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日记(69):出国潮

 

199x年八月x

 

博士课题做完了,答辩也完了,证书也发下来了,生活一下子恢复到了从前。每天忙忙碌碌,上班下班,竟然有些失去方向的感觉。当你满怀激情地追求一样东西就像这个博士学位,千幸万苦的终于把她得到的时候,却发现并没有因此改变自己的生活。你还是你,并不因为多了个头衔就有所改变;工作还是原来的工作,工资还是原来的工资,没房子还是像以前那样没房子,生活似乎激情之后又回到了原点。

 

这些年出国热像潮水一样席卷着高校,几乎每个校园到处都是托福,GRE的培训广告。一到晚上和周末,大学的阶梯教室里都是英语强化班,人们疯狂的热衷出国,似乎都已不太考虑出国是否对自己合适,只是一味的出国。有些本科生甚至已经不太重视专业课的学习,把所有的精力都花在英语上。一旦托福拿到高分就能申请到奖学金,很多人就放弃了国内的学业,出国重读本科去了。有研究生学历的也在拼外语,好继续出国深造。

 

由于孩子在祖父母处,我一下子也有了很多闲暇,于是也参加了一些外语班。我倒没想过出国,但强化一下外语毕竟是一件好事。我突然感觉自己似乎被卷到这出国的洪流里去了,停不下脚步。

 

伴之以出国潮的是另一汹涌的下海潮,人们一批批的去深圳,去南方,那里似乎到处是机会,凡去南方的似乎都发了财。

 

 

199x年八月x

 

临床医师的工资收入很低,一个月也就几百块钱;有些人就放弃了医生的行业下海经商去了。我们科的马大夫是多年的主治医师,去年辞职下海了,据说去深圳倒汽车了。今天好像有什没事来到科里,一身名牌,西服笔挺。

 

见了我说道:“听说你博士毕业了,怎么样,还是没地住吧?我现在倒腾两趟赚的钱就能买商品房了,根本就不为分房那破事着急了”。

 

听后我羡慕不已。不过我想我恐怕还真没有下海那个本事,还是老老实实当大夫吧。

 

199x年八月x

 

科里的硕士毕业生王大夫最近拿到了全额奖学金,下周就要去美国读博士去了。

刚分来不久的女大夫小沈也要去美国了,去和他丈夫团聚去了。

 

加上前几年出国的,科里去美国的已经有7个大夫了。

 

 

199x年九月x

 

科里心导管技术最好的明大夫突然辞职了,听说去新加坡的起博器公司挣大钱去了。这两年科里的二线主治医师出国,下海的已经有5个了。

 

这么多有经验的医师离开,大家都很沮丧,培养一个好医生要好多年啊。不过医生的待遇太差了,工资低,工作时间长,也没个节假日,大家离开临床一线也可以理解。

 

不过走的人太多了,已不是正常的人才流动,而是人才流失了。主任看来心情也不好,整天黑着脸,也不怎么和大家说话了。

 

 

199x年十月x

 

今天晚上夜班,看完病人就见值班的护士小丛趴桌子上抹眼泪。这小丛是护理系毕业的。一般护士都是护校毕业的,应该算中专学历。近些年医学院为培养高层次护理人才特成立了护理系,也是大学本科。但这是个慢效应,护理系毕业生太少,分到各医院后,一个科室也就一,两个,成不了什么气候,只能跟着大家一块排班。我知道小丛一直都不安心当护士,一直在忙呼出国。

 

我走过去,坐在旁边的椅子上问道:“小丛,怎么回事?谁欺负你了?”

