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孔子裸奔 二(1)

二  孔子,何以为“圣”?“仁”在那里?

 

孔子也算是件文物,而文物的鉴定最好用科学的现代的技术和方法来进行分析,用DNA来检测,然后根据他的成分和属性再来判定文物的价值;孔子也不例外,要对他分析。鉴定文物时:不应该只看文物是放在什么地方,或只看是用什么布包裹着;还不能只是看,一定要上手,不能摸都能不摸。对于孔子,我们不能只是围着他听一些人说:“‘圣人’的头,‘圣人’的真身,‘圣人’的身上还有光。”其实,孔子身上的那些彩是另外添加的;孔子也不会放光,一吹灯,一样黑黢黢的。别说那么多,快把孔子从供台后面搬出来,给他脱了马甲。

 

看看孔子“圣”在什么地方?他什么地方算是“圣”?

先用水把孔子洗一洗,把“半部论语治天下”之类的尘土除掉,看看这孔子是石头还是土疙瘩,看看孔子是草包还是牛粪。弄点孔子给小白鼠吃,看看能变成啥模样?把孔子烧一烧,看看会有啥结果?如果是金子最好,若是草包、那可就惨了。

要研究东西,想了解事物真相;当然就要带着问题,提出问题;再通过试验、分析,总结出试验结果,最终让问题有答案,也就能够了解事物的真相了。

 

孔子的DNA里包含了一些什么?

孔子压倒一切的理论、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什么?

孔子“仁”的前题是什么?

孔子讲求“治国”、“修身”的方法是什么?

孔子一生的追求、毕生的梦想是什么?

孔子的命门、孔子的流毒是什么?

孔子所高举、维护、遵行的是什么?

孔子烂熟于心的专业是什么?

孔子的教学大纲、孔子要遗传后人的是什么?

 

我们先来看看儒家的“圣人”孔子对儒家的“复圣”颜回阐述的儒家思想的核心,听一听孔子对最能通达和理解孔子之道的颜回所作的最高最深精准的指点: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论语·颜渊》)

这就是孔子要告诉我们的,这就是儒家真经的精髓。

 

“复礼”、“礼”!这就是孔子的一切。孔子一生就是围着“礼”打转转:复“礼”、尊“礼”、守“礼”、讲“礼”、学“礼”、教“礼”、卖“礼”。因此,不讲“克己复礼”的就不算是孔子,最多能只算是变异了的孔子。

但是,这行活儿、全活儿是“礼”的孔子能算是“圣”吗?

孔子所告诉我们的、孔子所指点的、孔子所要求的就是:样样都“非礼勿”。

但是,历史是孔子说了算的吗?就让孔子自己“克己复礼”去吧!

 

历史天天都在“非礼”着、天天都在不断地向前进步着。历史天天都在“非礼”着让人类由蛮荒走向文明;历史天天都在“非礼”着创造着新的生活和奇迹;历史天天都在“非礼”着把一切不良善逐渐转变成公平正义;历史天天都在“非礼”着让人们让人们去追求真正的幸福快乐;历史天天都在“非礼”着让人们明白生命的真正意义:历史天天都在“非礼”着让人们追求真理、真爱。

 

我们天天“非礼”着,最后有一天“非礼”到了目无君王、国无君王,把“礼”的源头:帝王、也给“非礼”掉了。中华大地才开启了新的历史篇章;人民才知道什么是生活,人民才知道了什么是健康快乐,人民也才有了阳光般的快乐。

 

历史长河的洪流飞奔向前,涌激流、过险滩,不回头地“非礼”到现在。当我们向前追溯,看到了还在原地污泥沉砂里的,看到了在那里最“中庸”的。这时候,我们就明白了:孔子、孔“圣人”原来就是那最不能动的大石头。那大石头非要死死地躺在那里,非要挡着奔流向前的洪水,任凭风吹雨打,就是不动,就是在那儿“中庸”。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非要“中庸”的孔子怎么能算是“圣”?如果孔子算是“圣人”,那么河底下剩下的“圣”也太多了。

 

孔子一辈子都在没完没了地学“礼”,充其量也就是一台复印机、一部留声机。孔子只嚼别人嚼过的馒头,那又有什么味道?照葫芦画瓢地当一辈子学徒,怎么就成了“圣人”?!

