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舟魅影威尼斯

威尼斯是除了巴黎之外世界上最为浪漫的古色古香之城,时间的沙漏在这里可以说永远是凝固的。沉浸在甜蜜之爱中的情鸟们(Love Birds)大都选择威尼斯作为蜜月之地,也是因为威尼斯仿佛永远沐浴在文艺复兴的艺术晨曦之中:圣马可广场每隔十五分钟的宏亮而沁人心肺的钟声回荡着天使的召唤;大运河上缓缓而行的密密麻麻贡多拉(Gondola)古舟似乎一直在几百年的历史长河上徘徊;戴着各种化妆舞会面具,穿着歌剧服饰的历年狂欢庆典盛会也都在重演往昔的盛况。然而在所有这些充满浪漫之情的欢欣景致的背后,我却看到了一种难以言传的鬼魅之影,一种由各色各样狰狞而华丽的面具所象征的黑暗。那感觉犹如《鬼魅歌剧》所展示的精美绝伦的艳丽场面背后的黑暗心脏。鬼魅为了赢得他心爱的女人,不惜制造事故勾销多个人命;美丽哀怨的歌声之外,是那种浪漫主义所向往的壮美,而壮美则带来了恐怖和无辜的人命。威尼斯无所不在的千奇百怪面具便象征着这种黑暗鬼魅的魅影;而作为古老交通工具的贡多拉古舟同样遍地布满威尼斯的街头巷尾和海面河边,则代表了威尼斯人的千古浪漫之情。贡多拉舟和魅影面具可以说代表了威尼斯人的日与夜,阴和阳的千年之好。

今日的威尼斯即便是鬼魅面具也只不过是一个美丽的象征,一种吸引满世界游客的艺术商品;因而面具的底蕴更多是一种令人怀旧的无限浪漫风情。然而对我们这些偶尔路过这座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水上之城的天地过客来说,做工精致而装饰花俏的贡多拉舟影则具有更为绵绵倾诉的浪漫风情。这种由一位船工掌船的贡多拉舟类似于中国江南水乡的木板船,但是贡多拉舟的艺术装饰功用仿佛湮没了它的实际交通性能:其舟身比中国江南的木板船长了将近一倍,船头高翘,饰以威尼斯城的图腾动物母狮的铜雕。而且贡多拉艄工都穿一种黑白相间的统一船服,头戴一顶黑色的礼帽,头颈上则挂着一根鲜红色的围巾。威尼斯城至今仍保留了每年一度在狂欢节期间举行的贡多拉舟竞赛, 称为 勒加多赛(regattas。届时的贡多拉舟更是装扮得五颜六色,犹如水上的化妆舞会。在今天的威尼斯城,贡多拉舟仍然起着游览观赏和交通工具的双重作用。我们在威尼斯的几夜落脚于圣马可广场边的一家美国旅馆,旅馆外边正好是一个贡多拉舟的大型渡口,整日整夜停满了众多的贡多拉舟。20099月之初,到威尼斯的第二天,我们冒着夏末秋初的骄阳,从早晨八,九点钟出发,在威尼斯城的心脏里走了整整一天。到黄昏六点钟时,我们还在大运河上的第一座桥,也是最大的旅游景点之一的雷雅托桥周围溜达,一位贡多拉船工找上门来,问我们是否要坐贡多拉船。贡多拉船不愧是威尼斯城的豪华出租车加游览车,半小时便可以把我们从中城雷雅托桥经由弯弯曲曲的水巷送到下城圣马可广场,而且在船上还可以听船工讲河岸两边建筑的各种古老遗闻趣事。如果是自己走的话,则又差不多要一小时。在我们精疲力尽之时,那位贡多拉船工的献辞仿佛触动了我们心灵的最柔软之处,于是便心甘情愿地掏出了一百欧元付了船费,欣喜无比地坐上了精雕细琢的贡多拉舟。

我们第一天下午从巴黎飞到威尼斯的马可波罗机场,随后坐Vaporato(机动)渡船一踏上圣马可广场边上的渡口,第一个印象则是那些扑面而来的,无所不在的花俏面具 。这些面具现在主要用于每年一度在二月份举行的欢庆盛典,最初却起源于非常实用的功能:据说当年瘟疫流行之时,看病的医生为了与病人保持一段距离,便戴上了那种鼻子足有一尺之长的长鼻面具。它的正式名称为“瘟疫医生”面具,由十六世纪的一位法国外科医生夏尔。德罗梅(Charles  De Lome)所设计。当然,在日常生活中戴上面具,还可以隐藏身份,便于多情公子的寻欢作乐。因而威尼斯人的艺术面具既代表了浪漫的欢乐,同时也象征着浪漫背后的黑暗即瘟疫。

