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谷“被创业”小记(一)

刊登在《水木清华》上

1990年代前期,大陆留学生在硅谷初来乍到,当务之急是找工作养家糊口,哪儿敢想创业呀。俺的创业实在是个误会,还是称为“被创业”准确点儿。

那是1995年初,我在美国国家半导体公司做高级工程师已两年,参与先进模拟半导体工艺的开发。该学的都会了,工作胜任轻松,颇受重用,项目经理言听计从,闲来申请几个专利的奖金,就足以维持家用。但静极无聊,突然想转行去学集成电路(IC)设计。从半导体工艺转到IC设计,好比从裁缝变成服装设计师,个人发挥空间大大增加,是硅谷半导体业的明星职业,但其难度也可想而知。可俺们向来不怕挑战,而且有个大陆朋友,近50岁的化工博士,刚刚成功转行为IC设计工程师,比起他来,俺好歹还是半导体科班出身呢。

当时我的计划是先花半年时间看上67IC设计的书,背背专业名词,再改改简历(特别是国内部分,反正无从查起),包装一下,就出去碰运气找工作。刚看到一半,吴启明老师(清华无线电系56级,我的硕士指导老师;其妹吴启迪是清华无线电系65级校友,后任同济大学校长、教育部副部长)来找我,问我是否认识双极型IC的专家,帮他们小公司(Opus)解决技术问题。我刚好看过一本书,《双极型IC设计》,就硬着头皮冒充专家,说我来试试。

当时,Opus接到个项目,仿制一个电视遥控器芯片,他们解剖了原始芯片的电路,但分析不清其工作原理。于是,每天下班后我去Opus加班,深夜回家后再紧急查书,二、三周后解决了问题,很有点成就感。

一个月后,他们又来找我,说:我们要成立个新公司,你愿意加入吗?我问:这新公司做什么产品?答曰:CMOS image sensor(CMOS 图像传感器,简称CIS)。我从没听说过,又问:让俺做工艺还是设计。答:设计。我于是一口答应,这不就省得去找工作啦。又过两天,他们来了,说:既然你加入公司,那就做co-founder吧?我问:什么是co-founder? 他们解释半天,俺还是稀里糊涂。就这样,我成了OmniVision Technologies(豪威科技)的“联合创始人”,“被创业”了。后来才明白,这co-founder可不是好当的,从此,公司成败的巨大压力如影随形,再也摆脱不了,无论上班下班,时时刻刻为公司操着心,真真切切是“选择了一种生活方式”,踏上了一条不归路!

“入伙”之后,另一个co-founder,台湾来美的Raymond Wu,悄悄向俺吐露了一个惊天秘密:公司的启动资金是他连蒙带骗来的!当时,全世界只有一家英国创业公司(VVL)在研发CISRaymond神通广大,不知从哪儿拿到了他们的工程样品,然后擦去公司印记,就冒充成了俺们OV公司的“研发样品”。这种“样品当然不敢在硅谷露面,于是,Raymond带着它回到台湾,四处演示。最终,通过一个大学同学,认识了和成陶瓷HCG(卫生陶瓷厂商)邱家的二少东,Stanley Chui。 估计人家也是马桶做腻了,在Raymond的鼓动下,想玩玩高科技,于是投资200万美元,成立了OmniVision。得知真相,俺惊出一身冷汗,这上的是哪一条“贼船”呀!但上船容易下船难,还得硬着头皮往下干。如今回头看,这不就是美国版的“汉芯事件”(注:2004年,上海交大汉芯公司以美国TI公司的芯片冒充自主研发的芯片通过国家项目验收,后被人检举)吗?日后,如果公司失败,这就成了“丑闻”,但如果公司成功了,大概就成了“轶事”!

(待续)

 

 






追梦 (2013-12-10 19:51:18)

我的天哪!俺的胆子还小了点,还是站边上鼓掌吧。

春阳 (2013-12-10 22:38:36)

看样子是轶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