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来美国和第一辆车(上)

初来美国和第一辆车(上)

阿立茶馆

2016年2月17日

(一)引言

北雁高飞的一篇回忆老公疯狂开车的博文,在万维激起了阵阵涟漪。

北雁聊车只是个‘药引子’, 怎奈不少人偏偏对症呢?

昭君领先,马黑兄接龙,都写起当年的第一辆车来。伟南兄还穿插一个姑娘悄悄送文竹的逸事。药力丝毫不减呢。

阿立留言,若找到第一辆车的照片,也要继续接龙。(阿立嫂可能找不到照片吗?)

昨天回家忙完杂七杂八的事之后,正想砸糖果。打开平板,肿么有一张旧照片?车子前盖上还坐着一小帅哥?

且听阿立倒叙起来。车子慢慢再写,照片终究会贴。。。

(二)米国啊米国 没关系、没后门也能去?

在浙大工作的后面几年里,有几个要好的同学(高中,大学和研究生都有)陆续出国留学了(自费为主)。才知道原来出国可以靠自己。也就开始关注美国大学博士生的入学以及奖学金的申请。

到图书馆去查美国的大学和可能对口的教授等,结果云山雾水,稀里糊涂。自己有兴趣的研究方向和浙大教研室的工作不太有关联也是原因之一。

只得自己定了几所学校:一是德州的一所私立大学。研究生同学小陈兄在那里,而且无需报名费(那时美金奇缺,不好搞);一所是夏威夷大学。该校某研究所的教授N兄来浙大几次,认识了(另外研究生同学徐兄也在那里)。

另一所(后来就读的)是东南部的一所州立大学(K大)。知道K大也很偶然。有一次参加在西安交大的国际会议(有一篇英文论文发表)。清华的小R兄当时已在美国该大学,也来参加会议。一次闲聊中,R兄提起K大不需要报名费。阿立就私下决定把这所学校也提到日程上来。当时并没有跟R兄提起。只是给了他一张名片(正好有浙大夜校的学生帮阿立印了中英文的名片)。R兄没名片,也没想到向他要通讯方式。

考了托福和GRE,成绩不错(美金紧张,只许成功,不许失败)。申请材料这三所大学好像都寄了。这时K大也要报名费了(没办法)。夏威夷大学不记得是程序上、材料上还是时间上有问题,没录取。另外两所大学都录取并给了奖学金(德州的不是全额)。K大给了全额奖学金。当时给的是助研(RA),只交本州学费。入学后不太久改成助教(TA),学费全免,奖学金也增加了点(此是后话)。

K大寄来的I-20表上的奖学金总额,即使阿立全家的生活费也够了(那时不会想到争取一起出来)。

国内办事中遇到的各种稀奇阻碍,多数是人为的。有些人手上有点权不用难受啊(哪怕‘损人不利己’)。丧气的事都不提了。正如丽X学姐说的(大意):‘阿立,你够幸运了。比你不幸的人有很多。应该感恩’。

最后正式办手续,倒还顺利。只记得浙大保卫部在开证明(办护照)前,一老干部先给阿立上了堂‘政治课’。大意也就是:“出国后,不要轻易相信、迷信米国啊。不要夸大、歪曲祖国的事情啊。”实事求是?没问题。

杭州市公安局护照办好。(阿立嫂说:写的太简单化了。办护照要快1个月呢。) 

终于拿到护照,马上兵分两路:阿立去浙江省公安厅办加注,因为英文的姓没用汉语拼音。阿立嫂去火车站买当晚去上海的票。

公安厅办加注是可以的。但要马上办的话,必须有火车票证明(否则要等很多天)。当时排队到了,要火车票,急啊。幸好阿立嫂这时赶回来了。护照交进去,没多久加注就办好了。

上海,俺们来了。

(三)阿立嫂和儿子为毛不一起去?

上海火车站出来,已是深夜了。

站外有个体户三轮车。不管三七二十一,坐上去。要去‘淮海路’和某某路交界处(不敢说米国领事馆)。三轮车不是骗子,真的拉到了淮海路,只是比我们说的地段远一点。也无心争论,下来急急赶路。

到了领事馆门口,队伍已经排的很长了。老老实实的排在那里,等吧。有些人喜欢打听各人的情况。听到阿立有奖学金,宽慰俺们(上海话):‘全奖只只签’。

早上领馆开门,慢慢的叫人进去(秩序很好)。出来的人里,被拒签的多。拿到签证的人自然兴高采烈,大家也祝贺。

轮到阿立进去,里面还要排队。很多人在填表。这下阿立得意了,因为提前卖了个乖:

拿到学校的I-20表后,阿立就给上海的领事馆写了一封英文信。希望能把签证申请表邮寄给阿立。信里附上了I-20表的复印件,以及回邮的邮票。没多久就收到领事馆寄来的表格,邮票也退回给阿立了。去上海前签证表格已经填好了。

轮到阿立了,走到签证窗口。见一黄头发的年轻米国人(后来知道被上海人叫‘黄毛’)。把材料递进去。黄毛也不多言,快速的看了一下材料。一边做几个记号,一边很简单的问了个把问题。都如实回答了。

黄毛(突然):为神马不带太太和孩子?(鹰文)

阿立(虽然听懂了,太感意外):Pardon?

黄毛(说起洋腔洋调的中文来了):你有奖学金,应该带太太孩子一起去。欢迎来米国!

阿立(乖乖,还有这事?):三克油!三克油!

出来看见阿立嫂,自然也兴高采烈一下,让周围人知道。

然后跟阿立嫂说了黄毛的话,一齐乖乖。

马上赶到火车站。打道回府。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初来美国和第一辆车(中)

初来美国和第一辆车(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