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评(四) 大江东去 浪涛声声

 
 
正文 字体大小:

          “心随雁飞”是个才女,是我的网友。她率性、率真、率直,爱憎分明,而且热情单纯,口无遮拦。因为以文“爱”友,彼此欣赏,常在网上交流。印象中她忙得很,常常一晚上看我的博客,随看随写自己的想法,想说什么说什么,我跟纸条都跟不上,然后突然一两个月消失了,回来后又如此这般……她擅长诗歌,喜怒哀乐都在诗中表达,而我也在诗中读懂了她的心……。今天我这个妹妹居然在百忙中为了姐姐洋洋洒洒写了这么精彩的书评,感动之余我赶紧发上网,与朋友们共享,并拥抱我的妹妹,祝福我的妹妹:

 

 

                                                         大江东去浪涛声声

——读《跨越文革的人生岁月》

 

     笔者自少爱看小说,看得投入,看得认真,心潮随着故事情节起伏。但近些年来却不看了,不是色情,就是暴力,或者骂骂咧咧污言秽语满篇,反映真善美、陶冶情操的文学作品,失去了它应有的功能。有时拿到一本偶尔翻看上几页便厌烦地丢开。

 

     但从2011年5月13日至今,我却利用工作之余的所有闲暇时间,一口气看完了《跨越文革的人生岁月》这本书。久违的情愫又回到了心间,我又像当年一样,随着书的情节哭着笑着,欢乐着痛恨着,一边看一边情不自禁地和书中人物说着话。又像当年一样,看到激情处,为书中人物的命运担心忧虑气愤得夜里睡不好觉......

 

     作者在书中称读这本书的是“看客”,那么我就是个忠实的“看客”了。


      这本书,它不是小说,严格说,它是自传体纪实文学。作者子蕴,以共和国同龄人的身份,作为当年北京知青上山下乡浩荡队伍中的一员,用自已亲身的经历,和着自已坦率正直的性格,如实地再现了十年浩劫年代的政治风云,把曾经令人羡慕的下乡知青的生活不加粉饰地展现在读者面前,让这段渐行渐远的中华民族的悲惨历史重新清晰地再现。

 

     作品按时间顺序,略写了家庭出身兄弟姐妹,让我们知道作者生长在名门望族“肥沃的土壤”中,这就为后文作了铺垫,紧接着便从童年写起,一步步叙写了愉快的童年,欢乐的少年,充满勃勃生机的中学时代,一幅幅春天般明丽的画卷在读者面前徐徐展开。作者无论是写童年的天真烂漫,还是少年欢歌笑语、中学时代的丰富多彩,一根幸福的红线贯穿始终,随着作者的叙写,依稀可看到一个活泼开朗、聪明机智、调皮风趣、兴趣广泛、多才多艺的小女孩,蹦跳着在众同学之间,四处嘣溅着她欢快的笑声,弥漫着她清脆的歌声。走进作者青少年时代的生活,耳旁响起了那首激人向上的《让我们荡起又浆》,响起了那首《革命青年进行曲》,读者会不由自主地想起这些过时了的词语:“祖国的花朵”、“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未来的栋梁”。

 

      是啊,是花朵,是栋梁,是太阳,生长在文化氛围浓厚的家庭土壤中,生活在春和景明波澜不惊的社会环境中,作者“今天是桃李芬芳”,明天,谁能说她不能成为“社会的栋梁”?

 

     幸福啊,这洒满阳光的愉快时光!正如作者说,这是她一生中最值得回忆和留恋的美好幸福的生活。


     如果说,书中前两章给读者展现的是风平浪静水光潋滟的明媚画卷,那么从文革开始,便展现阴风怒号、浊浪排空的凄惨图景:一夜之间,一切都倾覆了,一对善良闲静的老年夫妇,被莫须有罪名五花大绑押上了卡车遣返回乡;房东安分守已的婆媳双双被打死;更有同学兼朋友的茵一家的家破人亡的惨景和茵过早的凋零......

 

     笔者看着、泪流着,痛恨着,惋惜着,不明白是什么力量让本性善良的中国人变成了毫无人性的野兽,只怨苍天睡觉不看人间,上帝失灵无力回天。我不忍心看,可这又是不可回避的共和国惨痛的历史,这是千千万万惨遭不幸的家庭的缩影!

