显得特有人情味儿

玮仁 (2013-12-13 23:49:17)

文章发表在报纸上时有三张照片,点击标题下面的第2个链接可以看到。

玮仁 (2013-12-13 23:49:50)

说的就是这么个理儿呀。

木桐白云 (2013-12-13 23:52:56)

我也同意学历与文化不必定对等的说法。

阿朵 (2013-12-14 00:09:40)

有学历的人不一定有文化,没学历的人不一定没文化,还真是这样。

你姥姥当年没上学时应为环境因素,心灵手巧的人如果读书,一定也读得很好。

春阳 (2013-12-14 01:02:04)

你真幸福,姥姥真好。我就没见过我姥姥。

敏敏 (2013-12-14 01:17:02)
让我想起我的外婆,一个特别和蔼慈祥的大家闺秀,我常常想起她,梦里也会见到她。我的外婆要是活着,得有103岁了呢。
玮仁 (2013-12-14 01:42:40)

把报纸截图放在文章下面了

玮仁 (2013-12-14 01:43:03)

感谢木桐

玮仁 (2013-12-14 01:54:11)

一针见血,谢谢阿朵!

玮仁 (2013-12-14 01:58:00)

谢谢春阳,也为你感到遗憾。不过,你也有很多值得回忆和钦佩的亲人。

玮仁 (2013-12-14 01:59:31)

一定也有很多值得回忆的故事

春山如笑 (2013-12-14 04:41:41)

姥姥人生哲理的言行,可以说是给我们后人留下的宝贵财富...

你有这样豁达的姥姥真幸福, 我小时候只见过我的姥姥一面, 至今记忆犹新

老来天真 (2013-12-14 09:57:18)

好温馨!有这样的姥姥是幸福滴!

海云 (2013-12-14 15:03:58)

我们这一代人,很多小时候都是祖父母辈带大的,如今,童年最温馨的记忆就是与祖父母辈曾经一起的岁月。

想起我的外婆......

玮仁 (2013-12-14 21:14:09)

谢谢春山,那个年代的人很朴实

玮仁 (2013-12-14 21:14:30)

感谢天真

玮仁 (2013-12-14 21:15:44)

都说隔辈亲啊

梅子 (2013-12-15 02:07:59)

记忆本如涓涓溪流,浇灌、温暖心田;分享出来,又带给读者片片馨香,谢谢玮仁。

若慧 (2013-12-16 12:15:12)

你的这篇文章也让我想姥姥了。你的姥姥真是位可敬可爱的老人。谢谢分享。

玮仁 (2013-12-16 13:59:18)

感谢梅子,你的文章也令读者获益匪浅,来文轩的人都是这样善于分享的人。

玮仁 (2013-12-16 14:00:30)

感谢若慧,你和姥姥也一定有很多难忘的故事。

安琪 (2014-02-24 20:34:54)

这篇好感人!我想起了我大学宿舍老二的姥姥!地道的北京老太太。我上学常到她家,和姥姥一起聊天。

玮仁 (2014-02-27 17:24:25)

问好安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