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在中国 四

中国变好了,其实,最高兴的是我们这些海外华人,因为感觉腰杆都硬了。不是有句话海外华人最爱国吗。

早个三十年,那时做留学生,大家都是中国人,可在一起,说起是香港来的,最骄傲,台湾来的被称为台湾妹,属中间档,说起是从中国大陆来的,立马感觉比前面两种人矮了一个头。当然,这些也是个人感觉,我在留学时,交的几个朋友,台湾、香港、大陆背景的都有。

二十年前住在加州,结交了好几个台湾来的朋友,他们都是比我们早一代的台湾留美学人, 大家每周聚一次唱卡拉欧卡,吃中华美食,一起聊天,听的最多的故事便是这些人为了完成父母的心愿,回中国探访亲友,结果带去的东西被一抢而光,最后礼物没了,连自己的皮带都解下来送给亲友.....不论是否有些夸张,那个物质依然贫乏的年代,中国人的窘境可见一斑。每次听这样的故事,我都觉得有些尴尬。

十年前开始故事一点点地改变了,中国人扫名牌店里的包包,或者到国外花钱如流水......一下子,解放了翻身的感觉出来了。从开始对这些暴发户各种不文明言行的鞭挞,到后来被说成是酸葡萄的心态,海华华人也经历了看不顺眼,到震惊,到话里藏“酸”的过程,老实说,我还真没怎么觉得需要酸,因为我为同胞们的富裕和祖国地强盛感到由衷的欢喜,现在华人在一起,谁说是香港来的,再没有高人一头的感觉了。

可是,这感觉好,近年来好的好像有些过了,尤其是最近一两次回国,让我开始觉得不舒服了,就像那部很火的电视剧《都挺好》想传达的信息:大家都挺好,唯独海外华人不够好。(点击这里可读我对这部电视剧的评论: 都挺好,就是海华不好

回到国内,满怀热情与国人谈论中国的翻天覆地的变化,会在你热血冲头的时候,一盆冷水浇下:后悔了吧?当年你若不出国,肯定比现在好吧!为什么我赞你好,就代表我过得不好呢?就像有人跟我说陈冲在好莱坞混的不咋地,如果当年她不出国,肯定不会比刘晓庆差。这里面我听着就觉得哪里不对,首先,就现在我还是觉得陈冲比刘晓庆“混”的好啊,到国外你说“xiaoqing Liu", Who knows? 但是你说Joan Chen, 不少美国人应该是知道的。刘晓庆的辉煌只限于中国,她的坎坷(坐牢后又咸鱼翻身)我是由衷的敬佩的。但是,她的婚姻和家庭(现在算是好了,但愿)我觉得无法与陈冲相提并论,尤其一个女人一辈子没有孩子,至少在我眼里是一种缺憾。更何况,没有陈冲当年打破好莱坞华裔演主角的天花板,何来后来众多华人演员进军好莱坞的热潮。这点上,陈冲功不可没!国人喜欢以金钱论输赢,陈冲的财产今天也不一定比刘晓庆少吧?其实财产积累到一定的地步,不过就是个数字,多一点少一点,又能说明什么呢?说中国明星赚钱赚的手软,以特异天赋为本钱的演员们,若在好莱坞出头,不也一样赚得盆丰钵满?

