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女教育中的男女有别

(出版社的编辑让我加一些有关男女有别的子女教育的感想,我因而写了这篇文章)

 

上帝赐给我一个好字:一儿一女,这是老天的美意。

可在这一儿一女成长的过程中,我却很多次问上帝:为什么同一对父母生养的两个孩子是如此的南辕北辙?为什么这小老二不能像老大那样让我们做父母的省点儿心?

先不说个体的不同,只说说这男女间的相异,就可以说上半天,当然,我家的这一对儿女的男女之别并不能代表别家的儿女也是如此,我就知道我们有个朋友家的儿女就与我家的情形正好相反呢,但至少可以从中看出我们为人父母者若能遵重人与人的不同和性别上的不同,便能在养育的过程中少点了疑问,少点挣扎,多点欣赏和欢愉。

先说一些儿子与女儿先天上的差异,而这些差异其实很多时候,我们做父母的是笑而纳之的。

比如,我家的公主一岁不到就能开口说话了,儿子却是开口较晚,一岁半还只会说单音节最多双音节的音,不过,这并不影响两孩子后来的双语流利,这一点我倒是很骄傲,他们两兄妹一直可以说一口流利的中文,这与我们从小在家里坚持与他们说中文有很大的关系,当然英文是他们的母语,无需为此担心。

小的时候,俩孩子数学都不错,可是从初中开始,很明显的哥哥的数学在学校始终名列前茅,妹妹的数学开始走下坡,这与她的兴趣爱好有关系,妹妹开始往艺术方面发展,从中学开始,整个的理科类越来越吃力,但在写作方面,也就是语言表达方面,妹妹始终出彩,她会写诗会写小说。

小的时候,两兄妹玩的玩具也是天差地远,哥哥喜欢玩Lego,几个小时专心地搭那些复杂的机器人、战车等,或者自己把他的几十辆车子模型排成他想要的样子,还会一只手拿一辆车,嘴巴里大呼小叫模拟战争战斗的声音;妹妹更加喜欢看电视,里面的动画片和音乐片是她的最爱,她还会随着音乐自己翩翩起舞。

在运动方面,我们一直希望能培养孩子某一项运动的喜爱,从小带着他们打网球、游泳、爬山、露营,可能是我们自己运动不强也不是特别酷爱,孩子们在这点上始终没能培养出来,他们网球、游泳都会,但都没那么喜欢,倒是儿子小的时候在一家伊朗人开的托儿所里,受那家伊朗孩子的影响,跟着打篮球,后来离开了托儿所,我们家后院的篮球架变成了柱子,再也没有人碰了。儿子进入初中后,开始模仿迈克杰克逊的舞步,越跳越入迷,在高中时,他成立了街舞俱乐部,从此一跳不可收拾,大学四年一直活跃在学校的舞蹈队里,即便现在医学院的学业十分的紧张,他还是每周抽一个晚上去健身俱乐部去跳舞作为锻炼身体的一种方式。

女儿小的时候也被我送去了儿童舞蹈学校学习芭蕾和踢踏舞,学了五年,因为我们搬家搬离那个舞蹈学校所在的城市,从此中断了舞蹈的学习,以后也没在想回去跳舞,看来还是没那么喜欢,倒是她进入青春期后,自己又开始弹琴,还会自己作词作曲,自弹自唱,自己把唱歌的理想上传到网路上,一下子还拥有了不少的小歌迷。

儿子很小的时候,因为爷爷奶奶都是佛教徒,耳闻了“转世“一说,当别的孩子说到谁谁死了,他会说死了还可以转世,只要做好事,就能转世为人,否则就变成动物了,后来受我们影响,跟着我们去教会,他也自称是一名基督徒,但是,进入中学后,他开始学科学和进化论,回家就跟我辩论上帝是否存在,我还真说不过他。他现在又自称自己是无神论者,我说将来要做医生的他,有一天会发觉人力是有限的,那时候就会觉得超级能力的存在,他回答我说就等到那时,让他自己分辨清楚,当然,我尊重他的意愿。

女儿对于生死似乎没有儿子那么多的疑问,她小的时候,会常常提醒我:“妈妈,你多幸福,有一个儿子,还有一个女儿!”她是个十分敏感的孩子,有一次与她出门看见我们的美国邻居领养了一个中国小女孩,美国邻居提到中国很多弃婴都是女婴,因为一胎政策造成想生儿子的家庭抛弃了所生的女孩子。女儿那天回到家里,特别问我和她爸爸如果我们生活在中国,生下她,会不会也把她送到孤儿院去?她那时最多也就三四岁。

女儿从小对色彩有一种很敏锐的感触,三四岁就知道配色,每天自己挑鞋子,她挑的鞋子的颜色会和她的衣服或者裤子上的颜色相配,所以很早,六七岁吧,她就开始显露了对绘画艺术的天赋和兴趣。

