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潘宗光先生《科学与佛教》随想录 (一)

             前香港理工大学校长潘宗光先生,是位化学家,教育家,曾经两次获得诺贝尔化学奖提名。据潘先生自己讲,很多年前,潘先生听了一个佛学讲座,觉得当时那位讲者讲的非常有道理,非常打动他。从那以后,潘先生怀着科学家的钻研和求真精神,学习佛学数十年,并且,逐渐地,在世界很多地方,举办过关于科学与佛学的讲座,写了有关文章,书籍等等。潘先生有个关于佛学的个人网站。里面有一些他的佛学讲座和接受采访的视频,以及他写的关于佛学,科学的文章和书籍,还有对中华文化的思考。近来,我非常幸运的通过网络结识潘先生,深为潘先生的学识,慈悲所感动,随怀着恭敬之心拜读潘先生的文章和书籍,兹记录些许自己阅读时的随想,同时,也提供给感兴趣的朋友阅读,希望能有点助益。

           潘先生有一次讲到,关于学佛,从哪里入手,去向哪里,潘先生建议,博学,多闻,多听讲座,多探索,多实践。渐渐地,你就会找到切合你心意的方法和内容,你就会觉得适合你,你的师傅就会出现。确实如此,大千世界如此丰富多彩,做任何学问,还是人生过程当中,博学,多思,多闻,多问,是基本方法,逐渐地,你就会找到属于你的世界。

           潘先生介绍当代最新的科学理论和科学宇宙观,也介绍了佛学宇宙观,并对二者进行了对比,发现真正的佛学不像有些人想的那样迷信(不是民间传说中的佛教,和有些公众头脑中想当然的东西),佛学的宇宙观和科学的宇宙观非常切合。透过最新的科学理论,潘先生介绍了科学的宇宙观。关于宇宙的极大和极小的理论。地球和人类是宇宙中的一部分,地球在宇宙中像一粒微尘,但地球在我们人类看来已经非常之大。而宇宙极大,多重宇宙是可能的,三维以上,四维以上的空间是可能的,生活在三维,或者叫做四维空间的人类(三维加时间)是很难理解四维以上空间的。但如果四维以上空间有智慧生命的话,则他们理解四维空间的我们人类,就非常容易。就像我们人类观察蚂蚁,在蚂蚁看来非常不可思议的事情,我们人类可以轻易做到。相对论成功解释了宇宙的极大现象,大小是相对的,时间是相对的,空间是相对的,重量是相对的。当我们向微观世界观察,则微观世界极小,量子力学成功分析各种微观现象。实验证明相对论和量子力学这两个理论是正确的,而且他们同时反映了唯物,实在的,并能被大家一致接受的客观准确量度和描述事物的观点是错误的。从人类的生理结构(人认知世界的感官的局限性,说明有些事物我们人类这个物种作为一个群体是认识不到的,个体认识不到的东西就更多了),心理模式(个体,群体之间有巨大差异,看到的事物也就不同),到认识论(从人类个体到群体认识世界的模式的局限和多样性,决定了事物的多样性,差异性),知识论的视角出发等等,人对世界的认识偏差巨大,个体群体之间的不同也可以很大。对自然世界的认识如此,对人类社会,文化现象的认识就更是千差万别,每一个个体的认识那就不知道偏差到哪里去了,所有的认知和观点都是有前提条件的,有背景的,有局限的,千万不要固执己见,佛教叫做去除我执。

          相对论可以解释宇宙的极大现象,量子力学可以解释极小现象,宇宙中似乎有些处于中间位置的现象,这两种理论解释不了, 爱因斯坦的后半生一直在努力发展一种理论,统一解释宇宙中从极大到极小的一切现象,爱因斯坦没有成功,近年的弦论看起来是个能够统一解释宇宙中由极大到极小的理论。我当然没有能力建构,分析这类理论,只是感觉上认为,即然人类居住的地球是宇宙中间的一部分,人类社会,人自身都是宇宙中间的一部分;地球,人类社会,和人自身的运动规律极大概率应该和宇宙一般性基本运动规律一致,而不太可能是宇宙中一个另类的,独立的,自行其是的,拥有自身的运行规律。这里指的运动规律应该包括地球上的生物和非生物,人类社会,人类自身,包括人的精神文化,心灵活动的一切规律,概莫能外。一切皆与宇宙整体运动规律相一致。这意味着,宇宙的极大,极小,极复杂,极其奥妙,也包括地球,和人类自身,其奥妙程度,超出人类的想象,超出人类的思维,语言,和理论所能描述。佛陀有一套认识世界的方法,与近代科学的认识方法不完全相同,但也有相似的地方。相似的地方在于都要通过客观观察世界,分析,总结,归纳观察所见。不一致的地方在于“你”要想观察世界,“你”先要观察那个观察世界的“你”,这个“你”有什么禀赋,特性,你用来观察的器官、器具是怎样工作的,其灵敏度,准确度如何,“你”的灵敏度如何调节,如何增加准确度,以利于把“你”要观察的对象看的更清楚,当然,现代的科学也在往这个方面发展。佛陀用他的方法观察世界,他观察之后得出一些结论,几千年之后的今天,现代科学方法开始认识到了这些宇宙,世界,和人类现象和规律。

