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国处处有名吃(随笔)  

  祖国处处有名吃(随笔)

  齐凤池

  一、海宁“蚂蚁上树”

 

  2013年的冬天,去浙江海宁参加徐志摩微诗歌大赛颁奖大会,在中午的宴会上,10位获奖者围坐在一起共进午餐。正宗的海宁菜陆陆续续上来了。坐在我身边的海宁诗人谈冬华向我一一介绍每道海宁菜的特点。

  “蚂蚁上树”端上来后,她对我说,快快趁热品尝。这是我最爱吃的菜了。我看了一眼这盘光滑明亮,冒着热气的肉末炒粉丝。在晶莹通透微红的细粉上,沾着许多细小像蚂蚁的肉末,我夹了一筷子品尝,感觉肉末细嫩,粉丝光滑,口味清淡,肉香绕口。品尝之后,我说,不错,确实不错。和北方的肉末炒粉丝的确不一样。

  北方菜的特点是口味感极强,而海宁菜的特点是清淡微甜。最明显的特点是,所有的菜强调熟烂。蔬菜的鲜、脆、爽质感一点没有。比如,青豆炒丝瓜,青豆熟烂,没有脆感,丝瓜成泥。这桌菜给我的感觉,不像是厨师炒出来的,好像是蒸出来的。

  海宁诗人谈冬华说,做蚂蚁上树,先将猪肉剁成肉末,把细粉丝用热水煮一下,捞出控出水分。用葱、姜炝锅,放肉末放酱油爆炒。然后,把粉丝放入勺里反复翻炒,出勺前,放少许青椒丝、胡椒粉点缀出勺。她说的做法,和北方的肉末炒小饹馇很相似。

  不过,北方的肉末炒小饹馇,只是停留在舌尖上,没有文化底蕴。而“蚂蚁上树”却有一段与窦娥相关的故事。

  谈冬华说,关汉卿的《窦娥冤》中的窦娥,嫁给丈夫不久,丈夫就得病去世了。丈夫去世后,婆婆因极度伤感也病倒了。为了给婆婆调剂饭菜花样滋养身体,使婆婆的身体早日好起来,在贫困没钱的日子里,窦娥只能去肉摊赊账。在卖肉的说:“你前两次欠的肉钱还没还,今天不能赊了。”窦娥只得好言相求,卖肉的才切了一小块肉给窦娥。

  面对这块不足二两的猪肉,窦娥看到碗柜顶上的一小把细粉丝,她灵机一动,她取下粉丝,用开水泡软,又将猪肉切成末,用葱、姜炝锅,放肉末点酱油爆炒,之后放入粉丝反复翻炒,出锅前适当放青椒丝、胡椒粉点缀。

  窦娥把炒好的菜端到桌上,婆婆闻到了菜香味,老花眼昏花的婆婆发现细粉丝上有许多像蚂蚁一样的小点,便问:“这上面怎么有这么多蚂蚁?”窦娥说,那不是蚂蚁,是肉末。婆婆又问,这叫什么菜。窦娥一时答不上。婆婆随意说,就叫“蚂蚁上树”吧!

  诗人谈冬华讲的这个故事,是真是假不去考证,但有一点可以证明“蚂蚁上树”这道菜确实好吃,不仅经济实惠,而且很有发明创造性。

  至于“蚂蚁上树”这道菜,是不是窦娥发明的,还是某个文人杜撰的,这都不重要。关键是这道菜,它对人类发挥的作用。

  我一致认为,为人类发明一道菜,比为人类发明一项科研成果还重要。

  “蚂蚁上树”就是最好的例子。

 

  二、 淮南牛肉汤

 

  从海宁到淮南,天还没亮,就下了火车,出了站台后,我和诗人蒋全走在十一月末的淮南大街上,确实感受到了淮南清晨的寒意。

  寒冷的淮南早晨,路边的早餐小吃店早已火热起来。到了淮南后,我以为淮南的早餐,肯定是安徽的名吃板面和牛肉面。而在淮南,我却没见到一家板面馆。

  车站的两侧和沿街的小吃店,一家挨一家都是牛肉汤的餐馆。

  诗人蒋全说,淮南的早点很单调,主要就是牛肉汤。于是,我俩打车到了市里一家比较好的牛肉汤餐馆。

  落座之后,蒋全要了两碗牛肉汤和两块火烧。随后,我跟着蒋全来到牛肉汤灶前。

  用油桶改造的焦炭炉子,上面坐着一个很深的白花铁桶,桶里的牛肉汤翻开着,汤里漂着一层鲜红辣椒油。炉子旁边的桌子上,摆着几个塑料的签子,签子里有切好的牛头肉和牛下水。

