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发布会感言及文友書評

新书发布会感言

 

       我很幸运。在我开始写作的第一年就巧遇贵人,出了第一本书。当时实在找不到更“花俏”的名字,只好取了一个“名不惊人”的书名——《我认识的美国人》,比较符合我的性格。

      就像明星们获奖一样,我应该和必须感谢那些帮助、鼓励过我的一众文学前辈:陈殿兴、陈湘洛、于疆、刘荒田、刘加蓉、刘俊民、黄宗之、北奥、施玮、张棠、陈述、达文、王传利、夫英以及协会的多位文友。我向你们致敬!

        十多年前,我女儿还就读于罗兰岗高中。一天,她爷爷——我老爸拿了一篇她的短文给我看。短文写的是一段她在考场里的经历:由于一夜没有睡好,精神恍惚,当她打开试卷时脑子一片空白,由此而产生的心理波动和挣扎的过程。我老爸在夸奖孙女之余没有忘记“损”了我一下:看看,你以前的作文哪里有她写得生动。

        想不到,过了花甲之年,居然让我破了这个“魔咒”。当然,我老爸没有像夸我女儿那样对我,但也没有再“损”我了,仅笑着对我说:不错,挺有意思的。对我来说,这已经是最高荣誉了,因为我知道,应该写得更好……

        我相信,每个人在这个世界里所看到的事物、感悟的道理不尽相同,而且都仅是局部的、主观的。所有人感观的集合,才是完整、真实的世界。我会继续用笔,去记录我所知、我所想……

 


文友书评

 

 

陈殿兴:杨超《我认识的美国人》读后漫笔

       杨超先生是我的老朋友。一两年前曾读过他的《烧高香——这大概是他的处女作。现在读他的新书《我认识的美国人》,我脑海里突然浮出了一个成语: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他的写作水平已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写作技巧更臻完美。

   我这种感觉是读本书第一篇《整装待发》时产生的。本篇描写的是一个喜欢旅游、伺候病妻的老人——唐尼。请看他对唐尼的描写:

     我来到唐尼家时他正在前院的休闲旅行车(RV)里,我开铁门的响声惊动了他,一串咚咚咚声从车里传了出来,只见他手里攥着一块湿毛巾边擦着脸上的汗水边对我笑着说欢迎,就蹬蹬蹬地急步走下了车,连阶梯都没有看,一点都不像一个奔80岁的老人。使他显老的是他那一大把银白色的络腮大胡子,要是配上一顶镶上白绒毛边的红色尖顶帽,他绝对是个如假包换的圣诞老人。......” 

   这段描写不仅细腻生动、文字流畅,而且紧扣主题:健壮老人,旅游。我觉得他写景状物也很能抓住特点,跟描写的人物形象互相映衬,相得益彰(我不想引举例证了,读者可以很容易看到)。我被他的文字吸引着,一口气把全书读完了。以后各篇给我的印象也跟第一篇一样好。

   杨超这本书一共收集了20篇文章,从不同的角度写了20个不同的人物。可以说是一本人物特写集。正像书名所揭示的那样,全都是写他认识的美国人。杨超由于职业的关系,可以近距离地接触一些美国人,这是我们一般人无法做到的。幸运的是他有一支生花妙笔,使我们得以分享他的观察。我认为这就是他这本书的意义所在。

   如果吹毛求疵的话,本书里的用字也不是丝毫无可挑剔的,还有改进的余地。如果杨超先生能注意炼字的话,我相信,他的作品会更完美,更受读者欢迎。

   祝贺他的新书出版,期盼他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不断有新的更好的作品问世!


施玮:

   世事难料,人生百态。杨超的散文集《我认识的美国人》让我走进许多生命的片断。这些生命是我所不熟悉的,但同时这些陌生的生命藉着杨超的眼、心、笔,却如阳光下融化的雪般融入了我这个旁观的阅读者。于是,在慨叹之间,我与书中人物共了呼吸,同有了一份生命的感悟。这应该是一种散文的境界。
   文如其人,杨超的文字是娓娓道来的舒缓与温暧,虽不是璀灿的精致,却是中庸内敛的睿智。言之有物,言之有情,言之有人,言之有悟,这是一个写作者首先应当追求的。


