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如歌 爱情永存 ——张国鈞、惠培兰金婚祝辞

题记:2006年12月28日,是我的师长兼同事张国钧、惠培兰伉俪的金婚纪念日。其子女决定编辑一本金婚纪念集,我应约写了这篇祝辞。

     纪念集付印后,我发现拙文的题目“岁月如歌 、爱情永存”被用做书名《琴瑟永谐》的副题出现在封面和书脊,很为他们对我祝辞的重视而感动。

     这本集子主要是留给他们子女晚辈的,印数不多,我也得到一册,拜读后珍藏起来,以作纪念。现在,在张老师九十周岁诞辰和张、惠二老结婚六十二周年即将到来之际,我贴出此文,一则留住这篇文字,再则一如既往地祝福他们身心愉快,健康长寿!

 

     一个是历经战乱,为了求学徒步辗转了半个中国终获“正果”的豪爽山东青年,一个是饱受古都文化熏陶,又经历军营生活洗礼的西安姑娘。他们一个从南京北上,一个从天津南下,先后来到山西沁县工作。两三年后,一根红线将他们牵入婚姻殿堂,真有缘分!

     婚后仅半年,妻子响应党的号召考入高等学府学习,丈夫义无反顾地承担起妻子的零用钱及其母亲、外祖母的生活费。此事看似简单,却显现出丈夫对妻子的充分信任和他本人的博大胸怀。

     四个孩子相继出生,每个都先在奶妈家哺育,后到亲戚家中寄养。亲子分离,思念、牵挂、担忧,个中滋味非亲历者难以体会。乖女娇儿陆续回到身边,恨不得使出浑身解数,让孩子们吃饱、穿暖、学好,就是再苦再累也心甘情愿。可怜天下父母心,谁人不爱自己的孩子。骨肉分离是条件所限,乃时代产物,请别让它成为心中永远的痛,尽可释然。

     一个任教,吃透教材,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很快成了连年都任高三语文课的骨干教师。为给祖国培养有用之才,他和同志们齐心协力,呕心沥血,待到莘莘学子奔向全国各地高校深造之时,再分享桃李满天下的快乐。教学之余,他常有笔耕,但囿于时代特点和个人性格,使得见诸报端、杂志和出版发行者甚少,这不能说不是一件憾事。

                                                                                                                

                                                                  这本诗选,编选了张老从1942年到2004年的一百首诗歌

    

     一个从政,曾在不同岗位上做过许多工作。被提拔到领导岗位之后,除参与领导层决策外,还能从事实际工作,为主要领导排忧解难。她恪尽职守、勤勤恳恳、任劳任怨。这些不仅仅记载在一张张奖状、一个个荣誉称号中,更铭刻在同志们的心中。沁县的山水路田记得她的身影,沁县的伤残军人难忘她的真情,试想,那些与她无亲无故的伤残军人、贫困户,在她的引领下找到局长、甚至找到县长,使困难得以解决时,他们能不由衷地赞扬她吗?如果一个人受到不公正的待遇时,一贯内敛低调的她看见不平一声吼,该出手时就出手,终于使问题得到公正解决,这个人能不感激她吗?凡此种种,不一而足。一切都印证了那句古语: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两个农家子女,生于战乱年代,经过不懈努力,成为那个时代的优秀青年。深厚的文化底蕴,丰富的社会阅历,自强不息的追求精神,不仅使他们在工作中颇有建树,同时也随着他们的结合而融入家庭生活中。几十年间,他们同甘共苦,相依为命,携手前进,平安地度过了三年困难时期,度过了身心不得安宁的十年动乱,跨入了改革开放的美好时光。退休后,他们的生活安排的丰富多彩,看书报、写文章、唱京剧、弹琴、种菜,更难得的是有子女陪伴着游历了祖国的名山大川。这虽是平常人的生活,但也是如歌的岁月。这其中蕴含的热爱生活、热爱工作、自强不息的精神,必将影响到子孙后代,并长存于世。

     值此张国钧、惠培兰伉俪庆祝金婚之际,作为晚辈,作为同事,我写下上面一段话语,以表达我对他们的崇敬之情和祝贺之谊。衷心祝愿二位身心愉快,健康长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