  卖牛肉汤的用竹夹子,把牛肉和每样牛下水夹一点,放在一个漏勺里,然后又放一把提前泡好的白薯粉丝和切好的豆腐丝,放进滚开的汤锅里。浸泡了大约十几秒钟后,然后提上来,倒进一个比较大的白瓷碗里,随后,他在汤碗里撒上一捏香菜端到我俩的桌上。

  我和蒋全趁热吃起了牛肉汤。

  热乎乎的牛肉汤,口感微辣,而且微咸。诗人蒋全说,淮南人口味重,喜欢吃咸。牛肉的香夹杂着牛下水的脏器味,吃起来不是很新鲜。我觉得,汤里的细粉,豆腐丝和面筋和牛肉下水搭配在一起,还是比较新鲜的。我想,如果牛肉汤里没有粉丝、豆腐丝和面筋,和北方的羊汤差不多。

  淮南的牛肉汤,这样搭配,从饮食营养的角度上说是很科学的。

  淮南牛肉汤是苏豫鲁皖沪一带家喻户晓的名小吃,据传源自清宫御膳秘方,融入“以食养身”的现代食补理念创制而成。主辅料均取材当地特产,高营养、高蛋白、高热能、低糖、低脂肪、低胆固醇,汤味醇厚,鲜香爽辣,回味无穷,具有营养美味,滋补养身的食疗功效。牛肉汤里的油腻,被白薯粉丝、豆腐丝和面筋全部吸收了。所以,喝牛肉汤来就不感觉油腻了。

  我用筷子挑着汤里的粉丝和豆腐丝,夹着少许的牛肉和下水,就着火烧吃,半碗没吃完,就感觉胃里舒服多了,身体也觉得暖和起来。

  早晨吃了一碗牛肉汤,中午我和淮南的一群诗人在饭店畅饮,酒桌上仍然少不了一锅牛肉汤。看来,牛肉汤的确是淮南的一道特色美食。

  在淮南品尝了牛肉汤之后,回到家里,在做羊汤时,我按照淮南牛肉汤的配料,在羊汤里放了一把粉丝和切好的豆腐丝。

  做的方法是,先把切成丝的羊下水,放在锅里煮一会儿,等汤熬得味浓了,把白薯粉丝放进锅里,等粉丝煮软了,再把豆腐丝放进去。当粉丝和豆腐丝都入味了,盛在一个大碗里。然后,放点香菜,舀一勺麻酱,点一点韭菜花,舀一勺辣椒油,再捏一点味精和咸盐,味调好了,就着烧饼吃。

  这种羊汤的新吃法,我感觉有点像淮南牛肉汤的味道。

 

  三、泰山槐树花鸡蛋饼

 

  从泰山回来的路上,一同去的几个朋友都说,下次说什么也不来了,太没意思了。其实,他们对泰山并不了解。泰山的真正内涵不在表面,它的博大神韵就在每一处细小的环节里。

  登泰山不用从大处着眼,从它细小的地方,就能发现它丰厚的文化底蕴。

  从中天门向泰山顶上攀登,沿着蜿蜒陡峭的盘山小路往上走。小路边,一爿爿小商店藏着很丰富的文化内涵。泰山的手杖,泰山的木鱼石,泰山的石敢当。这些小东西,拿起一样都是蕴含着丰厚的文化。

  泰山的树,是单调了一些,除了稀少的松树和橡树之外,漫山遍野是开着白花的槐树。到了中天门之后,空中飘荡着像雪花一样枯干的槐树花瓣,零落碾碎的花在山间的小径上奔跑。山风阵阵吹来,那种清香带有甜味的槐树花香在大山里萦绕着弥漫着。

  泰山的槐树花,从四月初就开始开,一直到夏季不败。阳面的先开,阴面的后开。因此,槐树花就成了泰山的一大景观。其实,这还算不了什么,真正绝的是泰山的美味---槐树花鸡蛋饼。

  从中天门往山上走,到了增福寺上面,有一爿小吃店,卖槐树花鸡蛋饼。

  上山路过那里,我坐在石阶上看了一会。我看到了锅上有烙好的槐树花饼。焦黄淡绿有一厘米厚的槐花饼切成了扇形,两块钱一块。槐树花鸡蛋饼究竟是什么味道,一直诱惑我咽吐沫。

