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债(40)-- 莲之不染心


                                                                                                           义公习禅寂,结宇依空林。
                                                                                                      户外一峰秀,阶前众壑深。
                                                                                                      夕阳连雨足,空翠落庭阴。
                                                                                                      看取莲花净,应知不染心。
                                                                                                                《题大禹寺义公禅房》 -- 孟浩然
       莎莎的花名是心慧取的,受母亲影响,心慧学佛不仅逐渐疗愈了她中年的抑郁,还将佛学引入了众闺蜜的生活中。莎莎从四十岁就计划吃素,肉越吃越少,却一直无法全素,今儿不小心吃了口红烧,明儿不留神吃了口儿卤肉,十多年过去了,莎莎暗叹:“佛缘尚浅。”


      心慧妈妈见过莎莎后,直劝心慧认莎莎作干姐姐。心慧没跟莎莎提,但心里明白老人的意思。如果不是莎莎前前后后地默默陪伴,心慧的抑郁症可能会更严重。没有人那么耐心地听心慧絮叨而不评判她,虽然心慧控制不了自己的嘴,但她看得出别人的态度,或讥讽,或鄙夷,或厌烦,或不屑,唯有莎莎的眼中没有任何负面情绪,她不一定算得上是个好的听者,但她的眼睛和心是相通的,心慧可以一眼看到莎莎的心,那颗一直为她敞开的柔软的心。心慧从没有叫过莎莎姐姐,但在内心深处这个姐姐她早就认定了。莎莎的话不多,但为人豁达,坦诚。心慧永远都可以信任莎莎,心慧觉得莎莎 做人有底线,而有底线的人在科技发达,物欲横流的今天,比隐士更罕见。


      对于莎莎,仙仙和木灵的观点一致,仙仙说莎莎是:“女济公,虽然吃荤,虽然佛经没读多少,但佛缘不一定浅,说不定是成道转世之人。“ 木灵悄声说:“心慧倒是读佛经了,但佛祖穿肠过,素也吃了,但俗性依然上乘,久盛不衰。”


     大家还是在心慧的参谋下,莎莎的鼓励下,一起读《妙法莲华经》(梵语:Saddharma Pundarika Sūtra),后秦鸠摩罗什译,七卷二十八品,梵文Saddharma,中文意为「妙法」。Pundarika 意译为「白莲花」,以莲花(莲华)为喻,比喻佛法之洁白、清净、完美。莎莎也因此而得莲友的美誉。Sūtra 意为「经」,故此经之全名为《妙法莲华经》,简称 《法华经》 , 是佛陀释迦牟尼晚年在王舍城灵鷲山所说的教法,宣讲内容至高无上,明示不分贫富贵贱、人人皆可成佛。 是大乘经典之王,它为佛教信徒之间协调共存提供了基础。


   《法华经》成立年代约公元前后,最晚不迟于公元200年,因为龙树菩萨(公元150年-250年)的著作《中论》、《大智度论》已引用本经文义


   《法华经》的两个主要教义是:(1)每个人都有能力成为一个圆满觉悟的佛;(2)佛遍一切时、一切处。在此以前,修行者以为他们可以成为阿罗汉,实现涅磐,熄灭欲望和烦恼之火,但他们从来没有想过自己也能成佛。他们以为当个阿罗汉就足够了,因为他们只想结束自己的痛苦。《法华经》的第一个目的就是要打消这种错误的见解,教导人们,每个人都有能力成为一个圆满觉悟的佛。


 “妙法”思想的三个要点:一个是众生法,一个是佛法,一个是心法,以及这三个法的关系。

  
   恰如读《圣经》久久出不了埃及;。《法华经》第一卷迟迟没有读完,二十八品也无奈久久停留在方便品.


    三乘是大乘佛教术语。“乘”((台湾国语读同“盛”,大陆普通话读同“城”))即是交通工具,“三乘”是指佛教的三种交通工具,象征运载众生渡越生死到涅槃彼岸的三种法门。其根据众生的根机而对应为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三种教法。


     修行声闻乘(羊车)、缘觉乘(鹿车)者,故称小乘,其修行系统亦称小乘佛教;菩萨乘则兼顾自利、利他,发菩提愿,永不入无余涅槃,尽未来际利益无量无数有情众生,如《妙法莲华经》牛车喻,因而自称大乘,故为大乘佛教。但同时亦说明,虽谓“大乘”、“小乘”,却是相对而说,是根据受众根基而设,因此俱应受各自尊重,《妙法莲华经》中佛还说“无所谓大小二乘,也无所谓声闻、缘觉、菩萨三乘”。所谓方便并非方便,所谓三乘,实无三乘。


      每个人来到人世,都实属不易,中年学佛有缘结识上乘智慧,更是殊胜。心慧可以说功不可莫。她甚至给没个人都买了一套佛学经典入门,十年后莎莎把八本(《莲华经》,《心经》,《金刚经》,《四十二章经》,《六祖坛经》,《楞严经》,《地藏经》,《无量寿经》)佛经逐字逐句地读了一遍,各种解读不止一遍,却如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般,纷繁的记忆中没有多少经句幸存。

   
      那么,读佛经后的莎莎,与读经前的莎莎,是否有所不同呢?有,非有, 非非有,真有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