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苦北美人生(二) 中餐馆林家园 (註)

中餐馆林家园,因老板姓林而得名。不同于大多数色调幽暗,装饰古朴的中餐馆,林家园 明亮,清新。临街一排窗,上方挂着盆盆吊兰,室内点缀几丛翠竹,淡蓝色的桌布上压着 玻璃桌面。但凡开业,不大的厅堂里总是回荡着轻快的中国音乐 - 这乐曲与老板夫妇一样, 来自台湾。

老板 Toni,祖籍福建,是个四十岁左右,身材高大的汉子。他说话和气,微黑的四方脸上 长着浓眉大眼,年轻时应该是个俊男。据说他在台湾当过宪兵,这让人不禁联想到大陆六 十年代电影里宪兵的凶恶。后来 Toni 告诉我们,台湾的适龄男青年都必须当兵,除非他是 病男。每天半晌,Toni 跨进林家园后门进入厨房,打工女们和大厨已在狭窄的工作间内忙 - 做热茶、冰茶,切水果,为自助餐柜台上菜 …… 这时总有人把一杯热气腾腾的 咖啡送到 Toni 手中,Toni 脸上也总是浮现出满足的微笑。客人不多的时候,Toni 开始骄 傲地重复他的故事: 探亲来美未归,从打工大厨到当上承包经理,从接手赔钱小店到打 造成红火名店,从大赦拿到绿卡到自己开店,从现在的小店到将来的分店 …… 自信与 满足溢于言表。他是餐馆老板,也是替补大厨兼收银。

老板娘 Shelly 是个皮肤白皙,身材苗条,三十多岁的漂亮女人。Shelly 的脸上纹着细眉, 化着淡妆,喜欢穿丝绸中式旗袍。有打工女从大陆捎来丝绸衣料,Shelly 总是高兴地送回 台湾做成旗袍。她和 Toni 在美国打拚,将一双儿女留在台湾长达八载。Shelly 在店里的主 要工作是带位和收银。

林家园靠近学校,留学生太太们可以从研究生住地乘免费校车直接来店上班。以此优势, 林家园成了留学生太太们打工的首选。来美几天后,朋友介绍我到林家园打工。基本工资 1 美元/小时,其余收入为客人留付的小费。时值餐馆开业不久,生意十分红火。午餐时间, 等候就餐的长队排到了门外,桌桌爆满且迅速轮换,“Hurry! Hurry!”打工女们在 Shelly 既兴奋又紧张的催促声中,在店堂与厨房间快步穿梭 - 给新就座的客人送水、写单(需 快速心算),为离去的客人收拾杯盘桌面(锻炼臂力与技巧)。进厨房的,手捧空杯盘或 自助餐柜上的空菜盆;出厨房的,如无水杯在手,则须端出新上的菜盆。此外,加做茶水、 水果、准备餐具包(用餐巾纸或餐巾布包裹刀叉)也是打工女们必须分担的工作。忙乱中, 有些就餐的客人趁机“逃走”,不留小费(当时的小费一般为每人 50 美分)。午餐高峰 时段在下午一点左右结束,打工女们在餐馆用自助餐后离开。如要继续打当日晚餐,有两 小时需自行安排。于是一行人在腰间零钱的叮叮响声中走向学校图书馆。晚餐时的工作从 下午四点开始,与午餐时大体相同。通常晚餐的客人较午餐时少。餐具包由纸巾包换成浅 蓝色布包,自助餐柜台上的菜式增加了几样海鲜,餐费也随之提高。为吸引更多的客人, Toni 不时在节假日打出特殊优惠晚餐的广告,使得那一天的晚餐也像午餐时一样拥挤、繁 忙(我曾在中国新年晚餐夜创下小费收入过百元的记录)。通常在晚上十点,餐馆打烊。 打工女们可享用自助餐作为晚餐,有时越南籍大厨也会做上一盆香喷喷的猪脚炖鸡蛋萝卜 之类菜肴和大家分享。而后,打工女们被分派做清洁 - 吸地毯,清洗茶炉、自助餐柜台、

冰激凌机,给植物浇水、施肥,更换桌布等等,一直忙到夜里十一点左右,留学生丈夫们 驱车前来接在此打工的太太回家。清洁工作在空调关闭后进行,而此地气候炎热,收工回 家的到工女们已是大汗淋漓。

Toni Shelly 夫妇在餐馆的经营上精打细算,对客人“来一个,抓一个;来一对,抓一双” Toni 语)。打工出身的他们自认为深谙打工女的心理,为使打工女们“一粒米掉到地上 都会抢着去捡”(Shelly 语),他们用更换、指定服务座位,带客人,分派杂活(除服务 客人以外的工作)等办法调动、管控打工女们及他们的收入。有时一打工女因无(或少) 客人而无(或少)收入,而另一打工女却因带给的客人多而收入多,以此彰显老板的权威, 也激起打工女之间的矛盾与竟争。有一天晚上,北京来的晓宇在倍受冷落后不禁失声痛哭。

林家园开业一年后,Toni 夫妇建起一座住宅,从台湾接来一双儿女,幸福地圆着他们的美 国梦。而我在打工三个月离开后,没有再去过林家园。偶然听说,为了与附近新开的麦当 劳和新装修开业的大型中餐馆竟争,Toni 夫妇花重金重新装修了自己的小餐馆。六年后, 我在工作之余取得了硕士学位。我将庆贺的聚餐地点选在了林家园,这个我北美人生的起 始之地。午餐时节,就餐的客人寥寥无几,令人失望的饭菜质量招来了儿子对我选址的埋 怨。Toni 的脸上不再有满足的微笑,落寞的表情让人同情。或许是 Toni 在竟争的压力下 急于进取而决策失当,或许是他铤而走险遭受挫折,不久听说 Toni 因赌失财,做国际贸易 生意又遇到亚洲金融风暴而血本无归。最终传来消息,Toni 因写空头支票人狱,出狱后夫 妻双双回了台湾,留下一双仍在美国读高中、大学的儿女,即将被拍卖的住宅、物品,以 及一笔笔尚未归还的私人借款 - 曾经的打工女们和她们的家人借给了 Toni 夫妇数千美元, 以期帮助他们度过难关。

林家园倒闭了,它和它的故事却长久地留在我和当年的打工女记忆中,酸甜苦辣,五味杂 陈。感谢林家园给予我的北美人生第一课 - 对资本主义个体经济运作的亲历;对中美文 化在餐饮、人文方面渗透交融的了解;对在北美生存发展的磨炼与启示。也感谢它曾使当 年刚刚踏上这块土地的许多留学生家庭有了急需的经济收入。走笔至此,我从心里祝愿 Toni 夫妇在台湾重整旗鼓,幸福安康。

 

秋韵写于美国诺城   2010 6 10

注:文中人物均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