  在我犹豫的时候,看着那个摊槐花鸡蛋饼的胖女人,用左手抚着蛋饼,右手用铲子翻饼。被风吹过来的槐树花鸡蛋饼的味道,又刺激了我的胃口。

  到了十八盘顶后,我实在不想上了,因为我还再想那槐树花鸡蛋饼的滋味。就一人开始往下走。

  到了增福寺的卖槐树花大葱鸡蛋饼的摊位前,两个穿蓝花白底上衣的山东女人在树荫下挑选槐树花。两个朴素的山东女人,用亲切浓重的山东口音说着话。她们把含苞的,有点淡绿的槐树花挑出来放在一个大盆里,然后用水清洗,洗净后控出水分,然后放在一块板子上用刀切碎,那位胖女人把她们切好的槐花放在盆里开始和馅。

  我在一旁仔细观察她和馅的步骤。她把切好的槐树花放在盆里,放上几碗面,然后打了二十多个鸡蛋,又放了一把泡打粉,还有一些作料,之后,搅拌成比粥糊状。她在平锅底上擦上油,然后用勺舀在平锅上,再用铲子摊平,平锅在温火下速度均匀地旋转着。一会摊好的槐树花鸡蛋饼底部就出了一层淡黄焦绿的脆皮。接着,她转动着平锅,烙另一面。等把另一面烙好后,她关了煤气,叫平锅不停地转动,然后等待游客来买饼。

  我在一旁看着,真想买块尝尝。忽然,一群下山的游客围着了摊点,一张槐树花鸡蛋饼就被抢光了。

  一阵阵山风吹过来,槐树花大葱鸡蛋饼特殊的香味,诱惑了我的胃口,我不停地咽着垂沫,那吹过来的味道就沁入了我的嗅觉和脾胃。

  我真后悔,早应该买一块先尝尝。

 

  四、安平虎皮山药

 

  在安平小住的几天里,每天的餐桌上,总有一道没人注意的菜。这道菜,其实就是安平的一大特色菜,叫清蒸虎皮山药。

  安平土层深厚,表层质地以沙壤、轻壤质沉积物为主,土壤颜色发灰,富含云母。土壤最适合山药生长,安平的白山药,在全国很有名,安平山药,号称“小白嘴”。

  听老中医说,“山药山药,山中之药”。《神农本草经》上说:“山药可以补脾健胃,降低血压和血糖,抵抗肿瘤,延缓衰老等功效,常食有益身体健康。”

  以前人们对于山药的理解,只是停留在餐桌上。如今,山药早就成了餐桌上的时尚和走俏的菜肴。

  在安平,每天餐桌上的清蒸虎皮山药这道菜,很少有人动筷子品尝。因为多人没吃过,也没见过。同桌的克楠兄问我,那盘炸的虎皮颜色的长条是什么菜。我告诉他,是清蒸虎皮山药。山东灵鼷问我,这道菜是怎么做的。我说,把山药的皮去掉,洗净后,滚上面糊,放入油锅里炸。等炸成虎皮颜色后,捞出装盘,在锅里蒸上十分钟。清蒸虎皮山药就做好了。

  他们听说后,开始抢着吃,邻桌的女客人,很快就把清蒸虎皮山药吃没了。保定的刘小环吃完自己桌上的,到我们这桌上来吃了。这时和我一起喝酒的几个朋友,赶紧伸筷尝一口。

  清蒸虎皮山药,吃起来口感绵软,有股淡淡的甜味,经过油炸后,还有带点油香的味道。

  安平的山药很有名,安平的清蒸虎皮山药这道菜更有名。

  我曾经说过,为人类发明一道菜,其实比发明一项科研成果更重要。

  安平的山药,就是再过几百年,甚至几千年,也离不开土地和餐桌。因为,安平人的品格,就蕴藏在山药之中。

 

  五、沽源红烧肘子

 

  唐山鸿宴饭庄的红烧肘子很有名。鸿宴饭庄在唐山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而它的招牌菜红烧肘子,也响当当了一百多年。

  来鸿宴饭庄吃饭的人,其实都是奔着肘子来的,近百年来,鸿宴的肘子不仅喂肥喂腻了很多唐山人肚子,而且连我腰围增长的原因,可能与鸿宴饭庄的肘子有直接关系。

  鸿宴饭庄的肘子给我的感觉是颜色紫红漂亮,在光滑红润细腻的皮上有很多的小气泡,吃起来,香而不腻。吃了这次还想吃下次。这可能就是鸿宴肘子诱人独特的地方。鸿宴饭庄的肘子不带骨头,在圆形的肘子皮下面,藏着一大块馋得人流哈喇子的瘦肉。

