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网小调

拉网小调

图/松敏提供 文/一刀

父辈生计无依靠
口粮不足腹难饱
自己动手结鱼网
鱼少网大满河捞

(2019.12.15 兜湾斋)

荡鱼
写于2019年12月14日 By 蔡松敏
        想写这个题目已经由来已久,可是不知道这崇明话怎么翻译成让人听得懂的书面语。最近偶尔Google到海门民间艺人郁异人绘“江海民俗风情百图”,才知道有人这样音译的。其实这种音译失去了原有崇明话的本意,这个“荡”是名词,第四声,而崇明话的“dang”是第二声。所以我觉得应该用“搪”这个动词,而且发音也更近。既然民间艺术家的出版物被认可了,我也就不纠结于一个“壁角膀里”的字了,就叫荡鱼。
        荡鱼是一种如图1 捕鱼的方法,它与其它捕鱼方法有所不同,捕鱼者可以不用下河,在和两岸几个人同时拉网,到河尽头慢慢收起带有铁锥的网脚,可以将鱼一网打尽。然后如图2 分鱼。分鱼很有学问,只有位高权重一言九鼎者才能分鱼。这不是本文重点不谈。
        荡鱼一年四季均可操作,但特别适合于冬天农闲时节,田里没事可做,男人们可以为人家捕鱼挣一些油盐钱。以前没有专门养鱼的鱼塘,一个村或者几家人家拥有的宅沟,明沟,大家想改善生活,就喊人来荡鱼。这河里要不是当年水被彻底抽干过,总会有一些野生的,或者投放了鱼苗的可以在农历过年前抓一次鱼。嘴馋的可以一年荡鱼几次。
        荡鱼需要起码四个壮劳力,组成一个团队,每人必须有俩自行车,可以到附近或几十里路外去吆喝服务。每年夏天就开始筹划。荡鱼最重要的当然是渔网,没有现成的,有也贵得买不起,只有自己动手织网。我父亲织网时我是一个小帮手,把扎鞋底样的线绕在一个竹子做的“梭子”上,网的起始端固定在桌子一角,织上几天直至几个月。这种技术很多乡下孩子都会,很实用。后来我抓螃蟹的网也是自己织,一天可以做好几个。
        网一般是好几丈长,七八尺高,上端可加塑料泡沫增加浮力,下端加铁锥以利贴着河底走,防止鱼从下面逃走。两端系上粗大结实的竹竿,利于手抓和绳拉,把握渔网方向。打鱼完毕就把渔网一层层晾在竹竿上,抗于肩或绑于自行车,向下一个目的地进发。
        条件艰苦,打鱼者是没有多余的裤头可以换的,万一荡鱼时情况紧急需要下水湿了裤子怎么办?于是男人们都学会一个绝招:“兜系腰”,就是不动声色地脱下裤头,把做菜时用的围裙 (崇明人成系腰,系 读成 yi 第二声)挡住生殖器,兜起来。这动作有的人做得天衣无缝,可也有人手脚笨拙,难免被人看到生殖器,调皮的小孩就起哄,聪明的年轻媳妇们避而远之。

那时候农民的劳动力不值钱,希望为人家多打鱼,一天下来挣三五块钱就非常心满意足了。老家一般多鲢鱼,拉网到尽头时看见大量的鱼跳,主人得意丰收,拉网者可以多挣钱,这样的场面一定热闹。可是运气不好的时候一天下来骑车几十里路,吆喝得唇干舌燥,肚子里是饥肠辘辘,还一分钱也挣不到。
        拥有渔网者偶然也有皆大欢喜的时候。记得有一年夏天,我父亲他们一群人在大雨过后去附近两个乡交界处的竖河里荡鱼。千年碰到海瞌睡,一网打到好几桶鱼,让好几家免费开了一次荤。物质生活贫乏的年代发生吃的事情,永远留在了记忆里。
        谨以此文纪念荡鱼的父辈们。他们中的大部分已经离开了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