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拉试险登尾翼

      当初色拉们沿坡而上时,忽见一行人从对面姗姗下来,消瘦个高的陶君正在送刚刚参观完飞机的客人。客人们主动说飞机好玩,可惜姐妹们没打疫苗,不可以去飞机内部参观。自那一刻起,将来当回头客的计划便开始酝酿着。陶君继续前行,下坡去信箱取信,色拉们信步沿着宽宽的林间步道前行,树影中隐隐约约出现727的踪迹。
     
      步道的宽度,不足机身加上机翼的宽度,那么这庞然大物是如何到达林中央的呢?  一种可能是先拆下机翼,机身被拖进树林中这片隐秘的院落,而机翼是后来装上去的。另一种可能是,四十七年前这片地上曾经没有高树,松树矮不及机翼, 或者飞机整个被拖到此处后,才种的树亦未可知。    

      


      转到机尾后边,建议大家拖鞋上台阶,陶君边行动边解说,右手边的绿色暗格架上,最为醒目的是两个橘黄色筒状的结实物件,是传说中的黑盒子,没错,黑盒子并非黑色。


      陶君一提气,身先士卒登上尾翼,一姐紧跟在后面,今天穿的鞋子合适,没有鞋带,麻利地站到倒第二个台阶上,左脚穿上鞋子,翻身跨过护栏踩上横杆,面朝机身,背朝台阶,身子腾空半蹲半立,左手抓牢扶手,右脚凌空穿鞋。 这里空间小,光线暗,四姐和二姐也已脱了鞋,依次站在三姐身后,陶君在上给一姐指令,三姐在下面帮一姐穿鞋。右脚穿上鞋,便可以探到左脚右侧的一个斜杠上,斜杠有些滑,上面放了条叠着的毛巾防滑,右脚踩实,双手用力引体向上,左脚顺势翻过第二道护栏,踩到左侧储藏格口竖着的矮桩上。陶君的个子高,他的下一个落脚点一姐没办法到达,外加空间狭小,想抓牢的地方有些硌手。陶君之前建议带手套,大家担心带手套太滑而选择不带手套。


       一姐再试,四姐热情拍照,二姐提醒一姐注意安全,三姐仰着头看了半天也看不出个门道,找不到下一个可靠可及的置脚点。一姐下来,三姐来不及思索,已上了第二个台阶,左脚先穿上鞋,翻身跨过护栏踩上横杆, 一姐帮忙穿鞋。三姐左手挽住护栏,右脚踩到斜杠上才把鞋穿进去,一姐帮忙系上鞋带。二姐稍稍右脚踩实,双手用力引体向上,左脚顺势翻过齐腰的第二道护栏,踩到侧壁储藏格口竖着的矮桩上。下面便没了合适的踏脚点,手上用力,右脚腾空却没有去处。


       好比李先生诗中说的:蜀道难,蜀道难,猿猴欲度愁攀援。


       二姐手用力把身子往上拉,右腿便到了第二道护栏上方,索性右膝试探着落到护栏上承受了一半的体重。待陶君默许,双手往上找了个地方抓牢,双手和右膝盖用力,左膝在左侧比陶君稍低的地方找到了位置靠上去,以如此惨且忍睹的姿势稍稍向上向前从陶君右侧半爬着上了尾翼。下面传来四姐的欢呼声,二姐关切地说:“下来估计比较困难。”

 
        三姐这时才想起来还需要下去,手指有些酸, 忙叫姐们把手套递上来,一姐此刻待上手套第二次尝试。三姐慌忙向前走出尾翼,试图寻求出口,看看机背高出右翼两米有余,无望地转身求助, 可陶君说最好的出口是原路返回。


       一姐比三姐个子高些,优势是腿长,或许容易找立足点,劣势是空间狭小,不一定方便用膝盖立足。她试了几次,担心膝盖承重而受伤,二姐也建议她保守些,便放弃了。天色渐暗,二姐和四姐不计划试险,如此便为下次再来找足了理由。


        陶君下去的姿势非常潇洒,手位,脚位清清爽爽,双肩腰板笔挺,或平移或下降都极其熟练迅速。三姐下去却是集体的力量,陶君的示范,姐妹们一步步详细的口令和嘱咐,三姐下来的手位和脚位依然全无章法,一波三折最终安然回到台阶上。


       从二姐手中拿回背包,穿上鞋子,三姐感谢陶君的训练五十岁的她以身试险,陶君说他七十一岁,大家对陶君的敬意倍增。不料陶君竟然将三姐离地抱起多高。


      走到机翼下,四姐马步下蹲,作出双手托起机翼状,一姐在一旁拍照,有人朗声道:


         力拔山兮,气盖世


    松林静静地望着陶家的院落,柔柔的春风拂过发梢,祥和玄妙的记忆永驻在那一刻。


    色拉们一个个先后与陶君惜惜道别,沿着林间步道向尘世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