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奥克兰·海湾大桥(东段)新桥

 

旧金山-奥克兰海湾大桥,跨越美国西部旧金山市与奥克兰市之间的海湾,于19335月开工修建,193611月竣工通车。大桥分西段桥和东段桥两部分,中间由一小岛分隔。西段桥由两座双层双塔钢桁加劲梁悬索桥组成,两座悬索桥的中跨均为705、边跨均为354,桥宽35。这两座悬索桥之间有一个巨大的公用锚锭,将两座悬索桥连接在一起。东段桥由一座主跨为427悬臂钢桁架梁桥组成,在1989年的7.1级的Loma Prieta大地震中受到损坏,因为修复工作耗资很大且有一定的难度,最后大桥的管理者――加州交通厅决定放弃对旧桥进行修复,选择重新修建一座新桥。东段新桥的最终方案为林同炎国际公司设计的一自锚式四腿单柱独塔悬索桥,塔两端跨度分别为385180,由美籍华人邓文中博士任设计技术总监。在设计完成之际,该桥为世界上跨度最大的自锚式悬索桥,目前正在施工过程中,承保商是Kiewit FCI Manson,预计2013年完工。

 

奥克兰市位于美国西海岸加利福尼亚州,西临旧金山湾,从前与旧金山市隔海相望,现在则通过海湾大桥与旧金山市连成一个湾区。奥克兰港是世界上最好、最美的自然深水港之一,是美国西海岸同世界海运系统连接的重要枢纽。据说离金门大桥不远处,有两个将近300高的山峰,号称“双峰”,在那里可以观看到整个旧金山市区的建筑,还能看到金门大桥、海湾大桥以及港口。

 

奥克兰市与我国大连市于1982年结为友好城市。这令近来才了解大连市的、来自旧金山的美国萨弗蒂有限公司总裁威廉姆·欧克菲颇感遗憾,他表示旧金山与大连更为相似,更应结为友好城市,但奥克兰市抢先了一步。

 

旧金山湾区向来多地震。早在1989年这次里氏6.9级大地震之前,旧金山于1906年曾经发生过一次8.6级的毁灭性的地震。关于那次地震,有一个很灵异的说法,即一个叫做怀爱伦的人曾经预言过旧金山的倾复。1902年至1906年,怀爱伦多次发出警告,主将审判旧金山及奥克兰。怀爱伦于1906416日见到异象,暗示旧金山将被毁灭,结果两天后,旧金山真的因地震及大火毁灭了。不过主留下了奥克兰,但也对它发出了警告。事实上,地震方面的专家说,这个地区将来出现大震的可能性仍然很大。

 

1989年大地震后,林同炎国际公司进行了旧金山-奥克兰海湾大桥新方案的设计。新方案考虑到了远处的山峰与周围海洋环境之间的协调问题,看起来优雅、开阔、轻巧。该方案为一采用单根主缆的多跨自锚式悬索桥,桥宽67,单层桥面。对于西段桥,采用三个高244的桥塔,每跨1006;对于东段桥,采用相同的桥型,但跨度为610。这样设计的目的,是为了达到东、西两段和谐统一,给人留下雄伟壮丽的感觉。新方案跟老桥相比,最大的不同是去掉了锚锭这一结构部件。这不仅仅从结构上更先进合理,其美学方面的考虑更是一个亮点。对于老桥,因为是双层桥面,当人们从下层桥面通过时,虽然四周就是美丽的海湾,却因为下层空间的昏暗、狭窄,感觉不到海湾的美丽。而新方案是单层桥面,可以保证每一个过桥的人都能饱览天空、山峰以及旧金山和奥克兰的城市风光,行车路上风景优美,视野开阔,令人心旷神怡。

 

因为经过调查分析,东段桥已无法抵抗当地可能再次出现的地震灾害,所以政府决定重建东段桥以防不知何时就会降临的大地震。但因为海湾大桥与湾区居民的生活密切相关,所以湾区居民对其设计方案投入了极大的关注。他们希望东段新桥在满足功能要求的同时,更要美观,而且不仅要与当地环境相配,还要与金门大桥和海湾大桥西段老桥相协调。为此,湾区居民成立了一个代表居民的工程设计咨询小组。小组由34名成员组成,主要成员是工程师和建筑师,也有社区代表。他们向各界征询意见,并举行听证会,最后提出桥型必须是斜拉桥或自锚式悬索桥,另外还附加了多达17条的建议。在对斜拉桥方案和悬索桥方案所进行的最终选择时,代表湾区居民的咨询小组选择了自锚式悬索桥方案。事实上,这是一个比较昂贵的选择!但湾区居民想建一座漂亮的大桥,并愿意为此支付两倍的过桥费。也就是说,湾区居民将花两美元过桥,另外花两美元享受桥梁美景。这一收费标准,从2007年开始实施。