如果都按孔子所教授的:尊行周朝的礼法制度,行为举止一步一趋,就像他的弟子颜回一样,不敢有丝毫地更改,恐怕我们仍然还在刀耕火种。难道我们现在还要钻木取火吗?

现在的电脑、电视、电话、网络、手机......统统在“非礼”的范围内。如果按孔子的学生守则、帮规、行规:“勿视”、“勿听”、“勿言”、“勿动”,那么我是非死不可、非疯不可、非变成大木头不可。

发展才是硬道理!因循守旧,故步自封,最后只能是走进死胡同,最后只能变成大石头,变成文物,变成化石。

新思想,新观念,新制度,新发现,新创造改变着世界;今天比昨天更美了。所以,我坚信:明天一定更美好。

 

改革开放的创新理论,在短短的三十年就给中国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生机与活力。思想的解放,观念的更新,让无数人走在了时代的前列,让他们尽展风流,尽显英雄本色;同时也让我们收获了意想不到的成果。三十年前,谁能想到会有今天的繁荣与辉煌?谁敢想家中有台个人电脑?谁能知道什么是博客、蓝牙?谁能想到我们能举办如此盛大的奥运......

一国两制这个伟大的创新构想,成功地解决了香港问题、澳门问题,洗刷了因“礼让”而造成的中国人一百多年的耻辱。在这个成功和突破的构想下,又给香港和澳门带来了常足的繁荣和稳定的发展。

只要是新的进步,哪怕是一小点,它带来的也许是巨变。只要是新的突破,哪怕是一小点,就会别有洞天。只要是新的发现,哪怕是一小点,它就会拓展出一个世界。

开水壶变成了蒸汽机车;小木棍变成了听诊器;二踢脚变成了火箭;看苹果落在地上,明白了太阳、月亮、地球、宇宙之间有力的联系……。看看,突破固有思维、开拓新的思想空间,世界变得有多快、多妙。

剪掉大辫子,放开小脚,知道了从未有过的轻松自在;对皇上“非礼”一下,竟然一下子长高了许多;走出国门,眼界真开阔;举办奥运,和世界各族人民一起快乐快乐、热闹热闹,我们精神振奋、神清体健。若大家都知道这样“非礼”一下会这么有意思,谁愿意整天跪着趴着?谁愿意去做二奶呢?

太多的经验、无数成功的例子、无数“非礼”的举动,说明突破习惯思维、打破陈规、不因循守旧、另辟蹊径、科学运作,就能化腐朽为神奇,就能为我们开拓出广阔的空间,就能给人类带来不可思议的飞速发展,并且将能实现我们更多的梦想。

万幸!我们没有听孔“圣人”的剩言。听了他的剩言:我们现在还得吃别人的剩饭,穿他人的破衣服;我们现在还得每天磕头下跪;我们现在也许被“礼让”给了什么人。如果听了孔“圣人”剩言,剩来剩去,不知道能剩下些什么?“周礼”剩下了,孔子剩下了,奴才剩下了,太监剩下了,“君子”剩下了,小人剩下了,暴君剩下了,阳奉阴违剩下了,奴颜媚骨剩下了,摆臭架子剩下了,磕头下跪剩下了,又臭又长的裹脚布剩下了,愚昧无知剩下了,不知好歹剩下了,不辨善恶、美丑剩下了,不求公平正义剩下了,豺狼剩下了,不知人性剩下了,不懂真爱剩下了,不追求真理剩下了,“中庸”剩下了,……就是不知道我们民族的种子还能不能剩下?为了我们的种子,让孔“圣人”一边去!

孔子整日里低着头、弯着腰地“述而不作”,不知好歹地“信而好古”自以为是地“窃比于我老彭”。(《论语·述而》)这孔“圣人”既不种地打粮食,也不经商做工;既写不出文章诗句,也不能跨马征杀、保家卫国。他整日里“述”,就如同一个八哥,别人说一句,他就跟这学一句;原来这孔“圣人”就是一只巧嘴的八哥。

孔子“事君尽礼,人以为谄也”(《论语·八佾》),极尽一切能力地献“礼”、行“礼”,不知羞耻地谄媚。这个没有真才实学,没有做事能力,只能摆造型,只会夸夸其谈,只会看主人的脸色,这一副奴颜媚骨的人怎么就成了“圣人”?

