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的童年

 

带女儿去咖啡厅,妈妈的习惯是这时手里要有一本书,通常这种时候都会嫌女儿碍事,难有片刻安静,可是这回不同,妈妈坐了下来,刚要规定纪律,女儿不紧不慢从自己的小包里也拿出一本,给了妈妈一个表情,好像是说“别打扰我,我要看书”。妈妈反倒讪讪地,又伸长脖子看过去,天哪还是一本英文书,看图识数。母女都无声,可是妈妈有点走神儿,时常偷瞟女儿的动静,那边又有动静了,女儿大模大样从包里又掏出一张纸一支笔,趴在桌上写笔记,笑喷,太有学问了,打这儿彻底走神儿。

 

说起我的小时候,我的妈妈常说的一件事是我五岁看《红岩》并从此一发不可收拾。每说到这儿,妈妈都要郑重补充,不是摆样子,是真地看了,妈妈问那页的内容,我居然还说的差不离。这件事的确是有,但是大概所有的妈妈对孩子的‘本事’多少都会有些记忆中的夸张,就像我在那天的确捧着厚厚的《红岩》,的确讲出了我看到的,但是妈妈并不知道,其实我一点也没看懂,更没有看完,只是看了一部分。至今仍记得书里写的,我能认识的字只给我留下一些细碎的印象,有人去了一家书店,说了一些话,天一会儿阴一会儿晴,有人很生气,又有人一直在街上走,走到一座大墙前,墙上挂着一颗人头。看到这儿我吓坏了,再也没有看下去。但这并不妨碍我在妈妈的印象中是一个五岁就看《红岩》的孩子,并使得读书这件事从此与我有着深深的关联。

 

听说妈妈曾经有过很多书,后来又花了不少力气烧掉了,爸爸妈妈因此有着不少烧东西的心得,如何安全有效率,如何迅速处理灰烬。反正到我记事时,家里的书刚够摆满一个书架,我能拿到的就更少了,只是最下面那三层。那是我亲爱的三层书,每本都被我翻摸过,我几乎记得它们的样子,有些是硬皮的,有些密密实实地包着各种各样的书皮,好像没有新的,都是发黄的一页页,它们散发着一种好闻的气味。我喜欢打开书,把头埋在书页中,深深地吸一口气,不知当时家人都在做什么,只是记忆中我总是一个人,坐在一个乒乓球拍上,一本一本地翻开,罩在脸上,深呼吸。后来我知道那气味并不应好闻,油墨中掺杂星点的纸霉味,但那是我童年的味道,足够童年,坐在乒乓球拍上的屁股太小了。可是直到现在这都是一个习惯,拿到一本新书,总要打开凑近鼻子,深深地吸一口气,经常忘了环境,好几次在书店被旁人偷笑。所以我有理由说自己见证了印刷业的变迁,从纸张到油墨,用我的鼻子,可是鼻子告诉我,童年早就没了,直到有一次居然有一本,带着它的味道扑鼻而来,让我瞬间热泪盈眶,多么美妙的廉价油墨啊!

 

童年中的‘书香’是件无奈的事,大多是爸爸妈妈的专业书,只能有气味的功能,但识字越来越多,有几本是慢慢可以亲近的,至今仍记得那少而又少的几本,被我无数次地翻来翻去,《普希金诗集》,《野火春风斗古城》,《收获》,《边疆春晓》,《欧阳海之歌》,还有最初让我真正读字的《红岩》。其实我并不记得那时在书里看到了什么,除了《红岩》里让我害怕的场景,和被妈妈讲过很多遍的《渔夫和金鱼的故事》,但我真是看了又看,找我认识的字,这是我喜欢的游戏,似乎映照我是一个时常喜欢孤独的孩子。

 

后来我有了发现,最下面那三层的内容有时有点变化,出现过‘新朋友’,但很快它们又消失,原因肯定在爸爸或妈妈,只是不知为什么,我从来没问过他们。每当这时都会激动,坐在乒乓球拍或板凳上的时间更长一些,认识的字更多了,却带来好多不明白,记得有一次‘新朋友’是一本相声集,印象最深的是《夜行记》,好像还有讲破除迷信和方言的。我完全想像不出相声是什么东西,但是喜欢你来我往的对话,看了又看。打倒四人帮后曾有一阵广播时常播放很久前的‘老节目’,有一次居然听到侯宝林的名字,紧跟着就是那个《夜行记》,我挣着耳朵听,对我完全没有笑料的效果,只顾着在心里跟着侯大师默背‘对话’,这算是童子功吗?

