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 《寂 静 的 春 天》

          1962年美国女学者蕾切尔·卡森(Rachel Carson 1907-1964)的《寂静的春天》(Silent Spring)问世,成为现代环境保护运动的肇始之作。

         她写到:“1958年元月,我收到奥尔加·欧文斯·哈金斯的信,信中谈及她经历了一个小的生活环境被弄得没有了生命的痛苦过程,这使我把注意力急转到多年来我一直关注的一个问题,于是,我意识到必须写这本书(ⅪⅩ页)”。

         卡森以大量的事例和详实的数据揭示了杀虫剂和农药对生态环境影响,而招致了利益攸关各方的抨击。当时肯尼迪总统指派一个专门小组调查书中的结论,后来国会召开听证会,接着成立了第一批基层环境保护组织。时至今日,环境保护成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议题,蕾切尔·卡森成为现代环境保护运动的先驱。 

 

         美国前副总统戈尔在本书的引言中写到:“蕾切尔·卡森这部里程牌式的著作已无可辩驳地证明,一种思想的力量远比政治家的力量更强大。……如果没有这本书,环境运动也许会被延误很长时间,或者现在还没有开始”。“她将我们带回到一个基本观念,这个观念在现代文明中已丧失到令人震惊的地步,这个观念就是:人类与大自然的融洽相处”。

         梁从诫先生在这部书的中译本序言里写到:“中国今天面临的环境问题要比上世纪六十年代卡森笔下所描写的情景不知要严重多少倍。……卡森将自己的这本著作起名为《寂静的春天》,是因为对于普通的美国人来说,在自家后院里听不到鸟鸣是件会使人猛然吃惊的大事。可是请大家回忆一下,我们中国城市居民,什么年代在自家后院或附近听到过鸟鸣呢?对于中国人来说,环境问题已远远不只是什么听不听得见鸟鸣,而是人能不能正常生存的问题了”。

         我们今天面临着比当年的英、美等国更为严重的环境问题。发展中国家本应吸取教训,避免重复前人走过的老路。我们却“义无反顾”地走上了“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有人认为,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由之路。所谓发展是硬道理,应该是有内涵的。发展经济靠牺牲环境带来的GDP,虽然表面看来取得了一些繁荣,最终吃亏的还是人类自己,治理污染,将付出高昂的代价。  

        人类社会出现以前,我们生活的这颗蔚蓝色的美丽星球,按照自然的规律在进化发展,生物圈的出现是大自然演化的必然结果。人类出现以后,原始社会靠狩猎、捕鱼、采集生存,对环境的影响很小。农耕社会,生产力低下,对环境破坏有限。而且出现朴素的“天人合一”的思想,知道“休养生息”的道理,与自然界也能和谐相处。工业革命以来,作为地球的主宰,取得一个个的胜利,逐渐形成了“人定胜天”、“改造自然”的观念。人类开始妄自尊大,对自然界的破坏愈来愈大,没有意识到与自然界和谐相处的重要性。近百年来,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人类活动可以到达太空、地下、海洋深处。各个国家的发展差异,在无序的生存竞争中,资源开发到了空前的规模,环境破坏无所不在,军备的发展足以毁灭整个世界,人类生存中出现的环境问题也愈来愈多。

          1971年英国学者巴巴拉·沃德B.Ward和美国学者雷内·杜博斯R.Dubos发表了《只有一个地球》Only one earth )。强调重建地球秩序的重要性,指出我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之间已经失去平衡,并将危及后代的生存。人类只有一个地球,要善待之。

        卡森指出:“‘控制自然’这个词是一个妄自尊大的想象产物,是当生物学和哲学还处于低级幼稚阶段时的产物,当时人们设想中的‘控制自然’就是要大自然为人们的方便和有利而存在”(本书295页)。

         这使人想起了大跃进年代:大炼钢铁的狂热、漫山遍野驱赶麻雀的闹剧、亩产万斤大放卫星的喧嚣……,人们生活在“一天等于20年”的激情之中。“要把山河重安排”的豪情壮志,虔诚、盲从的大干快上,豪气干云的战天斗地,使生态环境遭受到极大破坏。

         1972年罗马俱乐部发表《增长的极限》,是悲观派的代表。该书指出:“1,如果在世界人口、工业化、污染、粮食生产和资源消耗方面现在的趋势继续下去,这个行星上增长的极限有朝一日将在今后一百年中发生。……2,改变这种增长趋势和建立稳定的生态和经济的条件,以支撑遥远未来是可能的。……3,为了达到这种结果而开始工作得愈快,他们成功的可能性就愈大”(19-20页)。“现在几乎所有人类活动,都可以用指数增长曲线来表示,…… 指数增长有欺骗性,……它可以突然接近一个固定的极限。……人类可能只有很短的一段时间对有限空间中的指数增长结果作出反应(23-28-57)”。

