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涩时光 三十八 山村风情

半涩时光

 

 

                                                  三十八

                                                山村风情

 

         这是一个比较简陋的小学,只有一排几间的教室,教授的发小这所小学的校长住在与教室面对的两间宿舍里,外间是厨房兼客厅,里面是卧室兼书房。屋子太小容不了几个人,校长一脸灿烂地迎接这一行庞大的队伍,方桐与同学都说要在这附近转转就不打扰了。大家三三两两地随意看看,方桐看那教室里也没几张桌凳,今天是星期天,没有学生。一个同学对方桐讲,教授这也算是荣归故里了。确实也算是,从这小县城走出去,跨山跨水的成了国内知名艺术院校的教授,虽没有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名家,可对一个普通人来说也是值得欣慰的了。联想到自己,可能还不见得有这样的结果。一个人的努力其实也是有限的,如果在青少年的时候已经被限制,那么后来的发展究竟又能达到什么样的高度呢?方桐不愿再想下去,因为这样去想就越发感到一种痛苦,你能让举重运动员去跳高吗?自己就不是那块料又能有什么办法?尽管很努力了,也没有太大的效果,那么究竟怪谁?都说上帝是公平的,上帝真是万能的又怎么被出卖?被钉在那十字架上?……算了,不去想了,大家都只是个人而已,有的可能在某些方面强一些,获得就多一些,有的可能就差一些,获得就少一些,只要能生存也就罢了。像眼前的不怎么像样的小学,来这里读书的孩子岂不是天生就比江那边的县城差许多条件?这又该跟谁去说?

         教授夫妇终于出来了,带着大家沿一条山路向大山里走。山路很不好走,弯曲坎坷,时而拾级而上时而左盘右旋的,方桐感觉小腿肚上的肌肉一突一突的,如果不是强行绷住肯定就一软坐下了!女生气喘嘘嘘地要求歇一歇再走,一屁股坐在路边的石块上就不肯动。

          这样歇了好几回才看一个庄子,黑色的小瓦屋顶,陈旧的木板墙,有些散乱地分布在一条浅浅的山溪两旁,看起来很悠然很淡泊。这场景是平原来的学生们第一次见到,感到很新奇,纷纷拿着相机按快门,圆月端着相机四下端详想寻找不一样的角度,洋人拍几张后就掏出速写本来画。方桐路过一家门口,看见一位大婶,面目和善与老家村庄上的婶娘们差不多,就很自然地问有没有开水?大婶好像没怎么听懂,方桐用手向嘴做仰头喝的样子,她笑了。转身从屋里提水瓶出来,倒在大瓷碗里。方桐刚要喝,大婶不知从哪抓出点白色的菊花干撒在碗里!方桐很奇怪,忙一字一句问这是山里采的吗?大婶的发音不是很清晰,但仔细听很是能听得懂一些的。她说是自家里种的,这里的人家都种,晒干了拿城里去卖。这里喝开水时就放一点,做饭时也放一点。方桐朝身边的圆月望望,意思是看人家这里的生活,多么有意思!圆月心领神会,端起那碗轻轻抿了一口就不放下了!大婶见状有又倒一碗给方桐。

         谢过大婶继续向庄子里走,有几山里的小孩看稀奇也跟着玩。方桐发现走进了一片阴凉里,有不少大树绿叶遮蔽,还有些圆果在树上!教授说这就是枇杷呀,这里的枇杷很有名的,但是要到八月才成熟,如果八月里来这里的村民会免费让你们吃个够的!说罢哈哈大笑。方桐好像感觉到自己生口水,圆月看着呆子又发呆气了,对着他的手就是一下子,说:“走喽,你还真留在这里到八月呀?!”方桐讪讪的笑着跟上大家的脚步。路边不时见有竹管子往外流水,下面是小水沟,教授介绍这就是山里的“自来水”,用竹管子把山泉水引下来,可以直接饮用的。结果大家都用手去接水喝,这水确实有点淡淡的清甜,圆月还洗了洗手脸。这山里简直是神仙的环境呀,难怪世代住在这里不愿出去,出去干什么?

          走到村头有一个小学,比先前看到的更小,但这是一座两层的楼房,是砖混结构。老师有两个,见到的这个是个年轻的,跟方桐的年纪差不多,见到大家还有些腼腆。是个中师生,家是附近村庄的,自己就住在这里。参观他的办公室,一切都很简单,方桐发现一个铁皮做的喇叭状的东西。小老师说喊话的时候就套在嘴边就行。原来这就是原始的扩音器!大家都学的是师范,将来基本都是做老师,这都是国家的分配,不然又做什么呢?所以大家对这小老师的处境很感兴趣,想了解了解老师这个行业到底怎样。当然也不会特别的好啦,就这样子,反正有饭吃,一辈子也都这样。但方桐对他这里的感觉还比较好,脸上的羡慕之色被很多人察觉了。出来的时候一个同学就说了,你看他这好像不错的,其实也很寂寞的,今天我们来了很热闹,我们一走他就一个人待着,平时就是上课改作业什么的,一年一年的直到退休,你真的来了就后悔了。

