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小说《秦淮月》二十七

秦俊生遵嘱立刻联系了中央报社的记者,把汪精卫赠送的匾让记者拍了照,说清了沈主任拒收汪精卫给的感谢金, 记者写了报道,说明清楚,这件事也就算了了。

可活该有事,那天中央报社的记者来医院的时候还带来了他的一位同行好友,那位也是报社的记者,不过不是中央日报的,而是时事新报的,他们报社在前一阶段的中西医混战中,尖锐地指出中医存废问题“已成社会之问题,已足引起全社会之注意”,作为舆论界,不能不“本第三者之立场与客观之眼光”表示意见, 他们认为,“中国医学在历史上之地位及其成绩性质,皆根本与卜筮有别。”既然中医本身价值不能一概抹杀,所以他们劝告政府:“政府对于旧医之学术方面,非仅不应禁止其设立学校,且应充分提倡若干有志于斯者之研究,将其研究所得以公诸医学界之讨论,如其无一可取,自然受天演之淘汰,焉用禁止?” 他们尽管比较客观公允,但是很明显同情中医界、不赞同西医界废止中医。

那个记者那天看见眼前这个中央医院年轻的医生气宇轩昂、谈吐得体,便在中央日报记者与之谈完之后,对秦医生说:“今天没有我的采访任务,我只是顺便过来看看的,想问秦医生几个题外的话题,就当聊聊天,不知可否?”秦俊生当然是没有拒绝的理由。

那个记者问秦俊生对现在政府提倡西医,打压中医有何看法?难道中医真的都是没有道理的吗?他还问秦俊生是否从小有接受过中医治疗,有没有吃过中药?或者接受过任何形式的中医药治疗?

秦俊生说的观念与前不久和好友胡礼为谈中医时是一致的,他认为政府要求中医注册登记,有一定的规则,是合理的,西医界训练医生的规范值得中医界借鉴学习,中医确实有迷信的地方,某些中药的效果也确实有待证实……。他也据实回答了他小的时候看过中医,他的一个表哥还是中医的郎中等等。那个记者一听,很合他的意,进一步问:“秦医生是在哪里接受医学教育和训练的?” 秦俊生回答说他毕业于中国的医科学校。这本是在秦俊生看一个普通不过的聊天而已,没想到这个小记者回去之后写了洋洋洒洒一大篇,标题是《一位年轻的中央医院医生谈中医》,他虽说是赞扬秦俊生接受西医的教育却能大度看待中医的笔触,可是,他也加了不少他的观念和看法,他写道:一位从小接受中医药治疗的他,即便接受了西式的医学高等教育,但是仍能对自己亲友从事的中医心怀尊敬之情,比起那些自称医学专家的人,更像一个堂堂的中国人!而那些所谓的医学专家们,否定中国的国粹,用政府的高权和科学的大棒来打压几千年历史的中国医学,是崇洋媚外的结果,也不符合三民主义。

一下子,这篇文章加上中医界刚认识到也刚抓住的几个国民政府里的支持中医的高官,又掀起一波反击战,这会儿,中西医之争,不仅是科学和非科学的问题了,而成了爱国还是媚外的大是大非了。

现在回头看,中央医院的刘院长得罪的这一大票中医界人士,也最终造成了他自己的灾难。

刘瑞恒,人称他身兼国民政府十二要职,他是卫生署署长、中央医院院长、军医署署长、中央防疫处处长……,凡是南京国民政府医疗卫生方面的官职,处处可见他的影子,可谓煊赫一时。

可是,自1936年春起,南京城内出现了一份《刘瑞恒舞弊案》的匿名印刷品,掀起了一股倒刘的阴风。

这股阴风事实上可能有多重原因,刘瑞恒作为军医署署长,为了整顿军医队伍,撤换了几个陆军医院的院长,引起军医们的普遍不安,人事纠纷是其一。对他不满的人,包括他以前取缔中医,而得罪的中医界人士,有自己出钱印刷宣传品的,有夸大事实真相意图施加压力的,纷纷对刘群起而攻之。告刘舞弊甚而到贪污,监察院不敢怠慢,派出审计部门到卫生署和中央医院审计核销单据,结果发现因为他在南京没有官邸,租房、电话费等由政府开支,而他报账的收据有涂改的迹象,更查出中央医院历年实际开支与账面不符,竟相差十四万八千之多。

还有人揭发,“外国慈善机关捐助黄河水灾委员会的奎宁丸百万颗,由中央卫生实验处倒卖与中央医院;华北抗日救护委员会积余棉花一千磅,纱布五千磅等物资也由中央卫生实验处开票,倒卖与中央医院;三省剿匪司令部从永年轮抄获吗啡一万两,鸦片二万两交中央卫生实验所,现下落不明……”  

一时间,南京城满城风雨,倒刘事件达到了高潮,最终导致中央医院的院长由沈克非接任,刘院长在离开中央医院的最后一天,签批了几位送往哈佛医学院附属医院进修的医生名单,他对着秦俊生的名字看了好一会,最后还是提起毛笔,沾满墨水,一笔下去,把那个名字用黑墨水盖住了。秦俊生的哈佛梦就此断在了那里。

沈克非接任院长第一件事就是宣布了去哈佛进修的医生名单,原以为自己在列的秦俊生意外没有听到自己的名字,以为自己耳朵漏掉了,他转头看向身边的胡礼为,胡礼为也一脸困惑,他没想到他被送去了哈佛,他是要搞传染病防疫的,去不去哈佛他都准备离开中央医院到中央传染病防疫所去的,好友秦俊生应该去才是,他是外科,那是一个充满了医学大咖的科室,而且刘院长曾经许诺过要送秦俊生去美国的,怎么回事?

世事难料,往往一句话或者一个念头,就能让一个人的一生就此改道。

1936是一个多事之秋,秦俊生受到了他这辈子的第一个大的打击,他消沉了下来,他还没从打击中回过神来,那年的冬天又发生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随着 1937年日寇的南侵和国民政府的西迁,刘瑞恒舞弊案也就不了了之,秦俊生来不及继续消沉,他来不急想自己的前途,因为国家的前途正堪忧,他必须为之分忧。

秦俊生在这时局的动荡中,怎么样了呢?且听下回分解。

待续  长篇小说《秦淮月》二十八

长篇小说《秦淮月》(暂名)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