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小说《秦淮月》三十五


1119日,苏州沦陷。1127日,无锡沦陷。1129日,常州沦陷。

...........

日军步步紧逼。 在日本军国看来,只有攻下南京,才能迫使中国国民政府屈服。他们从东面上海的方向往西面的中国首都推进,南京虽有城墙如母亲的臂膀保护着,可如何抵挡得住日本军的海陆空现代化钢铁武器天上和地上的同时进攻?南京城的北面是浩浩的长江,长江阻断退路,南京便成绝地,真正是背水一战。战还是不战?这是1937年秋冬之交,一国之首蒋介石所要做的决择。

淞沪战役的惨败,上海的沦陷,已经严重的损伤了中华民国的元气和部队的士气,从上海退败下来的残兵败将,加上南京现有部队里几乎超过大半是缺乏作战经验的新兵,军校出身的蒋中正,看得清楚:敌强我弱,我们不是日本人的对手。几个月的空袭,原本还有自己被美军训练出来的自己的航空机队,可是一架飞机一架飞机地被击落或者与敌机在空中同归于尽,到了这会儿,只剩下一架飞机了。不论是空中还是陆上的军队差别简直是天差地远,根本无法相提并论。可是,南京是一国之都,“是国际观瞻所系”,弃都逃跑令中国在国际上的颜面何在?更何况南京“又是孙总理陵墓所在,如果放弃南京,将何以对总理在天之灵?”

终于在衡权了所有的利弊关系之后,蒋介石对部下令道“ “南京是我国的首都,又是国府所在地,经过十年缔造,为国际观瞻之所系,又为国父陵寝所在,断不能不战而退,拱手让敌,这样对国内外都说不过去,应当死守。”  他要通过守卫南京向国际社会和中国民众表明政府绝不屈服和投降的态度。如果一国之首带头主动放弃首都,不仅会在政治上造成恶劣影响,对广大的中国民众的抗日决心也是沉重打击。虽说从军事层面上讲,保卫南京是一场必败的战役,但从政治上考虑,即便是一场必败无疑的战役,也必须要打。

193711月,蒋介石在“明知其不可为”的情况下,把守卫南京的任务交给了原南京卫戍司令长官唐生智。在唐生智走马上任的同一天,国民政府正式发表移驻重庆宣言:“凡有血气,无不具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之决心。国民政府兹为适应战况,统筹全局,长期抗战起见,本日移驻重庆,此后将以最广大之规模,从事更持久之战斗。”

其实,迁都的准备早已开始。当10下旬,淞沪战役接连失利之际,蒋介石就已召集政府工作人员召开了一次迁都动员会。在其《国府迁渝与抗战前途》的讲话中,首次提议迁都重庆。此后,他频繁在日记中提及迁都相关事宜:“与林(森)主席商迁都问题”“决心迁都于重庆”“本日处理迁都部属”……

按照国民政府的计划,撤退的顺序是先党政军机关,然后才是工厂、学校、商家等。中央大学十一月就开始迁往重庆,秦家的大少爷秦儒生与学校的师生一起逆江而上,在山城重新把停课多时的中大教学业又拾了起来。

中央医院分两拨,一拨往四川去,那是随着国民政府机构撤退的,政府官员的日后健康也是需要他们维护保障的;更大一拨人往南撤,目的地是湖南的长沙。秦俊生和巩秋月便是这一大拨人的其中两个,他们需要到长沙扎营驻寨,前线的伤兵自南京政府撤退后将会源源不断的送往长沙救治。秦俊生来不及回家与父母告别,军令一声“撤“,他们就上了与医疗器械一起的卡车,站在移动的卡车上的他的目光朝着秦家家宅的方向,心里默默的祈祷父母家人能平安度过这一浩劫,一家人能早日团聚。

当中央医院撤离的卡车队一辆接一辆地驶过南京城的南门中华门,巩秋月的眼泪无声地流淌了下来,她不知道何时他们能回到这里,更不知道自己的父母家人会否平安躲过战火?汽车朝着黑漆漆的郊外驶去,正如她和她的国家所面临的黑暗,黎明何时来?泪眼朦胧中,她看到后面紧跟着的卡车,心里稍加安慰,她的夫君在后面那辆车上,至少,他们俩是在一起的!“ 主啊,求你保守我们,生,在一起;死,也要在一起!” 她心里默默地如此说着,这种时候除了向她的主呼求,她已不知道还能做些什么。

要说秦家三兄妹的命运到此刻看似背井离乡逃难一般的凄惨,其实,相比起一个月后,南京沦陷,没能逃出这座城市的南京人民,被凶残的日本兵当牲口一样的杀戳,他们其实够幸运。

要知道,那时候对于普通民众来说,唯一的生机系在逃离南京的船票上。当时一张船票比原价高出四五倍,辗转过手的黑市票甚至高出数十倍,“有钱人可以买到船票离开,下层民众哪有钱?而且他们平日就靠种田、挑担子、卖苦力过日子,没什么关系网,让他们走,也不知道该往哪里去。当时留在南京没有撤离的,大部分都是下层民众,他们逃无可逃。” 无钱无力逃离危城的民众,只能像无头苍蝇一般乱窜,“城北的百姓往城南搬,城南的百姓往玄武湖搬。玄武湖的百姓往乡下搬,乡下的百姓往城里搬。搬来移去,好像他们离开原来地方就可以得到无上安全保障似的”。(1937年《时事半月刊》刊登《我们钢铁般的国都》一文,描述了这样  一幅乱世景象。)

当时,任中央医院代理院长的胡懋廉留守南京负责医院内迁工作。随着日军一天天的逼近,胡懋廉让夫人带着4个未成年的孩子到成都投亲靠友,他自己仍留下负责全院医护人员和病员的撤离疏散和设备器材的搬迁工作,直到1123日医院基本上能搬的都搬走了,他才带着一台收音机和几本家人的相册离开了首都南京。

20天后,南京沦陷。

待续

长篇小说《秦淮月》三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