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牛肉粉

越南牛肉粉

文/姜尼

两千年底刚登陆多伦多的时候,住在市中心附近的一家家庭旅馆,离唐人街很近,于是某天傍晚时分就去唐人街的中餐馆打牙祭。

多伦多唐人街最大的特色也许就是那些数不清的中餐馆,大多都是早期到这里的香港人或广东人开的饭店,譬如满庭芳、美食轩、富豪酒家等等。中餐以粤菜为主,口味整体甜腻腻的,就连豆腐脑都是甜的,不太对北方人胃口。

这一天我转到龙城附近的一家中餐馆,这家餐馆的名字叫“火车头”, 招牌下面却注着“越南美食”,感觉有些不同,于是便走进了这家餐馆。

多伦多的亚洲餐馆包括中餐、泰国餐以及越南餐馆等等基本都是中国人在经营,也许店主是华裔,总之完全的中国面孔,服务生们也基本都说中文。不过有些日餐馆却真的是日本人在经营,连服务生一看就是地道日本人。

火车头的老板和服务生一看就是中国人,都讲广东话。我就点了一份这个店的招牌牛肉粉,一碗肉汤里是挺粗的米粉,上面是诱人的牛肉片和牛筋,其中一片牛肉半生不熟之间,正被热汤加热的红色渐渐消失,非常诱人且有食欲。配一盘豆芽菜,一片柠檬和一个小辣椒。这碗面热气腾腾看着就有食欲,汤肥肉烂米粉香,出国这么些年一直都吃令人倒胃口的薯条汉堡,这碗牛肉粉把我香得有些把持不住,吃得汗水夹着泪水直流,好不痛快。

随后的日子就对越南粉上了瘾,隔三差五就得来碗牛肉粉,还拉着家人和朋友。大家都赞不绝口,称赞我推荐的越南美食。

不知不觉在多伦多生活了二十几年了,这期间不知吃了多少回牛肉粉。这家火车头牛肉粉是连锁店,本市有好几家分店,也都基本尝个遍,也能对各店特色做些品评,总之对越南粉一直情有独钟,非常喜爱。

两年多的疫情让很多餐馆都面临生存危机,有些干脆就倒闭了。以前在北面一家有比萨斜塔标志的洋人自助餐厅就倒闭了,我很喜欢那家店,经常和朋友去那里。前些日子疫情平缓了又去那里,发现关门了,有些令人沮丧。

因为一直对越南粉情有独钟,于是去了东边的一家火车头分店,体会一下当年刚登陆时的感觉。同样的一份牛肉粉,汤有些凉,也没有像从前那样香气扑鼻,牛肉也好像有什么不对劲,总之完全没有当年吃牛肉粉的感觉。我想这很可能是疫情两年多了,很多餐馆都关闭了,没有关门的餐馆也是艰难度日,很多有经验的大厨也离开了,牛肉粉质量下降也许和换了大师傅有关。

为了心中那一份对越南牛肉粉的执着,我决定还是去市中心唐人街上的那一家火车头点再品尝一下。还是一模一样的招牌牛肉粉,也是完全没有当年的感觉。我还是不死心,又连着去了几回,终于发现越南粉真的都是这个样子,从前那个销魂的越南牛肉粉已经一去不返了。

于是在有些沮丧之余,也开始认真思考牛肉粉落败的原因。其实很可能牛肉粉的改变并不大,也许有些质量或是特色的些许改变,但肯定到不了感觉上这般不同的地步,最可能的原因应该是出在自己身上。

当年刚登陆的时候,是在欧洲吃了好几年的薯条汉堡,吃中餐的机会都不多。当地的超市也少有中国食品,要买些中国食品或是酱油、醋等调料,都要等中国学生学者联谊会几个月组织一次去布鲁塞尔新华超市购物,中餐做出来也是不伦不类,与家乡的味道完全不一样。我们住的那个小城倒也有一家中餐馆,但是价钱很贵,我们这些穷学生几乎是从来不去的,那里的顾客主要是想体会中餐的当地西人。当时自己正处于与中餐的断层和潜意识里的巨大渴望,所以在登陆之初对越南牛肉粉产生了异乎寻常的热爱。现在在多伦多住了这么多年,中餐馆遍地都是,家里也天天吃中餐,牛肉粉早已不具备当年那么吸引自己的条件了, 所以才表现出对牛肉粉的不断失望。

这其实应该就是生活的本来样子,很多我们喜欢的不得了的事情其实都是有条件的,只是我们当时并知道限制我们思维的条件使我们得出强烈却并不很真实的感觉。譬如说出国,在国内的时候对出国的热衷几乎到了无论多大牺牲都要成功的地步,其实当时有个重要条件就是我们从没国外经历,所以才会有那样的感觉。而当我们在国外生活了二十年,对境外就有了比较深入的了解,若此时我们身在国内也许就不会有当时的选择了,到底哪种选择更适合自己也许就比较能理性思考了。

不过我还会经常去吃越南粉,虽然已没有了对越南牛肉粉那种强烈的热爱,但去吃的时候能追忆一下当年那种强烈的感觉也是挺有意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