 

小丛抬头一看是我,平常大家关系不错,就说道:“我现在出国遇到困难了,托福,GRE 都考完了,分都挺高,美国的学校都要我了,可是我办不来经济担保。我表哥一家都在美国洛杉矶好多年了,我父母亲自跟他们说,他们就是不给我担保。你说,这人一到美国资本主义社会怎么连亲戚都不认了。”

 

我说:“也许他们也有难处,在外头可能也挺不容易的”。

 

这时候正好四床的病人来说液体输完了,小丛擦干了眼泪坚定的说:“我一定能出国“,就给病人换液体去了。

 

 

199x年十月x

 

今天医学院基础所有个分子生物学的培训,我下午正好没事,就骑车去医学院参加,也能增加知识,添些技能。

 

到达医学院时课已经开始了。培训是在一个很大的实验室里进行,有很多实验台,讲台上一个40岁左右的男教师穿着白大衣,打着领带,给大家讲课。不时讲出很多英语,边讲课,边练习操作。

 

没想到参加这个分子生物学培训的有这么多人,那么大的实验室都坐满了。我就在最后一排找了个位置坐下。突然发现旁边胸外科的扬大夫也在那。杨大夫是78级的,老胸科主治大夫,手术技术非常好,说话也特有意思,我得叫他老师。我赶紧问道:“杨老师,您这‘一把刀’,怎么也来学这个?”

 

杨大夫:“我不也想出国嘛,现在想出国必须学分子生物学,咱这临床再好人家也不要。学分子生物学特容易出国,就跟那些工科学电脑的似的。”

 

我说:“您都多大岁数了,还折腾出国?”

 

扬大夫:“没办法呀!当大夫工作累,挣钱少,要是能出去最次不对孩子也好嘛。一出国外语水平长的特快。你看讲台上那个张老师,就是刚从美国回来的。咱们在国内学了这么多年英语,大家讲英语,也就咱们自己互相能听懂。人家美国回来的,英语说的就是好,咱们基本都听不懂。”

 

我说:“人家那英语不是说的流利么。”

 

杨大夫:“美国钱特好挣,到处是工作。你看台上张老师脚上那双大皮鞋”

我一眼望去,张老师脚上穿了一双高腰非常漂亮的翻毛皮鞋,国内好像还真没见过这一款。

 

杨大夫:“你看他那双大皮鞋,多好,国内买不着!人家张老师在美国都没花钱,街上捡的。老美甭管多好的东西都往街上扔,随便捡。”

 

我说:“真的,假的?你怎么知道人家的皮鞋是捡的?”

杨大夫:“反正都这么说”

 

这时候讲台上张老师高声说道:“唉,后排那两位,别开小会,注意听讲”

我和杨大夫赶紧住了谈话,听老师讲课。

 

 

199x年十一月x

 

今天早上全科开周会,主任对年轻人都想出国非常反感。稍微谈了科里目前的工作,奖金等就话题一转,谈到出国问题。

 

主任:“我知道你们这些年轻医生,研究生都想出国,我现在告诉你们出国对你们没什么好处。我在欧洲呆了8年,用我切身的体会告诉你们,假如你们去国外进修学习,人家是欢迎的,因为你是客人。如果你想长期呆那,那些白人是不会平等对待你的,人家不会把什么机会都给你这个黄种人的,要想痛痛快快的当大夫,只能在中国。你们要是真出国了,会体会出我说的话的。”

 

大家静静的听主任训话,谁都不敢多言。

 

我想主任说的是对的。虽然我没出过国,但可以想象,中国人出了国,大家和老外长的都不一样,人家怎么可能那么容易信任你,给你那么多机会,不平等很可能是真的。但是当今年轻人出国和老一代出国是不一样的。老一代那些早年能出国留学的,哪个不是家财万贯!没有生活的压力,那肯定‘出国’是为了理想,‘回国’也是为了理想,所以老一代那些能出国和回国的其实都是最幸运的宠儿。

 

而今天我们这些人想出国,更多的其实只是想改变生活的窘境。如果连个住的地方都没有,还挣扎在基本的生活水准,过多的谈理想等精神世界,是不是有些奢侈。

 

 

 






杏子花开 (2014-05-24 14:13:36)

呵,坐上沙发欣赏了。

能够坚持写日记,不容易。踏实地走过每一步。

姜尼 (2014-05-24 16:36:33)

杏子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