在意大利文艺复兴的中心之城佛罗伦萨和古都罗马,则偶尔才能看到威尼斯城中的那些千奇百怪的各色面具。这些面具做工极其精致,精雕细琢,女人的面具更雕有鲜艳的花朵;面具的面料大都以动物的真皮做成,漆成各种艳丽的色彩,象征着各种想象的动物。这些五花八门的面具完全是一种艺术品。一个较好的面具的市场价大都在50欧元以上。笔者在飞回巴黎的临走一天,在马可波罗机场买了两个面具,售货员告诉我,其中的一个绿色鬼怪面具称为“布雷诺”。原来每个面具还都有名称。威尼斯人每年从圣诞节后的1226日开始戴起面具,一直到2月中下旬的狂欢节进入高潮;狂欢节持续十天左右,到尘灰星期三的前一天落下帷幕。

公爵大人(Doge)宫殿的壮观和雄伟之中也隐藏着极其黑暗的故事。中世纪威尼斯的审判都由贵族大人在宫殿里秘密举行;连极刑都是秘密地将犯人投入海底。威尼斯从中古八世纪以来便是一个从事东西方远程贸易的商业之城。在拜占庭于1453年被土耳其人攻破之前,威尼斯人尤其受到拜占庭的文化濡染。玛丽。麦卡锡在《威尼斯见闻》(Venice  Observed)一书中说,尽管威尼斯人崇尚从拜占庭留传过来的希腊文化,乃至威尼斯的最高长官公爵大人以娶一位受过希腊文化沐浴的拜占庭女人而感到无限荣光,但是威尼斯的教堂却不同于希腊的教堂。威尼斯人没有古希腊人那种对神灵的全心敬畏。希腊的教堂门外都画有一个大大的眼睛,象征着上帝无所不在的眼睛。但威尼斯人则并没有希腊人的那种思辨气息,他们更为欣赏一种到世界各地冒险的精神。圣马可教堂门面上的四匹铜马也是威尼斯人在1204年的第四次十字军东征中从其文化母亲拜占庭那里抢来的战利品。

威尼斯人的性格中至今都可以觉察到一股浓重的商人气:从贡多拉舟艄公到餐馆老板,从导游到艺术品商人,他们骨子里都是精于用钱算计的商人。贡多拉艄公给你开的船价一定已经想好了你会还价的余额,像笔者这样没有还价的顾客只能到事后才意识到吃了亏。不仅如此,为什么贡多拉舟一直没有装上现代的马达呢?当然部分是为了保存古老的传统,而部分也是因为人划的贡多拉舟可以开出几倍高的船钱,成为上万名贡多拉舟艄公的生活来源。同样,威尼斯的餐馆除了收取小费之外,老板还会想出来收取客人的座位费,因为在威尼斯的所有公共广场都看不见一把公共的座椅;除了教会之外,也没有任何其他免费的公共设施。威尼斯的所有公共厕所必收取费用,即使是在火车站也不例外,而且其费用恐怕在世界上名例第一。所以玛丽。麦卡锡说,莎士比亚《威尼斯商人》中要求用一磅肉还债的夏洛克形象,与其说代表了当时欧洲人对犹太人的憎恨,还不如说是西方人对威尼斯人的商人之气的厌恶:大众认为夏洛克就是典型的威尼斯商人,或者说所有的威尼斯商人都是夏洛克,他们精明,“抱成一团”,善于外交,商业上咄咄逼人,信奉无神的世俗主义。毕竟,威尼斯曾是资本主义的摇篮。

同样,圣马可教堂远看显示了东正教圆顶的壮观,可近看却并不那末美丽,而处处是商人炫耀富贵的粗俗之气:教堂正面拜占庭的镶嵌墙面和壁画,教堂里面烫金的圆顶墙面,从君士坦丁堡抢来的著名纯金祭坛,连同教堂正面阳台上出自于公元前三世纪的铜马雕像那种金壁辉煌所显示的正是商人的俗气。圣马克教堂即是美丽的,又很丑陋--这要取决于每天的不同时间和光线,取决于你的眼光凝视在它的那个部位。亨利。詹姆斯曾说,威尼斯就像一位多变的神经质女人;玛丽。麦卡锡说,圣马可教堂尤其像这样的女人。然后玛丽问道,为什么威尼斯应该是美丽的呢?一群仅仅为了获利而生存的经商之民怎么会创造出一个幻想的城市,一个魔幻之地,一个像童话和梦一样美丽的迷人之乡?

