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 2022 諾貝爾獎化學獎得主 卡羅琳·貝爾托西Carolyn R. Bertozzi 參考推特等文獻英國報

 

Carolyn Bertozzi IMG 9384.jpg

 

推薦 2022 諾貝爾獎化學獎得主 卡羅琳·貝爾托西Carolyn R. Bertozzi 

 

2022105日,諾貝爾化學獎公布:

美國化學家卡羅琳·貝爾托西(Carolyn R. Bertozzi

丹麥化學家莫滕·梅爾達(Morten Meldal

美國化學家巴裏·夏普萊斯(K. Barry Sharpless

 

這三位科學家因為在點擊化學和生物正交化學領域作出的貢獻,共同

獲得了2022年的諾貝爾化學獎。

也由此,即將56歲的卡羅琳·貝爾托西成為了諾貝爾百年歷史上,

第八位獲得化學獎的女科學家。

夜半通知她獲得諾貝爾獎的電話,也徹底翻轉靜謐的日常。

凌晨 近兩點 143分,卡羅琳·貝爾托西教授剛睏兩個小時,

就被電話震起

在暗黝的房裏靜聽著瑞典電話傳來的賀喜。

她猶豫了片刻,通話結束後,撥通了父親威廉·貝爾托齊的電話。

晚睡91歲的老爸還沒上床,並有電視聲音,卡羅琳嗓音低沉說:「

爸爸,關了電視,我有話要說。」

父親猜到了她想說的話「妳得到了諾貝爾獎,是吧?」

全球媒體都將眼光投注於她,卡羅琳的傳奇人生,真是不同凡響!

卡羅琳上哈佛時曾組重金屬搖滾樂團,自少即擅長運動,自顧擔任博導,

她一生經歷事件都飽含非比尋常的寓意……

她半夜不眠的父親威廉 · 貝爾托奇,也非泛泛。

父親為麻省理工MIT的物理學教授,妻子Norma Gloria (Berringer)也在同校任職。

父親威廉寄望三千金能克紹箕裘,鑽研物理,熏陶於科學中。

 

家庭影響的確產生了作用:卡羅琳不必多說,她的姐姐 Andrea Bertozzi,

也是美國科學院院士,在UCLA洛杉磯加大學擔任數學系教授,在

非線性微分方程的專家。

卡羅琳卻有著棘手的青少年期。

 

她終能能進入哈佛大學,出色的籃球,還曾經受過專業的足球訓練,

體育成績功不可沒,獲得了多校的獎學金。最後挑了哈佛大學,

竟然因為她想去學音樂!

並且中學生卡羅琳,即曾多次在作曲等方面獲獎,自己也對音樂充滿興趣。

  這逆反的計劃,老爸威廉例舉,表弟就搞音樂,終究還赴職銀行,才能

交納房租……得選一個的方向。」卡羅琳做了醫學預科的抉擇。

但大學時,她卻仍不放棄音樂夢想,幾個好友玩起重金屬搖滾樂隊。

其他同學去餐館打工,她卻參加幾個搖滾樂隊,還大顯身手。

她是Bored of Education樂隊的鍵盤手,直譯起來就是厭學樂隊

硬核搖滾樂隊,風靡了哈佛一帶,常被請去各種付費演出,就把學費

賺回來,還榮護1986年常春藤聯盟大學的樂隊之戰。

後來卡羅琳回歸科研,厭學樂隊的吉他手Tom Morello等埋頭搞樂隊

也出了名。

 

卡羅琳獲得諾貝爾獎的時候,著名音樂家Tom Morello在推特表示喜賀:

「祝賀我的前隊友獲得諾貝爾獎!」驚人之舉!令人瞠目!

 

   Tom Morello是著名的音樂人物 他給科幻電影《環太平洋》配樂,

被滾石雜誌排名「100位最偉大吉他手」中第40位,是

Rage Against the Machine的吉他手……

Tom正是是搖滾樂圈內名家,而卡羅琳是諾貝爾化學獎得主,

他倆曾經在厭學樂隊當過兩年的隊友。

臆想一下如果當年卡羅琳持續去玩音樂……

卡羅琳自己卻說:

「我沒有再去弄音樂,現在就只會最簡單的兒歌了。」

「只能盼望我的孩子們長大,能欣賞1980年代的重金屬音樂!」

有關她的孩子,又是另一則傳奇:她在18歲就出了櫃,

公開自己是女同性戀者。現在她和她的妻子育有三個孩子,

生活十分美滿。

 

在那個人人對同性戀聞風生畏,最高法庭以 女女或男男“定罪”的年代,

出櫃幾乎等於社會性死亡,嚴重阻礙她的職業生涯。但她果斷選擇。

因此,她放棄了在保守的哈佛繼續深造,轉而去更為開放的

伯克萊加大研究化學。

 

他們獲得的諾貝爾獎:點擊化學和生物正交化學。

評審團聲明三位獲獎者都對此領域有很大貢獻,奠定了領域基礎,

點擊化學是優雅且有效率的化學反應已經被廣為應用於:藥物開發,繪製DNA圖譜,

以及創造更符合用途的材料

 

而點擊化學,則是夏普萊斯在2001年提出的,通過小單元的拼接,快速可靠地

完成化學合成。簡單來說,就是像搭樂高一樣,得到想要的分子。

 