         想想也是,都说我们地大物博,可人口这么多情况这么复杂,什么时候才会步调一致呢?谁能问得过来?这山村里是很优美,喝白菊山泉茶,吃金黄大枇杷,可日子毕竟不是就这么过的呀,人到底要怎么过才好?家乡的土地比这里多了不少,人均都能有三四亩,可日子一样的清苦,只是交通更便利些而已。一旦在农村出生,注定就要比城里出生的多很多艰难,可又能有什么办法呢?穷人打了天下,参与打的人活下来的成了富贵之家,可天下的穷人还是一样多,还是只能一家顾一家一人顾一人,还是只靠自己奋斗努力才能生活得好一些……方桐又走神了,一个人拖拖拉拉地走在队伍的后面。

         教授说更深的山里还有人家,但不必去了,感受一下就可以了,都差不多的。出山的路好像近多了,虽然还是来时的路感觉却不一样,来时不知道前方是什么,出来时很明了结果,事情是不是就这样?年轻时不知道前方有什么遭遇因而很迷茫,等年老时回头一看,咳,也就这几步路!

 

 

 

 

 

                                                                                      二0一三年三月九日十点零五






春山如笑 (2013-09-09 23:55:10)

年轻时不知道前方有什么遭遇因而很迷茫,等年老时回头一看,咳,也就这几步路! 人生确实如此

一个人的努力其实也是有限的, 但不努力只能呆在原地。其实好多没有多少文化的人活得也很滋润, 小时候我有个邻居和我同年生, 没上过一天学, 不用上山下乡, 在药材公司做中成药, 嫁了个军官, 生了一对儿女, 人家从来就不知到啥是愁, 不也是一辈子嘛?

天地一弘 (2013-09-09 23:57:17)

人生这几步路,走好不容易。

木桐白云 (2013-09-10 00:06:06)

所以才有庄子的理论,其实说是进取不如说成是和别人的比较,固然每个人的一点进步就构成了社会的大进步,但对于有限时间的个体来说平缓舒适才是最重要的,当然什么样的人都有,不少人其实在扭曲当中而不自知,徒然奔劳,并不能品味出生命的真谛与生活的快乐,这是很悲哀的事。

木桐白云 (2013-09-10 00:07:17)

受各种因数影响着,能跳出束缚不容易。

梅子 (2013-09-10 00:13:52)

城乡差别是人为造成的,尤其是在中国,49年建国之后的二元户籍制度造成了人生而不平等,即便到了今天,"农民"仍然是贫穷、落后、可以随意欺侮的代名词。

"同一起跑线"是个美丽的幻想。。。

喜欢你文章的思辨,这不简单地是小说。

木桐白云 (2013-09-10 00:43:09)

的确是这些问题在激励着我,这太不公平,一出生就被差距给烙上了痕迹,这是社会的悲哀,并不是个体的落后,我在这部小说里展示这一点也表明我的观点,同是这个星球上的智慧生命,不能因为人为的差异而产生歧视,这是一种无知,是很愚蠢的认知。

林静 (2013-09-10 01:09:23)

严重同意,所谓出人头地其实就是跟别人比较才能成立。老庄的思想只有少数人能心有灵犀,如果绝大多数人都领悟了社会也就不进步了。

木桐白云 (2013-09-10 02:09:49)

没有一种理论能使绝大多数人都信奉,所以才争奇斗艳万花齐放。

绿岛阳光 (2013-09-10 09:19:54)

几天没来,赶紧抓紧跟读。木桐君的这篇小说写得真好,绿岛一般很少看长篇,但被你美好而又细腻的文笔吸引着一直看了下来。

木桐白云 (2013-09-10 11:37:07)

谢谢绿岛,有你的跟读与点评更有兴致。

panda11 (2013-09-10 18:57:24)

俺终于补完课了。。。

木桐白云 (2013-09-10 22:39:59)

让你受累了……Smile

予微 (2013-09-11 04:10:18)

在美国,那些随季节去不同的农场摘棉花,摘玉米,採草莓的“农民工”,生活也是非常艰苦的,他们居无定所,有个房车就不错了,孩子都不能好好上学。虽然这里没有户籍的限制,但经济收入决定了他们的贫穷。

木桐白云 (2013-09-11 04:26:20)

只要不是好吃懒做,即使是贫穷的,我们也要尊重他们。

予微 (2013-09-11 04:36:12)

他们起早贪黑的,赚的是血汗钱,市场经济的机制,让中间商层层巧夺,两端的劳工,是生活在贫困线下。

这一种普遍的社会现实,根源是不是因为多数人不尊重体力劳动呢?

木桐白云 (2013-09-11 04:51:23)

根源是一些人的贪婪,所以提高整个社会的素质是一个重要的解决途径,只有大家意识到这样的问题才有可能解决这样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