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念之间

一念之间

周旭冉 南京 九年级

有位名人曾说过:“人在一念之间既会作出明智的选择,也会铸成大错。”因为这些一念之间,才会有那些流传千古的故事。

人在一念之间,会听信馋言,从而铸下大错。宋朝时,民族政权并立,辽大败北宋,金大败辽,金灭北宋,继又攻南宋。在这国家残破,内忧不少,外患不断之时,岳飞,这一神勇的将领,带领岳家军东征西战,南讨北伐,收复不少失地,而且,岳武穆一生数十战,大小战役,无不全胜。但,有一双邪暗的眼睛在暗中盯着他——秦桧,这一奸邪小人,只为一已之利,弃民族国家大义于不顾。南宋的宋高宗赵构,又因其功高至主,而心生嫉妒。正是因为这一点,让秦桧有机可乘,在听信了小人的馋言后,他冷酷地将岳飞以“莫须有”的罪名杀了。一代名将,也由此而陨落。但也正是这一念之间,才有了“表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的绝句。

与岳飞相似的,还有于谦。明朝中期,宦官王振大败于土木堡,当时的皇帝朱祁镇也在那场战役中被俘获。国家正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是你,于谦,救明朝于混乱之中,使一个秧秧大国免于告终。他立朱祁钰为皇,暂时稳定了朝政,但朱祁钰不想再让位,于1457年,朱祁镇发动“夺门之变”,重登皇位,也只因徐有贞对于谦有仇,听信了徐有贞这一奸邪小人的馋言,以“意欲”的罪名,杀了于谦。正是这一念之间,才成就了于谦。“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是的,于谦,你做到了。又是因为这个一念之间,使朱祁镇愧疚在心,死而报憾,后因其子重赦于家,于谦的名声,在历史上才能平反。所以,人在一念之间,会做下一些让人终生后悔的事,当然了,还有遗臭万年的可能。

人在一念之间,也可能作成十分明智的选择。初唐时节,唐太宗李世民登基,群臣敬畏,好不威风,但,只有魏征,他敬而不畏,直言不讳,当朝列举太宗的过失,使天子勃然大怒,在退朝后,还说出“总有一天我要杀了这个乡巴佬。”这一不符形象与地位的话。面对天子的大怒,长孙皇后力劝,说魏征敢于进谏,是不可多得的贤臣,在那瞬间,太宗犹豫了,也在那一念之间,他决定听从皇后的话,因为:“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因为这一念之间,魏征高升,同时,也为太宗的“贞观之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明朝初年,残元多次侵犯边境,但这时猛将常遇春、徐达等人已经辞世长眠,太祖年世已高,不宜出战,,如若让藩王出战,藩王的领地又少不了他们,在这千钧一发之际,蓝玉,这一勇将,在群星璀璨、猛人倍出、名将不断的洪武年间,彻底展现了自我。他率领十万大军,进入大漠,讨伐残元。在数十天的行军中,蓝玉的大军却自始至终都未看到元兵。他迷茫了,军心开始涣散,粮草告罄,在能见度不足五米的大漠中,就算敌人离你只有百米,你仍会错过,而且就算遇见了,打,也不一定会赢,想到这儿,蓝玉,他真的迷茫了。如果班师回朝,那,他也只能被称作常遇春第二,或徐达的副手,而蓝玉这个名子,无人知晓。在这一念之间,蓝玉不仅想到了自己,还想到了大明,他知道,残元不破,国无宁日,自己,也只会是那诸多小将中的一员,一念之间,他下达了命令,继续行军,又过一日,适逢殊元的人马在做饭,蓝玉的大军杀向那连城门都没关的目的地,而那时,能见度,也不足五米。蓝玉大获全胜,几乎是零伤亡,俘获残元大小贵族数十名,近百名的大臣,无以计数的牛、羊、马,以及数名王子。蓝玉一战成名,与徐达、常遇春等人齐名,他被封为公爵,称“梁国公”,他对残元的重创,为今后,明朝繁盛的边境贸易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所以,人在一念之间会作出一个功在千秋,利在万代的明智决定。

我们的一念之差,会有无数的结果,或许平淡无奇,或许终生悔恨,亦或许绝顶明智。但,这些都得由历史来评判,俗话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我们的这一念之差,就交给历史这一公平的裁判来评判吧。






木桐白云 (2013-04-28 22:06:12)

历史学的好,所以例子都是历史,如果再稍作拓展,比如一念之间有了发明创造的火花,一念之间有了诗歌创作的冲动,在生活里一念之间又会有些什么发生,比如伸手接楼上坠落的孩子那个例子,地震中那些自救或救人的例子,这样就更丰富更动人更有说服力更有生活气息了。但作为九年级学生写到这样已经很不错了,表扬一下周同学。

海云 (2013-04-29 03:04:04)

木桐老师的评语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