  而坝上沽源县的肘子和唐山鸿宴饭庄的肘子有明显的区别,准确的说,沽源县的肘子,是真正意义上肘子。

  沽源的肘子,是用猪大腿和小腿连接部上边的肘部。用这个部位炖出来的肘子,色泽深红明亮,肉里包着一块骨头。肘子皮香烂不腻,皮下面的瘦肉很香很烂。这就是坝上沽源县肘子的特色。

  去年十一月,大雪覆盖沽源后的第十五天,我送女儿出嫁到沽源县长梁乡,我在长梁乡一家普通乡村饭店里,品尝了沽源县的肘子。沽源县的肘子的味道和鸿宴饭庄的肘子有很大的区别。首先,沽源的肘子带骨头,炖肘子时不炒糖色,就和我平时在家炖小肘一样,先用开水把小肘紧一下,去除沫子和腥味,然后捞出来,再放上干净水,把小肘放进高压锅里,再放上葱姜花椒大料酱油盐,在高压锅里炖上半小时,出锅后,小肘的颜色深红明亮,肉皮烂糊香而不腻。我想沽源县的肘子,可能就是用这种方法炖出来的。

  品尝了沽源肘子后,我一直再想,沽源肘子好吃的原因,其实不在厨师的手艺和做法上,关键是沽源猪好。沽源的猪和唐山市场上卖的猪肉是不一样的。唐山市场上卖的猪肉全是饲料喂的,养了几个月就出栏了。猪肉的质地,肉的香味,根本就吃不出来。更不用说肘子了。

  我在沽源县小住的几天里,发现在积雪覆盖露出莜麦茬儿的地里和乡村的街道上,随处看到觅食和悠闲散步的黑毛猪。那些又大又肥的黑毛猪没人放养,它们生活在坝上辽阔的土地上,享受着塞外坝上粮草丰裕,空气清新和生命周期漫长特殊的优越条件。

  我想,不用说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就是生活在坝上高原的黑毛猪,也是随意、放松、自由的。它们生活在旷达安逸恬静和谐的坝上,享受着大自然和地域给予它们优越的生存环境,应该说这里的猪也是幸福的。

  在沽源县,我还发现一个特点,这里的民间住宅,每家每户的土坯院墙都很低矮,如果用双手一扳墙头,就可以跳进院子。但是,我听亲家说这里的治安环境非常好,从来没发生过丢失牲畜和家禽的现象。

  亲家说,他们村家家都养猪,从来不用圈养,所有的家禽也都是散养的,因为家家粮食很富裕,猪不用喂饲料,养个三两年,到了年根,杀了自己吃。

  当我第一次品尝沽源的肘子时,就已经感觉到了沽源的猪肉和肘子,确实比唐山的猪肉香。但我当时不知是什么原因。后来,我听亲家这么一说,又想到田野里和村庄街道上那些觅食悠闲散步的黑毛猪,才知道沽源县肘子好的原因在这里。

  品尝了沽源县的肘子后,我想,假如唐山鸿宴饭庄的肘子,也用沽源散养的黑毛猪做的,我敢断定鸿宴饭庄的肘子肯定会更好吃,鸿宴的肘子名气肯定比现在的还大。

 

  六、长治包子

 

  中国的包子种类很多,有肉馅类、有蔬菜馅类、有豆馅类、还有什锦类的。据说中国的包子就有上千种。其中,国内最有名的包子有:天津的狗不理包子,武汉的灌汤包子,南京的笼屉包子,东北的酸菜包子等等。但是,各省各市各地区还有地方特色的包子小吃。

