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天神游土耳其希腊(一)伊斯坦布尔-1

文/贝楠 2020年3月21日

公元前600多年前,她的名字叫拜占庭Byzantium,是古希腊的一个小港口。

公元330年以后,她的名字叫君士坦丁堡Constantinople,是东罗马帝国的首都。

现在,她叫伊斯坦布尔,是土耳其最大的城市,也是土耳其的经济,文化和历史中心。

拿破仑曾说, “如果世界是一个国家的话,伊斯坦布尔必定是它的首都。”

 

2019年11月6日,当我到达这个古老神奇的世界之都时,夜幕已经降临。

先我两个小时到达的列宁同志和4位摄影大师,已迫不及待地出去照相了。晚上回来,已颇有收获。

C将军的镜头将夜幕下的圣索菲亚大教堂拍出了神韵。

 

拜占庭,君士坦丁堡,伊斯坦布尔,这三个历史上响亮的名字,给这座城市留下了无数的遗产。天主教、东正教、伊斯兰教的交融影响,为这座城市增添了几层神秘。

而圣索菲亚大教堂,则是伊斯坦布尔的骄傲。

有着近1500年历史的圣索菲亚大教堂,为炫耀王权而建,见证了拜占庭和奥斯曼两大帝国的兴衰变幻。

 

我这个人不喜欢历史,但不知为何,我对伊斯坦布尔的历史却颇感兴趣。也许是因为这座圣索菲亚大教堂?

公元3世纪初,当时欧洲最强盛的罗马帝国日渐衰落。刚刚登基的君士坦丁大帝,把都城从常被敌国攻打的罗马迁到了更东方的拜占庭。

当时的拜占庭还只是一个小港口。它三面环海,位于连接黑海到爱琴海之间的战略水道博斯普鲁斯海峡,扼制海陆商业要道,地理位置极佳。

公元330年,君士坦丁大帝正式宣布在这里建都,并改名为君士坦丁堡。史上也称新罗马。

公元4世纪,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半。西罗马帝国很快就衰落了,东罗马帝国却持续繁荣了上千年。后人称之为拜占庭帝国。

公元4世纪到15世纪,拜占庭帝国一直繁荣强盛。曾拥有全世界三分之二的财富。拜占庭的文化也影响了世界上许多国家。土耳其,意大利,希腊,埃及都继承了拜占庭文化遗产,这些国家的许多建筑,都是拜占庭风格。

圣索菲亚大教堂始建于公元360年君士坦丁大帝时期,在公元404年的一次暴乱中被烧毁。公元415年,当时的皇帝狄奥多西下令重修教堂。但在查士丁尼皇帝Justinianus继位后,发生了一次更为严重的暴乱,教堂被烧毁,夷为平地。

这次暴乱的中心,就在大教堂所在的君士坦丁竞技场。当年的竞技场,常举办战车比赛。面积极大,能容纳10万观众。

如今,竞技场的旧址已经变成一座公园。只有4世纪的方尖石碑保存了下来。人们只有在底座的雕刻上,了解竞技场里发生的故事。

公元532年1月,在竞技场举办赛车时,公众对查士丁尼皇权的不满情绪达到了极点。比赛双方的小口角,演变成了大暴动。人民要求更换皇帝。

查士丁尼决定逃跑。但是他的出身舞娘的皇后西奥多拉决意不逃。她说服皇帝不要放弃,下令军队用武力镇压暴动。结果有3万余人在对抗中丧生。查士丁尼最终完成了他的皇权专制改革。

在坐稳帝位后,查士丁尼立即下令,要在教堂废墟上重新建造一座与帝国首都相称的、史无前例的宫廷教堂。这是他炫耀皇权的一种方式。

教堂从公元532年动工,到537年完工,历时将近6年。这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圣索菲亚大教堂。这是拜占庭帝国遗留下来的最美丽的建筑。也是世界建筑史上的奇迹。

 

