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贝楠 2021年11月26日
2021年10月9 - 11日是个长周末。朋友问近处哪里有好玩的地方,想一起出去玩两天。我家王大明白说,那就去白兰地谷吧。我喜欢那里。
白兰地谷(Brandywine Valley)在美国特拉华州(Delaware)威明顿市(Wilmington)附近。离我家只有约两个小时的车程。
Brandywine Valley 的中文翻译不同,音译叫布兰迪万谷,意译叫白兰地酒山谷。我觉得,还是叫白兰地谷比较简单。因为白兰地就是酒,没有必要再加个酒字啦。
我们在威明顿租了个民居,在周边转了大约3天。原以为小小的白兰地谷,两天就玩完了,还查找了周边的宾夕法尼亚州的一些景点,作为后备。
没想到,匆匆忙忙,才只转了白兰地谷的几个景点。后备单子根本没用上。
在白兰地谷里转,常被告知,这里是杜邦家族的地盘。几处大型豪华的庄园和公园都是杜邦家族的财产。
原来没有打算写游记,但是看到的这些景点太令人震惊,对杜邦家族的历史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回来后,找了许多杜邦家族的资料。将《杜邦家族传》读 / 听了一遍。再联想到我们参观过的几个杜邦庄园和参观时的一无所知,还是忍不住将这次出游记录下来。希望能为自己留下一些记忆,也希望为感兴趣造访这些庄园的朋友导航,避免像我们一样毫无所知。
这是白兰地谷的游览图。红圈标号的是我们参观过的杜邦庄园。
哈格利博物馆(Hagley Museum)
现在的哈格利博物馆是杜邦家族在美国的第一个庄园,他们在这里建造了杜邦集团的第一个火药厂,也建立了他们的家园。
网络照片
杜邦家族在这里站稳脚跟。
杜邦家族从这里开枝散叶。
从这里开始,杜邦家族血脉延续数百年,成为今天有着6000多名家族成员的名门望族。
从这里开始,历经200多年的历程,杜邦集团已成为美国十大财团之一,及有着多元化经营的现代企业帝国。
美国的杜邦家族始于皮埃尔·塞缪尔·杜邦·德·尼莫尔(Pierre Samuel du Pont de Nemours)- 好长的名字啊!就叫他老杜邦吧。
网络照片
老杜邦出生在法国巴黎的一个钟表制作匠家庭。他从孩提时就表现出超群的智力。
后来,他凭借一本学术著作《对国家财富的观感》平步青云,逐步担任法兰西政府的各级官职。
老杜邦参与了英美之间的早期谈判,促成两国在1783年缔结和约。在谈判过程中,老杜邦凭借其过人的见识和性格,与起草《独立宣言》的美国开国元勋杰弗逊(Thomas Jefferson)和富兰克林(Benjamin Franklin)成了知己好友。
为了表彰他为法国做出的贡献,1783年2月,法国国王路易十六正式册封老杜邦为贵族。
可以说,老杜邦是从草根跻身贵族的典范。
也正是老杜邦的贵族身份,使他在1793年的法国大革命中经受了两次牢狱之灾。这些磨难,使老杜邦失去了对法兰西前途的希望。他就此决定远离仕途和祖国。
1799年10月2日,老杜邦带着两个儿子、两个儿媳、五个孙子孙女,及其他亲属,登上驶向新大陆的航船。
杜邦一家在海上历经3个月的磨难,终于在1800年1月3日踏上了美国的土地。
此后,老杜邦带领着家人,试行了七个能够在美国发展的计划。其中最雄心勃勃的计划就是在美国开辟法国的经济殖民地 – 在弗吉尼亚的亚历山大周围购买土地。
老杜邦写信给时任美国副总统的好友杰弗逊,告知他的发展计划。没想到杰弗逊回信给他忠告,趁早死了这份心吧!
