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赞美诗的新移民

       

      前几日电话问候邱牧师,说起不少新移民刚来时四顾茫茫把教会当作第一站,而找到工作和各方面安顿后就销声匿迹了。邱牧师是49年前从上海去了台湾的,不是跟了败退的部队稀里糊涂去的,是自己拎只小皮箱明白地背井离乡的。听邱牧师教堂内外的讲话都不曾听到大陆和台湾两岸相隔之类的片言只字。当然,邱牧师是传达主的声音的人,在主那里不管你在世界那个角落,你我相隔几重山水,皆是一家兄弟姐妹。想来这也是当初刚来加拿大举目无亲喜欢到教堂的一个缘故吧。加上邱牧师跟我讲话总是用上海话,而且他讲的是地道老派的沪语,比如,很好,他不像现代上海人那样说“老好”,而是说“邪气好”。邪,在这里发音如“霞光”的霞。我有时竟恍惚觉得上帝开口也是上海的腔调呢!

           其实,我早已搬迁到离邱牧师布道的教堂很远的城市,而且经营了间餐厅一周开七天,无法正常去做礼拜了。虽说牧师理解我的处境,但我还是颇有点心虚,似乎自己也是那些有了着落就在上帝面前失踪的人。由此又想到曾经读过的一本英文小说,Margaret Craven的《听见猫头鹰叫我的名字》(I Heard The Owl Call My Name)。这本书曾是上世纪60年代《纽约时报》荣登榜首的畅销书,不过全无任何涉及美色、暴力,或者任何时尚元素可博人眼球。

        小说的故事发生地是离我家并不遥远的温哥华岛,这个在作家叙述的故事里还是个与世隔绝的原住民区,如今早已被不断搬进去的外面世界的人打破了原本的闭塞。就我熟悉的餐厅熟客,就有许多白人把房子卖给移民来的中国富人,然后移居到岛上去颐养天年。如今的温哥华岛断然已不是小说里的那个患了绝症的白人青年牧师所进入的原始部落了,小说主人公在生命最后时日一面感受到部落里人们互相依赖的生存状态,同时也开始感觉部落里年轻一代的骚动与逃离。

        小说的主题涉及了生命意义和价值、传统与现代的转变,文明的困惑。书中提到:对于现代都市中越来越独立的人们,教会正在成为一个“ANACHRONISM”,(过时的事物),而在印地安地区人们更需要教会则是因为他们不得不互相依靠。这让我想到新移民与教会之间的临时亲密而实则脆弱的关系。

        有统计数字显示,近年来去教会的人数特别是年轻人呈下降趋势,甚至包括崇尚天主教的魁北克省。但另一方面,刚下飞机的新移民纷纷走进教堂,很多人一来到加拿大便急于去寻找一个教会,即使并非基督教徒,甚至原本是共产党员身份的无神论者。当然基督是宽宏大量的,谁来他都展开双臂。不过信仰是不可能因飞越了太平洋一夜间就改变了,多数新入教会的人起初并非为了信仰而来。新移民离开了原居国,就象印地安人说的老鹰离开天空,原本的能力和地位顿失,也就不那么独立和自信了。于是教会成为一处SHELTER(庇护所),人们去那里找寻朋友,建立新的人际关系,并希望从中获得某种机缘。还有一点对于突然失去了自己在母国的职位、地位的中国移民,教会里人们不分职位贫富,在其中比在外面似乎能获得更多的尊重与关爱。特别是一些缺乏英文沟通能力的新移民,在教会里被人热情地拉着手问寒问暖,听人家用母语叫自己一声“张先生”“李太太”,仿佛又找回了被尊重的感觉。

       邱牧师布道的教会,原本主要是台湾移民,这十几年来,越来越多大陆新移民的加入使教友们一口台湾腔的国语也变成多元的大陆地方口音。不过教会也委婉地提出了一条注意事项,就是提醒大家不要在这里做推销之类的生意

         这就要说到近些年大陆富豪移民了。通常,他们一下飞机就去找地产经纪人看豪宅、购置有炒作潜力的海景房。他们中的许多人并不那么急于到教会里去寻找感觉。因为财大气粗,总是不乏怀有各种目的人主动围着他们转。不过一旦安顿要住下来了,总不能只是住在豪宅里天天看大海吧,其实这些被当地人称为“New Rich”的 中国新移民,大多数是不会丢下国内赚钱的买卖安心住下来看大海的,原本也没有那番诗情。而不得已住下来的也不能总是钓鱼打猎打高尔夫,于是想要折腾点事儿干的,就得要人际关系。虽然如今可在微信里迅速进入多个群,结识许多信友,可朋友圈里转来转去的“心灵鸡汤”并不能真的拿来喝呀,要建立起切实的关系还得底下握手吃饭。而去教会认识的,相对比较踏实。特别对于做生意做推销那些人,一次礼拜就认识好多教友,没准儿就有了商机呢。

        现代人表面上不像从前的印第安人那样需要相互依靠着生存,似乎各自都很独立,可内心的无助却是空前的。无论是想在教会里获得心灵安慰的还是想获得什么机缘的,在上帝眼里都是可怜的羔羊。站在教堂里唱着赞美诗的人,有多少是知道那诗里说的什么,更别说是什么意义了。很多人只是张张嘴巴而已。上帝倒也不去追究人们只是张张嘴做做样子,上帝原本就明了这世俗的悲哀,无论贫贱的富贵的,光着脚寻路的,坐着豪车拉风的,皆茫茫然在迷途中。     

      于是,就想到大多唱着赞美诗的人不过是在等待着被拯救,只有真正在社会生存和个体人格上均富有独立性的人,才有力量传递上帝的爱。

 

 

 

 

2015.05. 07






宇秀 (2015-12-05 06:51:26)

好不容易,终于会自己插图了,但不知怎么放大或缩小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