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老子孔子一席谈——分寸

 

                   

                                                                                       三人闲谈记

                                                                                         三 分寸

 

        上回谈到存在的问题,老、孔二位看出了我的心思,但是笑而未语。我也明了他们的心思,实际这里存在一个分寸的问题。

        什么是分寸?就是尺度,也可以说是层次,也可以说是境界。老子为而不争,认为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夫唯不争,故无尤。这在理论上看是一种极高的境界,但放在实际的环境当中来看,基本就是行不通的,与善者为善可行,与恶者为善如何?所谓惩恶杨善,对于恶就不能迁就,否则万劫不复。所以从如何修炼善的角度来说,老子的方法与目标是可行的,但对于抑制不善是没有多少可行性的。而且在社会生活里,恶比喻是污染源的话,社会就是一条本来是半清半浑的大江,一污染就受到极大的影响,鱼虾半死半活的,也衍生出更多的怪异。只靠个体的修行可能无法抵抗环境的恶化。

        孔子说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这实际是他对自己的概括,对别的人而言只是起到了一种参照作用,难以对芸芸众生产生有效的影响。

        因此,对于无意成为至圣的众生来讲,老、孔二位是曲高和寡,宣讲的人多应用的人少,知道的人多信奉的人少。

       其实人的生命只是一段时光,在这一段时光里能够顺利存在,存在的同时不影响别的人,就是一个好人了;如果还能带来一点点的快乐,就是个受欢迎的人了!你还不满足,还要带给大家一点点的好处,那你就是受人尊敬的人了!!再向上已是非一般人所能为了,或改善了人类的生活或推动了人类的脚步,这都是应当受人敬仰的人,每个时代都不缺这样的人,但屈指可数。

      只有高雅的歌剧而缺乏通俗音乐的世界是不可想象的,只有通俗没有高雅的社会也是没有光明的。在这样的需求里,在东西方都产生了天才式的人类行为法则的提炼概括者之后,出现了宗教,宗教的出现不是神的出现,恰恰是神走向世俗的标志,它使众生有了合适的去处,使众生心生安稳。这一点上,当时的中国人走的并不远。从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出中国的历史一贯不太拿民众当一回事,民众自己也没拿自己太当一回事。

       老、孔二位听我稍稍一讲,脸色都有些黯然。我轻轻地说,二位也不必过于在意,毕竟社会的发展不是哪几个人就可以左右的,天才的总结与思考也只能起一定的作用,何况二位的总结至少给后人指明了一条可以遥望的上天之路,这就伟大了,就理应受人敬仰了!老、孔听我如此一说才稍稍放松些。

       我笑着对老子讲,你的学说后来也被人演变成宗教的经书了。

       哦,有这样的事?老子盯着我问。孔子也一付很感兴趣的样子。我就大概把道教的产生、发展、萎缩的过程讲了一遍,老子听后陷入沉思。我看孔子一付欲言又止的样子,就忍不住卖弄地讲了《论语》对他的主张的记录及后来的影响,还索性告诉他如今在全球有很多所以他名字命名的学院,最近还拍了电影,会南子一段也被演绎得很有些唯美的样子……孔子的脸色看不出太多的变幻,但我相信他一下子接受我这太多的信息一时是无法平稳的,得给他一段时间消化一下。

        这半天下来,我也有些累,跟这两位对话真不是好差事,但也有好处,就是容易产生想法。这不,我顺便也得出一点结论,那就是人生快乐有三个境界,能得日常生活之快乐者为第一境界;能得信仰之快乐者为第二境界;能得思想自由之快乐者为第三境界。不知以为然否?

 

 

 

 

 

                                                                                         二0一二年三月十七点十七分

 

 

 

 






飘尘永魂 (2012-04-28 22:24:47)

很有意思的对话,谢谢分享。请教1)分寸和中庸是何关系?2)老子和孔子都曾感叹大道隐没了,孔子曾说朝闻道夕死足矣。是否是孔子所说的只是儒家的入世之道,而非他心所渴慕的升天之道?3)信仰之快乐和思想自由之快乐有何异同?先行感谢!