孔子“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 (《论语·述而》)。孔子面对“卑且贱的小人”常常是“厉”和“威”,孔子面对君王、上大夫才会“温”,孔子面对“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却能“安”、能“申申如也,夭夭如也”。哎?孔“圣人”还长了一副势力眼。

孔子对别人,包括他的弟子在内,常常骂、常常有粗口,以至于留传至今、写在白纸上的难听话也不少。下面就把孔子的这些“圣言”择录一二。

“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论语·公治长》)。孔子这句骂在《论语》里是最带有文学性的一句,却也稍失工整;粪臭不可闻地俨然成了千古之骂。也让孔子后世的徒子徒孙们同样这般泼脏水、这般污染小孩子。有的孩子被这污水污染了长的就萎缩,因为有些苗刚一出来的时候太弱,如果被这么一盆冰冷污水一泼,以后的生长一定会受到影响的。

“原壤夷俟。子曰:‘幼而不孙弟,长而无述焉,老而不死,是为贼’以杖叩其胫。”(《论语·宪问》)这骂人“老不死的”是不是就从孔子那里留下来的?即使不是,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人家“孔老师”就是这么骂人的。孔子不单单是骂人,还要用棍子打人。不知孔子骂人有何道理?孔子还骂人家:“你是个贼!”可人家又没有偷你的东西,只不过是没有把你孔子当成土地爷一样敬着。

孔子骂人常有之,如:“不得其死矣”,“贼夫人之子”(《论语·先进》);面带怒容常有之:“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论语·八佾》);对“小人”们的嘲笑常有之:“莞尔笑”(《论语·阳货》);不屑一顾的冷笑常有之:“哂之”(《论语·先进》)。一部《论语》,区区万余字,就有这么多污言秽语,“小人”、“不仁”地不绝于口,让我这“卖药的”感到孔子平日里是骂骂咧咧的,让我这“卑且贱”的卖药“小人”只感到孔子的“厉”、“威”;根本感不到什么温暖,倒是感到了孔子蛮不讲理,有些像土匪。“圣人”就这样?

孔子“四体不勤,五谷不分,”(《论语·微子》)既有些肌无力,还有些弱智。我并不是不尊重残疾人,但是,“圣人”总不能是个懒汉吧?“圣人”总不能是个白痴吧?

孔子这“圣人”在很多方面是非常讲究的。虽然孔子说过:“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论语·述而》)但是,孔子没有一天愿意那样“乐子其中”一回。

孔子人家光是皮衣就好几种,并且还要配上不同颜色的外衣:“缁衣、羔裘,素衣、麑裘,黄衣、狐裘;”(《论语·乡党》)吃东西是:这也不吃、那也不吃;总之,孔子的吃、穿,那是个讲究;生活,那是个“小资”。虽然那个时候的大多数人常吃了上顿没下顿、没几个能“小康”生活的,但人家孔“圣人”比黄世人生活得也不差,皮衣都是一件件的;这样的“圣人”真是不好学,也真是少见。

孔子尊“礼”,守“礼”,讲“礼”,讲面儿,摆臭架子,板着脸、骂小人,弓着腰、谄媚,……这就能算是“圣人”了?如果孔子这样能算“圣”,那么满世界都是“圣”了:什么大石头、旧货摊上剩下的玩意,还有花鸟市上的八哥和小巴狗……他们和孔子比,是不是也有几分“圣”呢?

 






梦娜 (2014-04-02 08:47:15)

小心孔子听到。呵呵

天地一弘 (2014-04-02 11:27:57)

有道理!孔子的理论阻碍了社会的进步,却又被人以”礼“尊尚,君君臣臣,进进退退!

温连军 (2014-04-03 08:32:16)

谢谢来访,我愿意所有的人都听到。愿你快乐。

温连军 (2014-04-03 08:35:34)

谢谢点评,对孔子的认识很多人还是很盲目,不得已,再次解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