妹妹 - 危机中心

危机中心

去危机中心也不过是按照程序,把所有的事情重复一遍,当然,规格更高一点,按照程序,我们需要预约有处方权的精神科专家,看看孩子的状况是否需要用药物控制。

因为这次的危机事件,也连带产生了一系列的后续。

首先,我们原来在政府青少年咨询中心的等待名单,因为危机事件把我们提前了,政府分配了一位心理治疗师给我们,免费的,其实,我们的心理医生一直在希望我们早点从政府那里得到帮助,因为每周见心理医生的费用不小,她是很好的医生,收费标准也是省府核定的最高级别。她除了自己执业以外,同时也是另一个城市的青少年咨询服务项目的负责人,所以一直安慰我们政府的免费服务不会降低服务标准,因为她自己就在类似项目工作。

我们分配到的心理治疗师,是一位会说中文的华裔,应该是台湾受教育的专业人士。妹妹第一次去见她的时候,我因为工作关系没有参与,是爸爸带去的,听起来不很愉快,妹妹大约觉得一次又一次重复的跟别人说这些烦不胜烦,全程板着脸,不给回应。第一印象导致了心理治疗师觉得孩子立刻需要见精神科专家,并且很明显的抑郁症状。然后妹妹就拒绝再见这位治疗师。

我们只好和我们的心理医生说,还是让妹妹继续见她,而政府这边的位置,我们也暂时不想放弃,变成我每周去见,然后授权双方互通进展,这样变成四人交叉进行。其实这样的效果也不错。我和治疗师的见面变成了一种教学,她会先问我这一周的状况,然后在我的叙述中提问,例如这件事情发生,你的反应是什么,你先生的反应是什么,妹妹的反应是什么,然后针对我们的不同行为,给出分析意见,有很多细节的地方,我以前没有注意的,现在变得很有研究必要,原来这样的用词会有这样的心理暗示,原来这样的行为是因为我的潜意识有这样的想法。我觉得她还是很专业的,也能够体会我们的心情,最重要的一点是她教会我关于分寸的把握。我们都知道理论上这个阶段我们要尽可能的营造理解,关心爱护的氛围,有些事情可以放宽尺度来顺着孩子的意思,但是也很显然有些事情是有底线的,那么底线在哪里,实际到每一个具体的状况分寸如何把握变得很有技巧,现在的这种方式因为她和妹妹基本不见面,所以指导起我来反而能够相对坚决。

我们一直寄希望于有一天妹妹可以接受她,然后转来接受免费的心理治疗,可惜,妹妹始终不愿意,政府的资源有限,我们也不可能在妹妹不去见面的情况下要求保留这个位置,因为一定还有比我们更需要的人等着,所以这种指导在圣诞之前就结束了,最后一次的面谈,那时侯妹妹的状况比以前还是进步很大,所以治疗师真诚祝福我们能顺利度过这段困难的时期,同时也说如果有需要,随时可以跟她约谈一次两次,或者必要的话,可以到时候根据情况重建文档立案。我带去了一盒巧克力,和感谢卡,谢谢他们的帮助,衷心的希望有一天我们可以回馈给社区。

同时,精神科专家的预约也到了,一系列的检查面谈之后,医生很谨慎的给出了推荐药物,是目前唯一许可能用于儿童的抗抑郁药,但是并没有说妹妹一定需要这个药物治疗。我们也就没有接受药物治疗方案。我个人对药物的抵触情绪当然有,更重要的是,我同事在英国的侄女,非常类似我女儿的个案,她采取了药物治疗,最开始的两三周效果不错,可是后期就几乎无效,而且给了孩子“我有精神病”的暗示,反而不是好事情。有着样的前车之鉴,我觉得上药物还是要谨慎再谨慎。那段时间我看到网上有人写自己的侄儿因为药物副作用很优秀的十六七岁的男孩子自杀,触目惊心,越发不敢冒险。

还有后续影响的是学校。学校方面,我们先跟老师见面,这次老师也开始熟悉孩子们,也了解一些状况了,我们也更直接全面的交流了妹妹的情绪变化前后的来龙去脉,现在的治疗方式等等。这一聊,聊出了很多共同话题。原来这位新老师的太太在我女儿搬家转学后的小学当老师老师,他们的女儿比我们的孩子大,但是当年也是上的同一所初中,更巧合的是,他女儿在进初中之后六个月的时间觉得强烈不适应,应该是校园bully, 因为女孩子青春期的身体发育长胖了,受到同学嘲笑,最后转学走了,他女儿现在跟我儿子在同一所大学读书,但是当年的阴影仍然存在,也是因为那个时候家长没有察觉这种心理影响的巨大可能,没有及时进行心理介入治疗,所以孩子在进入大学以后才释放情绪,现在也在进行心理治疗。说到这里,老师立刻产生了共鸣,很有感触的说,你们是很好的父母,发现得早,也及时介入了,我一定尽我最大的努力来帮助妹妹,我只遗憾当年我如果能象你们一样早点了解早点介入,也许我的女儿就可以少受些痛苦。同时他也安慰我们,你看孩子其实是很坚强的,我的女儿也顺利进入了大学,所以妹妹的学业你们不用操心,据我现在来看,她的能力在天才班都算不错的,学习不是问题,我也很欣慰你们没有一味追求成绩,那我们就一起把注意力放在怎么帮助她克服压力,化解焦虑上。这是我们截至目前遇到的最好的老师之一,十分幸运。

另外,学校的心理辅导员也开始主动介入了,因为这次的危机事件。我的理解,一方面心理辅导员觉得有必要,另一方面也可能是程序要求,他们希望给妹妹建立一个秘密档案,用于在妹妹申请高中的时候转给高中的心里辅导员接手。这件事情上我们有点犹豫,担心几个方面。一是,万一档案暴光,会影响妹妹对父母的信任,因为档案需要我们的签字同意。第二是怕档案会变成妹妹的标签,反而影响高中老师对她的观感。第三是,档案上的有些状态说法有一定的夸大,我们不是完全认可。

 

这件事情对妹妹的影响在于,她发现事情变得更复杂麻烦了,她要去见更多的机构,医生,重复自己的故事,这让她很不高兴。心理医生也很慎重的跟她谈了,你要坚持来见我可以,圣诞节前你自己加强情绪控制,不能再闹什么危机事件,不然你就直接转到政府小组去,他们会全方位的接手你的案子。同时,妹妹也注意到父母在处理她的问题上的巨大改变。危机事件之后,我们一句责备的话都没有说过,反而上来都是肯定- 肯定她在感觉不好的时候主动去见辅导员,寻求帮助,这些都是好的。我们也在她情绪不好的时候,要求在家休息一天不去上学表示没有问题。她的聪明在于,她会思考,通过观察她开始考虑到底应该怎样处理自己的情绪困扰是最合适的。






海云 (2016-01-29 22:53:00)

就是需要全方位的努力,也就是劲儿使在一块儿,才会有成效。

梅子 (2016-01-29 23:10:49)

国内这样的例子也很多,但心理辅导系统还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