木桐白云 (2012-04-29 00:34:48)

        很高兴与你一起探讨这几个问题。我是这样理解的,中庸这个概念在孔子之后有了很大的发展,大致的意思就是不走极端寻找一个合适的策略,而保证处于比较稳妥的状态。很显然,这个指向很明确就是稳妥。我个人以为,稳妥的理念可以很好地解决很多问题,却不是所有问题的唯一法宝。有不少时候,形势是容不得稳妥的,只有放手一搏。这也是天下并没有被儒家网尽的一个重要原因,尤其是泥古者死抱概念不松手,误了多少大事!我这里提到的分寸,是想说明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社会角色,需要不同的分寸来作为自己言行观念的一种参照,而不是人云亦云,跟着许多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乱跑一气,以致误了自己可贵的一生。当然分寸的认识与把握相对而言比中庸更显灵活些,也更实用些,尤其在普通民众的范畴里。

        第二问题,孔子的这一句话可有二个层次的理解,第一层次正如你说的,是孔子认为如果能得到机会把自己的主张进行实施,则夕死亦瞑目了,这一点就看他东跑西溜而无功而返就能理解他的心情了,这也正是他真实的心理流露。第二层是后来的发展过程里人们逐渐加上去的,实际把这一句升华了,理解成只要明白了人间的道理,夕死也瞑目了,有点为了真理而死而无憾的味道。

        第三个问题,信仰之快乐是各种宗教的信徒容易理解的,也是打着信仰的名义朝着自己的方向不断前进的人容易理解的,但是这对于一个本是地球上自由的人来说,信仰多少也是一种思想上的桎梏,虽然很多人离开信仰会表现更差,但在绝对意义上来说,必须让一部分人的思想处于自由状态,这对人类的继续向前发展十分重要。所以我感觉,信仰的快乐只是第二层次的,而非最高境界者。

 

       这都是我一人之理解,不当之处还可再讨论,讨论会使世界更明亮。

 

雨林 (2012-04-29 01:40:06)

可惜人们常常满足于物质的温饱富足,而忽视思想自由之快乐。

木桐白云 (2012-04-29 02:10:06)

能体会到思想自由之快乐者鲜,因而更显可贵。

飘尘永魂 (2012-04-29 12:05:28)

谢谢先生赐教。感觉分寸与守本分有一定的关联。而在一个无才无德或有才德少的人逐渐占据高位的环境中,人的欲念被强烈地激发出来,感觉人人本是达人,人人可登高位的情况下,又如何让世人掌握分寸,持守本分呢?再谢!

木桐白云 (2012-04-29 12:23:03)

        人在人群中,同时受内在与外界的影响,但人是有主观能动性的,当外部环境比较落后的情况下,有主见的人还是可以保持一定先进性的。老子如此,孔子也如此,人类很多优秀的思想者都是走在当时人群的前面的。所以,无德无才之人占据了位置横行的时候,有几双睿智的眼睛在冷静观看小丑在扭捏,最终是一定会看到预料的结果的,即使不在当世。

海云 (2012-04-29 13:19:41)

你这三个境界很有意思,我得好好想想。

木桐白云 (2012-04-29 13:39:38)

思考带来深层的快乐。

抱峰 (2012-04-29 22:57:06)

上善若水,不能像老子理解得那么绝对化。水哪里会不争?脾气大着呢!

但老子思想是在当时战乱环境里产生的,有着积极意义。比如,大国怎样对待小国,这在今天太重要了!

讲分寸,提法好。对待中国文化要有这样的态度。鄙人小说有个标题,叫--仁者爱人慎克己,上善若水也要争。我理解,就是讲分寸,具体事物具体分析。而主人公能体会到这点,是思想的一个飞跃,所以才敢于与前恋人狱中越界,伦理道德之界。

抱峰 (2012-04-29 23:00:43)

我赞成这样的见解,可惜知之者寡。

木桐白云 (2012-04-29 23:32:29)

抱峰说的好,很多人实际已经意识到了具体事情需要具体对待,这也是思想的进步,我这里主要在字面上把传统与现代作一个明确的对接,也算是自我的对接。

幸福剧团 (2012-04-30 21:19:41)

孔子曰:名可名,非常名 smiley

木桐白云 (2012-04-30 22:32:23)

呵呵,每个伟大的民族都有精彩的文化。

予微 (2012-05-01 06:37:04)

三层境界交错穿梭,重归混沌。

木桐白云 (2012-05-01 06:49:59)

得了三层交错的快乐岂不是最大的快乐?祝愉快!

天地一弘 (2012-05-04 12:20:04)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人生三个境界皆得者,才是真正的快乐也!

木桐白云 (2012-05-04 21:52:52)

悟得道者得大快乐。

天地一弘 (2012-05-06 09:40:33)

记得我的文学老师给我们解释中庸之道是万事万物最恰当的一个点,中庸和分寸如果融合,做人应该很高明。

木桐白云 (2012-05-06 11:12:37)

说的是,最恰当的就带有理想色彩,如同把心,分寸就随性些,比如8环?9环?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