恰恰是威尼斯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她成了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梦幻之乡。位于狭长的亚得里亚海的北端,威尼斯在公元五世纪前是一片由小岛屿构成的沼泽地。在罗马帝国于476年崩溃后,一批意大利人为了躲避蛮族人的侵扰,便来到与大陆隔着三公里多海面的群岛上,以填海造地的精神建起了一座梦中的水上之城,由一条象鳗鱼一样扭曲的S型大运河连接起整个城市。靠着君士坦丁堡东罗马帝国的庇护,威尼斯人成了东西方远程海上贸易的枢纽。在第四次十字军东征之前(1204年),威尼斯主要都在拜占庭帝国的文化濡染之下,最早建于829年的圣马可教堂便是一座拜占庭式的建筑,而作为威尼斯人保护神的使徒圣马可的遗骨则是威尼斯商人从埃及的亚历三大城偷运来的。然而在第四次十字军东征中,威尼斯人的商人本性毕露,九十多岁的瞎眼公爵大人居然说服了教皇派来的各国十字军首领,亲身出马,竟不顾教皇革除教籍的威胁,不去攻打穆斯林统治下的耶鲁撒冷,而是去洗劫了自己的文化之母基督教的君士坦丁堡。此后威尼斯进入了她的典盛时期,人口最多时达到了20万人。为了保证粮食供应,威尼斯随后又占领了西边大陆上的帕多法(Padova),富罗那(Verona)和威森查(Vicenza )等城镇。到十五世纪初,威尼斯城中的10万居民中,竟有一千多位现代的洛克菲勒。

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在威尼斯成为世界上最富有的城市之后,意大利文艺复兴盛期的多位艺术家和科学家都来到了威尼斯。提香,比利尼,廷托雷多和乔治欧尼都是威尼斯当时著名的画家,而哥白尼和加利略则是威尼斯管辖下的帕多法大学的科学家。圣马可教堂上那个长着翅膀的狮子来自于使徒圣马可骑着狮子杀巨龙的传说,狮子也成了威尼斯人所崇拜的图腾动物;光在威尼斯东北面的兵工厂(Arsenale)一带,就有上百头各种形状的石狮子。公爵宫殿对面的威尼斯图书馆则是建筑师單索非诺(Sansovino)设计的群雕耸立的典型文艺复兴式建筑,与哥特式的公爵宫殿,拜占庭式的圣马可教堂,构成了一个三足鼎立的威尼斯文化沿革的活见证。然而历史上的威尼斯人一点都不像现在的游客那么多情伤感。他们讲究的是效率。当單索非诺的旧图书馆屋顶塌方时,建筑师被投进了监狱,后来又罚他做两年没有酬金的苦力。比利尼的那幅气势宏大的“十字架行进”图, 则相当真实地展示了当时的威尼斯人在圣马可广场上的宗教仪式场面。

威尼斯的衰败在某种意义上也是她自己的贪婪造成的。第四次十字军东征伤尽了拜占庭帝国的元气,以后威尼斯的外交也助长了穆斯林的势力;直到1453年拜占庭帝国最后毁于土耳其人的铁蹄之下,威尼斯人才霍然发现唇亡齿寒,海外商业要塞大都被土耳其人所霸占。不仅如此,教皇和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也于1508年联合起来攻打亵渎神灵的威尼斯人。要不是颇有远见的教皇朱连二世在最后关头改变主意,威尼斯城几乎要被洗劫一空。威尼斯从此一蹶不振,完全靠她历史上的本钱而生活在凝固的时间之中;直到1797年少年气盛的拿破仑将军以八万大军兵临威尼斯城下,废除了历时整整一千年之久的公爵制,给独立的威尼斯共和国划上了句号。拿破仑把圣马可教堂上的四匹铜马运到了巴黎,放在与卢浮宫一箭之地的杜乐丽王宫前,并准备放置到杜乐丽王宫边的小凯旋门之上。1815年,拿破仑在滑铁卢战败之后,铜马又回到了威尼斯。

我们今天所看到的威尼斯完全是一个停留在时间沙漏之上的昔日梦幻之城。在阳光与海水之间, 奇想与现实之间的界线模糊不清。在1886之前, 威尼斯人的饮用水完全来自于雨水,他们用石块建造了地下储水系统。连通大陆和群岛的那条3.2公里长的要道(Causway)是1944年才建成的。威尼斯城有400多座桥,目前长住的当地居民仅65千人,其中一万名是贡多拉舟的艄公。 威尼斯火车站设在大运河的顶端。汽车开过要道后就只能停在大桥西边的停车场。船只是威尼斯人的车辆,四通八达的河道则是威尼斯的马路。

