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记忆 - 上学这件事 (七 - B)

 

 十六,我的差异

 

 

   其实我的想法未免天真。虽然我的语文成绩还算满意,但是这并不代表我和别的同学在接受知识上没有差异。后来证明,差异很大。它是一种基础知识是否扎实的差异,是知识面是否广泛的差异,是知识层是否深厚的差异,是见多识广的差异。。。这样的体会,在我后来的读书中被一点点体验和证实。


 

   谁又没有差异呢?从一出生开始,我们就已经背负着属于自己命运的名份。农村的同学和城市的同学,小城市的同学和大城市的同学,大西北的同学和内地的同学,一般家庭的同学和知识分子家庭的同学,实验中学的同学和普通中学的同学。。。所以说,我们虽然都经历了高考的提炼,但是等级的差异残酷地存在于每一个人的内心。记得我曾读过一篇文章:《我奋斗了18年,才能和你坐在一起喝咖啡》,大致就是讲一个农村孩子要经过多少艰难的努力,最后才能和城市的孩子平起平坐。


 

   我至今,古文底子很薄弱。当别的同学能写各种文言诗体并作班级“接龙”游戏的时候,我一点联想力都没有;我至今不会写华丽词藻堆积的文章,有的时候很想尝试,但是不会。脑子里好似大雁飞过,空留“嘎嘎”乱叫的余音之声,和有节奏的翅膀拍打的残风,别的只剩下苍白的天空,任凭我绞尽脑汁也是徒劳。

 

   很多差异,很多。它只属于我曾经出生过的那个地方,因为那里贫瘠、落后、偏远,因为我的老师有的只是农转非并没有受过专门的教师培训,因为父母都是穷苦出身,因为戈壁滩上只有沙土而没有荷塘月色,。。。所以,我这个在那土坷垃上奔跑长大的女孩,也就没有那样丰富的才情天赋。当然,事物都有两面性,我也有属于我独有的特质而别人没有的。比如我骨子里的野心和野性,比如我的豁达和高远,比如我的憨傻迂,比如我的智慧,比如我的倔强不屈服,比如我毫不矫揉造作的大笑。。。得了,这就算扯平了。

 

    我们每个人都在靡靡的命运安排下往一个看不清的轨迹方向走,因为着太多的因为,所以着唯一的所以。前途充满无奈、憧憬、迷茫和期待。。。

 

   下面的两篇日记片断,多少反映了我那段时间因为知识贫乏而焦急的心情:

 

1984年10月15日 / 星期五 / 晴朗

 

   “写作课上完了。命题作文《我上大学》被老师评级为及格。作文评语是:感情细腻地抒发了父亲深沉的爱。但由于观察视野太窄,完全局限于小家庭,甚至是父女之间,因而给人的印象是境界不高。没有崇高的思想。语言过于简单和贫乏,学生腔太浓,啰嗦之处颇多。要注意标点符号的使用,要加强遣词造句的语言基本功训练。最好不要使用简化字。。。”


 

   这是开学后的第一篇作文,我很想给老师留一个深刻的印象,写作上饱含深情。没想到老师的评语给了我这个新生洋芋蛋子一个毫不客气的下马威。我在日记最后处写道:“唉,我自以为不错的作文,却被老师批评得那么糟糕。我真不知道怎样写作文了。”


 

1984年10月18日:

   “进了大学门一个月了。今天我如此强烈地感到:我的知识少得可怜,贫乏得可怜。我多么想深刻地认识它,描绘它,理解它,但是我没有足够的知识。我只能睁着一双眼睛,张开嘴巴,极力想说出一句完整的话语,却脑子里一篇苍白。我不知道怎样说,说什么。真怕一开口就遭来一顿窃笑。从来没有那么强烈的感觉:图书馆的楼那么高大,而我自己,连沧海中的一粟都算不上。


 

   看来,除了去图书馆把别人早啃过、而我从未接触过的书目啃下来,我也没别的辙了。”

 

 






海云 (2012-01-20 20:53:10)

是的,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但贫瘠的土地也能长出独特的树木。红花就是江南的树种在天上下长出的不一树木!你可以为自己这份不同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