圣索菲亚大教堂是由当时世界上最杰出的建筑师设计,选购了来自埃及,叙利亚以及希腊等地的最珍贵的大理石等建筑材料建成。

教堂最神奇的地方是直径达31.24米、高55.6米的中央圆顶。圆顶下方的40个拱形窗户引进光线,使室内呈现色彩。

看过好多关于拜占庭和圣索菲亚大教堂的纪录片。其中一部叙述了世界上的顶级专家解密圣索菲亚大教堂建筑结构的故事。

专家们做了很多模拟实验,用以发现为什么教堂在经历了1500多年的诸多地震后依然屹立不倒,当时的建筑师是否刻意做了耐震设计。

结论是,大教堂的建筑技法在当时前所未见。尽管专家们还是解释不了当时的设计师在不知微积分或牛顿力学定律的情况下,如何设计出这样的结构,但有一点很清楚了,这就是圆顶的建筑材料都很轻,比较有弹性,有助于抗震。

 

拜占庭人相信,金色是最能代表天堂的颜色。所以教堂里金碧辉煌。

圣索非亚大教堂曾经是世界第一教堂,她曾在长达921年的岁月长河里作为教堂接受着虔诚基督教徒们的祈祷。她也是历史上拜占庭帝国的历届皇帝举行加冕典礼的所在地。

在穹顶的正上方,是一幅马赛克镶嵌画《圣母子》。

 

1453年,信奉伊斯兰教的土耳其人征服君士坦丁堡,拜占庭帝国灭亡。征服者苏丹穆罕默德二世下令将圣索非亚大教堂改造成为清真寺。在建筑四周修建了4个高大的宣礼塔。

不久,奥斯曼土耳其帝国迁都君士坦丁堡,并将其更名为伊斯坦布尔。

土耳其人清除了教堂里所有与基督教有关的钟铃、祭坛、圣幛、祭典用的器皿等,用石膏覆盖了原来的基督教的镶嵌画。

穹顶上的镶嵌画被穆斯林图案所取代。

四个直径7.5米的金字圆牌,非常醒目,写的是穆罕穆德、真主、四位国王(哈里发)的名字以及穆罕穆德两个孙子的名字。

清真寺中的壁龛(米哈拉布),位置正对着东方麦加的方向。两侧各放一个古希腊汉白玉大瓮,

供宣礼官员使用的凉廊和布道讲台。前面是彩色大理石装饰的地面,这个地方被称为“世界的肚脐”,据说历任苏丹就是在这个地方被加冕的。

通往苏丹楼座的楼梯。(苏丹是奥斯曼帝国统治者称谓)这是专为苏丹举行非公开宗教活动设计的。

还有伊斯兰风格的隔栏、书法、花纹等等。

由整块古希腊时期大理石雕刻而成的净洁瓮。

1740年建造的洗礼用的喷泉。

 

直到1931年,一个美国的探险队发现了清真寺墙壁中的镶嵌画,才知道她原来是基督教堂。

1935年,土耳其政府将圣索非亚改为博物馆。

圣索菲亚大教堂的修复整理工作一直持续到现在。部分被石膏覆盖了几百年的镶嵌画已被清理出来,再见天日。

这是在教堂门口上方的原始壁画,创作于公元10世纪。画面右边的君士坦丁大帝正在向手托幼年耶稣的圣母玛丽亚奉上伊斯坦布尔,画面左边的查士丁尼一世则献上圣索非亚大教堂。

过道两边顶棚和墙上都是精美的壁画和风格独特的镶嵌图案。

镂空装饰也极其精美。

圣索菲亚大教堂,是拜占庭帝国的骄傲,是君士坦丁堡的骄傲,是伊斯坦布尔的骄傲,也是土耳其的骄傲。

在伊斯坦布尔的最后一天,摄影大师C将军兴奋地拍到了一张美女在圣索菲亚大教堂前草地上的照片。

突然想到了“圣索菲亚”这个名字。索菲亚是个女人的名字,圣索菲亚就是圣女索菲亚。问列宁同志,你知道这个教堂为什么叫圣索非亚吗?

以圣女索菲亚命名呗。他答。

果然,他又去神侃了,没有听导游讲解。

其实,圣索非亚大教堂,Hagia Sophia,是“圣洁的智慧”的意思,也是“圣智教堂”的意思。和圣女索菲亚没有半毛钱关系。

 

13天神游土耳其希腊(二)伊斯坦布尔-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