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三苏祠”到“三苏园”


人到中年,苏东坡的诗词及文章值得一读,他的作品中有对人生命运的理性思考,有乐观超然冷静旷达的人生态度,有对苦难的傲视和对痛苦的超越,拿现在俗一点的话说,应该算是高级鸡汤文了,这种鸡汤喝下去不但有营养,还能让人找到安宁和平静,这是最重要的,所谓“此心安处是吾乡”。

苏轼一生都在践行这句话。他曾经位高权重,做过吏部、兵部、礼部三部尚书;也曾宦海沉浮,做过八州太守(知州,习称太守),天南海北,辗转迁徙。无论境遇怎样,他都能做到随遇而安,乐观豁达。

很多人都知道苏东坡是四川人,出生于四川眉山。我在二十多岁的时候曾去过那里,深感川人懂生活、有情趣儿,想来苏东坡的接地气也得益于此吧。眉山的“三苏祠”是苏家故居,印象中非常漂亮,有翠竹环绕,有荷花绽放,有雅致的院落和亭台,环境幽雅秀美,一看就是中国南方有书香气的大户人家。其实,苏家祖籍并非四川,而是河北栾城,其前辈先人曾在唐代武则天时期朝中为官,也就是颇为有名的苏味道。苏味道后来被贬到眉山任刺史,四川的苏家一脉便是由此而来。

                                

大概很多人都不知道,苏东坡死后是葬在中原地区的,他的墓地在今天的河南省郏县。这里既非苏东坡的出生地,也非他的死亡地,为什么会葬在这里呢?其实这并不是偶然因素所致,郏县实实在在是苏东坡为自己选中的长眠之地。

在今天的郏县西北23公里处有一处道教圣地,古时曾名为中鼎莲花山,后改名为小峨眉山。山脚下有占地680亩的“三苏园”,苏东坡和他的弟弟苏辙死后尸骨均安葬于此。园内有一幅对联,讲述了苏东坡长眠于此的因由:

铭兄汝水滨,平生何须归故里;
葬我嵩山下,英魂优德进东京。

苏东坡一生曾五次路过郏县这个地方,按他的话说,这个地方“形胜类其乡”,也就是说,这个地方的风景很像他的家乡四川,他看到的汝水江明净清澈,而中鼎莲花山太像峨眉山了!于是苏东坡亲切地将其称为“小峨眉”,自此之后,小峨眉也就取代了其原名,流传了下来。后来,苏轼在给弟弟苏辙的信中明确写道:“即死,葬我嵩山下,子为我铭”。而小峨眉正是嵩山的余脉。

公元1101年,苏东坡在从海南北归的时候,走到江苏的常州得病去世了。当时正是六月份,天太热,加上交通不方便,所以暂时安葬在江苏常州。第二年公元1102年,他的弟弟苏辙及其子苏过遵照其遗嘱,把苏东坡的遗骨从常州运到了郏县,葬于小峨眉山下。十年后,苏辙在许昌去世,他的后代按其遗嘱也将他运到了郏县,葬于苏东坡墓旁,陪伴其兄长。

再后来,人们将早已安葬于四川眉山的苏洵的衣冠运到了郏县,建了衣冠冢。这样,一门三学士终于在死后团聚于中原郏县,也成就了今天的国家级重点保护文物景点,古柏林立、庄严肃穆的“三苏园”。

从“三苏祠”到“三苏园”,阅读苏东坡的一生,忽然心生感慨:人这一辈子,叶落归根是圆满;青山处处埋忠骨又何尝不是圆满!父母在世,人生也许称得上尚有归处;若父母不在,何处又不是归处呢!

心安之处,皆是家园。

                                       






如玉 (2022-08-09 12:56:07)
更正一处错误:苏味道后来被贬到四川集州任刺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