  中国的馅类面食叫法,一面嘎嘎的叫贴,两面嘎嘎的叫烙,水里煮的叫饺子,锅里蒸的叫包子。

  山西长治的包子属于哪一类,是荤,是素,是什锦,当地人也说不准。根据长治的包子馅,我给它取名叫什锦包子。

  长治的包子馅里,有肉馅,有煎的豆腐干,有不煎的豆腐、有白薯粉条、有韭菜还有豆芽菜。这么多样馅混在一起,蒸熟后吃起来,感觉味道不仅滋味丰富,而且味道特别诱惑食欲。

  长治包子的做法,先把肉馅炒熟,把豆腐煎成焦黄的嘎嘎,把粉条煮软切碎,把韭菜和香菇切碎,然后把馅搅拌均匀,用发好的面包成包子,在锅里蒸上十分钟。包子就熟了。

  按照长治的包子做法,今年正月初二晚上,我也发了一盆面。初三早上,我到市场买了一斤肉馅,一斤韭菜,一斤豆腐,提前泡上了一把张家口的蘑菇。

  我把肉馅放进炒勺,像炒肉一样,用葱姜炝锅后,把肉馅放进炒勺里翻炒,肉馅炒熟后放在一个大的盆里,然后把豆腐分成两份,一半切成薄片,在油锅里煎成焦黄的嘎嘎,然后切成碎丁。再把没有煎的豆腐也切成丁,把韭菜洗净切碎,把蘑菇也切碎,把粉丝煮熟切碎,放凉后,放到肉馅里,适当放些盐味精香油搅拌均匀。

  馅和好后,我开始用水碱扎面,当把面扎均匀,感觉面有劲了,用手一拍砰砰响,面就扎好了。然后把扎好的面做成大小均匀的面团,擀成皮。用勺把和好的馅放到面皮中间,从面皮的边开始,用手指捏出十八个褶后,再往上一提。然后一个挨着一个码放到屜里,盖上锅盖,蒸十分钟。

  当我打开锅后,雪白的包子,大小均匀,外观十分好看。我趁热掰开一个包子品尝了一口,包子馅真是别有风味。肉香里还带着韭菜的清香味,还混杂着蘑菇的特殊香味,真是五味齐全。

  品尝了长治馅的包子后,我悟出了一个道理。在长治的包子馅里,不仅仅有长治人民几千年来的饮食习惯,那里面包的是老百姓咀嚼出来朴素智慧和中国人的饮食文化。

  俗话说:包子有肉不在褶上。在长治的小小包子里面,不仅包着民族文化,还包着一个偌大的世界。

 

  七、抚顺乱炖

 

  在东北民间有一道大菜叫乱炖,其实,说白了,就是猪肉炖粉条和干菜,在大锅边上贴一圈苞米饼子。这道大菜也有叫农家一锅出。

  每年入冬之后,大雪已经封山,一家人猫在暖和和的屋里,盘着腿坐在热乎乎的炕头上,吃着香喷喷热乎乎的苞米饼子就乱炖,真是一种最原始的民间生活和天伦之乐。

  我伯父家在东北,我小的时候在伯父家住过很长一段时间。伯父家住在山上,三间房子是用松树建的,就连房子的墙也是用松树倒着码起来的。屋里的界墙是松树栅上的。进屋就是一口大锅,里屋两间是住人的。房子后面是一片树林,林子很深,树林的尽头是什么地方,我没敢进去过,我听伯父说,少去林子里面,树林里有很多野兽吃人。我听了觉得很害怕,直到从伯父家回来也没敢去林子看看。

  伯父家房子的四周是用松树板坯围的院墙,院子很大,可以种好多畦菜。夏天院子里是碧绿的,菜畦里种着细长的茄子,辣椒,西红柿。到了秋后,板坯围着的院墙上爬满了扁豆角,挂豆角,有忘了摘和摘丢了的,就干挂在了墙上。伯母把吃不了的长茄子,都切成了片晾成干。

  院子的东南角有一个猪圈,圈里养着一头大肥猪。每天早上天不亮,伯母就挑着两个水桶到山下的豆腐坊买豆渣,伯母去一趟山下得三四个小时才回来。往山下去的小路纤细而陡峭,伯母把豆渣挑到院子时,她的头发上都冒着热气。伯母用袖口擦把汗,坐在扁担上,卷一根东北老旱烟,她抽完一根,接着又卷第二根。等第二根烟抽完了,好像伯母就歇过劲来了。给猪添几瓢豆渣,进屋就开始做饭了。

  快到年根的时候,圈里的猪长到了二百多斤了,伯父从山下的屯子里请来杀猪的,伯母辛辛苦苦养了一年多的大肥猪,没用半天就被杀了。请来的杀猪的不要工钱,按照当地的规矩,杀猪的只把猪的下水拿走,不要工钱。