两年过去,所有的计划都化为泡影。这使他萌发了返回法国的念头。
他向已经当选为美国第三任总统的杰弗逊转达了回法国的想法。杰弗逊立即回信,委托他再做一次美国和法国的中介,应对可能发生的拿破仑对美国的战争。
老杜邦抓住这个时机,建议杰弗逊购买路易斯安那,并促成了拿破仑和美国的这宗交易。1803年5月8日,拿破仑以1500万美元的价格,将路易斯安那卖给了美国。
这片土地总共有215万平方公里,是当时美国国土的两倍多。而美国只用平均每公顷3美分的价格获得了这片土地。
总统杰弗逊非常感谢老杜邦在这笔交易中的贡献。而老杜邦则期盼家族能从政治贡献中获得实质性的利益。他却没有想到,是他的小儿子开启了获得利益的渠道。
老杜邦的小儿子埃卢瑟尔·伊雷内·杜邦(Eleuthère Irénée Du Pont,简称为 E.I. Du Pont)。
网络照片
对父兄在美国发展的七大计划一直持冷漠态度的伊雷内·杜邦,却始终着迷于火药的研发。
喜好打猎的伊雷内发现美国的火药质量很差,制作工艺也比欧洲落后。他认定自己有能力将最先进的制造技术带到美国,生产出最好的火药,弥补新大陆的市场空白。
伊雷内向父亲说了自己的想法,老杜邦当时还在试图推行自己的经济殖民计划,对此并不感兴趣。但是他还是为伊雷内写了封推荐信,让他去拜访杰弗逊。
杰弗逊对伊雷内的火药生产计划倒是很感兴趣。只是考虑到当时美国国内的反法思潮,没有承诺政府的资助。他建议伊雷内先找到合适的生产地点再说。
于是,伊雷内开始在华盛顿周边的弗吉尼亚州和马里兰州调查,又走遍了宾州和新泽西州,都没有发现合适的地方。
后来,伊雷内在朋友的推荐下,来到了特拉华州的白兰地谷。靠着白兰地河,这里有一座棉纺织工厂的废墟。
伊雷内被眼前的景象震惊了。狭窄但水流湍急的白兰地河奔流不息,河畔有看不到边际的茂密的森林。森林边高耸的山峰上,到处都是质地优良的花岗岩。
这是建立火药厂的最佳的自然条件啊!伊雷内欣喜若狂。
1802年6月,伊雷内带领家人,在白兰地谷开始兴建火药厂和他们的新家园。
兴建火药厂的过程困难重重。伊雷内不止一次给老杜邦写信,抱怨美国人对法国人的歧视和不公正。没想到那时的美国人不仅歧视黑人、华人,也竟敢侮辱法国贵族,使伊雷内到了“难以容忍的地步”。
终于,一座新的工厂在荒无人烟的白兰地河畔伴随着奔流的河水崛起了。
工厂生产的优质黑火药很快为杜邦火药厂带来了很多订单。总统杰弗逊也没忘记他的承诺,促使杜邦公司成为了美国政府的火药供应商。杜邦火药顿时名声大噪。杜邦家族终于在美国站稳了脚跟。
杜邦家族和火药厂在白兰地河畔延续了一百多年,直到1921年火药厂关闭。
1952年,在杜邦公司成立150周年之际,开启了在这里建立博物馆的计划。1957年,哈格利博物馆正式开馆。
常有人问,为什么叫哈格利(Hagley)博物馆呢?
因为这块地的地名叫哈格利。早在伊雷内·杜邦买下这块地之前,这个名字就存在了。
现在的哈格利博物馆占地235英亩(约95公顷)。可惜我们到来时,被告知,由于9月份的艾达飓风(Hurricane Ida)造成的洪水破坏,博物馆的大部分地方都关闭了。
这是1803年建成的杜邦家族的祖居。
杜邦家族祖屋所在地又被称为伊莱夫瑟里安作坊(Eleutherian Mills),因为这里以前是一个纺织厂的作坊。
从1803年到1921年,杜邦家族有5代人曾在这里生活。
老杜邦于1817年在这里去世。导游提到,老杜邦一直梦想回到他的故乡法国,因而拒绝学习英语。虽然他在生前经常往返美国和法国之间,但是死后还是葬在了异国他乡。
房子里的家具和摆设保持着有人居住时的样子。
导游特意让我们注意窗户和窗台,看看这个房子的墙有多厚。哇!差不多有3英尺厚!