 黄宗之:  一部素描般的人物画册

          --读杨超的新书《我认识的美国人》

   喜欢上杨超的作品是我读他的小小说《哭手》。2012年末我重新参与编辑《洛城文苑》专刊时,在作协网站上读到杨超的一千二百字小小说《哭手》。这篇极短的小说是写一位父亲去世后,家人聘来专职哭手,从而道出父亲婚外生子的故事。出其不意的结局令人禁不住唏嘘和惊叹,我马上把这篇小说编辑到新年的第一期专刊里。

      2013年是杨超收获的一年,这一年里,他出版了第一部书《我认识的美国人》。也许是因为书名的缘故,那篇讲述中国人婚外生子的故事《哭手》没有被纳入这部新书里。

   《我认识的美国人》收集了杨超去年所写的二十篇作品。我原以为杨超的这部新作会再一次带给我以《哭手》同样的惊艳和冲动,在收到杨超寄给我的书时,我迫不及待地打开书本细读。出乎我的意料,这部书给了我完全不同于《哭手》的阅读感受。

   这是一部讲述普通美国人的散文集,写作者在美国多年来工作经历中接触到的一些鲜为人知的人和事。绝大部分作品是以第一人称为主述者,因为职业的缘故,作者深入到美国家庭,从而遇到各族裔的美国人。诸如,作者到退休法官家上门修理家电,遇到上了洗手间后《不冲水的马桶》的趣事;作者替《退休拳击手》修理录像机,一番闲聊,道出独居美国老年人的性生活的窘境;作者开的维修店门外被人半夜撒尿,从而在《纸箱背后》他看到了一个不为人知的流浪少女的不堪人生;等等。这部书里的所有故事没有刻意追求巧妙构思的离奇结局,也没有特别为迎合读者而编造跌宕的故事情节,作者以自己的所见,平静地讲述那些凡人凡事。故事真实,笔墨淳朴,平铺直叙,波澜不惊,给人以平实和淡泊的感受。

   在读完杨超的《我认识的美国人》之后,我对文学作品的评判有了新的领悟。平实地的写作手法不也很好吗?以《不冲水的马桶》作品为例,作者给我们讲述了一位退休法官家的居家小事。按理说,这位前法官退休后应该有不菲的生活费用,吃住不愁,可作者在他家借用厕所时,居然发现这位前法官上完厕所后不冲马桶的不雅行为。是懒惰、邋遢或是吝啬?都不是。作者用这样一件让人羞于启齿不那么文明偶遇,写了居住在缺水加州的前法官,通过减少家中冲厕所次数来节约用水,以小见大,道出了美国普通人保护生存环境和珍惜人类资源的精神境界。

   文学作品与绘画艺术在创作上有许多相同之处。如果把杨超的这部书比喻成一部绘画艺术集,它既没有油画的厚实和沉重,也没有水墨画的洒脱与张扬,更比不了工笔画的细腻和精致,也谈不上速写作品的大气与简炼。它的独特之处,可用绘画作品中的素描类比。作者采用单一色调,通过光的黑白效果,用浓与淡的笔触赋予作品以层次和深度。我的这种比喻一点不过分。《我认识的美国人》就是这样一部具有素描视觉效应的文学作品集,让人读起来不亢不悲,从平静的阅读中感受那些与己似是或非的、立体的、多样的、朴实的普通人生,从而获得启迪。

刘荒田评语:


   有人说,来美一个月,写得出一本书。那是猎奇加乡愁的肤浅之篇。那时的杨超,忙于求学,猎奇和乡愁成为精神养料。

   有人说,来美一年,只写得出一篇作品。因为惊魂未定,心态没落到实处。那时的杨超,笔下是横行的英语,依然在为生活苦搏。

   有人说,来美三年以后,一个字也写不出来。那时的杨超,开始在异国的土地扎根,成长。

   没有人为来美三十年的人说三道四,因为老金山们拥有太多的可能。这时的杨超,厚积而薄发,后起而先至,向北美洲华文文坛献出具震撼力的众多作品。一篇篇,是漫长人生经验之蚌孕育的珍珠。厚重,朴实,原汁原味的社会,五花八门的人物,光怪陆离的个性,无一不是从第一手材料提炼的。

   因之,其生活蕴藏和思想容量,来美一个月的游客,才住了三数年的新移民难以企及。当然,住得久不等于写得好,还须看悟性,记忆力、消化力和洞察力,在这些方面,杨超依然交出亮丽的成绩单。所以,我作为头一批读者中的一位,热烈推荐这本书名并不惊人的好书。