  剩下的肉和猪头,伯母切开分成好多块,留下一大块,其余的都冻在了地窖里。留着过年吃。快中午的时候,伯母把留下的那一大块猪肉,切成了寸块。伯母在大锅熬了糖色,把肉倒在锅里,用铲子翻炒肉,一会肉全变成了红颜色。伯母又舀了两瓢水,在罐子抓了把花椒大料,又切了几刀姜片大葱扔进了锅里。开锅后,满屋里都弥漫了炖肉味了。我闻着炖肉味,都不想出去玩了。

  肉炖了有半个钟头后,伯母把一捆半寸宽的粉条放进锅里,一会她又放进了几大掐泡好的干豆角和干茄子块,炖了一大锅。

  灶膛里的松树枝火苗很旺,烧的锅里的粉条、干菜和肉咕嘟咕嘟冒着泡。屋门关的很严,香喷喷的炖肉味在屋里打旋就是不肯出门。等伯母把一大把盐洒在锅里后,肉炖粉条干菜就熟了。

  伯母用一个红色的粗瓷大盆把菜盛出来端到炕上的桌子上,我和弟弟妹妹都围着桌子等着吃。这时伯母又烫了一盆苞米面,她在大锅边上贴了一圈饼子,盖上盖,时间不长,伯母就端来一签子,一面是焦黄嘎嘎的饼子,而后,伯母给我们每人盛了满满一碗肉炖粉条干菜,我们就着炖肉粉条干菜吃着苞米饼子,就像抢一样,一大碗菜很快就被吃光了。

  在伯母家里,我又吃过几次炖的这种菜,但这种菜叫什么名字我不知道。当我要离开伯母家时,伯母问我想吃些什么。我说还吃肉炖粉条干菜。伯母听了说,想吃乱炖呀,好,伯母今天就做给你炖。

  打那以后,我就记住了,这道菜,叫东北乱炖。

 

  八、赤峰手把肉

 

  在赤峰的几天里,每晚酒宴上必有一道内蒙人招待客人的一道名菜。-----手把肉.

  赤峰的朋友对我讲,手把肉是呼伦贝尔草原蒙古、鄂温克、达斡尔、鄂伦春等游牧、狩猎民族千百年来的传统食品。

  用手把着吃肉之意。羊、牛、马、骆驼等牧畜及野兽的肉均可烹制手把肉,但通常所讲的手把肉多指手把羊肉。

  手把肉,是蒙古民族千百年来最喜欢、最常用的传统食品。这种草原牧区牧民们的传统吃法可以追溯到古代。据明《夷俗记•食用》中云:“其肉类皆半熟,以半熟者耐饥且养人也。”

  做“手把肉”多选用草原牧场生长的两龄羊,采用传统的“掏心法”宰杀,因为这样宰杀的羊由于心脏骤然收缩,全身血管扩张,肉最鲜嫩。宰杀后把羊带骨分解成若干小块放在清水锅里,不加盐等调味佐料,用旺火煮,待水滚沸立即出锅上桌,蘸芝麻盐食用,其肉鲜嫩,原汁原味。但目前推出的“手把肉”煮好后大多都再进行二次加工,将大块再分解或小块,辅以盐面、米醋、花椒、八角、味精、辣椒油、姜丝、葱段等调味佐料进行特殊烹制后再食用,其鲜嫩不变但味道更加独特。

  手把肉我吃到了,它的加工方法也知道了,但自己做有很大的难度。我不能买一只活羊自己宰了,掏出羊的心脏,叫一颗血淋淋的心脏在我的手上停止跳动。那样感觉太残忍了,有点象土匪掏人心的兽性味道。桌上摆着的那盘手把肉,类似我做的清炖羊肉的颜色,隻是手把肉被刀片成一片一片的,但肉还连在骨头上,用筷子夹很难吃到嘴,必须用手撕,要么怎叫手把肉呢。

  桌上就摆着一盘,大家谁也不好意思伸手抓那块羊肉,都装作很矜持,只是不时地用筷子夹一块,然后蘸点蒜末和韭菜花等小料吃一点。要是在家里,谁都会体验吃手把肉的原始吃法。其实,每天桌上都有手把肉,但吃的人很少,因为肉不烂,确实不如说的那么好吃。再说,有的人不喜欢吃牛羊肉。我是喜欢吃羊肉的,在赤峰我顿顿吃清炖羊肉和羊排。因为那里的羊肉和羊排一点也不膻气,味道鲜美,蘸上备好的蒜茸韭菜花和酱喝酒,那感觉真像绿林好汉大碗喝酒大口吃肉的豪爽气派。

 

2016--10--24

河北唐山古冶林西机厂东楼15--7--7

063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