再谈谈儿子和女儿的后天差异,而这些差异,有的时候,尤其是早期,是有些困扰我们做父母的。

比如,儿子是一个比较听话的孩子,表现在他是一个很好的倾听者,你说话的时候,他会注意听着,听完了若没明白,他会提问,基本上你对他的要求,他都能听从并执行。所以,在学校里也好,在家里也好,他都是受表扬的那一位。

女儿就不大一样,你跟她说话,很多时候得看她的情绪,她有时注意听,有时她充耳不闻,她干她自己的事儿,所以,在家也好在学校也是,都常常让大人头疼,因为她不听指令。在她七八岁前,她不称心时会大哭,完全不顾场合,往往让我们处于一种尴尬的境地,又拿她没办法。记得她四岁那年候,我们带她回中国,在上海的大商场里她一不如意就躺倒大哭,上海人说这样的孩子要被“吃生活”(即要打才行),我们没有习惯打孩子,在美国打孩子家长是可能会被抓起来,可确实也被她闹得受不了,就带着她去了上海儿童医院看儿科医生,但也没看出问题,不了了之,回到美国又好了。现在想想,她这个孩子从小就不容易适应环境的变化,又不大会表达自己的情绪,便只会用哭闹来宣泄自己的愤怒和不高兴。

不过,说老实话,我们常说同样的父母同样的教养,这两个孩子却完全不一样,这句话也是可以推敲的,因为对于这个女儿,很多时候还是娇惯一些,尤其是女儿的爸爸,对女儿可以说很多时候是没有原则的。以前他不承认这点,可一次一次我指出来给他看,比如,对儿子的规定,如果儿子违反了,爸爸会很坚决地该惩罚就惩罚,可轮到女儿,女儿就有本事一次次让爸爸的惩罚顷刻间瓦解。再举个例子,到了孩子都读中学了,儿子有时肚子饿了,爸爸会对儿子说:“你自己弄点东西吃。“换了女儿呢,爸爸一定屁颠屁颠忙半天,给女儿做一顿她爱吃的东西,这也造成了女儿对爸爸呼来喝去,连喝杯水都要爸爸到,也因此,儿子出落成懂事独立自己可以很好照顾自己的人,女儿在生活绝大多数的事情上却一直很依赖她爸爸,这确实也是有我们做父母的溺爱在里面。

有时我们也讨论这件事,会说孩子在家只待十八年,一旦他们上大学去了,基本上就离开家庭了,以后不过是放假回来住几天,与父母在一起的时间就很有限了,可能这种心态的主宰吧,你娇惯就娇惯一点吧。何况按照男女相吸的天性,爸爸爱女儿疼惜女儿也是天经地义的,就算他有些溺爱,又能这般溺爱多久呢?这样想想很多时候也就听之任之了。所以说,那句话“同样的父母和教养“也不尽然是,同样的父母,没错儿,可教养还是有别的,这可能是因为男女有别,父母对于子女便自然的会分别不同对待。同样的,儿子与我的关系也总是比与他爸爸的关系要亲一些,母子吗,正如父女,总是多一份那种微妙的亲近。

对于男孩女孩的养育,还有一种很普遍的说法:男孩要穷养,女孩要富养。所谓的穷养还是富养,都是相对的,也被广泛的讨论过这个话题,我不想摊开来多说,只想说,无论男孩还是女孩,都应该用爱来养,父母多花高质量的时间与孩子在一起,带着他们去旅游去看世界,以自己的言传身教来影响孩子,爱孩子不应该看性别,但是性别的差异却也应该被注意被区别对待,并得到合适的引领,从而让孩子在一个舒适温暖的家庭氛围里健康成长。

今天我已不再问上帝为何赐给我一对儿完全不同的两个孩子了,我深信这就是上帝的美意,让我明白个体的不同,尊重个体的差异,每个孩子都让我明白很多,正因为他俩的不同,我才真正体会为人父母的各种滋味,他们完善了我的人生,也让我成为一个更好的大写的人。

写于2017/10/31

 






司马冰 (2017-11-01 07:47:28)

20多年养育孩子的感悟与读者分享,弥足珍贵。

Amoy (2017-11-02 05:26:28)

嗯,我也觉得每个孩子都自带光环来到人间的。别说男女有别,就是出生先后顺序有时都是老天爷安排好的。通常老大就是乖巧懂事一些,老二就要古灵精怪,聪明淘气甚至娇气一些。我周围好多这样的。至于只有一个的独生子女,感觉这些方面兼而有之。我家这位有时懂事得让人心疼,有时又让我嫌弃得烦,但贴心话还是母子间说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