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和医事读后感

协和医事 (读闲书和杂书有感)

大约是10年前,“协和医事”的作者讴歌(常青)送我一本她写的书。这本书通过对协和医院的一些事情的追忆和人物的描写,用这种写作方式记录了协和医院的历史。作者本人就是协和毕业的,但是对于我所关心的什么是协和精神?书中则没有答案,这却是令人费解,也许协和精神不是几句话就能讲透的事情。为了搞清楚这个问题,我查阅了“协和百年”一位编导的文章,这位作者在协和求学时就想不明白什么是协和精神,也没有人告诉过他什么是协和精神,几十年过去了,现在他还糊涂着呢,还是没有搞清楚弄明白…… 读了此书我明白了,或许是肤浅地认识到这协和精神就是闪烁在书中记录的一些协和人身上的东西吧。举一例子,协和医院神经内科的冯英琨教授,为了加强学生对癫痫这个疾病的感性认识,他在授课时突然倒地口吐白沫,眼嘴歪斜,四肢抽动,一会他站了起来,弹弹衣服上的灰尘,然后对学生说这就是癫痫大发作,学生们惊愕地看到了这一幕,未曾想到还有这样一种教学方式,我的理解这就是协和人和协和的精神吧。

我自认为读闲书和杂书就是为了单纯地扩大自己的知识面或者起一种消遣的作用,但使我吃惊和万万没有想到的是这闲书对我的专业也会有所帮助。本书一个描述林巧稚的章节突然使我茅塞顿开,然后恍然大悟,我明白了……

事情是这样的:1 ;大约是2002年左右,我们收治了一个来自于平度的脑出血病人,病人中年男性,轻度脑出血,无偏瘫和失语,仅仅是语言方面出现了问题。这位患者平常操着一口地道的土话,但是发病后他却不会说当地的土话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口标准的京腔国语,后来他多次到门诊找我复诊,还是一口京腔,当地话还是说不来,故有时他挺尴尬,周围的人都说他拽文,笑话他。对于这个病人当时我们几个医生曾经讨论过,但是我们对此问题不得其解。

2; 2006年左右,我去附近的即墨市人民医院会诊,此病人是一位80多岁的老年脑梗死患者,家属说老人发病后脑子混沌,一开始听不懂别人的话,自己又说不清,故情绪不稳,很烦躁。过了半天病人可以说话了,但是说的是粤语,这时换成家属听不懂了。问其个人史得知,此病人是广东人,年轻时来到山东,后来和本地的女子结婚生子,差不多生活了50年,平常都是说本地话的。会诊后在返回的路上,我也是不停地思索这一现象,为何他突然说起了原先的母语(粤语)?但是我仍然是不得要领,显然还是自己的专业知识存在着盲区。

协和医事书中关于林巧稚的描述是这样的:林巧稚晚年也是因为轻度中风住进了协和医院,由于语言中枢受到损害,林教授失语不能说话了,但是奇怪地是她虽然不能说国语,她却可以用流利的英文回答医生的问题。作者针对这一现象分析:人的大脑内可能存在着多个语言中枢,对于林巧稚来说她有可能有国语语言中枢,英文语言中枢或许还有闽南话(母语)的语言中枢。故当缺血损坏了她的优势语言中枢(国语)时,她第二语言中枢(英文)的功能被释放,随口就说起了英文。

原来是这样,回过头来想想我的第二个病人,他可能也是这种情况,脑梗死损害了他的优势语言中枢(即墨话),但是他的母语语言中枢被释放,故说起了粤语。受其启发,现在可以认为语言中枢内还可能存在着语调(音素)方面的功能区域,当这个区域受到损坏,就可以出现语调方面的异常,比如我谈到的第一个病人。

闲话少说,但是闲书和杂书还是建议多读一些,毕竟读书是有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