 

终于要说到它了,确切地说是半本,没有书皮,前面很多页都被撕掉了,但足以让我拿起就很难放下,因为里面完完全全是另一个世界。我看到有很多女孩,有我想像不出的漂亮衣裙,有我想像不出的袅娜身影,她们不停地说话,又常是几个字整齐地一行行,在发黄的一页又一页里进进出出,又在这被翻卷得破烂不堪的半本里‘笑道’、‘笑道’。很久以后我才懂得那原本是‘一把辛酸泪’,但‘笑道’着让我记住了,并在今天找到一个词准确地描述我当时完全不能形容的感受,震撼! 震撼的不是内容,因为我并不明白她们在说什么,却是象做梦一样,看到四面八方突然完全变了模样,有声音,有色彩,还有各种好吃的香味。所以当妈妈告诉我这本书的名字是《红楼梦》时,我以为它就是在梦里写的,像我看到的一样。当然我不可能看懂,但它对我有着非常的意义,曹老先生再做多少回梦也不会想到,它竟是那么多年后对一个小女孩小资生活的启蒙。

 

那三层书架上曾有一本让我念念不忘,薄薄的很不起眼,却不同寻常因为里面都是外国字。三年级开始有英语课,26个字母后我终于会英语单词了,又回到那里,郑重找出它,细细地读,不认为是天书,用一支铅笔圈出所有我认识的词。我记得这件事,因为这是一项很大的工程,我做的很仔细,身心愉快。长大后有一次收拾东西居然再见这本书,发现居然是《哈姆雷特》,里面是我童年对文字的虔诚,心中一热,慢慢打开,铅笔圈圈仍清晰,密麻麻布面一页页,但圈出的内容基本只有三个词,a the,间或还有an,顿时悲从中来,英文里的the也太多了吧?!

 

我读书的童年,没读到什么,只留下一个‘读’字,却足够让我回味一生。

 






予微 (2012-12-05 04:59:06)

我也嗅到那书香了!

本来是很虔诚的敬仰着,读到最后,一下子笑喷了!哈哈!

飞来飞去 (2012-12-05 05:01:33)

同情啊,你要同情我啊,你数数看有多少个the,我可是一个一个地都圈出来了呀。

予微 (2012-12-05 05:08:36)

记得我三四岁的时候,就只有一本小人书(图书);让家人反复的讲,我自己就熟记在心了,然后,我就像模像样的“念”给别人听。好像认字了的样子。哈哈。

我最记得一句哄我睡觉的话:“江姐来了,快睡觉!”我就吓的乖乖闭上眼,盖上被!现在都不明白为什么?

飞来飞去 (2012-12-05 05:12:32)

哈哈,你让我想起我的一位同事,她说她小时候不睡觉时,大人就吓唬她说“老魏来了快睡觉!”吓得也赶快闭眼,可问题是她直到现在都不知老魏是誰,她家周围的人中始终没有这个人物出现,也从没听说有什么典故,可是这位老魏吓了她好多年。

木桐白云 (2012-12-05 05:56:07)

津津有味的读书故事。

萧萧雨歇 (2012-12-05 13:11:07)

有书本作伴的童年是美好的......

雨林 (2012-12-05 13:38:48)

童年的书香,馥郁着漫长的人生。

panda13 (2012-12-05 17:07:43)

真心佩服。你小时候很坐得住,不太飞来飞去?要是我,顶多圈上一页就跑了

抱峰 (2012-12-05 22:36:30)

儿童受家长的影响也读书,由胡乱地读开始。

此文仍充满童趣。

问好!

林静 (2012-12-06 02:46:56)

我记得读的第一本书是「高玉宝」。

飞来飞去 (2012-12-06 05:56:35)

要说别的功夫我还真没有,就是能安静坐着,只要给我一本带字儿的,就不会给别人找麻烦,这样的孩子多好管呀。

飞来飞去 (2012-12-06 05:57:05)

相信人人都有自己的读书故事。

飞来飞去 (2012-12-06 05:57:26)

没错没错。

飞来飞去 (2012-12-06 05:58:03)

很诗意的评述,还真是这么回事。

飞来飞去 (2012-12-06 06:00:27)

问好!培养孩子爱读书的习惯好处多多,所以现在特别注意让孩子多看书,帮孩子也帮大人,一举好几得。

飞来飞去 (2012-12-06 06:01:22)

我小时候只是看过他的小人书,想起小人书,另一个话题。。。

梅子 (2012-12-06 10:46:20)

有书“读”的童年真好。飞来飞去的文章总是别有情趣。                                                                                                                                                

呢喃 (2012-12-06 11:01:24)

我读书的童年,没读到什么,只留下一个‘读’字,却足够让我回味一生。

曹老先生再做多少回梦也不会想到,它竟是那么多年后对一个小女孩小资生活的启蒙。

很有趣味的读书!

henrysong (2012-12-06 22:54:52)

怎么和我童年这么象呢!

我也是偷偷翻我父亲的书柜,甚至偷读了父亲当年写给母亲的情诗,呵呵。

飞来飞去 (2012-12-08 01:12:15)

谢谢梅子姐,现在总爱回忆小时候,这说明好多问题。

飞来飞去 (2012-12-08 01:13:46)

读书本身是件有意思的事,这个过程本身又折射当时周围的许许多多,对我来说比读书还有意思。

飞来飞去 (2012-12-08 01:16:42)

啊,你当时收获比我多,咱们真是很像,我小时候也爱翻‘家底儿’,翻出了我妈攒的邮票,觉得好漂亮,只是周围那些齿孔太碍事,我花了半个下午把那些邮票的齿孔剪个干干净净。。。这么了不起的事您老也干过吗?

予微 (2012-12-08 06:36:59)

难怪容易送同学那么“乳黄”。

雨林 (2012-12-08 14:11:20)

“乳黄”是什么典故?

雨林 (2012-12-08 14:12:23)

是不是齿孔剪掉后邮票就失去价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