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的动力

写作的动力

文/姜尼

当李白高亢一曲“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是何等的豪迈;当他吟道“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又是何等的荡气回肠。可我们想过没有,是什么样的动力,让诗人写出这等千古绝句?

曹操的短歌行甚是好听,“对酒当歌,人生几何”,听着就气魄如宏。可是大家知道曹操有多么忙吗?他要挟天子而令诸侯,做不完的工作,打不完的仗,好多家事要管,好多女人需要照顾,可他为什么一定要挤出时间来写诗呢?

李后主江山已逝,困顿蜗居,何等的心情沮丧,可为什么还有心情写“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弄得千古诗人和他一起流涕悲伤。

写作的人豁出命来写作不是为了名,像曹操,李后主这样的人那里在乎什么名气? 写作的人也不是为了钱财,曹雪芹写的《红楼梦》,当年可是禁书,根本到不了市场,可是他排除万难还是要写。张爱玲拼着命地写,她的书也不能出版,甚至都付不起房租,临死前更是穷困潦倒。直到死后她的书才大卖特卖,《色戒》还得了国际大奖。

那么究竟是什么样的动力让这些写者不惧生死,不惧劳累,一定要写作吗?

李白看着大好的河山就禁不住心中澎湃,他要把心中的激情说出来;曹操看着英雄逐鹿,江山变幻,心中的豪情噴溢而出;李煜那亡国的憋屈实在难受,他要一吐为快;曹雪芹看着自家从奢豪贵族转瞬间便一败涂地,把要把这些伤心故事付诸一座红楼,锁住所有爱恨情仇;曹禺看着这世界这般丑陋,就把你们一个个化作万鬼,撕下那些仁义道德的画皮,不过是男盗女娼,何其丑陋。

写作的动力其实源自写者心中的那份豪情,那份抑郁,那份潇洒,那份悲愤,那份爱恋,那份柔情。这种感觉是那么强烈,堵在胸口,必须倾诉,必须写成文章,千古悠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