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洲一曲两岸秋

                                                          

我一直保留着上学时的一套课本,这便是朱东润先生编写的、由中国古籍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虽然我毕业后多次搬迁住所,后来又飘洋过海移居海外,但却舍不得丢掉这套书籍,一直都带在身边,没事儿就拿出来翻翻,诵读诵读,温习温习。

临近中秋时节,正好读到书中的南朝乐府民歌《西洲曲》,这是一首表达江南采莲女对恋人相思之情的抒情长诗,历来被视为南朝乐府民歌的代表作。读着读着,我的思乡之情也随着诗句的展开油然而生,浮想联翩。诗中有几句描写初秋江南采莲的场景,特别美:

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

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

话说南方采莲的季节一般是从小暑就开始了,立秋前后为旺盛期,并一直持续到秋分前后。想象一下,南塘之秋,天朗气清,微风拂过水面,接天莲叶与映日莲花婆娑起舞,身穿杏红衣衫的妙龄采莲女穿梭在荷塘中,那场景真是明媚生动,如诗如画啊!

                   

我家先生出生于湖北,对儿时看到的采莲场景印象深刻,他常常说起,新鲜莲子有一股混合着奶香和清香的味道,好吃极了。

采莲之时,在节气上已近中秋,而中秋节吃莲藕也是国人一个传统的习俗了,俗话说:荷莲一身宝,秋藕更补人。在经历了春夏两季的生长之后,秋天的莲藕积累了丰富的营养物质,因此算是秋季人们食养的重要品种了,著名的传统名点桂花糯米藕就是中秋节家宴上常见的美食。据说吃藕有两个寓意:一是年轻人祈祷爱情开花结果,因为莲藕中的藕字与“偶”同音;二是寄托团圆之意,像人们在宴席上常吃的“藕盒子”,是将藕切片,每两片间下端相连,中间夹馅,再将外面煎至金黄,因此又称藕饼,与月饼有异曲同工之妙。

                 

说起月饼,更是中秋佳节的特色美食了。我从小吃过的月饼无数,最早的有青红丝杂果五仁冰糖月饼,硬得能把牙磕掉;后来慢慢有了广式月饼,软软糯糯的,中间还有个可爱的蛋黄,当时觉得好吃得不得了;再后来,才吃到苏式月饼,看着有点像老婆饼,酥脆的表皮,里面的馅料倒是不油腻,清清爽爽,蛮喜欢的。

                                                 

出国以后,能买到的月饼品种实在有限,于是,在博客上跟着别人学起了自己做月饼。最初,为了图省事儿,是在西人大超市的冰柜里买了酥油面皮,然后自己做馅料,我喜欢偏咸的口味,所以做了榨菜肉丝馅,像包包子一样把馅料包进酥油面皮,再用擀面杖压平成面饼状,送进大烤箱烤制20分钟,等拿出来一看,样子不怎么好看,但先生尝了说味道很不错。不管怎么说,首战成功!后来再看朋友们在博客上晒出来的月饼,有模有样,非常精美,很是羡慕,问了才知道是用了月饼模子做出来的,难怪呢。中秋节做月饼,既是一种乐趣,也缓解了对家乡的思念之情,一举两得啊!

在故乡的时候,中秋晚上吃了月饼,吃了团圆饭以后,赏听中国民乐也是一个小习俗了。明月清风的夜晚,闻听悠悠扬扬的乐曲声,真是烦心顿解,万虑齐除啊!

笛子算是一种常见的民族乐器了,月夜听笛的习俗在中国历史悠久,特别是对漂泊异乡的游子来说,无论是北方音色高亢明亮的梆笛,还是南方音色醇厚圆润的曲笛,当优雅婉转清脆的音符在如水的月光中飞扬时,又怎会不沉醉沉迷、顿起故园之情呢!

我的思绪飘飘荡荡,没想到,一首古诗《西洲曲》竟引起了我对故国中秋的诸多回忆……

《西洲曲》的尾句意味悠长,“南风知我意,吹梦到西洲”,诗中的西洲本是采莲女曾与情人的相会之地,表达了少女的思念之情。可是对我们这些海外游子来说,来自中国古代南朝乐府民歌中的西洲,岂不也是故国家园的象征呀!中秋之夜,不知我在异乡看到的月亮是否也如海那边西洲上看到的月亮一样的明亮皎洁?但愿秋风能够明白我的意思,把相思之情带给那里的亲朋好友吧!

西洲一曲两岸秋,愿此岸彼岸都能花好月圆,共享中秋之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