 

     作者在这洪流恶浪中随浪颠簸:革命大串连,刻下难忘的友情;部队搞军训,留下永远的愧疚,做个煤矿工;当过卖货郎,最终被浪潮推到上山下乡的路上,被抛到了北大荒这冰冷荒凉的地方。

 

     笔者我从那个恶浪汹涌的年代走来,但当时尚年幼又加上“红色宣传”我一直对上山下乡知青充满了羡慕,觉得真是赶上了好时候,能随着伟大领袖惊天动地的声音“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浩浩荡荡奔赴祖国四面八方,多豪迈!加上红色诗歌的歌颂,更让我把上山下乡想得那么浪漫激情,至今我还能完整地背诵那首激情昂扬的长诗《理想之歌》:“红日、白雪、蓝天,乘东风飞来报春的群雁,从太阳升起的北京启程,飞翔到宝塔山头,落脚在延河两岸。欢迎你啊,突击队的新战友,欢迎你啊,我们公社的新社员......"尽管后来长大知道并不是自已想象的那般美好,但也绝对想不到如作者所说的如此艰难可怜,今天,看着作者再现下乡的情景,才知道,脑中存留的全部是美化了的印象。

 

     作者在文中写到,他们千里迢迢颠簸了两天两夜终于到目的地,“没有人讲话,没有人欢迎我们”和一同来的女孩安排在一个“关不上门的破房子里”。此情此景,十几个十五六岁的女孩子“扯开喉咙直哭得天昏地暗日月无光”。看到这里,我妈象和他们一起来到了这里,一下子从山顶跌入了谷底,想想抛到这荒效野外再也回不了家,我会一样地哭得死去活来,因为哭是一种发泄,一种释放,哭后会有一种轻松感,不哭,也许会纠结成病,甚至寻短见。我又换位想,如果我是一个母亲,自已的女儿走到这种地步,我会心急如焚遥隔千里与女儿一同哭。我会为女儿深陷“绝境”而无力让她回到身边而每日里在煎熬中度过。

 

     在“峥嵘岁月不峥嵘”这一章里,作者详细写了下乡以后的生活工作那吃第一顿饭的情景,那修水利抢饭吃的镜头;那迷了路当地人看到熟视无睹的冷漠,那为了取暖知青半夜起来谁也不顾谁的抢煤的凄楚景象,读来无不令人心酸痛心疾首,可作者是个乐天派。说话风趣幽默,常让读者心酸得掉泪之时,又让人忍俊不禁。例如,写来后吃饭,说她原来在家一点儿肥肉也不吃,还不吃豆腐白菜“但这仅有的一点点毛病”到这里“第一天第一顿饭就解决了”。跋涉得疲惫不堪的他们,面对大白菜豆腐,她和别人一样狼吞虎咽起来,第二年春节又解决了不吃肥肉的问题:难得有顿肥肉,一人一份,不吃白不吃,于是她打了一份“把大肥肉夹在馒头里,一咬牙,一闭眼就吞下去了”。接着又说:“我本来就是个不讲究的人,从此世上就没有我不吃的东西了,天上的不吃飞机,地上的不吃大炮,下乡期间,我吃过橡子面,喝过地沟里的水,加上北大荒馒头养人,本来身体就不错的我,这回更加茁壮了。”看到这里,好激动的我,带着满眼泪花笑出了声,只有拿起笔批到书头上:亲爱的,你总让人为你哭为你笑,我不知道该为你的茁壮而高兴,还是该为你走到这种地步而哭泣。

 

     是的,,笔者和作者一样,是个特别爱动感情的人,又特别好设身处地身临其境的想象,随着作者的叙写总有一种心酸的感觉,连她的憧憬也让我感到心酸痛心例如,当朋友林伊顶风冒雪千里迢迢来到北大荒看他,激动自不必说,晚上两人在一个被窝里“憧憬着有一天能走出大山.....”看到这,笔者情不自禁涌起阵阵心酸:不是这场浩劫,她的人生中怎么会有这样可怜的憧憬呢?她应该憧憬的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甚至看到她去看弟弟时,背着大铁锤,头上围着大围巾的照片,我也感到心酸,尽管乐观的她脸上挂满坦然的微笑,我却在想,不是这苍海横流的岁月,大锤怎能和你为伴?荒山怎能和你为伍?你怎会干着和你的出身如此不相称的“伟大的工作”?!

 

      值得庆幸的是,尽管作者在艰苦中生活,可纯真的友谊犹如寒冬中吹来的春风,温暖着作者的心。不管是写与朋友患难中的相互帮助相互依靠相互鼓励,还是车站送别“至亲至爱”的朋友时,作者“哭得死去活来一路哭到家里”;不管是下乡中朋友千里迢迢来看望的狂喜与激动,还是即将回城时与情同手足朋友的难分难舍,每一个场景都深深感染着读者的心,让我透过现实那些以功利为目的、与酒肉朋友的推杯换盏,看到了真正朋友的心心相印息息相通,明白了什么是真正的友情。


