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讲 认清那些错误的想法(思维) 下

7 . 肚子里的蛔虫。试图猜译他人的想法,反而招致负面的行为。比如:父母很希望带着孩子去看爷爷奶奶。但是却对孩子说:我知道你没有兴趣去爷爷家,你宁愿跟你的同伴玩儿。但是我们希望你能跟我们一起去。这样猜译孩子的想法,反而导致孩子真的跟父母拧着干。

8. 怪罪。掩盖了实事,却把自己或别人放在焦点下。怪自己怪别人,却偏偏忽略了问题所在。

例子:老爹责怪儿子从冰箱里偷拿啤酒喝。儿子反过来怪老爹总爱喝酒,离开酒过不了日子!孩子于是把自己违法喝酒的事怪罪到父母喝酒上来。相互责怪,却没追究真正的问题。

           9. 违规的借口。青少年通常会为自己的不当行为找借口,用他们的情绪或者某些其它的问题来掩盖。比如,说:那个规章我不需要遵守,因为我今天抑郁心情不好!

学校给那些迟到的孩子警告,常碰到孩子抱怨不该处罚他们,因为前一晚他们与父母吵架很生气,睡不好等等。

 10。独特性。用自己的独特性遮盖所有的问题,以致一直学不会解决问题。比如:一个少年人去商店里申请营业员的工作,去面试后立刻断言商店不会雇用他的,因为他们看不到他的特殊才能,而且他们雇用的人都是跟他不一样的怪人。

 11。最小化。把自己的破坏性或者对别人造成的伤害看成是最小性质的。举例:孩子在学校跟别人打架,把别的孩子打得鼻青脸肿,被学校处罚,回家对父母说他没怎么打架,那个孩子连一根骨头都没断。孩子从父母的钱包里偷钱,父母指出,孩子狡辩:我只拿了两块钱!

  12。丑化或者恶化实事。对别人的正面积极的努力,总给予负面的预测或者极力丑化恶化实事。把世界看得很灰暗,把所有的人看得很罪恶。比如: 青少年参加陶瓷制作的课程,花了半堂课的时间在说他做不出好陶瓷,做出来的肯定丑陋不堪等。事实上,他化了许多时间在计划他丑陋的作品,而不是好好学习技艺做出漂亮的东西。

 13.错误的自我感知。期待自己成功却拒绝作任何努力去改变。青少年总认为奇迹会发生,他们指望着天上掉馅饼!很多高中生会告诉你他要上最好的大学,可是往往这些孩子在说这话的时候并没看到他自己与那些好的大学的距离,他以为不需要付出努力就可以达到他嘴里说的那一步。

 14. 自我错觉。错误的感知和思维,不断地重复和出现,最终就变成了一个人坚信不疑的东西。比如:一个孩子多年一直相信他的弟弟不喜欢他,最终他坚信他的弟弟恨他,所以他对弟弟充满了敌意,常常会趁父母不在打弟弟。

错误想法(思维)的家庭案例:

马基和泰德有四个儿子,问题大多出在大儿子卡尔身上。

卡尔对父母态度恶劣,把自己身上所有的问题都怪罪在父母身上。每当父母试图管教他时,都被他的长篇大论迎头痛击,当父母发现他在自己的房间里偷偷吸烟并指出时,卡尔大叫:“你们不是说我是失败者吗,那你管我吸不吸烟!”

后面的三个弟弟都开始学习大哥的样子顶撞父母,这对父母发现在他们管教孩子的时候,常常陷入需要自卫的地步,与孩子争执半天,却把最初需要对孩子想说的话都忘记了。

妈妈马基尤其烦恼,她对长子的态度是非常的黑白分明的。而卡尔这个十五岁的少年人,荷尔蒙正如火山爆发,如他这个年龄的一些孩子一样,社交上常感乏力尴尬,不晓得如何与他人缩短距离感。妈妈希望儿子能够聪明一点,不要总像个失败者“Loser”。

李曼先生对这位母亲指出,期望可以黑白分明,但是看法可以是灵活的。(black and white in expectation but very flexible in perception)。也就是说在给孩子制定十八岁之前在家里不可以吸烟,这个规章可以是黑白分明的,十八岁以后,孩子从家里搬出去,不再受制于家里的规章,也是合理的,那时,他有自己的选择权,自己负责自己的行为后果。但,有一条,卡尔的妈妈不该用“失败者”这样的词来给儿子定型,我们都应该看到少年时代只不过是一个人一生中很短的几年,是一个人从孩提走向成人的过程,这段时间很多的变化会发生,卡尔今天社交笨拙,不代表他一辈子都是如此!他们会从学校、电视、网路等各种渠道去慢慢学习掌握技能,孩子的可塑性常常超出我们的想像!

李曼先生引导这对夫妻修正他们本身的错误思维方式,这使得他们自己犹如拿着一面镜子对照自己的言行,他们很快地意识到在能够帮助他们的孩子纠正不当行为之前,他们自己必须改变一些过去的认识和想法,这样才能有效地与孩子们达到沟通的效果,从而最终帮助孩子平顺地度过他们成长发育的阶段。

 

待续






天地一弘 (2015-04-09 14:01:56)

谢谢海云的详细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