德国著名作家汤马斯。曼的小说《死亡在威尼斯》即是威尼斯那种古老的艺术鬼魅在现代的转世还魂。小说讲叙了一位因工作劳累而得病的音乐教授从德国来到威尼斯的一个岛上休假。有人说这位音乐师的原型即是德国作曲家马勒。在风和日丽的海滩上休假的几天里,音乐师邂逅了一位才刚入青春期的绝美男少年,居然起了非份的爱慕之心。本来音乐师已经打道回府,却阴差阳错由于火车误送了他的行李,而不得不再留了下来。但音乐师的心理则因那种非份的爱慕作怪,而在潜意识里不愿离开风光如画的威尼斯。然而在静谧而清馨的精致背后,一场瘟疫的鬼魅之影则悄悄地潜入了水清日丽的古城的街角巷尾。最后音乐师孤零零地倒地死在了这座古老的艺术之城的一片空旷的海滩上。汤马斯。曼似乎是在暗示那种非份的浪漫背后的危险,那种冲破所有人伦世范的浪漫之情所隐藏的黑暗的心脏。威尼斯的城名仿佛也成了殉情的代名词“为你死”(To Die For)。

 

            除了《死亡在威尼斯》之外,另外还有几部以威尼斯为背景的著名电影:八十年代谢晋根据白先勇的小说改编拍摄的《最后的贵族》,根据亨利。詹姆斯小说改编的好莱坞电影《鸽子的翅膀》(Wings of the Dove),以及好莱坞2010年重拍的《游客》(The Tourist)。《最后的贵族》由潘虹演女主角,讲了一个上层家庭流落在海外的四姐妹的悲欢离合故事。印象最为深刻的是,电影终场时,潘虹饰演的大姐站在威尼斯公爵宫殿面向大海的广场边上,在众多陌生的游客群中,默默地走向大海自沉。《鸽子的翅膀》讲了一对英国恋人的故事,女方的姑妈因男方贫穷而不愿将财产继承给侄女,逼得侄女与男友私奔。结果在去威尼斯度假时偶遇一位病重的美国女富翁,女友竟然纵容男友同女富翁恋爱;最后假戏真做,男友与女富翁结了婚。但男友钱财到手后,同原女友的昔日情感却难以旧梦重圆了。电影中几场威尼斯雨天的景致美丽之极,凄凉哀怨,古旧的房屋衬托着灰蓝的天空,传达出一种沁人心肺的凄切悲情。《游客》则是一部喜剧片,由安吉丽娜。朱丽(Angelina Jolie)和强尼。德普(Johnny Depp)主演,讲了一对骗了一个俄国绑匪巨款的情侣, 如何在威尼斯与绑匪和英国国际警察斗智斗勇。影片中的华丽场面涵盖了威尼斯的化妆舞会,大运河上的电动船和贡多拉舟,威尼斯古老的红瓦建筑,迷宫一般的小巷和石板的桥梁,以及装饰着各种石雕的教会门面看完《游客》一片后,仿佛是在梦中重游了一遍作为一个巨大水上博物馆的威尼斯。

十六世纪的多情公子卡桑诺瓦也曾生活在浪漫之城威尼斯,留下了无数的风情故事供导游们讲叙。当今的威尼斯依然到处是俊男倩女。圣马可广场上好几处座椅色彩鲜艳的大型露天咖啡座从早晨一直开放到午夜过后,终日有专门的乐队音乐伴奏。贡多拉古舟和魅影面具依然是今日威尼斯人的两种浪漫激情。面对东升旭日的圣马可广场上的钟楼大钟也永远停留在过去的浪漫时光。

 






海云 (2011-11-21 02:36:00)

不过你的照片阳光灿烂,好棒!我去的时候,阴雨绵绵,天空是灰色的,有点伤感的浪漫。你说的几部电影,我只看过那部《游客》。到很想看看潘虹演的那部,不知道哪里能找到?

海上风 (2011-11-21 02:43:35)

《最后贵族》是谢晋八十年代拍的片子,百度应该能找到。阴雨绵绵的威尼斯也别有一番趣味吧。

海云 (2011-11-21 03:05:24)

你用化名,我却觉得文字熟悉,一搜发现了真身。:)

海上风 (2011-11-21 04:08:52)

火眼金睛之下,狐狸只能露原形了。:)