         量子力学有两个基本原理:测不准原理和物质二重性,这两个原则告诉人类意识对我们人类认识世界的重要性,即人类(观察者)的意识不可以,或者无法和事实分开,事实和观察者是紧密相联的一体,认知心理学,认识论,知识论都有一些类似的理论,在说明类似的核心内容(儒释道等等东方思想很早就认为人是天地万物的一部分,人无法和世界分开,世界无法作为所谓在人之外的客体来被人类认识)。从佛学来说,两千多年前,已经讲得非常清楚,非常详尽,叫做相由心生,境由心造,心能转境等等。说的都是这些道理。认知心理学的学说,认识论的学说,和量子力学的学说都有类似的说法。佛学视角的不同在于,佛学不但认识到了这个原理,而且有一套系统的,经过两千多年无数人验证过的方法,让你亲身体验测不准原理,亲身体验到物质的二重性(物质和能量,现象和意识,物质和精神),相由心生,心能转境等等。方法有非常多,初学的人,容易迷惑,这大概是因为世界太复杂,太不可思议了。习禅,关键在习,在行动,在实践,在体验。

        不要固执己见,有个说法叫作我执。生活中,吃,喝,玩,乐,衣,食,住,行,日常做事情,做什么,怎么做,都需要看当下的环境,条件,资源,机会,机遇等等,而不是必须怎样,非要怎样,道理极其简单嘛,你个人的一切的看法,喜好,厌恶,习惯,无非就是你在过去的人生经验中,由于当时的某些环境条件,你的认知,情绪,心理模式等等因素而形成的你的特定情况下形成的观念,当然没有永恒的价值和意义,也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换一个时空,换一个环境和条件,面对不同的人,事物,就不一定合适了。

        关于不要固执己见,举几个例子,可能更容易把这个概念落实到实处,譬如,我们很多人,形成了周一到周五工作,周六,周七不工作,而做休闲,购物,游玩等等事情,久而久之,我们就形成了这样的习惯,而当有一天,我们需要在周末加班工作的时候,我们心里会有一些不愉快,不情愿,可能在心里要做一番思想挣扎,才不得不坐下来工作。在这个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到,从我们的头脑,我们的身体,我们的方方面面都习惯了这样一种规律和模式,而且,我们在无意识中,或者说在我们生命的很深层次形成了对这种模式的喜好,或者厌恶,排斥心理和情绪。当我们今天正在面对的是一件符合了我过去形成的模式中的我的喜悦的事情时,我就会高兴的接受。当我们今天面对的是一件我过去形成的模式中我厌恶的事情时,我就会想办法回避,排斥,当我不得不接受我不喜欢的人,事,物,和境遇时,我就会产生不愉快,甚至痛苦的心情。通常,不符合我过去形成的行为模式中我所喜好的人事物和境遇会时时发生。我就会经常生活在不如意,不愉快,甚至痛苦当中。为了摆脱这种不愉快,一般人在不知不觉当中通常的做法是尽可能回避,和排斥不愉快的人事物,和境遇,而竭力追求自己所喜好的人事物,和境遇。这种方式问题能解决吗?可能解决不了,问题可能会愈来愈多,痛苦也可能愈来愈多,或者原地轮回。因为问题的根源没有找到,问题的根源在于我们把自己在一时一地,一定条件环境下形成的一些思想,言语,行为,或者叫做生命运行模式看做绝对准确,唯一正确,一成不变,绝对真理,而不能改变,或者很难改变,眼前的现实一旦跳出我们认为的真实,真理(好坏,喜欢,不喜欢,太困难等等),我们就会痛苦。问题出在,我们没有想透,我们把世界看颠倒了,我们把幻觉(我的特定环境,条件,时空当中形成的不全面的,时时改变的,局限非常大的看法)当成了真实的真相去追求。

        通过以上说明,我们可以再引申到学习,工作,日常生活,衣食住行等等任何方面。譬如,你要弹琴,还是洗碗,你要吃馒头还是米饭,这些事物并无本质差别,弹琴和洗碗本身没有自我意识,没有价值差异,它们自己本身也不存在哪个容易,哪个困难。它们的差异,你的喜欢还是厌恶,容易还是困难都只是你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产生的,是相对的,是时时刻刻都在变的。你心里需要清楚透彻的看清事实真相,你应该非常清楚,世界上所有这些现象,你要非常清楚,这些看法是不全面的,是片面的,它们是错觉,是幻觉。你的选择取舍,取决于当下的环境,条件,资源等等,或者叫做因缘,你不应该被幻觉束缚捆绑。这是贯穿于人生和世界当中的普遍规律,你能够按这些普遍规律行事,你就摆脱了由于对世界的认知的颠倒而造成的错觉或者叫做幻觉,以及由认知错觉而产生的一系列后果,你时时刻刻都生活在真实的当下,生活在禅境之中,这个层次是语言说不透的,你要亲自用生命体悟。

       在这里需要注意两点:你需要从头脑概念的认识,到生命深层次的认识的转变,也就是说,你按照宇宙的基本运行规则来运行,按照当下的事实真相来运行,你才能到达体悟,觉悟的层次。另外,就是这是自己生命的觉悟,不能作为对别人的希望和要求,每个个体都在人生的路途上,每个个体的环境,条件,机遇是不一样的,前面其实已经暗示了,当你真正明白了,你会尊重,欣赏,赞叹每个人,如果你有机会帮助别人,你应该提供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