         他们提出零增长的观点,后来又修正了部分观点,把增长极限改为有限增长的提法。这场全球范围内有关人类未来的大辩论延续至今,该书也成为环境领域最畅销的经典之一,被翻译成30多种语言,发行3000万册。

        另一部《没有极限的增长》(原书叫《最后的资源》,1981年出版,作者朱利安·林肯·西蒙),是乐观派的代表。他批评了悲观的观点,指出在科学技术不断进步的情况下,可以开发出新能源、创造出新技术、制造出新的代用品,和利用品位更低的矿石。人类没有理由那么悲观。应当指出,除了纯技术问题外,社会因素也非常重要。 

         在以上著作和报告的影响与推动下,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人们对生存环境问题的高度重视。197265--16日,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召开了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这是各国首次共同探讨保护全球环境的国际会议。专家顾问小组组长雷内·杜博斯博士,为大会起草了《只有一个地球》的非正式报告。会议提出了“只有一个地球”的口号,通过了《人类环境宣言》,将每年65日定为“世界环境日”。同年成立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总部设在肯尼亚首都内罗毕,统筹协调全球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国际合作问题。

         挪威女首相布兰特伦为首的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1987年发表《人类共同的未来》。为了解决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矛盾,既满足当前需要,又不削弱子孙后代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提出“可持续发展”的概念。这一概念于19926月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得到普遍认同,并通过了《21世纪行动议程》、《里约宣言》和《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等文件,确立了可持续发展战略。此后,“可持续发展”概念的内涵不断丰富和扩展,超出了环境保护的范畴,涵盖了社会、经济、人口、资源等各个方面。

        各个国家发展水平的差异,利益诉求不同,很难达成共识。2009年在丹麦哥本哈根举行的会议经过艰难的努力,最后达成不具法律约束力的《哥本哈根协议》,维护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其《京都议定书》确立的“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

      历史旧账和现实责任如何界定,要想达成一个有法律约束力的文件难度很大。目前最应该关注的是一批最不发达国家和受海平面上升威胁的岛国。

      20126月,在里约再次召开可持续发展世界首脑峰会(里约+20峰会)。用绿色经济的理念,致力于消除贫困来解决可持续发展中社会、经济和环境问题。我国也派出民间组织和企业家代表参加了会议,交流和借鉴各国发展绿色经济的有益经验。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表示:“里约+20峰会将成为我们这个时代最重要的全球可持续发展会议之一。”

          我国在1994年公布了《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制定了新世纪的发展战略。中国环境问题是世界环境问题的组成部分,我国愿与各国一道,发挥积极作用,参与解决环境问题。

          这些年来,我国在植树造林、退耕还林、还草还牧、治理污染、保护生物多样性、设立自然保护区以及开发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水能、风能、太阳能、核能)方面取得很大成绩。但是也要看到,我国人多地少的现实,每年被占用的耕地、水土流失和荒漠化面积在继续扩大。江、河、湖泊的水面减少,水质污染加重,很多地方缺乏清洁的水源。这些年煤炭、钢铁和水泥的产量居世界第一,在生产和利用过程中,成为一种重要的污染源。

          随着经济发展和生活条件的改善,人们追求较高的生活水平。汽车数量迅速增加,汽车尾气排放加重了空气污染。一些城市的雾霾天气终日不散,气候异常、极端天气频率增加,甚至成为某些疾病的诱因。而一些不合理的人类工程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急需引起重视。生态环境局部好转,整体恶化,前景堪忧的状况,没有得到根本改善。

          如果总是接触被重金属污染的土壤里生长出来的粮食、蔬菜、水果和被各种不规范的添加剂污染的食品、不洁的水源、浑浊的空气,这样的生活是可悲的,是不可持续的。对于大气、土壤、水资源和食品安全的担心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组成部分。要改变这种状况,必须花大力气,从源头做起。首先要改变靠GDP发展经济的政绩观,树立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培养公民的环境意识。让蓝天白云、鸟语花香和青山绿水永驻神州大地。

        蕾切尔·卡森是海洋生物学家、科普作家,当过公务员和教师。她写这本书时,正是战后美国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发展经济与环境问题的矛盾开始显现出来,因而遭到很多人的反对。本书的译者后记写到:“卡森所遭受的诋毁和攻击是空前的,但她所坚持的思想终于为人类环境意识的启蒙点燃了一盏明亮的灯(第358页)。” 她热爱大自然,关心平民百姓,以其丰富的科学知识、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远见卓识的前瞻性,对环境问题的深刻思考,使她成为20世纪的一位伟大女性。

                                                                                                                                           写于2014年元旦前后

 






棹远心闲 (2014-09-30 02:52:15)

谢谢介绍。保护环境是每个地球人的责任。

明凤 (2014-09-30 20:29:21)

还需要地球村村委会的大智慧。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