 

东段新桥最终的设计,最富有创意的部分是桥塔。事实上桥塔的构造从受力角度来讲并不是一个简单的独柱塔,而是四根单柱通过类似横梁的剪力链连接在一起,只是这里的剪力链比通常的桥塔横梁长度缩短很多、数量增加不少,这样四个柱子构成的桥塔因为紧密地“挨”在一起,远看就象是一根独柱塔,从而满足了湾区居民提出的17条建议中的“必须是单塔”、“不使用钻石型塔”等对于塔的一些要求。而当地震来临时,剪力链会首先屈服破坏,完成吸收地震能量的作用,使得塔柱仍可正常使用,做到“以柔克刚”。

 

还没等新桥建完,就在2007429日凌晨,海湾大桥附近发生了一起严重的事故,事故地点靠近海湾大桥位于奥克兰一端的收费站附近。当时一辆油罐卡车在海湾大桥附近爆炸起火,高温导致事故所在州际高速公路桥立交桥的上层桥面坍塌。州长史瓦辛格立即视察了事故现场,下令采取紧急措施应对湾区高速公路坍塌造成的影响:430全天公共交通工具免费为乘客服务,把困难减少到最小程度。这一事故被形容为1989年旧金山大地震造成交通瘫痪以来的最严重一次,导致美国最繁忙的交通枢纽之一陷入瘫痪。当时官方估计,修复毁坏路段需要数月的时间,问题比1989年大地震中桥面坍塌的情况还要严重。但几天之后,州长发表声明,说事故路段在57~10日期间就有可能重新开放交通。因为经过详细检查后,调查人员发现纵梁虽然变形,但桥梁承力结构仍然完好,因此只需加固便可开放交通。

 

2007.05.10 完成于 广州 五山花园

【后记】不用声明我没去过湾区了吧?但是如心桥所言,她相信我肯定会去的,我也这样相信着。可是,我确实发现,我在美国的生活,完全不同于国内的风格。现在我是宅在家里的主妇,到任何地方出差都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了:(虽然我没有林导那么多的牵挂在,可是我也觉得出差于我是一件很遥远的事情。

 

桥梁分布于世界各地,有人的地方基本上就有路,地方要发展基本上就得修路(别跟我说威尼斯不修路只修桥哈)。而桥,是路上的一个个节点。你可以将路想像成一条项链,那桥就是上面的一颗颗珍珠(别说你想像的是条黄金项链好不好?)。所以,对于桥梁人,就算是不到桥位参观,话题也从来离不开桥位,地理位置也从来不会局限在一个小范围的方园之内,这大概和林静的航海也有类似之处吧,你不得不放眼全球哈。加上桥梁经常都因为功能和美观成为一个城市的名片,因此桥梁人对很多城市都或多或少地有了解的机会。而桥梁文化,偏偏还对桥位的城市和环境有一定的关注,所以,年复一年的上课过程中,我不知觉地就可以背出来很多桥的相关数据和信息。以至于不论听到人家说是来自哪里,都可以跟人家神侃一通人家的家乡桥,那种比人家还熟悉人家家门口事儿的劲儿,通常立马就自来熟了:)所以,桥梁本身虽然是冰冷的一个建筑,不是钢筋就是混凝土或是石头和木材什么的,可是桥梁文化却是温暖人心的,总是和情与爱息息相关。

 

有一天我给同行介绍芝加哥值得参观的一个景点,我说在芝加哥河上坐游船,三步五步就过一个开启桥,两岸高楼林立,想想这些都是百年前的建筑啊!那些桥如今还可以开启,不觉得是难得的奇景吗?想像一下春天的时候,半夜时分开启桥全部打开,一艘艘漂亮的游艇穿梭前行进入密西根湖,等天亮后在那碧水蓝天之下,漂亮的白舤点缀着湖面,偶尔从桅杆上飞起一只湖鸥所带来的画儿一样纯净的水景,不觉得这些开启桥充满着桥梁人的智慧吗?而你要是能赶上桥开启的那天乘船,你说说你置身桥下时的感觉,难道不为自己是个桥梁人而颇感自豪吗?各位,芝加哥如美国一样,桥修完了,口袋也穷了,新建的大桥跟中国的根本无法相比,可是,它曾经的辉煌还在啊!特别是这里的百年老桥还在运营,而中国的那些大桥,有谁敢保证他们三十年后还能如这些老桥般地照常运营?!