 北奥:  杨超新书

                                             小人物烘托大世界,
                                             
小事件唤醒大意识,
                                             
小小说酿出大巨作。

      
在美国我与杨超同为一个作家协会的会员,可是我们写出的作品却不尽相同,描写美国的方法也不一样。我写过一些名人轶事,报道过很多的大事件,可大多还是在华人圈子里转,没有深入到美国社会,更很少触及到社会底层人物。杨超发表的并不是什么巨著,甚至有些只能够称为小小说,但是他以点见线,以线盖面,描述了美国人和美国社会。就像是一滴水可以折射出整个世界一样,他用那些生动感人的小故事,栩栩如生的小人物,把个美国社会表述得淋漓尽致,甚至还能引起我们的深思和感动。相信不管是现在的小小说还是日后的大巨作,都是了解美国人民和美国社会不可多得的好书


 張棠:   我讀楊超新書《我認識的美國人》

   楊超寫作的才華應是天生的,雖然他最近才開始認真寫作,但他一開始,就有了豐碩的成績,出版了《我認識的美國人》這本書。

   楊超很會說故事,他用字簡潔,敘述有條理,鋪陳有層次。因為他從事電視機修理的工作,使他得以進入美國中產階級家中,深入的觀察與了解他們的生活。他書中的人物都是我們日常接觸到的一些美國人,只是我們沒有楊超那樣的機會,近距離的走進他們家中,成為他們的朋友。

   他書中收集了二十個短篇、講的是二十個不同的美國人。從這些故事中,我們看到了一個真實的美國,一個形形色色,由不同族裔、背景與個性的人群所組成的一個社會、一個國家。有些華人喜歡把所有非華人統歸為老美一族,這跟有些老美以為所有的亞裔都長得一模一樣的不正確。生活在有沙拉盤之稱的美國,我們每一個人都是沙拉盤中獨一無二的個體。

   書中的美國人各有各的生活方式,各有各的生活習慣。在種種不同之中,我們透過作者的眼睛,看到了人性光明與善良的一面。楊超筆下的美國人,不就是幼兒課本《三字經》的開宗明義第一章: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嗎?如果人人都有楊超這樣開明的胸襟與氣度,我相信我們的移民之路就會走得更平順,與其他族裔的相處也就會更和諧。

  《我認識的美國人》是一本瞭解美國中產階級的好書,尤其是對初來美國的華人。我唯一想說的是美國是一個多元的國家,作者與美國人的接觸雖多,但並不全面,美國還有許許多多其他不同層面的美國人。作者為書取名為《我認識的美國人》是很貼切的,讀這本書的讀者也應當從的角度去瞭解美國與美國的中產階級。

   其實美國人的定義是相當複雜的,美國聯邦人口普查局(The Bureau of the Census)每十年就要花上百億元的經費來蒐集資料、來了解美國與美國人。所以本書所寫的美國人,其實只是冰山的一角。然而這一角雖小,卻是很典型、很溫馨、很人性化的一角。

   總之,《我認識的美國人》是一本易讀、有趣、又富有人情味的好書,我相信讀這本書的讀者也會跟我一樣,一讀就會愛不釋手,一口氣讀完的。


达文:

   杨超的文集是一幅关于洛杉矶西北部的浮世绘。作者以敏锐的触觉,通过日常的琐事,深入到小人物的灵魂深处,准确而细致地描写了人性,同时反映了作者的慈悲情怀。

新书看板

新书看板

新书封面

新书封面






天地一弘 (2013-12-13 05:45:02)

祝贺!

杨超 (2013-12-13 05:55:17)

谢谢天地一弘!

木桐白云 (2013-12-13 06:52:54)

恭喜!

杨超 (2013-12-13 06:54:40)

Embarassed感谢!

呢喃 (2013-12-13 07:54:42)

很受启发,向您致意!

劉賢成 (2013-12-14 04:56:19)

祝賀!

春山如笑 (2013-12-14 05:18:41)

祝贺!

老来天真 (2013-12-14 15:21:13)

恭喜!学习!

杨超 (2013-12-15 06:20:59)

希望是拋磚引玉。謝謝呢喃。

杨超 (2013-12-15 07:30:22)

久违了——未曾谋面的老文友。谢谢了!

杨超 (2013-12-15 07:43:22)

从你的《美国男人的爱好》里,看到一些美国——特指男人的另一面。学习你的细心观察。

杨超 (2013-12-15 07:50:38)

从你的作品看得出来你是一位称职的、成功妈妈。谢谢你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