在這個基礎上,卡羅琳是其中之一提出了生物正交反應概念。

指能在生物系統中發生,卻不干擾正常生物學進程的化學反應,

正交可以理解為「無影響」。

按照諾貝爾團隊的話說,卡羅琳將點擊化學提升到了個新的水平。

找到新新方法,讓點擊化學的過程在活的有機體中發揮作用,不會破壞有機體本身。

 

生物正交反應,成為化學生物學這新興交叉領域的核心方向,在醫藥研究

領域成為了熱門話題。甚至生物正交化學,可能是未來藥物學、生命科學的基石。

 

所以,卡羅琳雖獲得的是諾貝爾化學獎,但和她開始的醫學專業,其實也是相關。

 

說到她本來想學音樂,但父母不同意。就選擇適的專業:醫學預科,並在

大一下轉了生物學。

當時,她以為自己不喜歡化學,因為之前的無機化學,讓她覺得很無聊。

但是大二那一年接觸「有機化學」時,她終於領悟了樂趣:好難!但好喜歡!

 

當時,有機化學課名聲並不好:「老師刻意讓這門課變得困難艱苦,所有人都抱怨

,但卻成為了我最喜歡的課,一點都不覺得它乏味,正好抗衡對上了我的大腦。」

這時,卡羅琳才感覺到了如魚得水般的暢快。一年後,轉入化學系,開始了

自己的傳奇化學之旅。

 

可是卡羅琳的化學之路,一波三折。

同學紛紛前往各大有機化學實驗室暑期學習時,她這個已經出櫃的女性,卻找不到

任何願意收她的地點。

幸好,卡羅琳底子硬:有機化學不行,她還有生物化學,再不行,她還可以撿起

父親灌輸給她的物理化學……

最終,暑期項目,她定在了物理化學:製作能夠檢測化學反應產生的壓力波的儀器。

 

對她來說是個極大的挑戰,最開始根本摸不到門路,不知如何下手,只咬牙開始步步嘗試。

「那讓我知道,要達成一個大目標,不需要清楚整個路徑。」

「只需要每天做一點,清除些雜物,最後自然會有路徑顯現。」

學了編程語言控制儀器,又將數字信號轉化成圖形……儀器終於做了出來,她關於這

項目的論文也獲得了Thomas T. Hoopes 本科論文獎。

 

從哈佛出來後,1988年她去了伯克利加大,跟隨Mark Bednarski教授攻讀博士學位。

她與這年輕導師在哈佛大學就相識:他們在同一實驗室工作,卡羅琳讀大學部,

Bednarski做博士後。

當時,卡羅琳知道Bednarski研究糖類化學,立刻決定投身這非常有前途的方向。

然而,在卡羅琳讀博第三年的時候,導師竟然確診了直腸癌。

 

確診癌後,Bednarski離開了實驗室轉向醫學專業,攻讀醫學博士專業,希望能找到

殺死癌細胞的方法,後來又成為了斯坦福大學放射學系的教授,戰癌14年,2006年

47歲雖逝,仍也是傳奇。

不過對於卡羅琳來說……讀博讀到一半,導師突然走了,簡直是青天霹靂。

這樣時一般只能自認吃虧、換組課題。但卡羅琳居然繼續她2的研究——她與另外兩個

同學決定「自己指導自己」,繼續當時的實驗。

 

他們突然接手管理整個實驗室,自己寫論文、投稿、給期刊編輯打電話,和雜誌編輯

吵架爭議審稿人的建議不合理。

他們是博士生,也是指導自己的博士生導師,同時也成了實驗室的管理者。

「現在,這種情況已不會發生了……當時的監管還不完善,就是狂野的西部。」

「但對於我來說,很感激。我的項目完成了,不需要在新實驗室重新再開始。揭開了

實驗室負責人的神秘面紗,很早就知道管理實驗室需要做什麼,盡管實驗室很小。」

 

1993年,她在讀博期間發表了六篇名列第一作者的文章,順利地畢業,申請到

博士後獎學金,從此更是一路順利。

1996年,她成為了伯克利的助理教授,3年後成為副教授,再3年後成為了教授。

她是麥克阿瑟「天才獎」最年輕的獲獎者,又成為了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

 

 

在她自己成為了導師後,她也成為了一個出色的指導者。

「每天早上,她都端著一杯咖啡到處走,給學生答疑解惑指點迷津,激勵他們前進。」

她帶出很多出色的研究人員,也沒有回避利用自己的影響力倡導, 讓更多女性進入科學

 研究的隊伍。

2016年,她發表了一篇社論,呼籲化學界接受更多的女性教師:「在我們飛越冥王星,

緩解黑色素瘤的年代,我們為什麼做不到雇傭和提拔女性教師呢?」

 

在一次采訪中,卡羅琳說道:

「我很多家人和朋友都患有無法治愈的疾病。所以我希望成為一名科學家,做出可能

對人類健康有益的貢獻。」

「無論短期,還是長期,又或者是我有生之年都無法實現——但這始終是我的目標。」

「當世界陷入困境的時候,化學會來救援……就像超級英雄一樣:『化學俠』。」

 

                                                                     參考推特等文獻英國報姊

諾貝爾獎每個獎項都將給予得主 1000 萬瑞典克朗(約新台幣 2870 萬元)現金,

名化學獎得主將平分獎金,並於 12  10 日於斯德哥爾摩舉辦的典禮上,

由瑞典國王卡爾十六世.古斯塔夫(King Carl XVI Gustaf)頒發獎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