因为这个房子就建在火药厂旁边。从二楼的阳台上可以清晰地看到白兰地河畔的火药厂。如今只能看见断壁残垣。
当伊雷内在这里建造火药厂的厂房时,他深知火药厂的危险。生产火药弄不好就会爆炸,安全是最重要的。
伊雷内指挥工人们建造的厂房,有三面石壁比普通石壁厚三倍。而面临河流的墙壁,却比其他墙壁薄得多。屋顶只用粗糙的薄板覆盖,下雨都要漏水。
这个法国佬脑袋进水了吧?工人们私下质疑。
伊雷内知道,如果发生爆炸,这样的设计能够让爆炸气流冲开薄板屋顶和临河的墙壁,减少损失和伤害。但是他又不敢向工人明说,怕引起恐慌。
由于伊雷内从一开始就非常注重安全,火药厂虽然也发生过几次爆炸,但在白兰地谷的119年的时间里,因爆炸事故死亡人数只有228人,平均每年不到2人。这也算是火药制造业的奇迹了。
在杜邦家族史上,也有两人在爆炸事故中丧生,包括伊雷内·杜邦的小儿子亚历克斯·杜邦(Alexis Irénée DuPont,1816-1857)及伊雷内的侄孙拉蒙·杜邦 (Lammot du Pont I,1831-1884)。
值得一提的是,在第一次火药厂爆炸事件后,伊雷内就建立了一整套制度。他顶着破产的压力,坚持为因事故死亡的工人发放高额抚恤金,家人可以每月领到补助金,子女成人后都由杜邦公司安排工作。
对于伤残者,火药厂会安排轻体力工作并终身雇佣。
杜邦公司还建立了一所学校。工人的子女免费入学,毕业后可到杜邦企业工作。工人们都觉得伊雷内是个好老板。
突然想起了多年前看过的日本电影《野麦岭》。那里的资本家才是真正的资本家哩,和我们从小被灌输的资本家的形象相符。这个杜邦嘛,恐怕是冒牌资本家吧???
扯远啦,继续参观。
这是杜邦家族五代人使用过的餐厅。
餐厅的壁炉上边,竟然齐刷刷地摆着中国民间传说中八仙过海的八位神仙。可惜手机匆匆一扫,不太清楚。
难道这杜邦家族还有中国情节?立刻觉得和老杜家亲近了不少。
你们知道这是什么东西吗?导游指着沙发旁茶几上的物件问。
Nutcracker(坚果夹子)。王大明白抢答成功,再次证明大明白不是忽悠出来的。
祖居前面,是个石屋。是伊雷内最初办公的地方,被称为First Office,第一办公室。
这是旧时的谷仓。
现在,这是一间展室,陈列着杜邦家族用过的交通工具。
这是当时的载重马车。说明上告知,这种马车由4到6匹马拖拉,可载重4到5吨重的矿物。
这个车不知是做什么用的,上面竟有杜邦公司的商标。
这栋1888年兴建的石屋有个奇怪的名字-苏打屋(Soda House)。这是杜邦火药厂生产苏打硝酸盐(nitrate of soda)或硝酸钠的地方,由此得名。
现在,这里已被改装成了一个礼堂,还承办各种派对。
苏打屋门口趴着一只巨大的铜龟。中国有千年王八万年龟之说。龟一直被作为长寿的象征。难道杜邦家族也信这个?
在杜邦的祖屋前,有一个花园。花园占地不到两英亩。
秋天各种菊花盛开。
伊雷内·杜邦不仅痴迷于火药,还十分喜欢园艺。他在年轻时就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园丁。他在花园里种植各种果树和花卉,还有从法国带来的蔬菜。
在杜邦花园,我惊喜的看到了贴着篱笆生长的桃树。
今年春天,为了给自己新买的桃树设计一个又省地方,又能多结果的未来,我看了好多视频和资料,知道这是一种专门的果树培养方法,叫Espalier。
在果树很小的时候,就将两个主枝绑在篱笆上,使果树贴着篱笆长,不往高长,也不往周围长。这样既省地方,在打理和收获时又省力。
没想到竟在杜邦花园看到了实例。听说这种方法是从法国传来的。伊雷内刚开始打理花园时,好多果树就是用法国的en quenouille方法培植的。
后来,博物馆将杜邦花园复原,种下了这些有法国特色的低矮果树。
博物馆的介绍上说,伊雷内·杜邦于1804年绘制的花园平面图显示了果园中的梨树、苹果树、桃树、樱桃树和李子树等一百多种果树的位置。博物馆虽然不能全部复原,也尽力在原址培植了一些有代表性的果树。
整个庄园绿茵茵的,到处都是树。可能伊雷内亲手栽种的果树还在为游人遮凉吧。但是有的树木已经老死了,毕竟也经历了200多年的沧桑了。
在庄园里走累了,几个人坐在杜邦祖居前的树下吃午饭。树上劈里啪啦地不断有东西落下,一看,原来是核桃。外壳还没有脱落,足有垒球大小。这要砸到脑袋上不砸痴呆了也会被砸傻。
不知道这核桃树是不是伊雷内·杜邦亲手栽种的。如果是的话,200多年,也成树精了。
在杜邦庄园没有看到火药厂爆炸,倒是被核桃树掉下的大核桃吓着了,几个人赶紧逃跑。
虽然博物馆由于洪水破坏,没有全部开放,我们也在这里消磨了两个多小时。如果全部开放,至少要半天时间才能看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