     值得庆幸的是,作者不但有友情的温暖,更有真挚的爱情如升起的一道彩虹,亮丽在生命的长空。作者在书里,用整整一章的篇幅,写了她与D的曲折起伏的爱情故事。这一章,作者以飞扬的文采,再现了当年的爱情之路,从作者充满诗意的文字中,可体会她被爱情浸润的诗情,让人不得不感叹爱情力量的巨大。

 

     作者又用一章的篇幅写了结婚后和D走到一起的生活,直到1978年春节,终获批回京,于是,作者随前来看望的父亲,终于离开了这里,结束了长达十年的上山下乡生涯。

 

      十年风浪,十年苍桑,作者从蓬勃的青春出发,而今回城时已是而立之年,北京,多应该敞开博大的胸怀,欢迎历经风刀霜剑的儿女回到身旁。拂去她一路奔波的风尘,恢复他们应有的容装。可是,北京竟给这代被时代浪潮抛来抛去的儿女以白眼、以不屑、以冷漠。让她们继续漂泊不定,前途未卜,甚至产生重新离开的感觉,这多么像儿女盼望回到母亲怀抱,,可母亲的怀抱已没有了温暖。这不能不说是令人遗憾的事情。北京理应知道,不是那场狂风恶浪把这代人卷到了荒凉的地方,他们理应是这里的主人!好的是,历经十年的颠簸,作者已有足够的勇气迎受生活的不公,在工作未着落,经济紧张的情况下,她从零开始迈进,走向未来......

 

     读完回忆,掩卷遐思,心潮起伏,浮想联翩——

 

     眼前出现了两条平行线,一条是作者人生历史,一条是祖国的历史,书中始终是在这两条线上行文,当祖国月朗风清风平浪静之时,作者的生活就阳光明媚,当祖国险风恶浪来时,紧接着就是作者及同龄人的颠簸坎坷,从书中,我再次感到,一个人的命运和一个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

 

     读完回忆,,为作者的文笔而称颂,文如其人,随着作者的性格,出现的文字亦庄亦谐,也朴实也生动,常让人一会感慨万千,一会儿忍俊不禁,例子多多,仅举一例:在父亲接她回北京的春节,作者一家融在浓浓的亲情友情中,再看着当时的盛景,作者激情地说“心中涌起阵阵不舍之情,十年了,让我又爱又恨的知情生活就要结束了,我的青春和着我的汗水泪水,都洒在了这片黑土地上,而我却两手空空,一无所长。”并对父亲说:“我是‘少小离家老大回,抱着一个小贝贝。”读着这些文字,让人心生无限感慨,又忍不住想笑。

 

     读完回忆,我想到了中国近代历史,如果说,中国女人裹脚构筑了一道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摧残劳动妇女的风景。那么,作者他们这一代用青春的热血和光明的前途为代价,构筑了共和国成立后的又一道风景,尽管岁月悠悠,人生匆匆,这一段历史渐行渐远,但这道风景却在历史的长廊上伫立,永远不会被岁月的长河淹没,他们是永远的“上山下乡知青”!

 

     读完回忆,我也想到了作者的家族,这个家族无疑是一个出色的家族,祖上的名望,父亲的渊博,母亲的聪慧自强,兄、弟、姐姐的优秀,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尽管父母因种种原因感情不合,但这影响不了一代代人的优秀。如果不是这场长达十年的风暴,作者的前途不可限量,真希望这个家如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强!

 

     我又想到了今天的作者,在走过了风风雨雨后,依然意气风发乐观向上,且风采依然,当年的“黑黑的”她,倒变得白白的,胖胖的,自有一番风韵集一身,且和当年同舟共济串难与共的同学朋友聚会,举杯共话“桑麻”,笑谈峥嵘岁月,于是,我喜爱的《三国演义》主题曲在耳旁再次响起,并情不自禁低声吟唱。只是,随思绪改成了-----

 

滚滚长江东逝水

浪花淘尽英雄

千秋功罪历史评

岁月永不老。

青山依然青......

 

一杯浊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

都付笑谈中。。。

 

     此刻,我仿佛看到了作者他们这一代上山下乡知青,穿过风尘滚滚的岁月,一如当年的风华,向今天阔步走来;我好象听到了生命的江河,一如奔腾不息的长江,浪涛拍打着历史的堤岸,留下了浪涛声声......

 

 

 

 

一个忠实的看客

于2011、5、19---20 修改于5、23

 






雨林 (2013-08-19 01:21:37)

这篇书评也写出了我心中子蕴姐的方方面面。文字的交流能带来更多的知音。能静下心来写作的人其实是得天独厚啊。 感激。

子蕴 (2013-08-20 02:03:04)

能静下心来写作其实不太容易,生活中总是七事八事,努力修行吧,心静实际是一种境界,一种享受,我一定要努力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