 

看看,从桥梁文化的角度,不论你那里是有大桥还是小桥,新桥还是旧桥,我都可以找出来让你爱上这些桥梁的理由!因为桥梁本身就是充满着智慧和情感的,对于桥梁人来讲,发掘出来它们的“公众美”并将其介绍给大众,就可以让大众爱上他们。人们一旦知道跟桥梁有关的典故和笑话,知道那些桥梁人的爱恨情愁,桥梁就会充满了活力与生命,它的每一根梁、每一根索、每一段拱甚至每一座塔都是那么地独具风韵。

 

话说回来,这个旧金山-奥克兰海湾大桥(东段)是“邓文中的桥梁”,是他家门口的桥梁。这座独塔悬索桥的钢箱梁在中国制造MADE IN CHINA。桥梁最近刚刚完工。心桥上次跟我提到了这座新桥的独塔之美。短短的相见时间,有那么多的话要说,没有可能去讲这么长的一段“桥人桥语”。从上篇金门大桥的跟帖中,我发现湾区人民对大桥的喜爱是“杠杠的”,所以,把这一篇也一并发出来吧。这座大桥不论是在中国还是美国,都是令人自豪的一座桥。美国同行震惊于造价这么“低”,中国同行感叹于美国人为了美观真舍得花钱:)

 

而邓文中近些年游走于中美之间,在中国开了一些分公司,从美国派去了一些得力干将,他本人积极地参与业内的多种会议,将美国“并不多”的桥梁建设信息带到了国内,还出了一些书和资料。我的这篇文章,部分数据就是来自于他们团队尹德兰所出的书《邓文中与桥梁——中国篇》。

 

而尹德兰,曾经在九十年代回国不到一年的时间内,申请了两个国家自然基金项目,之后去美国呆了很多年。而她那次申请下来的项目之一,最后转归我的导师负责。我是导师评上博导后的开山四弟子之一,还是导师当时手上三十多名各类研究生中唯一的女生,大概是鉴于大我一代人的大师兄在导师面前不断地“抱怨”说小师妹这一代的电脑和英语明显比他们强,于是最后就派了我来做那个有着美国背景的项目。最后,我的博士论文就和尹德兰之间发生了联系。

 

所以,就算是这篇小文所讲的桥梁太新,没有太多的八卦可扯,可是你看,关于桥梁设计者的话题,我也还是能八出来一些供大家娱乐:)只要想扒,八卦总是有的;只要有桥,故事也总是有滴,俺坚信!






追梦 (2013-09-30 21:10:46)

我们悉尼大桥(拱桥?)也是工程奇迹,据说整个桥的重量都在桥塔根基的一根Pin上。看你贴的照片有个问题闪过,独塔柱从桥面穿过把路面截为两段,至少减少了两条Lane吧?

四根塔柱"捆大白菜"的设计确实奇妙!

周小哭 (2013-09-30 22:12:04)

我明天上悉尼大桥的文章,你是我肚子里的虫子啊?全世界那么多的桥,你就知道我肯定写过悉尼大桥?

塔穿过的桥面,在塔所对应的宽度上,确实是占有一、二条车道宽的地方滴。凭感觉是一条车道的宽度吧?这座桥的塔高尺寸我还没有查过数据呢。通常跨度越大,塔越高,也越宽,地下的基础也越深,就跟大树的主干和根似的。那个“车道”的位置,不会密实地修成没有车可以跑的桥面来浪费金钱还增加重量的,一般会修成网格类的,把左右两边连接起来,增强抗风能力。我一会儿上一张照片,你一看就懂!

追梦 (2013-09-30 22:24:34)

明白了,桥面也是分着的,这样用"订书钉"固定着遇到地震也能吸收冲击,两边分道也比较安全。

叠兰 (2013-10-01 06:40:40)

多谢科普。从电视新闻里看了这桥,读了你的全面介绍,才知道它的前世今生。你们都是桥梁专家啊?Cool

周小哭 (2013-10-01 19:45:57)

很遗憾,我没有看到电视。要是谁有电视节目的网上链接,不妨发出来参考一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