话说回来,在海外的华人,我这里不泛指,特指北美的华人,也有混得不好的,我就知道很多移民过去的,从没有受过高等教育,在北美住很多年,连英文都说不连贯,完全生活在华人的圈子里,这样的人,通常一直活在美国中层以下,在美国那样的日子,可能也并不算贫困,中国人向来节俭,怎么过都不会太亏待自己的嘴巴。这些人回国,开始,二三十年前,可能还比国内的人感觉好,渐渐的,倒过来了,这些回来的人节俭惯了,被国内人说“小气",也不是没有道理。这里还有个消费习惯的问题,我记得我总喜欢抱怨做十几个小时的飞机,腰酸背痛的不舒服,有一次就被儿子说:”妈妈,你为什么不买头等舱的飞机票?你又不是买不起!“醍醐灌顶了一下,下次要回中国,我果然去问头等舱的机票,在一千一张机票和六千一张机票间,犹豫了半天,还是没狠下心买一张头等舱,说给儿子听,他笑死了,说算了,等他工作了第一件事就是为我买一张头等舱回中国的机票。刚工作的他,即便在美国做医生,我可以肯定地说他的财产是无法跟我相提并论的,可是他舍得!这就是消费习惯造成的!人的消费习惯若跟不上你的收入成长,就会变得束手束脚的。我们这一代留学华人,很多留学时养成的节俭习惯,至今还清晰可见,很难全部改掉。中国其实也一样,很多同辈中人,大半辈子的节俭,即便现在房子值钱了,腰包满多了,可是能节省的我看见他们是一样的节省。中国人俭省的习惯也是自古就有的,这个习惯不算坏,只要不过分就好。

可是,海外华人混得好,可能这些现在感觉好的不得了的国人大概没碰到吧!华尔街和硅谷的那些精英华裔,也不少啊,包括《都挺好》里描写的大哥,应该过的也不差,硬生生被电视剧抹黑了。这也是我看到的一股潮流,喜欢把海外华人一棍子全部打倒,如今国内的舆论导向就是这样,厉害了,我的国!这种以“爱国”为由的民族主义的偏激,主导了很大一批人的思想,所以,在中国你若说美国人有人不知道华为的, 人家根本不信!所以,有人会对我说:如果现在中国给你一张永久居留证的“绿卡”, 你会不回国吗?当我答我不会,人家也根本不相信:怎么可能?你会不回国,是像《都挺好》里的老大,想回回不来吧? 连你为啥不回的理由都懒得听就给你定论了!

说到价值观的差异,也算老调重弹了。国人谈什么都喜欢以金钱来论证,有钱就是成功,所以,凡事离不开钱字。没钱时羡慕有钱的人,如今很多人有了点钱,尤其是大城市里的房子值了点儿钱,就喜欢炫耀有几栋房子,房子又值多少钱,最喜欢对国外人说的是,比如上海的一栋房子卖掉,到美国可以买多少栋别墅......而国外的人很少聚在一起,谈论我有几栋房子的,人家钱也不都是放在房子里的,财产多少属于隐私问题,很少人会没事就说我有多少钱的。可是国人的财产似乎是透明的,上至马云下至百姓,似乎都很愿意报一报自己的身价。

回国看见同辈人中,有家里请了保姆的,可他家也就一人工作,老婆孩子一家几口,那点工资不应该是请保姆的阶层,可人家就是请了,面子好看最重要,加上谁不愿意过的舒服点儿呢?生活在北美,很少家里有请保姆,更少有人要烧包“我在家里不做事,我们家有保姆”,我家对面那个美国老太太,快九十了,自己住着,每次请我去她家小坐,都见她把家里弄得漂漂亮亮的。甚至天气好时,常见她弯着腰在她家的花园里剪树枝种花草。我们家花园本来有个定期来的花园工,一次把我家的自动浇水龙头给连同草一起割掉了,又一次又怎么地让先生不满意,他就把花园工炒鱿鱼了,现在人家科学家自己买了台高级除草机,自己锄草,说是可以锻炼身体,干脆花园工也免了。据说菲佣已经进入上海人家了,菲佣是从香港的中国人家开始的,钟点工很多人家都能请得起,现在要在上海流行起来了。为何菲佣进入不了北美人家?是北美人太穷了吗?应该不是吧。

老爸老妈年纪大了,老妈有个住家保姆,一天二十四小时陪伴她。听老爸说如今南京终点工一个月一千八左右,来你家做一顿饭,打扫一下卫生,我说不贵呀,我来帮他请个钟点工吧!老爸不让,说这是剥夺他们自己能动一动的权利,连我平常想烧包一下自己的厨艺,孝顺一下老爸老妈,我也都只能提出一周一天的要求,不想剥夺他们那点乐趣和动一动的机会。

写到这里,觉得又要扯到其它话题上去了,那就下次再续吧。

待续  生活在中国 五

生活在中国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